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白藜芦醇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广泛存在于水果、中药和葡萄酒中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从白藜芦醇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对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藜芦醇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是一些植物在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它在植物体内会迅速被代谢而生产紫檀芪、云杉新苷、viniferins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抗菌、消炎、抗血小板凝集、防止细胞癌变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且有些代谢物的选择性、稳定性远远大于白藜芦醇.本文对白藜芦醇代谢物中几种主要代谢物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代谢调控、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水果干是新鲜水果去除大量水分后的浓缩品,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和多种其他植物化学物。近期研究表明,水果干对血糖控制、心脑血管健康、骨质健康、便秘缓解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作为一类高营养素密度的食材,水果干可以成为零食的健康选择,它们在膳食模式中的贡献应当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活性,确定它的植物雌激素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DNA ladder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高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浓度白藜芦醇对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高浓度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为8.70×10-5mol/L;低浓度(10-7~10-6mol/L)则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最高促增殖浓度为1.0×10-7mol/L。DNA ladder和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高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典型的凋亡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核内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低浓度的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分别表现为诱导凋亡和促增殖作用,呈现出植物雌激素对MCF-7细胞典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是一种常见的朊病毒体外扩增技术。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抗菌素。为了建立SMB-S15细胞中朊病毒的PMCA体系,并探索PMCA技术在评价白藜芦醇抗朊病毒作用的意义,本研究以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细胞匀浆为种子,健康小鼠脑组织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技术平台。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导入PMCA体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CA产物中异常朊蛋白(PrPSc)的生成和变化。结果显示:SMB-S15细胞中PrPSc可以在建立的PMCA体系有效地复制。新生成的PrPSc分子的糖基化特征与原始细胞中的PrPSc不同,其双糖基化分子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也有别于羊瘙痒因子139A和ME7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PrPSc分子。加入白藜芦醇后,PrPSc在PMCA体系中的复制明显被抑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其EC50约为4.616μM。这些结果表明:SMB-S15细胞中的PrPSc可以通过PMCA大量扩增,建立的PMCA技术可有效地反映白藜芦醇对PrPSc在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葡萄等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抗氧化、抗癌和调节代谢等作用。白藜芦醇在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中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现就白藜芦醇在DM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王毅铮  臧照辉  牛秀珑  张岭  王越  陈虹 《生物磁学》2011,(12):2254-225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活性,确定它的植物雌激素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DNA ladder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高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浓度白藜芦醇对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高浓度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为8.70×10-5mol/L;低浓度(10-7~10-6mol/L)则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最高促增殖浓度为1.0×10-7mol/L。DNA ladder和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高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典型的凋亡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核内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低浓度的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分别表现为诱导凋亡和促增殖作用,呈现出植物雌激素对MCF-7细胞典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已有研究证明,沉默信息调节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 SIRT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参与多种炎性反应调节;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可通过依赖或不依赖于SIRT1的途径抑制炎症反应。然而,SIRT1及白藜芦醇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下调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表达保护牛磺胆酸 (taurocholic acid, TCA)引起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HTR-8炎性损伤。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显示,SIRT1蛋白在正常胎盘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ICP胎盘组织,而NF-κB蛋白表达在正常胎盘组织的表达低于ICP胎盘组织。Western印迹揭示,SIRT1蛋白在HTR-8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随暴露的TCA浓度增高而降低;相反,NF-κB和TNF-α蛋白质水平随TCA浓度增高而升高。采用白藜芦醇处理HTR-8细胞,该差异可被逆转;且白藜芦醇这一作用可被Ex-527(一种SIRT1 抑制剂)阻断。上述结果证明,在ICP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炎性反应中SIRT1表达下调,而NF-κB表达上调;其可能的机制是ICP高浓度胆汁酸干扰胎盘合体滋养细胞SIRT1-NF-κB通路,诱导炎症反应。上述结果还提示,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可通过诱导SIRT1表达,抑制NF-κB及TNF-α表达,保护牛磺胆酸诱导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炎性损伤。本研究为白藜芦醇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提供了新的证据。至于白藜芦醇是否可直接抑制NF-κB的表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琼  周军  李志光 《生物技术》2007,17(6):40-41
目的: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白藜芦醇对白血病细胞HL-60代谢作用的热化学特征。方法:等温量热仪测定HL-60细胞在白藜芦醇作用下生长代谢的热功率输出曲线。结果:白藜芦醇在20μg/mL-80μg/mL范围内,热曲线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对该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计量达到100μg/mL-120μg/mL时,热功率曲线值呈缓慢增加趋势,抑制效果变弱。结论:白藜芦醇对细胞HL-60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白藜芦醇在防治肿瘤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被认为是植物体在恶劣环境下受到病原菌感染,植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抗毒素,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随着对白藜芦醇研究的深入,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治疗突变、抗氧化、抗菌抗炎、保肝、诱导细胞凋亡等生物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白藜芦醇的部分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层研究,但关于白藜芦醇抗菌、抗病毒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近年来发现的白藜芦醇可抵抗的病原生物,按细菌、真菌、病毒进行分类列举,并对其部分已知抗菌抗病毒机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水果摄入与骨骼健康的流行病学证据进行了概述,并对水果中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及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白藜芦醇与LPS共同作用于N9小胶质细胞,四氮唑盐复合物(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cdk5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LPS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形状恢复至静息态;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NO的产生减少,其中高浓度组(20μmol/L)更加明显(P<0.01);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cdk5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对cdk5表达的调节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可食用植物素抑制致病菌生物被膜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研究分析白藜芦醇对水产品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重要的调控基因。【方法】研究测定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对V.parahaemolyticus生物被膜形成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采用RNA-Seq技术分析白藜芦醇作用下V.parahaemolyticus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白藜芦醇对V.parahaemolyticus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μg/m L,亚抑菌浓度5μg/m L和10μg/m L作用下能显著抑制该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胞外多糖产量(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菌的粘附量和胞外分泌物显著减少。V.parahaemolyticus在10μg/m L白藜芦醇作用下共检测到106个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上调基因约占22.6%,下调基因约占77.4%。这些基因主要在7条代谢通路中被显著富集,其中外膜蛋白(W,Yed S,Omp K)、群体感应(Lux S)、鞭毛蛋白(Fla A)、菌毛蛋白(Pil Q)、溶血素分泌蛋白等14个调控基因可能与V.parahaemolyticus生物被膜有关,呈现显著下调表达。荧光定量PCR发现lux S、trh、tlh和fla A 4个基因在白藜芦醇作用后表现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结论】白藜芦醇抑制V.parahaemolyticus生物被膜形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个生物过程协同调控的过程,其主要通过干扰V.parahaemolyticus新陈代谢过程、群体感应系统、膜蛋白分泌通路,抑制细胞的粘附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为揭示白藜芦醇抗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长本  李良琼  孟凡萍 《生物磁学》2009,(13):2451-245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避暗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常压耐缺氧、断头耐缺氧、亚硝酸钠中毒造成的缺氧以及负重游泳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缺氧及耐力的影响;以AlCl3造成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耐力实验中,白藜芦醇可显著延长小鼠缺氧时间,与溶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慢性病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只有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才能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保证自己有健康的身体。食物调节对于慢性病以及其他疾病来说,都是很好的方法,尤其多摄入蔬菜、水果、豆类等相关植物性食物,已经被列为膳食指南的重要内容。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对于一些慢性病的预防有很大的作用,被称为"植物化学素"。  相似文献   

16.
或者生吃,或者自制水果护肤品,水果既有利于健康,又护肤养颜,它向来都是爱美人士的美容秘诀。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品牌,也不约而同地把水果精华融入到了产品中,因此含果酸的化妆品相当走俏。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合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其应用前景 非常广泛,已引起多方关注。白藜芦醇合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1分子4-香豆酰辅酶A和3分子丙二酰辅酶A反应合成白藜芦醇,它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中惟一必需的酶,关于它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药理活性、白藜芦醇合 酶的酶学性质、诱导途径和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其抗肿瘤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抑制宫颈癌方面仍缺乏体内效应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组织水平LC3B、P62和Beclin-1表达改变,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过度自噬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井喷"式增长,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它主要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严重危害了公共健康并加重了卫生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表明医学营养治疗对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膳食纤维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公共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由于它不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产生能量,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它是一种"无营养物质"。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膳食纤维的健康获益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现被定义为第七类营养素。如今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愈发精细化,膳食纤维更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膳食纤维进行系统阐述,总结其与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居民及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摄入现状及趋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白藜芦醇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在水产动物细菌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以淡水养殖中重要的细菌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置药物浓度梯度, 检测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和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 和对毒力及群感调控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试验检测其对鱼体保护作用和对鱼体炎症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白藜芦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1024 μg/mL; 浓度低于64 μg/mL时, 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显著; 浓度≥32 μg/mL时, 对病原菌株生物膜形成和溶血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荧光定量RT-PCR结果分析发现白藜芦醇能引起嗜水气单胞菌群感调控系统中luxR和luxS基因分别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 外膜蛋白基因omp表达显著下降。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攻毒前两小时腹腔注射25、50和100 mg/kg白藜芦醇处理组的异育银鲫死亡率显著下降, 鱼体炎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Ⅱ型干扰素(IFN-γ)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大黄、虎杖等所含白藜芦醇成分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毒力, 降低鱼体炎症反应的功效; 腹腔注射25—100 mg/kg白藜芦醇对感染病原菌的异育银鲫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