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外产生肿瘤坏死因子诱生方法的研究徐莉萍张喆 指导娄丹 (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可引起多种肿瘤坏死而对正常组织无害的物质。很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抗癌新药,但迄今动物体内来源的TNF产量甚低。难以用于临床。我们研究了以人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产生TNF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对6种诱生剂及其复合物进行了比较,发现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是产生TNF的有效诱生剂;在SEB中加入IL-2可明显增高TNF  相似文献   

2.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3):422-422
在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细胞中,有一种名为“slit”的蛋白质,它可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快速生成,加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一个课题组以slit为目标,在实验室里成功制备一种可对付slit的抗体,命名为阻断性抗体R5。将其注入患恶性黑色素瘤的实验鼠体内,5周后发现老鼠体内给癌细胞供给营养的血管减少了5 0 % ,肿瘤也由1 3g萎缩到0 6g ,这种抗体有望临床上用于对癌症的检测和治疗。如果某种蛋白质因子加速肿瘤的生成、生长和转移的话,针对这种“祸害之源”,除研发新型抗体之外,还有可能开发某种蛋白性的酶…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可能大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纯品,有利于开展TNF的基础研究和探讨其有关生理意义。过去认为TNF仅对肿瘤细胞有作用,但是它对许多正常细胞也起作用,其生物学活性是多样的。本文概述其最新研究进展。 TNF是将脂多糖(LPS)静注于卡介苗致敏的小鼠,血清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经注入皮下移植Meth A肉瘤的小鼠体内,可使肉瘤组织出血坏死,故而得名。TNF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它在体外可以直接杀伤某种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则无影响,因此有希望作为抗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表型、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滑膜单核巨噬细胞与软骨共培养,了解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中的作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表型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Leica Qwin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细胞数,强直性脊柱炎滑膜单核巨噬细胞培养并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的破坏程度。结果破骨表型细胞在滑膜组织内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细胞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滑膜细胞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见软骨表面粗糙,有小凹陷,扫描电镜可见软骨表面不定形物质成斑片状,胶原纤维暴露,有断裂,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减轻软骨的破坏程度。结论破骨表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软骨破坏的重要因素,破骨表型细胞通过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分解软骨基质,进而发挥软骨的破坏作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抑制破骨表型细胞对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旋转恒定磁场与凋亡诱导剂肿瘤坏死因子和放线菌酮的协同作用。方法:设置暴磁组和非暴磁组,用T检验的方法比较暴磁组和非暴磁组细胞凋亡的差别。结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暴磁处理促进了由肿瘤坏死因子和放线菌酮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但是单独暴磁处理或者暴磁处理与肿瘤坏事因子和放线菌酮其中之一共同处理并没有对细胞的凋亡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旋转恒定磁场能够与肿瘤坏死因子和放线菌酮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能浸润很多种肿瘤,并获取、处理、并提呈肿瘤相关抗原给T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系列瘤源性抑制因子,这些因子对DC的发育成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外周血循环中的DC和浸润到肿瘤中的DC都受到这种作用的影响而存在表型和功能的缺陷。已经证明,导致DC缺陷的几种肿瘤来源的因子有VEGF、IL-6、IL-10、M-CSF等。进一步深入了解DC分化缺陷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抗癌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为157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因子,在克隆的全良cDNA的5’端有480bp的非编码区包括76个氨基酸信号肽编码区。本文采用寡核苷酸指导下的定位基因缺失突变方法,删除了这一非编码区及信号肽序列,并在成熟TNF分子第一个氨基酸密码前插入一个翻译起始密码(ATG),形成一个限制酶NcoI的识别位点ccATGG。然后取出含有成熟TNF全基因的Nc0I—Pst I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获得了肿瘤坏死因子的高效表达菌株。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量可达3.42×10。Μ/L菌液。sDs-PAGE电泳凝胶扫描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在大肠杆菌的表达量可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量的22.8%。抗呻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大肠杆菌表达的肿瘤坏死因子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sD和ATG间插入31个核苷酸可使TNF表达量降低约10倍。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病毒抗人肿瘤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病,主要感染禽类,对人可引起发热等轻微症状。鸡新城疫病毒感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鸡新城疫病毒的HN蛋白具有增加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粘附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改变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作用,在人类肿瘤性疾病生物防控中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最近,德国柏林“沙里特”医院尝试借助磁体治疗癌症,并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家医院的研究人员的做法是:将一些极其细小的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注入患者的癌瘤里,然后将患者置于可变的磁场中。由于受磁场的影响,患者癌瘤里的氧化铁纳米微粒升温到45至47摄氏度,这一温度足以烧死癌瘤细胞。由于癌瘤附近的机体组织中不存在磁性氧化铁微粒,因此这些健康组织的温度不会升高也不会受到伤害。这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已获得成功,下一步将用于人体试验。资料来源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月刊报道磁体可助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与炎症介导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常驻细胞,行使支持、营养、免疫监视等多种功能。小胶质细胞在受到感染、外伤等因素刺激后活化,并产生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活性氮、活性氧等。这些因子介导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是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阐述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这些效应分子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并对目前一些针对性治疗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人肝癌裸小鼠QGY-9204移植模型为材料,进行了细小病毒H-1抑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两种不同剂量(5×10~7PFU和5×10~8PFU)的H-1进行瘤内注射,发现注入H-1后的肿瘤生长速率明显缓于对照组,且5×10~7PFU的H-1注入即可产生这一效应。以1×10~8PFU H-1注入瘤内,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从感染后第3天起瘤内开始出现坏死,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范围也逐渐扩大,而对照组在该期间均未见此变化。电镜结果也表明,在受损的肿瘤细胞内有H-1病毒颗粒存在。PCR反应和ABC免疫染色显示在感染后的肿瘤组织内也有H-1 DNA扩增和NS-1蛋白表达,并且两者显示的时间与组织内坏死的过程相一致。这些结果提示,细小病毒H-1通过它的DNA复制和NS-1蛋白的表达以促进肿瘤的坏死,从而达到肿瘤抑制和裂解。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     
871892人类肿瘤坏死因子[专,英〕/Mark,D .F.…了PCT Patent Appl.WO8602381.Pub.24.04.86.Appl.US 661026,filed 15.10.54〔译自CBA,1956,(8),2868〕 运用rDNA技术产生了人肿瘤坏死因子,介绍了有关的方法、载体和所用的细胞以及这些具有N一末端缺失和超级生物学活性的突变型蛋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坏死因子是α-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毒素的统称,它们具有相同的细胞受体.国内外学者在阐明人肿瘤坏死因子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化学修饰,抗 体结构域定位、定点诱变等方法对人肿瘤坏死因子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人肿瘤坏死因子分子中对其活性至关重要的部位,同时也基本阐明了人α-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以及它们在人肿瘤坏死因子三、四级结构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基因克隆表达成功后,已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室研究,并进入Ⅰ期及Ⅱ期临床试验。但关于肿瘤坏死因子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们尚所知甚少,阻碍了对肿瘤坏死因子各种生物活性的机制研究,也影响了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为肿瘤坏死因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肿瘤坏死因子不仅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也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本文用寡核苷酸诱导的体外基因定点突变法,选择位于肿瘤坏死因子分子中央保守区第59位酪氨酸,将其改变为门冬氨酸。所选用的琥珀突变选择性突变系统,造成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突变,获得较高的突变效率(约80%)。DNA序列分析证实第59位酪氨酸密码子TAC突变为门冬氨酸密码子GAT。将突变体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于同一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结果表明,突变后不影响表达量及表达产物分子量,但其细胞毒比活性下降724倍,表明Tyr59对于维持肿瘤坏死因子细胞毒活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TNF)能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作为很有希望的抗癌药,近年来开始受到注目。TNF分为巨噬细胞产生的 TNF-α和淋巴球产生的 TNF-β两种。TNF-β也曾称淋巴细胞毒素。最近,从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到骨异常和血钙过多症。因此,开始注意到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因子同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联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 Bertolini 等发现,TNF-α和 TNF-β在体外实验中有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TNFRSF) 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显著特征是通过细胞外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结合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s)是古老的细胞因子,TNFRs同源基因最早可追溯到节肢动物果蝇中。TNFRs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淋巴细胞稳态和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NFRs最主要的功能是与免疫系统相关。鉴于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癌症等人类疾病的靶点。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关于TNFRs的功能有了新的进展,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已经有大量报道。在本篇综述中,主要总结了在高等哺乳动物中发现的29种TNFR成员的相关报道,包括8种死亡受体和21种非死亡受体,主要涉及在免疫系统以及与疾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处于基础实验阶段,少数走向临床研究的案例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靶向设计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更深入的理解TNFRs功能。本文旨在对TNFRs成员发挥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予以25mmol/L葡萄糖和/或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蛋白的表达,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结果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可增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的表达,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协同作用。而且,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也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的抑制剂(PD98059)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所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表达,而对葡萄糖所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路径促进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和葡萄糖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节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在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107-108
中科院获得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重组表达方法专利由中科院海洋所宋林生研究员等完成的“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重组表达方法”于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项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是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BSTNFα)基因的体外表达与纯化技术,利用亲和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多级纯化,获得高纯度体外表达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用于鱼类免疫机制的理论研究,也可作为饵料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病害防治药物等在生产方面进行应用。华东师大发现抗菌药物新靶点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赖玉平博士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米歇尔.奥托博士合作发…  相似文献   

19.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在放疗的过程中,辐射对肿瘤细胞造成杀伤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辐射旁效应(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RIBE)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等不良反应。近期研究表明,辐射旁效应的产生是由细胞间隙连接和可溶性细胞信号分子介导的,主要包括间隙连接蛋白(Cx)、组织蛋白酶B(CTS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活性氧和氮氧化物等。该文针对这些关键靶点蛋白,总结了相关的治疗药物,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药物使用的优缺点,对临床预防肿瘤放疗所形成的旁效应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器,主要负责能量产生、细胞凋亡等生命过程。线粒体缺陷与临床上百种疾病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表明,细胞外的线粒体可被细胞内吞,进入到细胞内,然后以完整的形态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线粒体是对氧含量和酸碱度极为敏感的细胞器,细胞内环境可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外源线粒体进入到生理环境中的细胞后,将提高细胞能量供应、促进细胞存活;但线粒体进入到缺氧和酸性的肿瘤组织后,将大量产生氧自由基、诱发细胞死亡。线粒体这种环境响应性的药理特性,可应用于清除肿瘤细胞、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目前线粒体已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外周系统疾病(缺血性心肌损伤、脂肪肝、肺气肿等)和肿瘤等,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文中对这种新型生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医学应用和存在的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