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科学基础”等生物学通识课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和培养生命科学研究兴趣的重要窗口,基于学科交叉实施生命科学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有生物学交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简单的学科叠加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让学生发现学科交叉的乐趣,为此,立足于北京理工大学理工类学科特色,针对“生命科学基础”课程,设计理工交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理工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围绕基础知识内容,设计专业背景导向的交叉教学内容,通过多学科、多元知识点的衔接转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的教学体系。设计差异化的交叉教学模式,通过“1+N”混合沉浸式交叉思维训练,提升基本科学素养和交叉思辨能力。基于“教学中”和“教学后”数据模型反馈,评估个性化和精准化交叉教学的培养效果,推动交叉教学过程的循证式优化,进而提升生物交叉学科的课程智教能力。  相似文献   

2.
医学发育生物学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发育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本文结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体会,根据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重点介绍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也是众多科学领域中发展迅速且交叉性强的实验性学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以全面发展为导向,这对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以通识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并成功建设面向非生物专业学生的8门生命科学实践类系列通识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或方向,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知识和素养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为高校实验教学中心通识课程开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量巨大,传统的生物学讲学模式易导致知识片段化和浅表化等问题,从而显得乏味。应用生物信息学由于具有在实践中串并联相关知识点的特征,可成为转变这些问题的重要利器。为利用好这把利器,本文探讨了应用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系统化综合性教学改革。论文从教学内容系统性布局(课程定位、内容结构和教学手段)和综合解析优秀科普视频中趣味性生物学问题两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改革实践。实践中学生们受益匪浅。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认知的系统性与深度提高、思维模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兴趣热情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心增强、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等。信息时代的生命科学已由传统的实验性科学转变为由思维分析主导的实验设计兼由设计主导的实验论证性科学,而应用生物信息学课程正是训练信息时代相关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实施的系统化综合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借鉴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生物信息学"课程主要讲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及其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课程涉及的多种信息学分析软件和算法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因而其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主要从不断发展和自建的微生物信息学平台如何辅助教学角度,探讨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我们基于自建微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以强化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4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合我校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成绩评价方式,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是生命科学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指导思想,对其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旨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针对动物生物学实验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进方面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起源和演化以及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 ;将成为 2 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在其领域中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并与工农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养合格的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是我校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发展智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加强微生物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相似文献   

8.
细胞生物学在大学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化学优势学科背景下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研究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的优化,学生课外调研和科研写作的开展,学生创新热情的产生,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及发现新问题的精神面貌转变等方面,阐述教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信息数据量高速增长,生物信息学面临着大规模、高通量、密集型计算的巨大挑战。为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缩短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程序执行时间,我们基于Globus Toolkit网格中间件,实现了一个支持高通量生物数据计算的网格系统(Biological Data Computing Grid,简称BDCGrid)。BDCGrid计算网格系统模型可以有效整合中小型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计算机资源,大大缩短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程序执行时间,为相关研究人员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处理大规模、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任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优质的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对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在课程目标、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改革的措施,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长效改革,同时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席超  刘进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6):1241-1248
随着高校生命科学大型设备开放和共享程度不断扩大,如何利用大型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如何挖掘设备潜能、提高科研支撑水平和加快科研产出等问题亟待解决。经过探索,建立了一套包含15个专题、涵盖技术广泛的大型设备培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不断地在课程个性化方面进行创新,根据学生专业和科研需求差异细化教学内容、分小班个性化教学、学生菜单式选择,同时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形成了云端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初中阶段的新课程应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但积极倡导综合课程。7—9年级生物课程标准对构建课程体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在实践中开发研究型生物学科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创造性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特长,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已经获  相似文献   

13.
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以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以本校生物学校本课程之农作物栽培活动为载体,尝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正确筛选处理资料信息并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14.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科基地班学生的实际,以《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实践载体,从重构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层次翻转课堂—线下研讨—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以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实验类课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构建、实施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及问题与反思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混合式课程。作者团队通过近10年的本科生持续课程培养研究及分析,结合理工科院校背景及信息工程领域优势,初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基于新工科特色内容重构,有效打通了生命科学和工科类课程的联系;随后基于多维度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分层级和多元化的选择方式;线下开展的高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课程中有效融合系统性育人要素,正确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最后利用大数据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全过程个性化学习质量保驾护航。该课程基于上述内容持续开展的改革和实践,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建设和绿色生物制造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面临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工业大学“酶工程”课程组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案例演示、工程虚拟仿真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尝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知识模块化讲授+经典文献精读+典型产业化案例演示+项目设计答辩”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酶工程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微生物药物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探索、应用研究和工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应用导向型教学理念,就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主题知识—专题讨论—项目驱动—科研训练—仿真平台—实践学习”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破解制度障碍和条件约束等困境的对策。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加强应用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分离工程是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提高学生的工程化能力。本研究从科研融入教学、开展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手段、开设工厂课堂等4个方面介绍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参与式教学的途径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相关工程类课程教学质量,为从事此类教学实践的一线专业教师提供高效引领课堂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建宇  杨燕  白薇 《生命的化学》2021,41(1):197-201
课程思政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探究高校专业课程中育人功能的发挥。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我们重塑了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挖掘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德育教育深入教师心、学生心,贯穿于教学、教评全过程,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