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毛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2,45(3):329-335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到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是薄蜡片构成,表面呈鱼鳞状凹凸。低龄期若虫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雌成虫的十分相似,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雄虫和低龄若虫及雌成虫蜡壳萃取物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型基本一致,但在1 240.7 cm-1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特征峰,这充分说明3种蜡泌物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结构一致,只是雄虫分泌物与另二者比较具有特征官能团,从而,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区别出雄虫。此外,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可以知道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瘤坚大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1,44(4):408-415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最后蜡质堆积形成龟背状蜡壳。蜡壳的各个板块与体壁上突起的腺孔分布区位置相对应。雄虫蜡壳与低龄期若虫蜡壳质地相同。雌成虫分泌的蜡质为长而卷曲的空心蜡丝。雌成虫背面和腹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基团和成分是相同的。尽管雄虫蜡壳与雌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存在的官能团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雄虫蜡泌物光谱图上1736.3 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而雌虫只有一个;在振动频率1 242.0 cm-1~1 106.6 cm-1出现3个C-O键振动峰,而雌虫的是一系列锯齿状长碳链-C-C-C-骨架振动峰。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推测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可能主要是由长链烃、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某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蚧虫蜡泌物的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国内外对蚧虫蜡泌物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蜡泌物形成介壳的主要类型 ;蜡泌物的化学研究方法及已涉及的种类 ;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 ,并对 5类物质 ,即蜡、烃类、树脂或萜类、色素类、内蜜露作了重点叙述。最后 ,讨论了研究蚧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包括蜡泌物作为生物资源的利用 ;以蚧虫作为农林、果树和花卉业的重要害虫 ,针对蜡泌物的特点研制相应的新型杀虫剂 ;利用蜡泌物的化学信息素对天敌的诱导作用 ,开展蚧虫生物防治 ;利用蜡泌物作为化学分类性状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梧桐木虱Carsidara limbata是一种严重危害梧桐Firmiana simplex的害虫,观察并明确若虫蜡泌物及不同虫龄泌蜡腺体超微形态特征,有助于为其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据梧桐木虱若虫形态特征变化划分样本虫龄,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若虫蜡泌物及不同虫龄泌蜡腺体的超微形态结构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梧桐木虱若虫泌蜡腺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泌蜡小孔,3-5龄若虫体壁出现此结构;另一类为规则或不规则圆形多孔蜡腺孔,该结构1龄若虫极少或无,其他虫龄均有分布。低龄若虫孔腺数目和类型较老龄少。若虫蜡泌物分为4种类型,即丝状蜡丝、空心"C"形蜡丝、弹簧状蜡丝、空心长蜡丝。此外,腹部末端有环肛孔环结构,腹部背腹面遍布微刺及各类刚毛。【结论】梧桐木虱若虫有4类蜡泌物和2类泌蜡腺体,随虫龄不同其类型和分布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裂木虱科害虫泌蜡器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蜡虫几个地方种虫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四川省几个地方种虫的虫囊含卵量、性比、虫囊大小分配情况、100粒虫囊重量、泌蜡期及泌蜡量等经济性状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枣球蜡蚧Eulecaniumgiganteum (Shinji)雄虫在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该虫雄性完成其生活史需经历初孵若虫、固定若虫、预蛹和蛹、雄成虫 4个阶段。初孵的 1龄若虫为扩散活动期 ,虫体具有发达的单眼、触角和 3对胸足 ,便于寻找寄生场所 ,但泌蜡腺体很少。 1龄后期和 2龄若虫为固定取食期 ,虫体缘毛粗大 ,泌蜡腺体很多 ,蜡泌物在虫体背面堆积成龟背状蜡壳 ,自我保护性很强。预蛹和蛹不再取食 ,虫体隐藏在白色的半透明蜡壳内。与若虫相比 ,体形变化很大 ,预蛹出现翅芽 ,而其它各器官退化 ,眼无 ,触角和足短小且分节不显。到蛹期 ,翅芽、触角和足明显长大 ,并出现感觉毛。成虫期为活动交配期 ,头部出现发达的 5对单眼 ,触角 1 0节 ,密布各种刚毛等感觉器。前翅和足发育完好。  相似文献   

7.
云南双蜡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同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稍硬而脆的玻璃状干蜡壳,蜡壳具有均匀脊和横层。幼期和雄性蜡壳小,船形,周缘带有蜡角,中央隆起。雌成虫蜡壳大,元宝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密集,峰型尖锐,种的特征明显。用红外光谱特征推断蜡泌物的主要基团和化学构成在GC/MS检测中得到印证。用甲酯化和非甲酯化两种处理方法检测证明,该虫蜡泌物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从C14~C40,大部分为偶数个,特别是碳链长度在C30~C40的酯类化合物种类多,比例大。还将该蚧虫蜡泌物的特征与蚧科内近缘的蜡蚧属种类及瘤坚大球蚧、朝鲜毛球蚧、背刺毡蜡蚧、白蜡虫等作了对比,阐述了蜡泌物在蚧虫分类、系统学及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柿白毡蚧Asiacornococcus kaki(Kuwana)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蜡壳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蜡壳形成分3个阶段,即泌蜡发生期、泌蜡增长期和蜡囊形成期,由3种腺体分泌的蜡质构成.锥刺是泌蜡的主要器官,其分泌的粗蜡管形成蜡壳的框架.管腺分泌空心细蜡丝,与框架蜡管紧密交织在一起.单孔腺分泌的细小蜡丝散布虫体表面.雄茧扁平,由空心长丝状蜡编织形成.  相似文献   

9.
泌蜡昆虫体表除了具有和其他昆虫一样的薄蜡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蜡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分泌蜡质覆盖于体表,从而有利于昆虫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抵御外界多种不利条件、阻碍病原物入侵和躲避天敌寄生或捕食,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蚧虫、蚜虫、蜡蝉、木虱、粉虱和粉蛉等6类常见泌蜡昆虫的蜡腺和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结构、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泌蜡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其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以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及酶含量测定方法,对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分泌蜡质的几个虫态及各虫态虫体内与蜡质合成相关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肪酸延伸酶(FAE)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泌蜡主要在二龄若虫期和三龄若虫期,前者为珠形若虫,虫体分泌少量湿蜡,在体表形成薄蜡层,由气门周缘分泌蜡丝,后者泌蜡量大,为蜡丝结茧;雌性泌蜡主要在二龄若虫和雌成虫泌蜡形成卵囊期。FAS含量变化与泌蜡活动关系密切,在雄性的三龄若虫期最高,二龄若虫期次之,蛹期最低;雌性成虫泌蜡前和中期FAS含量最高,产卵完毕时最低,二龄若虫期居中;FAE含量与FAS变化相似,但在二龄若虫期也较高。这说明FAS和FAE参与了蜡质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 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 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的泌蜡量较高,死亡率也高; 而在适生环境中的泌蜡量较低,死亡率较低。故认为,传统上以白蜡虫泌蜡量的高低来作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本文还从白蜡虫泌蜡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原因,讨论了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得出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雨量800~1 200 mm/a,年相对湿度75%左右,年光照时数为1 900~2 500 h/a。提出白蜡虫泌蜡是其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自身的保护性反应和生态对策,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性选择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为大蜡螟性信息素全组分的结构鉴定及利用信息素行为调控技术防控该虫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不同体重、不同日龄和不同交配经历的大蜡螟成虫进行标记,在红光灯下观察并记录大蜡螟雌雄虫的性选择行为。【结果】在(26±0.5)℃、相对湿度60%、全黑暗条件下,无论雌虫还是雄虫,均倾向于选择与之体重相接近的异性个体进行交配。雌雄成虫均偏向于选择3日龄的异性个体进行交配;雌虫对不同日龄雄虫的选择率大小顺序为3日龄> 5日龄> 1日龄,而雄虫对不同日龄雌虫的选择率大小顺序为3日龄>1日龄> 5日龄。交配经历影响大蜡螟的性选择行为,雌虫优先选择已交配的雄虫进行交配,选择率为74.6%;雄虫也优先选择已交配的雌虫进行交配,选择率为79.4%。【结论】雌雄虫体重、日龄和交配经历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蜡螟的性选择行为,这为进一步研究雌雄交配信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Cockerell)雌成虫及其蜡泌物的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该虫体表主要器官、蜡质及泌蜡腺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外覆白色粉状厚蜡被,体缘具18对蜡棒,触角8节、口器和足发达且分布有不同长度的毛形和刺形感受器,眼为单眼,腹脐和背孔唇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不同植物的寄主偏好性,本研究调查了四种金龟甲在6种寄主植物桃树、梨树、榆树、山楂、丁香和金银木上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7种植物挥发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四种金龟甲雌、雄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玉兰、柿树、金银木、榆树、芙蓉葵、丁香及非寄主植物银杏的挥发物的EAG反应。结果显示,金龟甲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偏好性有显著差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梨树,暗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榆树、山楂和梨树,而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的偏好寄主均为丁香。四种金龟甲均对其共同寄主植物榆树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大,另外,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丁香挥发物也有较大的EAG反应。对同一植物挥发物,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对部分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比雄虫大;而其它3种鳃金龟雌、雄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金龟甲EAG反应的大小与其寄主偏好性一致。  相似文献   

15.
谭清  庞仁乙  高熹  张忠  袁远  陈斌  张海涛  吴国星 《昆虫学报》2014,57(10):1245-1252
【目的】为解释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等 3种虫态的致病性差异,研究分析了蜡蚧轮枝菌L. lecanii分生孢子在3种虫态体表的附着能力及与寄主体表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B.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体表的附着数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3种虫态上的附着数量差异显著(P=0.0001),成虫附着孢子数量为(1.35±0.12)×106个/头,而蛹和幼虫分别为(0.57±0.09)×106个/头和(0.45±0.06)×106个/头。成虫周身微毛上均有孢子附着;整个蛹体仅棘刺底部呈“绳索状”的褶皱处可发现有孢子的附着;幼虫的体表未发现有孢子的附着。【结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成虫、蛹、幼虫体表的附着能力与寄主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是蜡蚧轮枝菌对该虫不同虫态间存在致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柑橘园柑桔潜叶蛾雄虫对性诱剂趋向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重要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引诱活性和引诱的日节律,结果表明该性诱剂对广州、深圳和江西新余地区的柑桔潜叶蛾雄虫有显著的引诱活性.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诱捕数量日节律明显,4:00~6:00诱集到的雄虫数量最多,3:00~4:00和6:00~11:00诱集到少量雄虫,其它时间没有诱集到雄虫.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是否存在雌性接触信息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建庭  韦卫  孙江华 《昆虫知识》2007,44(1):125-129
将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的身体不同部位切除之后的交配试验显示,分别剪去头部、鞘翅以及前胸部后仍然可以正常交配,用雄虫的腹部代替雌虫的腹部后,仍然能够引起雄虫的交配趋势动作,但不能完成真正交配,因此推测雌性接触信息素如果存在,主要集中在雌虫身体后半部,尤其是中后胸部位。但是冻死后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而且冻死的雌虫与活雌虫同时放入培养皿中,雄虫喜欢与活雌虫交配,不选择冻死的雌虫,因此推测视觉在其松墨天牛的交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接触性信息素有可能并不存在。将雄虫的触角分别从第5~6节和第1节剪去的试验结果显示,雄虫仍然可以很快地找到雌虫,发生交配行为。这有2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雄虫不仅仅靠触角来感受雌虫的接触信息素,头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或者足上也有可以感受信息素的感受器;二是雌虫不存在接触信息素,雄虫通过视觉就可以找到对方,完成交配过程。浸泡致死的雌虫不再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并且将正己烷和乙醚的浓缩液滴加在浸泡致死的雌虫以及玻璃棒和鹅卵石的生测试验结果显示,都没有引起雄虫的交配行为。这进一步说明,松墨天牛可能并不存在体表接触信息素。性成熟后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是靠衰弱寄主的强烈的挥发性气味聚集到寄主树干上,在树干这个较为狭小的环境里,有可能是通过视觉找到配偶,完成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资源昆虫,白蜡虫分泌的白蜡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试验种群和自然种群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在15~25℃下能正常分泌白蜡和生长发育,在30℃以上的持续恒温下,白蜡虫能分泌白蜡,但泌蜡量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化蛹,2龄末期死亡;在高湿度(年相对湿度〉80%)、低光照(〈1600h/a)条件下,白蜡虫泌蜡量高,但种群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雌虫死亡率高,不能完成生活史。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蜡虫泌蜡对温度不敏感,影响白蜡虫泌蜡的关键因子是湿度和光照,适于白蜡虫泌蜡的环境因子为:温度15~25℃、年降雨量1300~2000mm,年相对湿度〉80%,泌蜡期5~8月份的相对湿度〉90%,年光照时数〈1600h/a。根据在峨嵋、昭通、昆明等地对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观察和分析,白蜡虫泌蜡高的环境不是白蜡虫适生区域,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降雨量800~1200mm/年,年相对湿度65%~75%,年光照时数为1900~2500h/a。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浙江丽水市区园林花卉植物的蚧壳虫调查,表明有6科29属44种蚧壳虫为害53种植物寄主。文中列出各蚧壳虫的中名、学名、寄主、危害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