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常见植物果实的种类很多,每种植物的果实究竟食用其果皮,还是果实中的哪一部分,这是学习植物学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同科不同种的植物,果实种类不同,不同种果实,食用部分不同;同种果实,不同植物的食用部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探索经济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对可食用植物的人工选择和人工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选育出数百种食用植物。但人们在教学和食用过程中.经常不能确切说出某种植物人类所利用的是什么器官或哪个部位,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经济植物的主要食用部位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食物资源是灵长类动物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了解海南长臂猿食物资源的分布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研究区180块样地,获得了海南长臂猿105种食用树种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对6种果实食用树种进行了空间分布预测,并探讨了不同果实类型树种与气候、地形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种果实类型的模型检验结果AUC值均超过0.90,模拟精度较高;8月降水量在浆果、榕果和坚果类树种中的贡献率为43.8%、27.8%和19.6%,哈格里夫斯参考蒸发量在核果、球果和聚花果类树种的贡献率为23.6%、51.1%和58.8%,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种果实类型贡献率均超过12%;果实类型发生概率随最冷月最低温度、哈格里夫斯参考蒸发量呈单调递减趋势;果实类型集中分布区主要在斧头岭、黑岭、雅加大岭一带,面积达2392.19 hm~2,其中2346.88 hm~2位于保护区内,比例达98.11%,表明保护区有效保护了不同果实类型的食用树种。本研究可为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桃树体不同部位果实着色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桃果实着色机制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晚熟桃品种‘霞晖8号’为试材,研究了果实3个典型发育时期(硬核期、膨大期、成熟期)树体冠层上部、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的温度、光照环境因子变化动态,并就其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的影响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基因表达特点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与冠层下部果实相比,‘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成熟果实果皮a~*/b~*(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显著较高。(2)冠层下部成熟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最低而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与其他部位间差异显著。(3)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表明,果皮花色素苷合成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过程。(4)果实转色前,低光照强度抑制了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对UFGT、DFR、CHS基因的调控作用最明显;果实成熟期,与高光照条件相比,低光照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研究认为,树体冠层不同部位光照条件差异可能是导致果实着色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它通过调节与果皮花色素苷积累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控制果皮的着色。 相似文献
7.
冷饭团果实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光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4):37-37
冷饭团Kadsuracoccinea(Lem .)A .C .Smith作为野生水果 ,对其果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性状未见详细的报道 ,现将笔者多年的调查结果陈述如下。1 调查方法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成熟的果实。测聚合果的横径、纵径、果柄长和粗、发育小浆果顶部宽和厚及其长度 ,解剖小浆果计算胚珠数和种子数。测聚合果的总重量 ,记录小浆果的发育数和未发育数 ,分别测出发育和未发育小浆果及果托的重量 ,计算发育和未发育小浆果的平均重量。鲜种子经浮选吸干表水测千粒重。2 结果与分析2 .1 果实的大小形状冷饭团的果实属聚合浆果 ,由许… 相似文献
8.
护幼行为 (Parental care)是亲代对出生后的子代的照顾方式。许多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护幼行为 ,观赏鱼也是如此。笔者多年养殖热带观赏鱼 ,目睹了许多奇特的鱼类护幼行为。鲈形目攀鲈亚目的许多种类 ,如珍珠马三甲(Trichogaster leeri)、斗鱼 (Betta splendens)等。繁殖前雄鱼会营造泡沫浮巢 ,把空气吸入口中和口中粘液混合后吐出形成一个个小泡 ,无数小泡形成一个大浮巢。此时雄鱼会在雌鱼面前尽力表现 ,翩翩起舞 ,体色变得比平时更加鲜艳夺目 ,做出许多有趣的求爱动作 ,引诱雌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受精。精卵同时排到浮巢中 ,偶有卵掉下来… 相似文献
9.
10.
以单性结实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庆1号果皮IAA、GA1/3和ZR含量在幼果阶段均相对较高,随后果皮和果肉IAA含量均趋下降,而在果实膨大期内果肉ABA和果皮、果肉GA1/3、ZR含量均出现上升峰值,果实成熟采收时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明显回升。(2)华农本地早种子、果皮和果肉IAA及其种子ABA含量均在果实膨大期内出现明显峰值,在幼果阶段至果实膨大初期内种子GA1/3和ZR含量均居较高并出现明显上升,对应的果皮、果肉4种内源激素水平均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还就两结实类型柑橘果实生长发育与其内源IAA、ABA、GA1/3和ZR含量动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热带亚热带几种人工林体内营养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养是植物的一种资源 ,植物如何在体内分配这一资源影响到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体内的营养含量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环境中营养供应的丰缺 ,同时 ,它又是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外曾对植物的营养含量特征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 ,代表性工作如Jordan[12 ](亚马逊雨林 ) ,Whittaker[13 ] (HubbarkBrook生态站森林 ) ,Woodwell[14 ] (Brookhaven森林 )等 ,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 ,这些资料成了进行生态模拟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我国尽管在 2 0世纪 5 0年代就开… 相似文献
12.
诺丽果与热带水果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诺丽果和16种海南常见热带水果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诺丽果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其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居第1位。诺丽果的E/T值为37.13%,E/N值为0.59,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诺丽果中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Val、Ile、Leu、Phe+Tyr、M et+Cys、Thr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与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基本一致,仅Lys中度缺乏。诺丽果中鲜味类、芳香族、甜味类氨基酸含量居第1位。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独根草这一药赏两用植物,对独根草根、茎和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还原糖、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多糖、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独根草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及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10.11%、8.02% 、9.54%、9.91%和6.53%;Fe、Zn、Cu、Mn、K、Na、Ca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284、132.8、1.07、19.5μg/g、7.01 mg/g、169.38μg/g、221.9 μg/g和300.5 μg/g;还含有2.00%的绿原酸、6.98%的总黄酮,以及3.29%的粗多糖.叶中各成分含量多高于茎和根,证明其主要药用成分在叶;而茎和根均含有多种元素和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可以全株入药的药赏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14.
15.
17.
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种林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应用分形原理,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方法,对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林表层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提出采用Y=αDw1^βDd2^β,模型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土壤团体聚体分形维数变化对林地土壤性质影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珍贵树种林分土壤>0.25mm的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的团粒含量越高,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表征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土壤团聚体结构分形维数与土壤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定量关系;7种珍贵树种林分中,格式栲天然林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水源涵养,自肥能力均比其它珍贵树林优越。分形维数为不同珍贵树种林分表层土壤肥力特征描述提供新尺度,新方法,也为中亚热带珍贵树种林地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