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淡色库蚊对敌百虫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谱及联合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73年采集于上海闸北区的淡色库蚊幼虫在室内以敌百虫选育抗性品系(RD品系)获得成功,F12代的LC50已为室内正常品系(SEN)的240多倍。RD品系的抗性谱表明,对有机磷杀虫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对有机氯如DDT、丙体666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无明显的交互抗性;对天然除虫菊和拟除虫菊酯类有低度的负交互抗性。并测定了29种药剂与敌百虫混用对RD品系和SEN品系的增效作用。还测定了对敌百虫有较高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分别与TPP,TOCP、稻瘟净、异稻瘟净和增效醚混用后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俞渊  陆秀琴 《昆虫学报》1964,(6):851-854
本工作系以实验室里饲养了6年迄未接触过杀虫剂的南京敏感性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pallens Coquillett(NS)4龄早期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进行选育以及对666及DDT抗性蚊的杀灭试验,简要如下: 1.以NS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从母代开始累代选育到第40世代。经测定它们每一世代4龄早期幼虫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在0.04-0.09ppm之间,与NS幼虫的相接近,说明它们未产生抗性;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它们对666及DDT两种氯化烃类杀虫剂也未产生交互抗性。 2.666及DDT抗性幼虫,分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选育了9及13个世代,它们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也都在NS幼虫对甲基敌百虫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之内,说明甲基敌百虫对杀灭该两种抗性蚊有良好的毒效。  相似文献   

3.
论淡色库蚊敌百虫抗性品系的抗药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刚 《昆虫学报》1989,32(1):44-51
分别测定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敏感品系(SEN)及敌百虫抗性品系(RD)雌成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硫代乙酰胆碱(Atch)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SEN雌成蚊头部AchE的Km=1.2×10-4mol/L,Vmax=7.7×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6.5×10-3mol/L(产物).RD雌成蚊头部AchE的Km=5.7×10-4mol/L,Vmax=25×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9.5×10-3mol/L(产物).结果表明:1.SEN和RD二者的雌成蚊,它们自身头、胸间AchE是不同质的,是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因此RD雌成蚊头部AchE的性质与SEN雌成蚊的头部有显著差异也是由AchE同工酶的变异所造成.2.RD雌成蚊头部AchE在量上与SEN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RD雌成蚊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是头部AchE在质和量上产生了变异.由于羧酸酯酶不是对具有磷酸酯键的有机磷制剂作用的靶子酶,因而不是敌百虫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使用除虫菊灭蚊已有数十年历史,使用方法是制成蚊香或加入滴滴涕油剂中(浓度0.1%)增加其击倒力。敌百虫则用来控制孳生地也已有数年之久。但近一、二年来,各基层防疫单位常反映此二种药剂对灭治淡色库蚊的效果不如以前 生产部门已把滴滴涕油剂中除虫菊素的含量提高到0.25%。因此特进行测定,以了解其是否发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是我国南方进入人家或出没于人居住附近的习见蝇种。它与肠道传染病,环境卫生关系密切。重庆市自1963年以来逐步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防治蝇类,其防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和使用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抗性的形成是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障碍,必须进一步调查研究。为此,我们于1979年秋,调查了市区和郊区的舍蝇对敌百虫的抗性。现报道于后。测定方法采用药末法测定舍蝇的击倒速度。将500毫升三角烧瓶洗净晾干后,,用0.1%敌百虫的丙酮溶液1毫升制成药末,放置3~4小时,待丙酮全部挥发后备用。网捕舍蝇50只(♀♂随机)即时放…  相似文献   

6.
用溴氰菊酯选育抗敌百虫淡色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文美 《昆虫学报》1990,33(1):14-20
将室内选育成功的抗敌百虫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品系(RD)分为二个分系,一个不再用敌百虫处理,称之为RD衰退品系(RD139-x),34代后对敌百虫的敏感度增加了10倍,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无显著变化.另一分系改用溴氰菊酯选育,命名为Rde品系,53代后对溴氰菊酯抗性达200倍左右,对敌百虫敏感度上升约10倍,对DDT的交互抗性高达118倍,对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的敏感度与敏感品系(SEN,上海昆虫所保存)比较也有上升,呈负交互抗性现象.用高剂量溴氰菊酯处理幼虫、也证明Rde在20分钟内麻痹率比敏感品系低,可见抗性机制主要是抗击倒因子(Kdr).但增效醚(Pb)对溴氰菊酯明显增效,可见mfo酶也起重要作用,推测抗性为多因子遗传.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三种不同敌百虫抗性淡色库蚊的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谷胱甘肽含量随着从幼虫、蛹、成虫的发育面逐渐增加,敌百虫抗性品系比敏感晶系有明显高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同时敌百虫处理幼虫导致谷胱甘肽含量下降。推测敌百虫抗性可能同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对敌百虫抗性稳定性及再增长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玉苹  曾玲  陆永跃  梁广文 《昆虫学报》2008,51(10):1044-104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用LC50及LC90两种浓度敌百虫汰选14代建立的不同程度高抗性水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抗性品系TrR50和TrR90在停止使用药剂后的抗性衰退规律,以及抗性衰退到原有水平的1/3时再用药汰选的抗性再增长规律。结果表明: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均不稳定,但抗性衰退速率不同,TrR90完全隔离药剂4代后,抗性已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而TrR50完全隔离药剂7代后,抗性才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但随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减缓,到19代后抗性均还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无法衰退至敏感水平。通过对其抗性衰退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符合S型曲线模型。抗性再增长试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6代选育,抗性迅速上升,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随后保持平稳增长; 而TrR9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9代选育,抗性才迅速上升,经过12代选育,抗性才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通过对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而TrR90品系则符合二次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9.
用马拉硫磷和敌百虫单独处理30代和31代的淡色库蚊,见到对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的抗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86和303倍,而以马拉硫磷和敌百虫轮用(32代)和混用(31代)处理的品系对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的抗性均在70倍以下。 离体酶的活性测定和酯酶同功酶的酶谱分析均表明,抗性品系体内羧酸酯酶活力高于敏感品系;酸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两者差异不显著,可见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的抗性主要和羧酸酯酶活力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泳和酶活力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ullens Coq.)的敏感品系(SEN)和敌百虫抗性品系(RD)的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性别及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变异,从中获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 1.从SEN品系与RD品系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比较发现,AchE质和量上的变异与敌百虫抗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2.一切品系的各个发育阶段,在凝胶相同的位置上都有一条相同的AchE酶带,这是主带。 3.在SEN品系和RD品系的雌成蚊中,有一条活力很高的AchE慢带,此带仅在雌成蚊的胸部存在,显示了性别和部位差异,称它为特征性慢带。此带的活力,RD品系高于SEN品系。 4.以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品系及其抗双硫磷品系与淡色库蚊作比较,发现其雌、雄成蚊中除共有的主带外,还有一条较主带稍慢的AchE带,此带相当于淡色库蚊雌成蚊中的特征性慢带,但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带的泳动速度要略快于特征性慢带。 5.雌成蚊胸部的特征性慢带轻胰蛋白酶的限制性处理后,泳动位置发生改变,变动后的新位置恰与三带喙库蚊慢带的位置相同。两种库蚊在进化上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位移后的特征性慢带活性未变。 6.用伴性红眼区分幼虫性别后发现,淡色库蚊不同性别的幼虫和蛹,都存在1—3条向正极移动但活  相似文献   

11.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alis (Hendel)是华南地区水果蔬菜上重要害虫,近年来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方法。在长期、频繁接触杀虫剂条件下该虫的抗药性产生、发展规律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LC50、LC80-90两种剂量汰选成虫、幼虫,研究了桔小实蝇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3种药剂的抗性增长规律。通过不接触药剂继代饲养获得了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品系,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明确了毒力敏感基线LC50分别为1.6024 mg/L,3.0964 mg/L和0.6074 mg/L。不同药剂种类、不同汰选方式时桔小实蝇的抗药性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以成虫死亡率50%左右作为选择压力,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发展最快,汰选至14代抗性增长至84.6倍;其次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增长至27.1倍;而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仅上升至7.7倍 。在成虫和幼虫80%~90%死亡率左右的选择压力下,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最快,汰选14代后抗性增长至125.4倍; 其次是敌百虫,抗性增大至49.9倍;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相对较缓慢,11代后为17.9倍。在成虫80%~90%死亡率左右的选择压力下,汰选14代、14代、11代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阿维菌素分别增大至58.7倍、37.6倍、11.9倍。对成虫、幼虫均进行汰选桔小实蝇抗药性发展更快。建立了不同汰选方式时桔小实蝇实验种群汰选代数与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处理符合韦布尔曲线模型,阿维菌素处理符合幂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2.
<正>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在我国不少地区已形成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解它的正常(敏感性)品系和抗药性品系幼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雌雄性别的比例、成虫在不同温度时的寿命以及其产卵等情况,我们进行了此项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淡色库蚊的飞翔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忠 《昆虫学报》1984,(4):472-475
用声音传递倩息是昆虫种内通讯的一种方式。自声学技术引进以来,研究昆虫鸣声的特点和行为效应已有较快的进展。不同类型的昆虫发声方式不同,双翅目昆虫是靠翅的振动来发声的。根据文献记载,不同蚊种飞翔声的基音频率不同,同种蚊虫雌雄两性飞翔声的基音频率也有明显的差别。最近,Belton等(1979)对加拿大西部13种雌蚊的飞翔声作了比较,并对尖音库蚊C.pipiens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但没有分沂该种雄蚊飞翔声的频谱特性。此外,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尖音库蚊,埃及伊蚊等许多种类雌蚊的飞翔声能引诱雄蚊(Clements,1963;Wishart,1959)。而雄蚊飞翔声能否对雌蚊发生作用,至今尚属疑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的毒死蜱抗性品系、抗一敏杂交品系及抗性酯酶B_2纯合品系在无杀虫剂压力选择下的抗性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毒死蜱抗性品系中,抗性水平逐代下降,LC_(50)从F_0代的0.2099mg/L快速降至F_8代的0.0262mg/L,然后继续缓慢地降至F_(16)代的0.0207mg/L。从毒死蜱抗性品系中的这种抗性水平下降,可以推断该品系中并不是纯的高抗性酯酶基因扩增个体,在传代中抗性个体的比例由于其生物学方面的不适应性而逐步减少。本研究中的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的杂交群体的抗性变化趋势也证实了这种推理。在纯的抗性酯酶B_2基因扩增品系中,抗性水平则在后代中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所有的个体抗性水平和酯酶活力水平更趋集中。本文进一步对蚊虫抗性的演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淡色库蚊中抗性相关羧酸酯酶的纯化及其生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库蚊Culex pipiens品系中,非专一性酯酶活性的升高是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理之一。应用SDS/PAGE,比较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敌百虫品系(RD)、敏感型品系(S)和抗苄呋菊酯品系(PY)中可溶性总蛋白质带型,显示RD中含有一条特异蛋白带,其它两个品系中未检出。在RD成虫匀浆液总蛋白中含量高达2.1%。分子量测定为66 kD。应用柱层析法分离得到了较纯的纯品。以α-NA为底物测得Km=64.1 mmol/L,Vmax=249.8 mmol/(L·mg·min)。与羧酸酯酶相比较:其Km值小于已报道的抗性品系及非抗性品系A-酯酶和B-酯酶。Vmax值比已报道抗性品系A-酯酶低,比B-酯酶高。较高浓度的敌百虫并不能抑制其酶活,属于A-酯酶。在昆虫体内可能主要通过结合隔离作用(sequestration)提高昆虫对有机磷的耐受性,对有机磷杀虫剂水解作用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农药污染土样中筛选出1株具有敌百虫降解特性的菌株Lin F-1,通过显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levis,属于链霉菌属。对该菌的农药降解特性研究表明,Lin F-1对有机磷、有机氯以及菊酯类等农药具有较好的广谱降解能力。在敌百虫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28℃条件下培养1周,Lin F-1对其降解动力曲线满足降解一级动力学方程ln(Ct/Co)=-1.732 9t+1.893,其最高降解率达到63.3%,敌百虫浓度半数降解时间(DT_(50))为4.41 d。在基础培养基中,Lin F-1的敌百虫最适降解浓度为100 mg/L,同时在加入5种外源碳源的条件下,Lin F-1的生物量和敌百虫降解率均有显著性提高,最高分别达到了106.5 mg/mL和97.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敌百虫、双硫磷和毒死蜱三种抗性品系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吸血、繁殖、存活和发育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和比较,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抗性品系的适合度。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品系的吸血率、产卵率和发育速率与敏感品系相比都有所降低;抗敌百虫品系、抗双硫磷品系和抗毒死蜱品系相对敏感品系分别具有0.542、0.631和0.618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ATP合酶B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与溴氰菊酯抗性关系。【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ATP合酶B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在线分析工具,预测ATP合酶B亚基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征;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ATP合酶B亚基基因在室内筛选的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中的表达,并在现场种群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个体中做进一步验证。【结果】成功克隆淡色库蚊ATP合酶B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Gen Bank登录号:KY783434),长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编码蛋白理论相对分子量为26.96 k D,等电点为8.97,在第70-231位氨基酸具有ATP合酶B亚基结构域,未发现信号肽和跨膜区。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TP合酶B亚基基因在室内筛选的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现场种群溴氰菊酯抗性个体中表达量均上调。【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淡色库蚊ATP合酶B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证实其在溴氰菊酯抗性个体中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蚊抗药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啶虫脒是日本曹达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为了探讨其用于蚊虫幼虫控制的可能性,我们在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啶虫脒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幼虫对啶虫脒较敏感,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处理后第3天,幼虫的四个龄期中,一龄最敏感,四龄耐药力最强,二在处理后72h时的LC50值分别为0.020mg/L/升和0.296mg/L。幼虫在亚致死浓度的啶虫脒溶液作用下,发育期延长,蛹重下降。说明啶虫脒可用于蚊虫幼虫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相互易位能使生殖细胞分裂失常而导致部份不育,故可用来作为防治害虫的手段。我们用1000到8000伦琴的X射线,照射的羽化24到48小时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的野生型雄蚊,诱发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为鉴定并分离出这种相互易位,用未经交配的具有红眼?和黑头(bh)两种突变性状为标记的雌蚊与受照射的野生型雄蚊进行单对交配。F1表现为野生型,BC1由r与bh两种性状所表现的拟连锁r-bh及分离比例上的反常,分别从4000、5000、6000和8000伦琴的四个照射组中,各分离出一种相互易位杂合子。其中由5000和8000伦琴诱发所得为雄性连锁相互易位杂合子TM,而由4000和6000伦琴诱发所得为雌性连锁相互易位杂合子Tm。都已育成稳定的半不育品系。四个品系的不育性为53.10%—71.50%。经详细观察,发现不育性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的致死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