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以猪膀胱、鸡蛋、猪小肠、鱼鳔、蚕豆、滤膜和梧桐树叶为材料制取多种常见半透膜,并经过认真多次的实验操作,将各种材料的渗透作用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常见半透膜中渗透作用效果最好的半透膜为卵壳膜的单层膜。  相似文献   

2.
张松  张丽  戴赟  俞佩芳 《生物学通报》2007,42(1):51-52,F000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常经典的基础实验,其实验原理是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是半透膜,只要原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用鸡蛋膜做透析袋探究发生渗透作用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水才能透过鸡蛋膜,从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到浓度高的一侧。水、无机盐、维生素、碘分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能透过鸡蛋膜,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鸡蛋膜。发生渗透作用的2个基本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相似文献   

4.
正渗透作用在生物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生物膜都具有半透性,渗透作用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主要途径。发生渗透作用时,哪些分子发生了运动?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又是怎样区别的?渗透作用还有哪些更奇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亲手做实验,感受渗透作用的多样。1背景知识渗透作用是指溶液,例如水,通过一个选择性透过膜的扩散,这个膜就像是细胞膜。当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同时就会发生渗透。假如半透膜的两  相似文献   

5.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 1个重要知识点 ,是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渗透作用 ,常联系一些实际生活现象加以说明 ,以加深理解 ,如新鲜挺硬的萝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否发生了渗透作用 ?但联系此例时 ,老师如果理解不好 ,讲解不透彻 ,则会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误区。下面我们对萝卜失水现象做一简单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 (或其他溶剂 )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现象必须满足 2个条件 :1)必须具备半透膜 ;2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新鲜挺硬的萝卜在空气中放置时 ,萝卜内部的…  相似文献   

6.
游隆信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2-32
1概念的内涵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渗透作用的定义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着重号为概念的精髓)。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对上述概念和条件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扩散”前用“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加以修饰,学生常常会把溶液浓度作为判断是否发生渗透作用的标准,即如果两种溶液之间没有浓度差就不会发生渗透作用。事实上浓度相同而溶质不同的两种溶液也能发生渗透作用;二是教材只在植物的水分代谢中叙述了渗透作用,学生往往认为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渗透作用,其实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等在内的活体生物细胞都具有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学渗透作用实验中,以动物膀胱为半透膜。其实鱼鳔也可以用来作半透膜。取鱼鳔内层薄而透明的膜,小头剪成圆孔,装入30%蔗糖溶液,插入细玻璃管用细线扎紧,放入清水中,1—2小时将有明显的实验结  相似文献   

8.
渗透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做好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是我感到,按照教材中渗透作用示意图来做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1) 用膀胱膜或肠衣作为半透膜,取材处理不太容易。(2) 长颈漏斗口的直径较大,半透膜受到蔗糖溶液的压力而下沉,影响液面高度的正常变化。(3) 实验装置比较大而沉重,不便于巡回演示。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下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渗透吸水”教学点滴钟珏(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830002)在高中《生物》课本“水分代谢”一节中,渗透作用这个概念的引入是以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来说明的。若根据《生物》课本所说:“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蔗糖等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话,那么究竟多大...  相似文献   

10.
使玻璃纸成为理想半透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玻璃纸成为理想半透膜的方法玻璃纸并非理想的半透膜,用其做渗透作用实验效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纸上小孔孔径太大,不仅水分子和离子可自由通过,而且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蔗糖分子)也可通过。若将玻璃纸进行适当处理,则可制成理想的丰透膜1基本原理让硫酸铜溶...  相似文献   

11.
鹿峰  甄宗秋 《生物学通报》2001,36(12):35-35
在“根的吸收作用”一节教学中 ,仅靠教材中原有的渗透作用实验 ,学生感性认识不强 ,对教材理解有难度。渗透作用实验起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过渡作用 ,我们在多年教学中 ,积极采取措施 ,并且吸取他人经验 ,选择实验材料和条件 ,增强直观效果 ;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精心选择和探索实验材料与条件 增强直观效果1.1 半透膜的选择 半透膜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一环。半透膜可选择的材料很多 ,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生物材料 ,如鸡蛋的卵壳膜、鸡的嗉囊、动物的膀胱、肠衣和鱼的膘…  相似文献   

12.
郭慧敏 《生物学通报》2010,45(9):49-49,F0003
“渗透现象”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所设立的演示实验。由于教材介绍的渗透实验装置存在一些缺点:如长颈漏斗口直径大不易找到合适的半透膜,且半透膜扎口处密封难度大;玻璃管内径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半透膜──河豚食道膜王孝力(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510631)李志峰(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渗透现象是否明显取决于半透膜的优良与否。目前,据报道的半透膜有蚕豆皮、膀胱膜、肠衣、鱼鳔、青蛙皮肤[1]、玻璃纸[2]、鸡蛋卵壳膜[3]等多...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理学通讯》工986年第工期刊载的“生物膜渗透特性的理论分析”j一文(以下简称“生”文),较详细地论述和推导了溶质对理想与非理想半透膜的渗透问题。但“生”文中所讨论的只是不带电的中性物质的运动,由于作为非理想半透膜的生物膜是荷电膜,存在大量带电离子的越膜运动,因此,需要考虑膜电位对电解质的作用,而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观点,还需要考虑各种“力”与通量之间的耦联作用。根据热力学理论,化学势差是判断物质转运及  相似文献   

15.
<正>渗透作用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一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做好该演示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由于半透膜不容易取材、液面高度上升现象很难被全班学生观察到,本研究将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使其在教学中得以真正使用。1选用肠衣作为半透膜本装置选用肠衣作为半透膜,肠衣价格便宜、容易购买且弹性大不易破损。剪取5 cm左右的一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生理教学中 ,渗透作用是一个重点问题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改进的图例 ,对渗透作用的讲解进行了一些改进。       图 1 渗透现象            图 2    1.实验开始时  2 .经过一段时间  首先讲解教材中的渗透作用实验图 (图 1) :绑有半透膜 (蚕豆种皮或猪膀胱 )的漏斗中装入蔗糖溶液 ,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之中 ,半透膜两侧的水势差推动水分从高水势的烧杯流向低水势的漏斗中 ,致使漏斗中液面升高。在液面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由这段液柱造成的液体压强也逐渐增大 ,漏斗中…  相似文献   

17.
猪肠衣(半透膜)干制品的制作方法猪肠衣是高中《生物》渗透作用实验中采用的一种半透膜。坚韧耐用,接近生物膜,实验效果好。为了实验方便,可将猪肠衣制作成干制品保存备用。制作方法是:(1)将新鲜猪小肠用剪子剪成66cm左右的节段,在清水中洗净内外表面。(2...  相似文献   

18.
答 :溶液浓度表示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摩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体积质量比浓度。如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是同一种溶液 ,则用常见的各种浓度表示方式都好进行比较 ;如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是不同物质溶液 ,则需将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都转换成摩尔浓度 ,方可进行比较 ,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渗透作用进行时 ,水分子是由水的密度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水分子稀疏一侧 ,水分子的疏密度是由溶液的摩尔浓度决定的 ,摩尔浓度大的溶液水分子密度小 ,摩尔浓度小的溶液 ,水分子密度大。例如 :把体积相同的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 10 %的葡…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细胞的渗透性作业1.用质壁分离法测细胞液的渗透压溶剂容易通过而溶质不能通过的那种人工的或者天然的膜称为半透膜。当用半透膜把两个溶液分开时溶剂就会往高浓度的溶液方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渗透现象。把溶剂吸出来的力量叫着渗透压。假如用半透膜把溶液与纯溶剂分开,那么为了阻上溶剂向溶液方面移动。必须对溶液施加压力,这一压力就是渗透压的  相似文献   

20.
按一些教科书介绍的方法作渗透实验(图左),常有如下不足:漏斗不易买到;颈较粗水分上升不明显;口大,需用大块半透膜覆盖,如果盖不紧,常向外突出,影响实验效果。据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效果很好。取1—5毫升的移液管与T形玻璃管的一端烧接起来(如受条件限制,可用胶管连接)。为操作方便,最好将T形管的一个分枝弯成与移液管平行。下口用半透膜(可用近似的半透膜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