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细平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贻昌  李文凤 《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甘蔗细平象Trock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是云南甘蔗上的一种毁灭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10个月。据1989年调查,受害蔗每亩损失500-3000kg,严重的无收。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蔗头内越冬,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土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的甘蔗受害越重。建议蔗稻轮作;缩短甘蔗宿根年限;早春翻挖有虫蔗蔸烧毁;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松蔸培土施用甲基异柳磷或铁灭克等颗粒杀虫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该害虫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杨树、柳树等树干和枝条表皮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后一直到9月下旬在林间草地为害,8月下旬或9月上旬雌成虫在产卵过程严重危害树皮,尤其对人工幼林、新造林和苗圃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大青叶蝉在当地每年发生面积达1万hm2。为尽快控制其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临沂专区的南部、烟台专区北部沿海、惠民专区的中、北部和泰安、昌潍专区的部分平原地带,近年来麦田内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 对麦田粘虫的发生过程,我省尚缺乏系统的可靠的资料,多停留在机械的用一般大气候资料和人为诱蛾、诱卵的结果,估针分析该虫的发生展望。鉴于此种情况,我们从1960年冬季至1962年夏天,对麦田代粘虫的生物学作了些探索,以下仅从越冬代成虫的生物学、第一代粘虫幼虫数量变化和麦田物候的关系两方面,谈谈我们所获得的成果,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一、越冬代成虫的生物学 (一)活动规律 1.与光的关系 成虫出现期间,每日当温度、风适合的情况下,日落后15—30分钟便有成虫外出活动,在田野特别在房舍、村镇附近,每当黄昏即可见到快速飞翔的成虫,日落后50分钟左右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山地天幕毛虫在新疆库尔勒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于翌年早春出壳活动,为害树木的嫩芽。幼虫共5龄,历期53~67天,平均54.7天。4龄前具群聚性,以后分散生活。蛹期6~16天,平均11.5天。成虫多在傍晚羽化和交配,当夜产卵。每头产卵113~321粒,平均180.5粒。喷用溴氰菊酯、杀螟松或敌敌畏防治幼虫效果较好。也可用震落脚踩、剪除卵块和虫巢,保护和利用天敌,黑光灯诱杀成虫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麦水蝇Hdrellia gruseola于早春第一代在我县小麦上发生为害越来越重,1976年全县小麦就有80%以上的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1975年前在迟播麦田受害较重,但1976年在早播麦田也遭到了严重的危害。 经观察,第一代成虫于3月初至4月中旬发生,3月初至4月下旬产卵,幼虫于3月中旬至5月初危害小麦,4月上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初开始发生第二代成虫。室内饲养,在日平均温度14.5—17.5℃、相  相似文献   

6.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7.
桃红颈天牛是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的主要害虫。果树受害后未老先衰或枯死,有碍于果品产量的增长。 桃红颈天牛在北京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从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成虫产卵于距地面一尺左右的树干或主枝的粗皮缝隙内。初孵化幼虫头朝下蛀入韧皮部为害,经过休眠越冬,于翌年春天继续向下为害木质边材。当幼  相似文献   

8.
1959年5月底,在保定专区农学院农场小麦田中发现第一代玉米螟大量集聚为害,作者于6月4日起进行观察。 成虫在麦黄熟期大量飞集,以稠密倒伏麦田内密度最大,稍受惊扰即四下飞舞,但飞翔不远立即落下钻入麦稞稠密的隐蔽部分,白天不活动,夜间8—9时大  相似文献   

9.
北京郊区桃潜叶蛾成虫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果园设置糖醋盆、性诱剂对桃潜叶蛾LyonetiaclerkellaL.成虫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对糖醋盆有很强趋性,糖醋盆早于性诱盆14d以上诱集到桃潜叶蛾成虫,并且诱集量大;其余各代成虫在糖醋盆中少见,而性诱盆中诱集虫量较多。通过绘制桃潜叶蛾成虫消长曲线得出,北京郊区桃潜叶蛾1年发生6代,第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下旬。3月中旬在果园内设置糖醋盆,能够大量诱杀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降低发生基数,桃潜叶蛾第1代发生整齐,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0.
谢成君 《昆虫知识》1992,29(1):21-22
该虫在当地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中旬为发生为害盛期,主要为害豌豆、亚麻、瓜类等作物幼苗。成虫的发生消长除和一定温度有关外,更大程度和降水量、湿度关系更为密切,降水多时,发生较轻。据该虫习性,利用溴氰菊酯、敌马粉等药剂和初发叶的杨、榆、柳树枝药液浸后诱杀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