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命世界》2010,(3):85-85
在牛吃东西的时候,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样吗?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自己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然而,这个问题现在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几乎没有人没有做过梦。 动物呢?它们也睡觉,甚至做梦吗?  相似文献   

3.
无颌的世界     
盖志琨 《化石》2006,(3):2-7
当你大口地嚼肉、吃着山珍海味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大自然赐给了你一对强有力的颌(上颌和下颌),使你能够把食物嚼碎,尽情地享受着这人间美味。但你可曾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群无颌的动物,它们没有颌,不能主动地捕食和咀嚼食物,只能过一种寄生或滤食的生活。也许当你在吃肉  相似文献   

4.
生物入侵——“绿色奥运”不能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也许你并没有注意过火炬树这种植物,不过现在,假如你在“百度”中搜索“火炬树+奥运”,就会出现4000多个网页。其中,有不少“防止入侵”和“慎用”一类的字眼,也有不少“美丽”和“常用”的描述。这样一个树种,与北京奥运会有着怎样的关系?种与不种为何会引起这样广泛的讨论?这一切都归于这样一个焦点:生物入侵。让我们来看看,生态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共有24万种以上的种子植物,它们产生的种子,不但形状五花八门,而且重量也千差万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种东西很小,常以芝麻作比喻,比如说这东西太小了,就比作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一粒芝麻究竟有多重呢?不知你称过没有。一粒芝麻的确很轻很轻,只有4...  相似文献   

6.
崔楠  邹大进 《生命世界》2006,(10):10-15
你也许曾经疑惑,同样吃了一整盒冰激凌,为什么要好的朋友没有增加一丁点儿体重,而自己却能明显感觉到脂肪的堆积呢?为什么食物里的成分在自己的体内更容易转换成脂肪呢?做着同样辛苦的工作,为什么同事那么苗条而自己却怎么劳累也还是那么胖呢?  相似文献   

7.
陈星 《生命世界》2009,(9):30-33
一提到辐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X射线等放射性辐射,然后就是近些年来在媒体上频频露脸的电磁辐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家用电器,多多少少都让我们不得不近距离地接触这个总是与致癌联系在一起的名词。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吃的食品也被辐射过,会不会让你望而生畏?这不是我们的想像或假设,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食品为什么要被辐射?经过辐射的食品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光的消逝,你是否发觉眼角的皱纹逐渐加深?皮肤变得越来越粗糙黯淡?记忆力也开始衰退?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感慨“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并且开始习惯接受自己已慢慢变老的事实,提前加入老年人的行列。其实,这一切也许只是因为你长时间睡眠不足造成的。如果能够早些了解这些常识,引起足够重视,你的青春也许还能保留10年。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08,(10):37-37
请亲自观察一下桑科的蓓草(民间常叫它“拉拉秧”)和萝蘼科的萝蘼的茎,看看它们的缠绕方式有何不同?多看一些植株,每一种植物的缠绕方式是固定的吗?不要相信任何材料上的“定论”。这两种植物都极为普通,即使在北京城里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你认为茎缠绕的方式对于识别植物有帮助吗?  相似文献   

10.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生理通讯》2009,28(2)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故地重游时你也许一开始记忆模糊,许多地方似乎已经变得陌生,但游览之后,往日记忆又会重回脑海,而且更加清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人脑中的新生神经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瞿清明 《化石》2009,(4):61-65
也许你曾到过西藏,流连于布达拉宫的壮美,可可西里的苍凉,纳木错湖的灵秀,雅鲁藏布江的雄壮,但是还有一些人却只记住了那挥之不去的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地区之后,虽然大气的组成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总的大气压会急剧下降,形成了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大气环境,也让少数人起了高原反应。虽然高原反应的内在机制是多种多样的,至今在医学界也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4.
徐星 《生命世界》2009,(4):14-19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恐龙是一种身披鳞片、体形巨大的动物,然而事实也许并不如此,至少有一些种类的恐龙体形小巧、动作灵活,而且长有羽毛。那么,这些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就是鸟类的祖先?这些问题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人的心心中,鸟.代表着自由。看着它们轻巧灵动地在天空中飞翔你是否会把它们与史前那些庞然大物恐龙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有人说,恐龙并没有灭绝.现在就在你身边它们依然存活着.只不过变成了鸟类.你是否会听得目瞪口呆呢,  相似文献   

16.
徐星 《植物杂志》2009,(4):14-19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恐龙是一种身披鳞片、体形巨大的动物,然而事实也许并不如此,至少有一些种类的恐龙体形小巧、动作灵活,而且长有羽毛。那么,这些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就是鸟类的祖先?这些问题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致命的丝     
王大锐  项敏 《化石》2005,(1):23-25
蜘蛛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但在长期没有人或动物光顾的地方会“铺天盖地”的生出蜘蛛网,即使在你的卧室里,用吸尘器刚刚清扫过的一些角落,几乎是转眼的功夫它们就又会冒出来。  相似文献   

18.
袁一鸣 《生命世界》2006,(12):12-15
你一定每天都在喝水,因为科学证明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活7大,可没有水却只能坚持3天。可是当你每天喝水的时候,你了解自己身体内的水吗?你了解身体缺水会导致哪些疾病吗?你知道仅仅通过喝水就可以治愈许多的慢性疾病吗?  相似文献   

19.
叶剑 《化石》2010,(4):45-52
看见雪地上的一片片"竹叶"和一朵朵"梅花",你可能马上就能联想到,那里刚刚有过一阵鸡飞狗跳。看见几天前留在池塘边软泥地上的一片脚印,你如果足够仔细,甚至能分辨出哪些是自己踩下的,哪些是同伴踩下的。但是,当看见岩层上大大小小的坑.你会做一番时空穿梭.联想到那可能是亿万年前恐龙留下的脚印吗?  相似文献   

20.
陈星 《植物杂志》2009,(9):30-33
一提到辐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X射线等放射性辐射,然后就是近些年来在媒体上频频露脸的电磁辐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家用电器,多多少少都让我们不得不近距离地接触这个总是与致癌联系在一起的名词。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吃的食品也被辐射过,会不会让你望而生畏?这不是我们的想像或假设,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食品为什么要被辐射?经过辐射的食品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