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外生菌根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评价了这些特征用于外生菌根分类的价值,同时指出各种类型的形态学特征和解剖学特征与其营养吸收的关系。这些特征包括了菌根的颜色类型及变化、形状及分枝方式、外伸菌丝的多少及特征、根状菌索有无及分化、菌核有无及特征、菌套内外表面的菌丝排列及分化,菌套的切面特征,丹宁层厚度及分化、哈氏网的菌丝排列及厚度等。较详细阐述了100多年来,人们为外生菌根分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对各种分类方式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姜成林  徐丽华 《生态学报》1984,4(4):316-320
分离了云南的滇池、洱海及泸沽湖的底泥及水样的放线菌,并对它们的数量、组成及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SNPs基因分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SNP的概念、特点,集中讨论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对目前SNP在遗传图的绘制、疾病防治、药物设计及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决明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原植物及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研临、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决明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养分循环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树种选择及更新、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养分输入来源及过程可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分析及生态功能评估。凋落物、根系周转、根系分泌物是森林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养分输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凋落物组成及理化性质、生物因子、环境因子等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综述了细根底物性质、树种组成、土壤生物、环境因子变化对细根周转及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探讨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该领域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及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明 《生物学通报》2011,46(7):53-54
介绍了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的概念及重要性,并重点从幼苗的选择、溶液的配制、培养容器的选择及通气用品等几方面提出了对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血压及高血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允镒 《生物学通报》1996,31(10):18-20
阐述了血压的形成、正常范围、影响因素及高血压的标准、分类、发病率、病因及危害、并介绍了该病的一般预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类资源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建立兽类资源管理系统的意义,然后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目标、数据结构及系统软件的设计。介绍了标本、物种分布名录及文献库管理的功能,并对本系统创建及应用的物种、地名代码体系作了介绍。最后介绍了已经用此系统建立的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标本及中国兽类分布名录等基础数据库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果胶酶的产生菌种及菌种选育的研究,论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作用机制及酶活测定方法,并对微生物果胶酶的酶学性质、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从酶活、底物、产物、应用及空间结构等方面论述了葡糖淀粉酶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分析了其不同来源的基因同源度。着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葡糖淀粉酶基因在多种表达系统中的分泌表达情况,并对其基因在曲霉及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分泌引导功能进行了初步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有润  黄奏球   《广西植物》1983,(1):25-31
<正> 蕲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集镇,,是我国中医药大师李时珍的家乡。该地区生长的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inn。颇多,其中入药的有十余种,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这里仅对该地区常见入药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结合《本草纲目》记载的材料作初步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15.
16.
Chinchilla "big" and "little" gastr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in heptadecapeptides (gastrins I and II which di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n the tyrosin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pig, dog, cat, sheep, cow, human and rat. A 34 amino acid precursor ("big" gastrin), generally accounting for only 5% of total gastrin immunore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only from the pig, human, dog and goat. Recent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uinea pig (GP)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due to a deletion of a glutamic acid in the region 6-9 from its NH2-terminus and that GP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The chinchilla, like the GP, is a New World hystricomorph.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ttle" and "big" gastrins from 31 chinchilla antra. Chinchilla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with a sequenc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GP and its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ee tex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