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庆溥 《化石》2023,(3):44-46
<正>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1922-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并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它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这一古人类学领域开天辟地的发现,揭开了在当时欧洲人视角中的遥远而神秘的亚洲——人类起源的序幕,从而吸引着一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陆续涉足该地开展考察与探索,也遂将“萨拉乌苏”一名广传博引,历经百年不衰,在国内外享以盛名。  相似文献   

2.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当中,水洞沟遗址发现较早,在文化分期上常常把它列入旧石器时代中期。水洞沟遗址最初是法国人德日进等于1923年发现和发掘的。由这个遗址采集到的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羚羊、黄羊、野牛、焉和鸵鸟;文化材料中有烧骨和石器;石器材料的数量达300公斤,文化时代被定为莫斯特期或奥瑞纳早期。全部石器材料最后由法  相似文献   

3.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从小孤山晚更新世洞穴遗址出土了38种哺乳动物化石、上万件石制品以及一批制作精美的骨角制品和装饰品。石器工业在技术与类型上和华北旧石器关系密切。大致相同的骨针和穿孔兽牙于三十年代曾在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发现过,但是与欧洲马格德林鱼叉相似的角制鱼叉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头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小孤山的骨制品包括鱼叉、标枪头和骨针,它们在工艺上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尤其是马格德林文化的制品十分相似。小孤山的骨针和山顶洞的骨针相似,但工艺水平稍高。小孤山的装饰品包括穿孔牙齿和蚌壳,它们与山顶洞的同类制品基本一致,但穿孔技术稍高。小孤山含上述制品的堆积物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年代测定的初步结果为距今40,000—20,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的转变,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周口店遗址发掘方法的改革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史上的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基础。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在泥河湾地区的开展使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与国际接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进入21世纪,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使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发掘的记录方法更加多样化、提取的遗存信息更加科学化、综合化。本文以周口店遗址和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历史为主线,简要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变革;以东谷坨遗址的新发掘为例,介绍该遗址发掘和记录的一般规则和具体方法,呼吁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包容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滴嗒洞是现今苏联境内唯一的有旧石器时代壁画的遗址,它也是南乌拉尔最大的山洞之一,位于布什契里亚自治共和国的布尔兹区;在白河的右岸,洞口高山河面7.5米。该遗址在1959年被动物学家刘明发现。  相似文献   

7.
李毅君  汪英华 《化石》2023,(3):30-33
<正>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百年史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汪宇平先生潜心笃志,躬体力行,书写了至关重要的一笔,值得永远铭记。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内蒙古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界奠基人之一,他所做的工作,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对萨拉乌苏遗址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先河,也促使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爪村调查记     
爪村遗址是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燕山南麓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是该区域内内涵丰富,科学价值甚高的文化遗存,也是华北地区第四系晚更新统地层和化石动物群的标准地点之一。由于这一带古脊椎动物化石丰富,地层出露广泛,致使许多地质和考古科学工作者慕名前来考察,也被许多地质地理院校作为野外实习的现场教学基地。为了更深入了解爪村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分布状况,为进一步考古发掘研究提供素材,我们于1986年冬秋季节  相似文献   

9.
2017年8~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伯利亚两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通过调查与试掘,在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流域确认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特盖奇克遗址,该遗址石制品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火山岩、燧石和石英岩。通过阶地比对,初步认为该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另外,对库尔塔克卡缅内洛卡遗址的再次发掘出土了44件石制品,包含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燧石、石英岩和火山岩。此次发掘进一步充实了该遗址的考古材料,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该遗址的考古年代学序列。  相似文献   

10.
老龙洞史前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子麒 《人类学学报》1998,17(3):212-229
本文记述了老龙洞史前遗址研究初步成果.在对石、骨、角制品的一般性质论述基础上,指出这一组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有着文化上的广泛联系;依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对其年代也作了初步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在内的史前洞穴遗址,为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多样,包括普通石核与石片、棱柱状石核、石叶、两面器、细石叶石核、细石叶、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原料种类多样,尺寸、形态、技术变异大。从技术与类型判断,这些不同地点的文化材料时代跨度较大,较早的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甚至旧石器时代中期,较晚的则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较早阶段的石制品组合与中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同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也与我国水洞沟遗址的石叶遗存有一定联系。骆驼石遗址及其丰富的勒瓦娄哇制品及大型石叶制品是本次调查的最大收获。本次调查的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迁徙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人类技术、文化特点和适应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与信息;很多地点具有与欧洲、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欧亚大陆古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陈福友 《人类学学报》2002,21(3):193-193
20 0 2年 4月中旬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关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桑吉兰爪哇猿人遗址保护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城 (Solo)召开 ,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法国的古人类学家、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政府官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 3 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加达办事处筹办 ,为期 4天。周口店与桑吉兰遗址是亚洲地区唯一两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遗址 ,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获此殊荣的同类远古遗址。这两…  相似文献   

13.
消息和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2,1(1):97-99
1981年欧洲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陨落了三颗巨星:法国的瓦娄哇教授(H·Vallois)和博尔德教授(F·Bordes)、英国的奥克莱教授(K·P·Oakley)。瓦娄哇是法国著名古人类学家步勒的学生,多年从事古人类学的研究并负责法国著名的《人类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他和步勒合著的《化石人类学》是古人类学方面最负盛誉的教科书之一。我国杰出的学者裴文中教授在留学法国期间,经常和瓦娄哇在一起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我国读者可能还不太熟悉博尔德教授,但他在西方是步日耶教授之后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泰斗。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欧、美好多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都出自他门下。博尔德在前人研  相似文献   

14.
朱敏 《化石》2011,(3):76-78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宁夏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88年,水洞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田川  徐廷  关莹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9,38(1):19-32
枫林遗址是坐落于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抚松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获得了数量丰富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细石叶、细石核、石叶和精加工的石器等,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其中,细石核典型、精美,具备从原料采备、初期加工、调整再利用到使用废弃的各阶段特征。本文运用"操作链"的分析理念,以动态的视角对该遗址楔形石核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对于细石核的技术与类型分析表明,该遗址以楔形细石核、工具类细石核等为主体的细石叶工艺产品,代表了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工艺的特色。该项研究有助于阐释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亚地区狩猎采集人群的石器技术特点、工具制作能力和生存模式,为探讨更新世末期细石叶工艺在东亚地区的扩散和人群互动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李超荣 《化石》2004,(3):38-40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 ,陆地和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和摩纳哥等国家接壤 ,西北部隔海与英国相望。法国大陆呈六边形 ,三边临水 ,三边靠陆 ,是西欧最大的国家。该国历史悠久而辉煌 ,是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秀丽的风光 ,美丽的历史名城和举世无双的佳肴与美酒 ,以及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一流的购物环境 ,无不使游客流连忘返。作为史前考古学者更渴望有机会能到法国考察学习 ,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开展得早 ,在十九世纪已弄清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分期的序列 ,成为世界许多地方考古文化分期的标尺。 186 9年法国考古学…  相似文献   

17.
洛南盆地的薄刃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社江 《人类学学报》2006,25(4):332-342
薄刃斧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Acheulian)石器工业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以前的研究结论认为在东亚地区的旧石器早期遗址中缺乏薄刃斧,有的学者经过细致的甄别后从华北一些旧石器遗址中发现了它的踪迹。近年来在中国南方的旧石器遗址中也不乏薄刃斧发现的报道。尽管如此,如同对手斧的认识一样,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对该类器物认识模糊的问题,另外,国内报道的薄刃斧的数量偏少、含薄刃斧的遗址分布范围有限、制作方面也不如西方典型。本文简单梳理了西方学者对薄刃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1995─2004年期间在陕西省秦岭山地东部洛南盆地南洛河及其支流两侧阶地63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发现的119件薄刃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水洞沟遗址作为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至今共发现、发掘了12个地点,建立了该区域基本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包含石叶技术、简单石片技术以及细石叶技术。第2地点是核心地点之一,2003年以来经历过多次系统的考古发掘。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2003-2007年度的发掘的T1、T2区域和2014-2016  相似文献   

19.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淳 《化石》1997,(1):6-8
莫斯特文化是欧洲、北非和近东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它大约开始于黑斯-玉木间冰期,繁盛于玉木冰期。制造和使用各种莫斯特石器工具的是尼安德特人。在法国,莫斯特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洞穴、岩棚中或广袤的黄土平原上。最后冰期的寒冷气候使欧洲大部分地区象是今天的亚极地苔原景观,生活着各种喜冷动物如驯鹿、北极狐、野牛、野马、猛犸、披毛犀等,其他还有洞熊,狮子、鬣狗、狼等猛兽。长期以来,莫斯特文化被认为是前后延续的单一文化,始于阿休利传统莫斯特文化(含手斧),经典型莫斯特文化(不含手斧),演化到发达莫斯特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