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究发现,膜蛋白可能在Tp致病过程中与宿主黏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为Tp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对Tp膜蛋白的研究是认识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和进行致病机制研究的关键,就Tp的几种主要免疫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苍白密螺旋体尚不能人工培养,其具体免疫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寻找具有免疫原性或潜在致病性膜蛋白分子已成为梅毒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prK和Tromp两类与免疫原性或致病性有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 Tp)引起的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其发病具有多阶段、进行性的特点。由于Tp尚不能体外培养,抗原获取困难,其致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随着Tp全基因序列的解析,重组Tp膜蛋白的成功表达及蛋白功能结构日益明确,为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Tp主要外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梅毒螺旋体部分膜蛋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螺旋体(Tp)目前尚不能体外培养,抗原获取困难,从而影响到Tp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Tp全基因序列的解析、多种重组Tp膜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结构功能的日益明确,为Tp发病机理的研究、诊断方法的更新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炎症和持续的获得性免疫应答被认为是造成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机体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Tp膜蛋白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Tp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对Tp膜蛋白的研究是认识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和进行致病机制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类似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进行Tp膜蛋白的致病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p0751重组蛋白潜在的前炎症活性.结果表明,Tp0751重组蛋白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IL-1β,TNF-α和IL-6).进一步研究表明,Tp0751重组蛋白可以激活NF-κB的表达;TLR2抗体、CD14抗体、MAPKs/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和NF-κB抑制剂PDTC均可明显抑制NF-κB的激活和CKs的表达.初步结果证实,Tp0751重组蛋白可通过TLR2和CD14途径激活MAPKs/p38和NF-κB诱导THP-1表达CKs,其可能是Tp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由于Tp体外培养至今尚未成功,从而制约了Tp的基础研究。自从Tp单克隆抗体(TpMcAb)问世以后,已应用于Tp感染的临床诊断、抗原性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其制备方法的完善和改进将对梅毒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本文对Tp McAb的制备和应用作一综述,以展示近年来Tp McAb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目前仍难以实现体外人工培养.Tp在感染期间是如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完成其复杂的致病过程迄今不明.本文就Tp的葡萄糖转运、糖酵解途径、丙酮酸去路以及NAD+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探索Tp尚未明了的生理代谢机能、突破Tp...  相似文献   

8.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由于Tp不能持续体外培养,阻碍了对Tp结构及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Tp(Nicholes株)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Tp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就Tp的遗传物质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Tp目前尚不能体外人工培养,从而限制了对Tp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Tp对宿主靶细胞的早期黏附定植是其后续病程发展的关键,而最早与宿主细胞直接接触的Tp外膜及外膜蛋白就成了关注的焦点。随着Tp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Tp外膜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Tp92是首个在感染了梅毒的兔调理素抗毒血清中通过差示免疫筛选方法筛选出来的Tp外膜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与其他螺旋体属及许多革兰阴性菌的外膜蛋白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在Tp的致病过程及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Tp外膜蛋白Tp92及其同源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感染可引发机体多系统慢性持续性损害,可垂直传播,还可明显增加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尽管付出相当的努力,但Tp不同寻常的生物学特征及当前梅毒疫苗方法学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梅毒疫苗的研究进程,迄今为止,国内外仍然没有切实有效的疫苗能预防Tp感染。简要介绍了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点,综述了梅毒疫苗的类型及疫苗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梅毒疫苗设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梅毒疫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疫苗预防,控制梅毒主要依赖对感染人群的诊断与抗生素治疗。虽然青霉素治疗梅毒仍然有效,但临床上对一线青霉素的替代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梅毒螺旋体(Tp)菌株已在许多国家普遍流行。了解Tp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对于加强Tp耐药分子监测十分必要。就T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和对其他可能严重阻碍梅毒治疗和控制的抗生素潜在的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制有效疫苗预防该种疾病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且持久、无毒力回复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对于Tp核酸疫苗研究,国内外除了本课题组构建TpDNA疫苗免疫新西兰兔进行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外,尚未见Tp核酸疫苗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评价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与Tp膜蛋白GpdDNA疫苗用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颗粒包裹联合免疫新西兰兔后对Tp皮肤感染后的保护效应.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IL-2和pcDNA3.1(+)/TpGpd采用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或未包裹方式处理后分别或联合免疫新西兰兔,每隔2周加强1次共免疫3次,并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背部皮肤感染实验,观察记录感染早期各实验组皮损的变化情况,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IFN-诱导水平,MTT法检测兔脾细胞增殖水平.初步结果证实,pcD/IL-2基因佐剂可以显著加强pTpGpd疫苗在免疫期(0~8周)兔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及脾细胞增殖分化水平以及维持Tp感染后168天时间内长期稳定的高抗体水平及高脾细胞增殖分化水平.pcD/IL-2基因佐剂和CS纳米颗粒的联合使用对pcD/TpGpd疫苗的抗Tp皮肤感染的保护性效应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苍白螺旋体基因亚型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引起感染者死亡.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中仍为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研究肯定梅毒是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因而对Tp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 , Tp)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流行于中低等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表明清除Tp感染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筛查和治疗,而接种疫苗是预防Tp感染极有价值和首选的方法。本文概述了研制Tp疫苗的必要性,总结疫苗研究过程中候选抗原的相关信息及递送系统,分析Tp疫苗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表达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膜蛋白TpN47、TpN17、TpN44.5和TpN15,建立双抗原夹心ELISA法,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从Tp全基因组中扩增4个目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ET-HT-JKM中,在BL21(DE3)plysS菌中诱导表达,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成功表达了4种重组蛋白用作ELISA包被和酶标抗原检测国家Tp参比血清,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检测385份临床血清样本,结果与TPPA法相比符合率达到99%(P<0.0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2%(162/165)和99.5%(219/220)。结论:表达的4种重组抗原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为理想的梅毒的血清学诊断用抗原。以这4种表达蛋白为基础建立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方法简单,结果客观,易于自动化操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深入探讨这些表位在梅毒表位疫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byle、ABCpred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分析预测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人工合成6条表位多肽,以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同时设健康人/兔血清对照)为标本,用间接ELISA法鉴定预测Tp92蛋白B细胞表位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p92蛋白的P1(24-39AA)、P2(332-347AA)、P3(520-536AA)、P4(575-588AA)、P5(103-118AA)、P6(694-712AA)氨基酸序列可能为其B细胞表位。间接ELISA分析表明,预测的P1、P3、P5和P6均与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与健康人/兔血清不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P1、P3、P5和P6均为Tp92蛋白潜在的特异性B细胞表位,尤其是P3和P6免疫反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正>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虽然青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但其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诊断检测的不足。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三种新型诊断候选蛋白的可溶性重组型变体Tp0326、Tp0453和Tp0453-Tp0326嵌合体。通过对感染的初期、中期和潜伏阶段的血清样本(n=169)中这些重组蛋白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技术从Tp Nichols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外膜蛋白Gpd基因,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Gpd,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DNA3.1( )-Gpd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Gpd免疫新西兰兔,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鉴定均显示重组体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一个41kD的Gpd融合蛋白。新西兰兔接种核酸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2周抗体最高滴度可达1∶1024,免疫后兔脾细胞受Gpd蛋白刺激有明显增殖反应。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Tp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Gpd的成功构建及能刺激新西兰兔产生较强特异的免疫应答,为Gpd蛋白生物学功能及梅毒DNA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巢式PCR(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梅毒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综合分析为一期梅毒的患者195例和同期就诊的120例非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PCR法对棉拭子标本和血液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基因tpp47进行扩增检测,所有标本同时做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nPCR法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76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100%,明显高于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暗视野镜检和血清学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蛋氨酸亚枫还原酶(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Msr)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分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梅毒螺旋体Ms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将其连接到p MD19-T载体,进行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梅毒螺旋体中扩增得到的大小为873 bp的Msr基因,编码291个氨基酸。Msr蛋白含有Msr A和Msr B的保守区,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定位在细菌细胞质。三维结构与牛Msr蛋白(PDB:1fvg.1)类似。Msr蛋白含有几个B表位。[结论]克隆获得了Tp Msr基因,并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