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为害玉米的新害虫——玉米旋心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南部地区,水地回茬夏玉米上,有一种害虫为害严重,当地群众土名叫旋心虫、黄米虫、钻心虫等,发生为害已有很长历史。经鉴定属鞘翅目、叶(虫甲)科,学名为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在晋南,如洪赵县1954年玉米受害,一般缺苗23.4%,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特将这种害虫发生为害的情况加以介绍,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黍步(虫甲)(Ophonus calceatus Linne)在聊城地区局部发生,危害严重。夏种玉米时,食害玉米种籽的胚芽。 经作者初步观察,黍步(虫甲)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现,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多,8月中旬以后渐渐减少。白天潜伏在土壤内或砖块、丛生的杂草下,受惊逃窜或假死(1、2分钟开始活动,转移入土)。傍晚开始活动,以下午8点至11点钟活动最盛。有时在表土里,有时在地面或作物上活动。在7月上、中旬天气闷热时(气温26.8℃,相对湿度82%,平均风速2.1米/秒),尤其在下雨前后傍晚无风闷热、无月亮的黑夜,能迁飞趋光,一只60瓦的电灯曾经诱到过一千多头。在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大叶黄杨小吉丁虫Agrilus sp.在南京地区发生较普遍,严重地段为害率高达96%,主要是以幼虫在皮层内蛀食,形成螺旋状虫道,阻断枝条养分、水分的运送,造成植株迅速枯死,严重破坏了绿篱的生长和景观。 该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喜光,多于晴天中午前后活动。阴雨天则静栖于叶背。6月下旬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皮裂缝或节疤内。每处产1—2粒,多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长治潞安盆地,蛴螬发生普通,为害严重。在当地主要为害春播玉米,自5月下旬播种出苗后开始为害,至玉米生长出6、7个真叶后(约在6月中旬),即为害轻微。因此蛴螬在当地主要为害时期约20—30天。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666粉剂处理作物种子的保苗防治试验,兹将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简单介绍于下,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葡萄根瘤蚜(Vitens vitifolii(Fitch))在我国以根部寄生为主要为害方式,当前推广的防治措施为在葡萄园表土下撒布666粉。作者等在研究此虫的过程中,参阅文献,曾探索过E1059防治此虫的可能。Jancke(1951)在一次盆栽葡萄试验中,先以0.2%的E1059液处理盆土,然后往根部接种根瘤蚜未能接活。如先接种成功再进行喷雾,虽过了4—6星期,根部瘤蚜仍未见减轻。Gotz(1952)比较E1059、OMPA及灵丹三种乳剂的喷布  相似文献   

6.
雷铁栓  周东风 《昆虫知识》1992,29(6):334-336
80年代初在我市嵩县首次发现赤斑黑沫蝉,近些年已成为丘岭山区玉米上的重要害虫。据观察,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历期280余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共分五龄。成虫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末期在10月上旬。主要在玉米上为害叶片,严重时被害株率达80%以上,减产50%左右,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采用3%甲拌磷颗粒剂、1.5%1605粉、4%敌马粉封闭喷撒滋生场所,或用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50%1605乳油等,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文凤  魏文品 《昆虫知识》1996,33(6):432-435
甘蔗斑点象是云南甘蔗上另一种新的严重蛀食地下蔗头的害虫,主要以幼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9个月,受害蔗每666.7m2减少0.5~0.3t,并缩短了宿根年限。此虫1年发生1代,无越冬现象,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地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受害越重。蔗稻轮作,缩短宿根年限翻蔸烧蔸,结合松蔸培土每666.7m2用3%米乐尔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kg,防治效果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8.
1958年笔者在福建莆田县哆后农业社,夏种后,飞虱、浮尘子为害早期晚稻十分严重。这期间,了解到县农场及其他一些农业社因7月间一度洪水淹没稻田而无此虫害。我们初步认为其原因除了食料断绝外,还由于卵的淹没。稻虫中,曾有防治黑椿象的浸水杀卵方法。在这些启示之下,我们试图用之于飞虱、浮尘子类的防治上,乃对当时发生最严重的白背飞虱Sogota furcifera Horvath进行一些观察和试验。 白背飞虱在福建一年大约发生5代,以第3代的成虫侵入晚稻田产卵,产卵盛期一般在7月下旬,这是第4代的卵;第5代卵盛其则在8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两色绿刺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两色绿刺蛾在福建闽西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该虫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第1代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该虫发生与竹林结构、竹立量、坡向、坡位均有关系。林间调查表明:该虫第2代的天敌寄生率高。天敌是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湘江沿岸11个县土壤中能以666为唯一碳源的菌数平均36.2万个/克干土。种稻土壤淹水84天平均降解所加20微克/克干土666的98.4%,4个异构体也降解很快。灭菌土即便淹水84天,所加666也几乎不减少。种稻土壤不淹水84天只平均降解所加20微克/克干土666的43.5%,β-666只平均降解14.1%。但当种稻季节,此残留666又会迅速降解,表明本区种稻土壤对666的“自净”能力强。 不淹水土壤含水率对徽生物降解666有明显影响。使降解率从60%陡降的临界含水率为20%。这是因为含水量影响了微生物呼吸活性所致。 淹水土壤溶解氧对微生物降解666有明显影响。对于湘江流域种稻土壤来说,以淹水条件下含微量O_2,对降解666最为有利。该水分条件可通过农田管水措施来达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北京郊区玉米上蓟马的种类鉴别、寄主、为害征状及严重性、生活习性、发生为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和防治。种类有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Müller),禾蓟马Frankliniellatenuicornis(Uzel),稻管蓟马(又名禾谷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长角六点蓟马gcolothrips longicornis Priesner,横纹蓟马 Aeolothrips fasciatus(Linnaeus)。前3种是害虫,后2种是天敌昆虫。本文着重报道了玉米黄呆蓟马。它过去在京郊为害不重,而1975年严重发生为害。成虫有长翅型、短翅型及半长翅型。雄虫至今未发现。主要是成虫对玉米苗造成严重为害。以春玉米上虫数最多,但对套种玉米为害最重,这与耕作改革有关。麦类是它向玉米上过渡的虫源基地。6月下旬,春玉米和中茬玉米的生长期已不适合,它便向其他寄主上转移。降雨对其数量消长影响最显著,干旱对其发生有利。防治上,对玉米适时灌水施肥,加强管理甚为重要;药剂防治可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12.
白翅叶蝉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苗期受害严重者,整片稻苗苍白,甚至枯死;早稻孕穗、抽穗期常大量发生为害,影响谷粒饱满度,造成减产。福州和闽侯地区一年发生4代,部分5代。成虫越冬。冬季日平均温度达11℃以上时仍能取食为害。春季成虫侵入稻田,4月下旬前后大量产卵,5月中旬虫数激增,5月下旬或6月初达到高峰。早稻收割时由于农事活动引致若虫大量死亡。晚稻田于8、9月虫数较多,但危害不如早稻严重。10月中旬以后成虫逐渐离开稻田,迁往越冬场所。 寄主植物幼嫩茂密和较大湿度的小生境有利于白翅叶蝉的发育繁殖。大发生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春季多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85—90%。 DDT单独使用或DDT与666混用防治白翅叶蝉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早稻秧田宜在播种后两周施药防治;本田于5月中旬虫口密度开始增长之际施药,亦能抑制为害。冬季小麦出土以前清除田边杂草,也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枣步曲是枣树上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当枣芽萌发,此虫即孵化,为害嫩芽,群众称“顶门吃”。严重年份将枣芽吃光,造成大幅度减产。在我省沧州小枣产区和保定大枣产区发生严重。我们自1971——1973年分别在沧县、献县、交河县和曲阳县、阜平县、唐县等地进行了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发生情况 1.成虫发生期 3月下旬选定观察树,每天早起捉拿潜伏在树干根茎部羽化的雌蛾(图1)。越冬代雌蛾在献县最早出现期为3月下旬,末期在4月下旬。雌蛾无翅,羽化后多隐藏在树干下部或杂草丛中,当太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在河北省张家口专区的坝上,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5%左右。目前遭受马铃薯金龟子的为害,根据农民反映,在此虫发生严重的年份,马铃薯就多被为害成空心,或被其咬成洞孔。1951年以来,此虫虽然在坝上没有严重发生,但据调查了解,在坝上的张北、尚义、商都、康保、沽源等五县均普遍发生了。为在发展马铃薯生产之同时,消灭此虫的日益猖獗,并保  相似文献   

15.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59,(3):224-233
1.油桐蓑蛾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我国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皆有发生,幼虫致害油桐叶片、枝条及桐果表皮,被害严重的植株,往往仅剩枝枒,损失颇大。 2.在福建闽北一带,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越冬,3月下旬雌、雄性幼虫相继化蛹;5月下旬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初龄幼虫皆栖息树梢端,叶的背面;幼虫匿居于蓑囊中,蓑囊圆锥形,纯系丝织成。 3.雌、雄性成虫异态,雌性成虫缺乏翅膀,匿存于幼虫的蓑囊中,雄性成虫皆晚间羽化,白日活动交尾。每一雌虫产卵数为270—430个。 4.冬季修剪幼虫大量集中的枝梢;6、7月间喷用6%可湿性γ-666 300—400倍稀释液,甚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龚坤元等曾提出用低剂量连续喷洒法测定野外家蝇的抗药性。他指出用此方法所得到的时间死亡曲线分布情况,可以测知防治中心、防治中间和防治边绿区域。作者根据此原理,测定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及致乏库蚊Culex atigans Wied.幼虫的抗药性。简报如下。 一、测定方法 工业666原粉用丙酮(分析纯)配成含丙体6660.05%的溶液,然后选取四龄蚊幼虫100条,放于1,000毫升曾放置24小时以上的自来水中。在水中滴加药液1毫升,1小时后检查麻痹的虫数,用尖头镊子或昆虫针触动其身体不能迅速逃避者为麻痹。将麻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小麦切根虫Euxoa tritici(L.)在豫西山区栾川县境内经常发生为害小麦、油菜和多种春播作物,特别是春红薯与玉米受害最重。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自1976年开始连续进行了八年的观察。此虫属偶发性的害虫,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当成虫在11月中、下旬产卵后,幼虫卵孵化为害,并有较强的抗寒与耐饥能力。据室内观察,0℃时停止活动,升温至6℃时又恢复活动。在3℃时不吃食料可存活13  相似文献   

18.
一、玉米螟发生简况 1962年,百色地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在3月中旬,下旬发现第1代低龄幼虫为害早玉米,被害率58%,蛀茎的植株占14.5%;雄花被害的植株占25%。曾先后调查18坵早、中玉米,其中在心叶期的平均被害率14.07%,抽雄授粉期为17.85%;乳熟期为  相似文献   

19.
黄标 《昆虫知识》1997,34(6):331-333
扶绥县昌平乡,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setideraChapuis发生为害已有10年的历史。1988~1993年,我乡春玉米连续6年受到严重的危害,年发生面积在570~1000多hm2,虫株率840~950,每hm2有虫179~350多万头,被害田减产975~1650kg/hm2。全乡年减产38~94多万kg。从1992~1994年,实行综合治理后,由1993年前全乡9个村40个屯发生此虫为害年均约667hm2,到1994年减少到只有1个村2个屯,春玉米被害仅约67hm2,虫株率减少到180~25%,虫口密度降至3000~4500多头hm2。再经过1994年的综合春防,当年越冬及1995~1997年的春玉米等作物及杂草上,…  相似文献   

20.
<正> 粟叶甲Oulema tristis(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在陕北主要为害谷子和糜子,偶而为害小麦、高粱、玉米。 该虫在延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产卵于谷子、糜子叶背面,卵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