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疫苗),必须在一定的较低温度下保存。其原因是()。 A.防止环境污染,以免病菌随疫苗服入 B.防止蛋白质变性,以免疫苗死亡失效 c.防止疫苗大量繁殖,以免服入剂量失控 D.防止蛋白质脱水分解,以免疫苗溶解失效2.与植物体中的豆固醇属于同类的物质是(). A.纤维素B.胰岛素C.叶绿素.D.性激素3.人和动物乳汁中特有的二精水解后产物是()。 A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精 B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C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搪 D.二分子葡萄糖4.以下四种物质中,能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是()。N。:_止_达一(。H {!CH之SH }NH:…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合酶活力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4年依赖铁氧还蛋白的谷氨酸合酶(Gluta-mate Synthase,EC 1.4.7.1.)的发现证明植物主要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途径进行氨的同化。在这个氨同化途径中,谷氨酸合酶是限速酶,它催化一分子谷氨酰胺和一分子α-酮戊二酸形成两分子的谷氨酸。谷氨酸合酶活力测定的关键是如何把产物谷氨酸与反应液中的其它组分,尤其是底物(谷氨酰胺)分开。纸层析、纸电泳、同位素、氨基酸自动分析和高压液相层析  相似文献   

3.
已发现的Ribozyme有:GroupⅠ和GroupⅡ内含子、RNaseP、类病毒、拟病毒、卫星RNA和蝶螈卫星DNA2转录物。它们的催化机制已基本阐明。利用设计的Ribozyme可切割特定RNA分子,因而可抑制基因表达。据此,在医学上可用Ribozyme治疗某些疾病;在农业上可用Ribozyme创造抗病毒的动植物新品种。Ribozyme是可进行分子内催化(如自我剪接或自我切割)或起酶作用的RNA分子。可译为核糖核酸拟酶或核酸代酶。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发现的Ribozyme已有几十种。按其作用底物可分为自体催化和异体催化两类;按其催化方式又可分为切割型和剪接型两类。Ri-bozyme的发现表明RNA是唯一的一种既可携带遗传信息又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相似文献   

4.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制备、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酰乳酸合成酶[1](acetolactatesynthase,ALS)是目前国际上除草剂研究的前沿热点.它能催化一分子丙酮酸脱羧并与另一分子丙酮酸缩合成一分子乙酰乳酸,从而导致侧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存在于细菌和植物组织中[2...  相似文献   

5.
铜蓝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血中一种含铜的α_2糖蛋白,在许多疾病中它都可发生变化,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一、铜蓝蛋白的分子组成及分子特征cp含铜约0.27~0.34%。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研究推测每分子cp含7个铜原子,分成三型: Ⅰ型顺磁,在610nM处有吸收峰。与cp的呈蓝色有关,深埋在分子内部。推测一分子cp上有两个。Ⅱ型顺磁,无蓝色。能与外界溶剂及配位体接触。一分子cp上有一个。Ⅲ型抗磁,在330nM处有吸收峰。能与外界配位体接触,一般认为是还原型,以离子对形式存在。一分子cp上有四个。cp含糖约8%其中己糖3%,乙酰氨基己糖2.4%,唾液酸2,4%,果糖0.18%。与糖相连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或带有辅基的蛋白质。但近年研究发现,某些RNA分子也具有“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它们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自身或其它RNA分子发生化学反应。Cech(1981,1986)据此提出了RNA生物催化剂的概念,将这些具有酶活性的RNA称之为核酶(ribozyme)。本文简要介绍几种RNA分子的生物催化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四氧化三铁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发现催生了纳米酶这一新兴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多种基于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材料的纳米酶被发现,并在环境,食品安全,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应用。相应的,纳米酶催化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本文将回顾化学催化的基本原理,重点总结贵金属和碳纳米酶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四氧化三铁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发现,催生了纳米酶这一新兴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多种基于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材料的纳米酶被发现,并在环境、食品安全、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应用.相应的,纳米酶催化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本文将回顾化学催化的基本原理,重点总结贵金属和碳纳米酶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c-Abl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细胞内被一些基因毒性的、氧化的及其它形式的压力所激活。目前研究证明:应用标记的c-Abl发现其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一分子c-Abl的N末端区域与相应的另一分子的C末端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实验进一步表明: cAbl SH3 结构域结合到另一c-Abl 分子富含脯氨酸的C-末端约958-982氨基酸区域。如果去除c-Abl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就会阻止二聚体的形成。这些结果首先证实了c-Abl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暗示着二聚体的形成可能影响着c-Abl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从厦门文昌鱼分离纯化了文昌鱼转铁蛋白,物化性质与青岛文昌鱼转铁蛋白相同,其单体和二聚体的分子量分别为26kD和52kD,是一分子量约为脊椎动物转铁蛋白1/4的糖蛋白,测定了文昌鱼转铁蛋白完整分子和其C端分子片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并分析 一人务清失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用文昌鱼转铁蛋白序列可将人血清转铁蛋白序列划分成粗略相等的4个片段,文是鱼转铁蛋白与每一片段及人血清转铁蛋白的4个片段之间存在明  相似文献   

11.
APOBEC家族:介导天然抗病毒免疫的新型宿主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免疫在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近年来,一些介导天然免疫的新型宿主细胞因子陆续被发现,其中APOBEC家族(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enzyme-catalytic polypeptide family,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家族)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抗病毒机制的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小分子气体,是生物体内第一个被证实的气体信息分子。自1988年Carthwaite首次提出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作用后,NO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NO具有脂溶性、在体内易扩散、半衰期短(只有数秒钟)等生物学特征。体内的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左旋精氨酸为底物催化生成。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Barts Cancer Institute科学家发现,靶向血管中的一分子(FAK)可以使癌症治疗显著更有效。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一种分子粘着斑激酶(FAK)发送信号给肿瘤细胞,从而帮助化疗或放疗(破坏DNA,杀死癌细胞)后的自我修复。当研究人员从黑色素瘤和肺癌模型血管中移除FAK,化疗和放射疗法能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淋巴瘤患者的样本,发现那些血管中FAK低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结果。这表明,开发剔除肿瘤血管FAK的药物,可能促进癌症的治疗和预防癌症复发。血管内壁细胞向肿瘤发出化学信号(称为细胞因子)以帮助它抵抗DNA损伤和恢复。研究人员证明,这个过程需要FAK,没有FAK,这些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催化3-(4-氟苯基)戊二酸酐(3-FGA)不对称醇解的分子机制。首先借助力场修改的Autodock 4.2软件将过渡态底物与CALB进行对接,根据对接自由能差异解析了CALB催化3-FGA与不同醇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差异,得到的S型底物结合能小于R型底物;其次,基于扭转角机制分析发现,S型底物扭转角小于R型底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CALB对S型底物选择性优于R型底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赵永芳 《生命科学》2011,(11):1140-1144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smFRET)通过检测单个分子内的荧光供体及受体间荧光能量转移的效率,来研究分子构象的变化。在单分子探测技术发展之前,大多数的分子实验是探测分子的综合平均效应(ensemble averages),这一平均效应掩盖了许多特殊的信息。单分子探测可以对体系中的单个分子进行研究,得到某一分子特性的分布状况,也可研究生物分子的动力学反应。介绍了近来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DNA生物催化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发现 ,不少结构特殊的DNA分子分别具有剪切RNA分子或DNA分子、T4聚核苷酸激酶样活性、DNA连接酶样活性以及催化卟啉金属离子化等多种生物催化功能 ,这些DNA分子被称为脱氧核酶或酶性DNA .它们在用作RNA和DNA工具酶、基因分析和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方面的潜力引人注目 .综述这些DNA分子的种类、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及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ISAAA信息     
<正>科学家观察到正在进行的光合作用一组国际科学家团队第一次捕捉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一步。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Petra Fromme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中利用世界上最有力的X射线光束,在光系统II这一分子复合物将水裂解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时(这一过程维持着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记录下了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DEN诱发大鼠肝癌的细胞核RNA体外转录合成显著增强,染色质结合型和游离型RNA聚合酶Ⅰ和Ⅱ活性均高于正常肝细胞,而结合型酶Ⅰ和Ⅱ的活性几乎各占总活性的50%(正常肝细胞结合型酶Ⅰ约占70%),表明Ⅱ类基因的转录增强更明显。肝癌细胞核中转录活性RNA聚合酶Ⅱ的分子数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8倍,同时RNA聚合酶Ⅰ和Ⅱ催化转录的延长速度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3和2.2倍。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不仅有较多的活性RNA聚合酶分子,而且催化转录(延长)的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9.
独脚金内酯信号感知揭示配体-受体作用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金科  黎家 《植物学报》2017,52(2):123-127
植物激素在调控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植物激素如何被植物细胞感知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底物-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 激素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信号转导, 但激素分子一般不会被受体修饰, 信号转导起始后激素分子通常会从复合体中释放出来被重新利用或降解。近期, 我国科学家通过对独脚金内酯及其受体复合体(AtD14-D3-ASK1)的结构学解析, 发现独脚金内酯的生物活性分子CLIM (covalently linked intermediate molecule)是独脚金内酯被其受体水解后得到的中间分子。研究表明, CLIM与受体AtD14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相结合, 进而激活其信号转导。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底物-酶-活性分子-受体”激素识别机制。这种配体-受体作用新机制的发现为植物激素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脱氧核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识别能力,迄今为止,已发现大量具有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其中具有RNA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能催化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从mRNA水平对基因灭活.从而调控蛋白质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它相关疾病,基因功能研究,核酸突变分析等的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