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充金腰燕、家燕繁殖生态比较及易卵易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10月对四川南充地区家燕、金腰燕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其繁殖生态习性及雏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家燕、金腰燕之间的易卵易雏实验.结果表明,家燕于2月中旬迁入南充,9月中旬开始迁离;金腰燕迁来较家燕晚,2月底~3月初迁入,9月中旬迁离.家燕于4月初产卵;金腰燕在4月上旬产卵.金腰燕卵的各项量衡度均较家燕的大,出壳时金腰燕雏鸟体重也比家燕雏鸟稍重.金腰燕雏鸟的体长、翅长、尾长、外部器官及体重的增长较家燕的快.而易卵、易雏的金腰燕雏鸟增长曲线则在金腰燕和家燕的雏鸟之间.易卵易雏的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金腰燕与家燕之间彼此互换卵可以接受,易换雏鸟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
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是我国广为分布的夏候鸟,它冬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印度等地越冬,春季回到我国繁殖,为探索其迁徙规律,我们在山东省日照市利用环志手段进行研究,发现金腰燕可以回到上一年自己营造并居住过的旧巢繁殖,这一本领  相似文献   

3.
金腰燕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阶 《生态学报》1981,1(4):369-374
金腰燕 (Hirundo daurica daurica Linnaeus) 是一种常见的、且为人们所熟知的夏候鸟。生活在居民点地区,营巢在人类居住的建筑物上,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跟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对其生态学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国内除杜恒勤(1959)、周昌乔等(1959)有过报道外,其他还很少见有报道。本文着重对金腰燕的繁殖生态学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北沿海发现小凤头燕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年7月25日,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金沙岛一季节性水塘(39°10′26″N,118°58′16″E)观察到1只小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ngalensis),该鸟停歇约10 min后飞离该地。至8月7日,在该地点多次记录到单只小凤头燕鸥停歇洗浴。附近亦有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白额燕鸥(S.albifron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等水鸟在此停歇或觅食。所发现的小凤头燕鸥  相似文献   

5.
灰沙燕的洞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灰沙燕的洞巢侯兰新,吕明,马力(西北民族学院食品科学和动物科学系兰州730030)(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灰沙燕,洞道,巢穴灰沙燕新疆亚种(Ripariarlpariadiluta)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境内,对其生态学研究的资料甚少。1990年6月...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28日~8月2日,在考察浙江象山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时,发现了正处于繁殖中期的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的群体混群于大凤头燕鸥(S.bergii)的繁殖群中。据估测,大凤头燕鸥的种群数量为3500~4500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种群数量为10~20只。这是目前继2000年马祖群岛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群之后的第2个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7.
胚胎心率是衡量胚胎新陈代谢速率的重要指标。鸟类的胚胎心率随新陈代谢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早成性鸟类的种间比较发现,胚胎心率平均值随卵重量的增大而减小,卵体积小的种类具有相对较高的胚胎心率。国内有关野生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少。2014年5~8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胚胎心率测量仪对两种近缘鸟类家燕(Hirundo rustica,n=14)和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n=14)的卵胚胎心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测量与比较。两种燕均在孵卵的第2天开始出现胚胎心率,并随胚龄增加心率呈上升趋势,但在第8天及第11~14天家燕的胚胎心率显著低于金腰燕(第8天:z=﹣2.602,P=0.009;第11天:z=﹣2.497,P=0.013;第12天:z=﹣2.354,P=0.019;第13天:z=3.424,P=0.001;第14天:z=﹣3.380,P=0.001)。家燕卵胚胎日均增长心率(19.0±3.1)次/min,金腰燕卵胚胎日均增长心率(16.1±3.4)次/min,二者差异不显著(z=﹣1.792,P=0.073)。两种燕的胚胎心率与卵容量和卵重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家燕:卵容量(1.73±0.09)cm3,r=0.192,P=0.511;卵重(1.74±0.09)g,r=0.128,P=0.663。金腰燕:卵容量(1.74±0.08)cm3,r=0.040,P=0.891;卵重(1.51±0.09)g,r=0.054,P=0.855]。这可能表明,卵大小和卵重量对家燕与金腰燕的胚胎心率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986—1989年7月对日照市家燕、金腰燕的环志和观察结果。以李潭崖、苗家村为主点共环两种燕子574只。回收环志鸟数有明显年龄差异,成乌回收率为24.4—38.9%、幼鸟占1.6—2%;春秋迁徙时受气候影响明显,初见于3月29日,9月21日。迁离前并有结队群息特点,证明家燕南迁越冬于马来西亚,迁飞直线距离3960公里。表明了燕于归巢技能,幼鸟可扩散至4—7公里;成对亲鸟经迁徙或进行二次繁殖时,都有改变原配重新结合的习性。  相似文献   

9.
何芬奇  江航东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39-1141
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今又称中华凤头燕鸥,因其群体数量殊微自鸟种受胁状态定量评估以来一直被视为极危物种。尽管近些年来只观测报道了该种在台湾海峡和大舟山群岛的两个群体,作者2010年撰文指出应视其北方群体依然存在。2016年8月8日,韩国政府发布公报称,在韩国西南部的近海无人岛屿上观察记录到有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同年自8月初至9月上旬,在中国江苏如东和山东胶州湾相继发现记录到黑嘴端凤头燕鸥成鸟引领当年幼鸟并成鸟结小群停歇的多起实例。据此,对黑嘴端凤头燕鸥北方群体的存在应再无争议且对该种繁殖分布态势之拼图板的认知亦初显完整。但诘问依然是:就黑嘴端凤头燕鸥群体总量而言,被人类所知晓的,或者换言之,处在人类监控或掌控之下的,其比例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回归线附近岛屿及沿海初夏鸟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1年6月8日至19日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粤闽沿海岛屿及沿海湿地(东迄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岛,西至广东省东部汕头地区的牛田洋湿地和南澳及其附近诸岛)进行鸟类调查,后又于2004年6月做了补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7种,其中海岛鸟11种,湿地鸟25种,陆地鸟41种,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种类分别为白腹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和岩鹭Egretta sacra.观察新增了10种以往未曾在该地区记录到的鸟类,首次记录到岩鹭在南澳及其附近诸岛的繁殖,再次印证了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褐翅燕鸥Sterna anaethetu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在该地区的繁殖记录.通过对比该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鸟类记录(包括繁殖记录)的差异,探讨该地区鸟类区系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把鸟类分为水禽类(27种)、原禽类(23种)、林禽类(20种)和山禽类(15种),共计85种。其中对鸟类繁殖的记载可列举如下:繁殖时间“燕,春社来,秋社去”。(注:社,祭神日;即立春和立秋后第五日)。燕,指家燕(H.rustica)和金腰燕(H.daurica)。“鹜,清明后生卵”。鹜,指家鸭(见《尔雅说诗》和《尔雅义疏》)。营巢场所“鹳,多巢于高木”。鹳,泛指鹳类,我国以黑鹳(Ciconianigra)为常见。“鸜鹆,巢于鹊巢,及人家屋脊中”。鸜鹆,即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翡翠,穴居生子,亦巢于木”。翡翠,古释不一,包括现代翠鸟和翡翠属。“巢于…  相似文献   

12.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首次命名之后,一直鲜为人知。仅有少数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我国的山东烟台、青岛和福建福州(Collar et al. 2001)。1937年夏, 21只标本采自青岛外海岛屿(Shaw 1938)。这是中华凤头燕鸥在20世纪最后一次确切的记录。此后长达63年之久,该鸟似乎失去了踪迹。基于标本采集的地点和时间分布,鸟类学家们推测该鸟应在山东和福建沿海繁殖,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周边的南中国海越冬。由于缺乏确切的资料,IUCN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极危物种,而我国则将它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00年夏,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列岛被台湾鸟类摄影家重新发现,有8只成体混群在大约2 400只大凤头燕鸥(T.bergii)中繁殖。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研究小组在浙江韭山列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另一繁殖群体,有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混群在4 000只左右的大凤头燕鸥中繁殖。2006年,在澎湖列岛繁殖的大凤头燕鸥群中也发现了1对中华凤头燕鸥。马祖列岛繁殖群体由于屡受大陆渔民捡蛋等干扰,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由于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2006年始数量逐渐回升,2008年繁殖个体数量最大时达到17只。近年由于猛禽等干扰因素,繁殖屡遭挫折,种群数量再次下降。韭山列岛繁殖群由于遭受渔民捡蛋,繁殖连年失败。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那尔东村(29°21'16.84″N,95°8'39.98″E,海拔1 874 m)观察到雌、雄山椒鸟各1只,该鸟体长18~25 cm,雄鸟、雌鸟头部均为灰色。雄鸟背部亮黑色,腰、尾、胸部覆羽及下体呈朱红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2道"7"字形朱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雌鸟胸部及整个下体均为黄色,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黄色,翅和尾为黄色,颜色分布与雄鸟大致相似(图1),经鉴定为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虽然MacK innon等(20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我国灰蝶科一新种,即拟燕玳灰蝶Deudorixpseudorapaloidessp.nov。新种外形近似燕灰蝶属RapalaMoore,但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酷似玳灰蝶属DeudorixHewitson,与台湾分布的近缘种淡黑玳灰蝶DeudorixrapaloidesNaritomi在翅反面的斑纹及雄性外生殖器有明显的区别。正模♂,广西龙胜,1992年5月14日,王敏、刘广纯采,模式标本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1991年5月22日-6月19日,笔者的若尔盖沼泽观察到涉禽,游禽26种,隶属6目8科,其中:白翅浮鸥等13种属若尔盖沼泽夏季新记录;黑颈鹤等12种为繁殖鸟,绿头鸭等5种为若尔盖沼泽繁殖新记录;赤麻鸭、红脚鹬、普通燕鸥、灰雁等7种为优势种。调查区内共观察到黑颈鹤239只,估计整个若尔盖沼泽有黑颈鹤610只。建议在此建立面积23.9万公顷的湿地保护管理区。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在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万亩鱼塘(38°47′15.33″N,117°25′3.98″E,海拔3 m)观察到1只白额鹱(Calonectris leucomelas)飞过,并拍照记录。此后数日前往观察,均未能再看到此鸟。被观察到时,该白额鹱的飞行高度约60 m;当时同域空中有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mdus)、红嘴巨燕  相似文献   

17.
鹰鴞(Ninox scutulata scutulata)每年4月下旬迁来长白山地区,在针阔混交林带内繁殖。9月下旬南迁。我们于1977年6月2日至1979年6月26日在长白山的二道白河和头道白河发现4个鹰鴞的巢,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沼泽夏季涉禽游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5月22日-6月19日,笔者在若尔盖沼泽观察到涉禽、游禽26种,隶属6目8科,其中:白翅浮鸥等13种属若尔盖沼泽夏季新记录;黑颈鹤等12种为繁殖鸟,绿头鸭等5种为若尔盖沼泽繁殖新记录;赤麻鸭、红脚鹬、普通燕鸥、黑颈鹤、灰雁等7种为优势种。调查区内共观察到黑颈鹤239只,估计整个若尔盖沼泽有黑颈鹤610只。建议在此建立面积23.9万公顷的湿地保护管理区。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林业厅林木保护站、山东大学生物系(1986)记载:在山东省,毛脚燕为旅鸟;棕背伯劳居留情况不明。笔者近几年于山东省临沂地区的蒙山和日照市发现,毛脚燕为夏候鸟,棕背伯劳为留鸟。毛脚燕Delichon urbica lagopoda在蒙山4—7月繁殖,营巢于山的中上部的石壁上,巢半球形,似家燕巢,开口向上,由泥丸混少量软草砌成,内铺以软草、苔藓。1984年4月30日在蒙山阳坡南天门下见到10多只巢营造在一起,巢间距0.5—1米左右,而1983年6月26日在蒙山东侧天麻场曾见到将要筑成的独巢1个。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 schach在山东日照4—6月繁殖,4月上旬于淡竹…  相似文献   

20.
南洋大燕蛾     
<正>南洋大燕蛾[Lyssa menoetius(Hopff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燕蛾科(Uraniidae),是非常漂亮的一种大型蛾类,初次见到可能会误认为是凤蝶,因为它有着几乎跟凤蝶一样的尾突和形态。但南洋大燕蛾的触角丝状,并且在夜间活动。此照片2015年1月拍摄于马来西亚沙巴的第二高山特鲁斯马迪山(Mt.Trusmadi),位于婆罗洲北部,是昆虫物种极其丰富的地区。将发电机整晚开启,才拍到这张珍贵的照片。这种分布于婆罗洲的南洋大燕蛾,与国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