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衣原体肺炎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循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40 μl含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IFU)的衣原体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呼吸道感染BALB/c小鼠,诱导鼠衣原体肺炎.用抗鼠IL-17单克隆抗体吸入中和内源性IL-17,以相应独特型抗体(IgG2α)作为对照.用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及肺上皮细胞系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和IL-6 mRNA的表达.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染色计数PMN,感染肺组织进行病理染色.结果 衣原体肺炎中,内源性IL-17中和小鼠肺组织PMN浸润显著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与TNF-α协同可上调肺上皮细胞MIP-2和IL-6 mRNA表达,且内源性IL-17中和小鼠肺组织MIP-2和IL-6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衣原体肺炎中IL-17通过促进肺组织细胞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IP-2和前症性细胞因子IL-6,诱导PMN循环,参与宿主抗衣原体炎性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本文拟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标准化的感染动物组织衣原体载量检测体系。方法体外扩增感染用沙眼衣原体血清E型,克隆衣原体特异基因OMP1基因片段作为标准品,用Real time PCR法测定衣原体基因组拷贝数进行衣原体定量。结果 Real time PCR在OMP1基因片段200至2×108拷贝检测结果成线性,在模板中加入小鼠基因组未出现非特异扩增,同时未影响扩增效率。结论针对衣原体特异基因OMP1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较为灵敏的特异的定量检测感染动物样本中的衣原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扩增培养和纯化沙眼衣原体的简化方法.方法采用HeLa细胞培养扩增衣原体,并应用一步法将沙眼衣原体纯化回收.结果获得了具有高感染活性的沙眼衣原体.结论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更简便、快速,同时减少污染机会、不需要超声和超速离心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4.
衣原体为严格真核细胞寄生菌,可在动物和人中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方法大大促进了衣原体分类和快速检测的发展。根据16s/23s rRNA的同源性将衣原体分为4个科,衣原体科分2个属。同时基因诊断方法的出现促进了衣原体检测的发展,靶序列主要是主要外膜蛋白基因、16s/23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本身、或者是与靶序列结合的探针。  相似文献   

5.
Jia XH  Yang XL  Jia TJ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67-470
沙眼衣原体分泌性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质粒编码的蛋白pgp3(即pORF5)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的分泌性蛋白。pgp3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早期即可表达,在感染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且人抗体对pgp3的识别具有高度的结构依赖性,对该蛋白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的作用及衣原体致病机制,以寻找更好的衣原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本文就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3的生物学性质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在真核细胞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可在动动物和人中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衣原体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传统的衣原体分类鉴定方法包括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等。引入遗传学方法后,特别是近年来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应用到依原体分类鉴定中,使衣原体分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常用来扩增的目的的基因是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和16S-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出突变菌株,为研究不同衣原体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D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接种Mc Coy细胞,加入EMS诱导突变,收集存活菌株,利用空斑实验进行衣原体的分离和纯化,并用不同衣原体蛋白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筛选突变株。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筛选经EMS作用的沙眼衣原体,筛选出三株包涵体形态偏小的菌株(56#、58#、95#),一株圆形包涵体的突变株(61#)和一株D413N表达阴性的突变菌株(83#)。结论:用EMS作为诱导剂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并成功筛选出三种突变株。为寻找衣原体功能基因与衣原体表型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生与盆腔炎症的相关性,并为相应人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诊治的盆腔炎患者280例及60名健康妇女进行了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比较两组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盆腔炎症组中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58.5%,支原体感染率为26.2%,衣原体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为12.4%。健康妇女组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2%和4.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症患者组中,30岁人群中单纯衣原体感染和单纯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1.3%和26.4%,均要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症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盆腔炎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针对临床上盆腔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速率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建立纯化高纯度、高感染力衣原体的方法。方法采用HeLa229细胞扩增衣原体,制作含有大量衣原体的细胞裂解液,以国产复方泛影葡胺作为介质,利用速率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衣原体,负染纯化产物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并将纯化产物感染HeLa229细胞,测定纯化产物的感染力。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证实纯化产物为直径300 nm左右的高纯度原体。纯化产物的感染力为8.62×10~8 IFU/mL,证实该纯化产物具有高感染力。结论通过复方泛影葡胺速率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高纯度、高感染力的衣原体,为开展衣原体感染机制、免疫反应等研究提供了有效而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育年龄的不孕不育患者和妇科病患者检查衣原体感染的情况,评价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大连市妇产医院生殖门诊就诊的1405对育龄夫妻,分两组,原发不孕组,继发不孕组。816对门诊正常体检育龄夫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衣原体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原发组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2.6‰;继发组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3.1‰;对照组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3.6‰。原发组与对照组、继发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组与继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显著,衣原体感染对于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都应引起关注。衣原体感染导致不孕不育与粘膜损伤及免疫应答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质粒作为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大多数衣原体中,它们不但能调节染色体基因的表达,同时可编码衣原体相关毒力因子,影响衣原体自身的生长周期。因此,研究衣原体质粒对于进一步了解衣原体的致病机制,预防控制衣原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衣原体质粒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功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衣原体感染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20例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男性衣原体感染组)和55例正常生育男性(男性正常时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检测142例衣原体感染不孕女性(女性衣原体感染组)和60例正常生育女性(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EMAb.结果:男、女衣原体感染组AsAb、ACA检出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女性衣原体感染组EMAb检出率高于女性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和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AsAb、ACA、EmAb的产生与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形成包涵体,通过包涵体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包涵体膜蛋白(inclusion membrane proteins,Inc蛋白)是一类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上的含独特双叶片状疏水性基序结构的衣原体蛋白。Inc蛋白广泛存在于衣原体属各个种内,每种衣原体既有各自独特的Inc蛋白,又有其关键Inc蛋白同系物,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t有59个Inc蛋白。Inc蛋白在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内,鉴定Inc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受到了重视,但对于Inc蛋白的功能仍知之甚少。衣原体基因操控技术的应用,推动了Inc蛋白等衣原体单个蛋白的功能研究。现就Ct Inc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由衣原体引起的衣原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 ,危害牛、羊、马、猪、狗、猫及禽类 ,也危害人类。通常把引起鹦鹉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鹦鹉热 ,把引起其它鸟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人也能感染 2种衣原体 ,即沙眼 -生殖器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1 流行病学1.1 动物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我国于 1980年在甘肃等主要养羊区发现了羊衣原体流产。英国 1980~ 1981年有 130 6个牧场发生了鹦鹉热引起的羊流产。美、德、法、日、以色列、西班牙等国都发现了衣原体流产。 10个目 130种以上的禽可感染衣原体。 2 4个国家 50个研究所 ,检测了 16539只鸽 ,4 4 58只 …  相似文献   

16.
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洲  吴移谋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2):29-31,34
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作为外膜复合物中的主要成分,与衣原体致病密切相关。该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为衣原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免疫原,并为衣原体菌株进化及分类提供相关依据。因此,探讨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对衣原体致病机制及其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确定沙眼衣原体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位置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358基因,并克隆入pGEX和pDSRedC1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CT358转化到XL1-blue宿主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358.纯化后的CT358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pDSRedC1-CT358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CT358蛋白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CT358蛋白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质在衣原体感染12 h后就表达定位于包涵体膜上,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358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为衣原体性的治疗、预防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衣原体属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唯一两阶段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细菌。本属衣原体含有四个种;最常引起人感染的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性病衣原体,还有偶然由感染鸟类传染给人往往引起严重肺炎的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内所有种的共同点是两阶段发育周期和种特异的脂多糖(LPS)。在两阶段发育周期内,  相似文献   

19.
眼一泌尿生殖道衣原体诊断方法及研究现状郭建巍综述周学良审校(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730050)自1966年Dunlop用汤飞凡建立的鸡胚分离技术第一次证明沙眼衣原体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之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质粒是一个分子量约为7.5 kb,基因序列高度保守,非整合性的DNA分子,广泛存在于沙眼衣原体的各个血清型中,鼠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也携带该质粒.近年来,人们发现衣原体质粒是一种毒力因子,可以导致小鼠输卵管积水.动物实验显示质粒缺失株可作为减毒活疫苗来预防衣原体感染所致的生殖道和眼睛的病变.不仅如此,衣原体质粒还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操纵工具,可用于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因此,开展对衣原体质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