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洁 《古生物学报》1988,(6):722-728
吉林通化地区三棵榆树晚中生代地层剖面,层序连续,叶肢介化石丰富.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侏罗-白垩系界限,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演化规律是很有意义的.这篇短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丕基老师的指导并承悉心修改,特此致谢.三棵榆树剖面的叶肢介化石产于两个层位:下白垩统亨通山组21层产叶肢介 Eosestheria subrotunda Chen, E. sankeyushuensis sp. nov., E. sp., Pseudestherites aff. qinghem-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及轮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笔者随中国科学院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队赴广东南雄盆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和测制了杨梅坑—逆龙坑和风门坳2条白垩系与第三系剖面,并沿剖面线采集了380余块古生物样品,其中136个样品发现轮藻化石.经鉴定研究有18属、46种,其中包括8新种,为进一步研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提供  相似文献   

3.
我国贵州东部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作为世界早-中寒武世界线层型侯选剖面,产出良好保存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三叶虫)。因此,更加详细研究该剖面海洋疑源类的生物地层非常重要,将提供围绕界线的生物和环境变化的细微记录。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的疑源类划分两个组合,它们是凯里组0-52m的Leiomarginata si mplex-Fi mbriaglomerella membranacea组合和52-140m的Cristallinium cambriense-Heliosphaeridiumnodosum-Globosphaeridiumcerinum组合。140-214m仅有很少疑源类标本,可能因为凯里组上部以白云岩为主,不适宜有机壁微体化石的保存。距凯里组底部往上约52m处疑源类组合出现重大变化,无疑为解释沉积环境提供重要资料。两疑源类组合间界线,位于52.3-52.7m,此稍低于被三叶虫Oryctocephalusindicus首现所指示的全球寒武系第5阶潜在层型剖面界线。  相似文献   

4.
江南区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化石较多。笔者先后在江西武宁(1981)、安徽宁国(1982)、湖南桃源和慈利(1983)等地实测了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并采集了牙形刺、笔石和三叶虫等化石。经室内初步研究,在安徽宁国界线剖面上,除产笔石外,在所采集的40个样品中均未处理出牙形刺。其余两个地区的剖面内均产有牙形刺、笔石和三叶虫化石。江南区牙形刺的序列及组合特征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讨论提供了较丰富的微体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地区海相东荣组最上部产丰富或较丰富的沟鞭藻类,经鉴定达20属30余种,其中有些在我国为首次发现,包括一新种Leberidocysta suibinensis sp.nov.。文中详细地讨论沟鞭藻Oligosphae-ridium pulcherrimum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包括侏罗-白垩系界线等;认为该组合的时代为Berriasian—Valanginian期。这一组合是我国白垩纪最早期的海相沉积,也是白垩系底部的第一个化石组合;首次提出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地区侏罗-白垩系界线应置于Tithonian阶的沟鞭藻Amphorula delicata组合与Berriasian-Valanginian阶的Oligosphaeridium pulcherrimum组合之间,即岩石地层上的东荣组上部与最上部之间。这条沟鞭藻类生物地层界线与双壳类的下、中伏尔加阶的Buchiamosquensis-B.rugosa带与上伏尔加阶的B.fischeriana带之间的分界完全吻合,与目前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建议的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中伏尔加阶与上伏尔加阶之间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首次系统研究浙江黄芝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共鉴定2属16种,并据此识别出5个牙形类化石带,从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带,C.parasubcarinata带,C.chan-gxingensis yini-C.meishanensis zhangi带,C.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arvus带。Hindeodus changxingensis,H.eurypyge,H.parvus分别在第15层、第18层底部、第18层中部依次出现,为确定该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在18-3层之底提供了依据。作者还讨论黄芝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序列与浙江煤山、伊朗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类序列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吉林通化侏罗-白垩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地区,陆相侏罗系和白垩系颇为发育.经多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地层层序业已确立如下:白垩系三棵榆树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亨通山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植物、孢粉及软体动物化石.下桦皮甸子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软体动物及孢粉化石.林子头组:安山岩、集块岩及凝灰岩.鹰嘴砬子组:紫红色砂岩及黑灰色砂页  相似文献   

8.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晋宁、安宁地区早寒武世蠕形动物及遗迹化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概述1978—1980年间,笔者在研究昆明地区震旦-寒武系界线剖面过程中,于晋宁王家湾渔户村组中谊村段及晋宁梅树村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发现保存良好的蠕形动物化石Parasabellidites wangjiawanensis sp. nov., P. sp., 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sp.nov., S. badaowanensis sp.nov.等。另在安宁八街东北十里铺丫口,于沧浪铺组关山段下部砂岩上层面,发现个体较大,保存完好的遗迹化石Scolicia anningensis sp.nov.,Crossopodia 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昆明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普遍缺失寒武系纽芬兰统至第二统下部的地层,其西南缘较为广泛分布的辛集组是研究区内最早接受沉积的一套寒武纪地层,产出大量的小壳化石,时代为寒武纪第三期中晚期至第四期早期。辛集组的小壳化石中包括大量特征明显,具有锥状、内卷式、松旋壳体的软体动物化石。本文在华北西南缘陕西洛南县灵口地区新发现的梧桐沟剖面、焦村剖面和前人研究过的陇县柴家洼剖面寒武系辛集组中下部获取了数千枚化石标本,并从中选取了保存较为完好的32枚软体动物化石和6枚前人文献中报道的相关化石(Anabarellaaustralis Runnegar in Bengtson et al., 1990, Stenotheca transbaikalica Parkhaev, 2004, Anabarella drepanoida He et Pei, 1984,PelagiellaaduncaMissarzhevskyinRozanov&Missarzhevsky,1966,AuriculaspiraaduncaHeetPei,1984,Auriculaspiramadianensis Zhou et Xiao, 19...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目前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和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澄清一些概念,提出我国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需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学等多学科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些综合性的工作和最新国际地质年代表的结果并不矛盾.最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提出的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145.5±4Ma)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支持,相比之下,一些学者提出的侏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35Ma或125Ma的观点还缺乏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近年来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为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精确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东北地区陆相早白垩世沉积中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以及多数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研究的结果表明,生物地层学的证据与年代学和古地磁学证据基本吻合.文中还通过一些实例,探讨在生物地层学(特别是脊椎动物地层学)研究中,重视生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的重要性,即应当重视"谱系发育关系相近属种的对比",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化石确定地层年代过程的一些误区.文中尚论及白垩系Aptian阶的底界年龄以及国际地质年代表中下白垩统一些阶的年限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俞昌民编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作出综合评价,以期有助于选好全球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及点位。本书包括界线层中14个化石门类的系统描述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丹徒大力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报道了江苏丹徒大力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剖面中所产的丰富的牙形刺(计7属13种及3个未定种)、腕足类、鱼鳞及鱼牙化石,讨论了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划分,并对牙形刺的3个未定种进行了描述,对江苏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吉林通化三棵榆树剖面侏罗-白垩系鱼类化石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三棵榆树剖面距通化县城约45km.这个剖面自旺清门沿北东40°方向至三棵榆树(插图1),地层层序连续,鱼类化石丰富,其中产大量的狼鳍鱼类(lycopterids).剖面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侯家屯组、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亨通山组和三棵榆树组.自林子头组中部沉积岩段到亨通山组为鱼类化石的主要产出层位.  相似文献   

16.
桂东北较深水相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的硅质微生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子地台东南缘较深水相区的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为一套以硅质岩和硅质碎屑岩为主的黑色岩系沉积.过去对这套硅质岩的沉积模式有多种解释,而且由于生物化石的匮乏而很难确定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的位置.桂东北地区三江剖面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老馕组硅质岩中保存有良好的微生物岩.在根据有机碳同位素和微体化石确定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之下,微生物岩以叠层石-凝块石组合为标志,具有与台地相同期地层类似的特征;在界线之上,则以集群出现的球形至椭球形石英质微球体组合和典型的微生物膜沉积结构为主要特征.微生物席/膜的硅化可能是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较深水相硅质岩沉积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层委员会"侏罗-白垩系界线工作组"自从新任主席 J. Remane 教授197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提名接替已退休的前主席 R. Casey 博士的工作以来,首先完成了工作组的改组和扩建工作,接着在慕尼黑、莫斯科和匈牙利召开了3次工作组和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关于北方区(冷水区)与特提斯区(暖水区)的化石分带对比工作至今尚未完成和统一,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北方区侏罗-白垩系界线  相似文献   

18.
广西桂林底栖相D/C界线层牙形刺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额头村剖面D/C界线层代表一种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以产底栖生物有孔虫、层孔虫、珊瑚、藻及少量腕足类和腹足类为特征。本文研究额头村剖面的微相并根据该剖面首次获得的牙形刺化石Polygnathuscommuniscommunis,Pseudopolygnathuscontroversus,Pseudopolygnathusden-tilineatus,Bispathodusaculeatusaculeatus,Bispathodusstabilis,Spathognathusstrigosus和有孔虫、珊瑚化石的产出关系及与南边村剖面D/C界线层的对比,认为桂林浅水相D/C界线应置于83层和84-1层之间,Cystophrentis带属泥盆纪,CP间隔带属石炭系。  相似文献   

19.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相似文献   

20.
鄂西、滇东早寒武世最早期的单板类和腹足类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81,(6):552-556
近年来,笔者曾多次随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队去云南、四川和湖北进行界线地层工作,在野外期间,系统地采集了大量标本。经处理,获得丰富的软体动物化石。本文仅就其中的2新属、4新种作一报道。属种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