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苯三酚对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邻苯三酚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处理分离的红细胞膜,研究外源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三酚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导致膜流动性下降,膜荧光物质增加,膜蛋白发生交联作用以及膜重新封闭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硒对红细胞膜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红细胞膜在体外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反应所致氧化损伤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Na2SeO3,NaHSeO3,Na2SeO4和SeO2等硒化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作用。结果表明,Na2SeO3有抗氧化作用。表现为膜蛋白交联作用显著减小,脂质过氧化物(膜荧光物质)含量下降。本文还就硒抗氧化作用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竹红菌乙素敏化的人红细胞膜结构光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man光谱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竹红菌乙素光敏损伤的人红细胞膜发生膜蛋白交联和膜脂脂质过氧化导致其功能变化 ;膜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的本质是竹红菌乙素产生的活性氧 ( 1O2 ,O2 -·和·OH等 )破坏了红细胞膜的有序结构 ,使膜蛋白主链结构的α 螺旋、β 折叠明显减少 ,无规卷曲增加并使其侧链结构的巯基基团、吲哚环、对羟苯基环、单基取代苯基环等也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膜脂的反式构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它的扭曲构象则正好相反 .膜蛋白和膜脂构象不灵敏的CH2 和CH3弯曲振动谱线的明显下降 ,揭示它们有链的断裂 .  相似文献   

4.
干旱及活性氧引起小麦膜脂过氧化与脱酯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分胁迫下随小麦叶片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增大,两者高度负相关;同时叶片H2O2含量和叶片微粒体膜脂过氧化水平都上升,无论在干旱时或在外源O2-和·OH作用时,微粒体膜流动性均下降,外源O2-和·OH处理微粒体膜后,膜脂过氧化水平明显增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明显下降;同时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结果表明干旱可能使植物体内活性氧增多,从而导致膜损伤,这种由活性氧引起的膜损伤是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超氧阴离子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通过黄嘌呤(X)与黄嘌呤氧化酶(XO)反应和甲基紫金(MV)的作用,观察了O·-2诱导莴苣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O-·2的产生明显使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增加.叶绿体内SOD被DDC抑制后,X+XO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下降,qN上升;MV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上升幅度不大,qN增加不明显.当碳代谢被碘乙酰胺(JAA)抑制后, qP下降,qN上升.解偶联剂NH4Cl增加质子跨类囊体膜的通透性,导致qP增加和qN降低,加入MV后qP和qN增加不明显.分析认为,-·2的产生和及时被清除对保持光合电子传递和增加跨膜ΔpH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叶绿体吸收的光能得到转化和耗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量光能引起的光抑制损伤.  相似文献   

6.
SOD脂质体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体许多疾病常停有SOD的含量变化,有些疾病与O2-·密切相关。将SOD包入脂质体后不但可提高SOD进入细胞的量,还可选择性地将SOD导入到一定的器官中。SOD对某些自身免疫病、关节炎、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阴茎海绵体硬结疼痛、放射病及放疗引起的副反应,以及肌肉疲劳等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 60Coγ线照射正常人新鲜全血,观察电离辐射对多形核白细胞(PMN)释放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的影响,以及人血甲2巨球蛋白(α2M)制剂对辐射引起的PMN释放O2-·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新鲜全血照射(5-20Gy)后1h,PMN释放O2-·的量较不照射组增高(P<0.01),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较不照射组降低(P<0.01)。照前1h加入人血α2M制剂(每ml全血中加入138.5单位)能有效地降低PMN的O2-·释放量,提高红细胞中SOD的活力。离体实验结果提示α2M治疗辐射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多的O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醋酸棉酚对人红细胞膜功能和完整性的影响。棉酚浓度高于50μM可致红细胞溶血,10~40μM可促进K+外逸。1—2%牛血清白蛋白可以对抗这些效应.5—10μM棉酚明显抑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Ki值6.0μM。  相似文献   

9.
H2O2-Fe3+所致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H2O2-Fe3+体系产生的OH·对人淋巴细胞DNA的双链断裂损伤.H2O2-Fe3+浓度与DNA双链断裂呈明显量效关系;随OH·作用时间延长,细胞DNA双链断裂加重;过氧化氢酶对OH·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可检测到的H2O2和FeCl3引起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最低浓度为0.3 mmol/L和6 μmol/L.  相似文献   

10.
用单细胞阳离子测定系统研究了SeO2-3对巨噬细胞内游离Ca2+和Mg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eO2-3高于10-4mol/L时,有显著的细胞毒性.SeO2-3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内游离Ca2+和Mg2+的浓度升高但Ca2+浓度的升高速率比Mg2+快.还有,高于10-4mol/L的SeO2-3对红细胞膜上的Ca2+-ATP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5碘标记不含apoE的人HDL3为配体,采用简便的聚乙二醇沉淀分离法,建立了纯化的大鼠肝细胞膜HDL受体分析法,并对膜HDL受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织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诱发动物体内同步生长的新生网织红细胞,用一种测量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新方法——新型激光衍射法,连续72 h监测经过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小变形指数(DId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弛过程)中变形恢复到最大值(DImax一半的时间t0.5(即变形恢复半时间),将测得的结果分别代入红细胞膜的剪切弹性模量(E)公式和表面粘度(μm)公式.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发现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有明显改变.这对研究由于贫血等原因造成的网织红细胞增多情况下,全血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对新生网织红细胞在转化过程中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规律加以系统研究,填补了网织红细胞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在几天内连续研究 60Co辐射对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对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综合变形指数(IDI)等血液流变学特性参数进行测量,发现在 60Co大剂量辐射后,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存在明显异常.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Mg2+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线粒体F1F0变化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F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针NBD-PE,DPH,MC-540以及内源荧光等的测定,结果表明ADM可能首先通过诱导F1F0膜脂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继而影响了膜脂的堆积程度和流动性,进而引起F1F0-复合体酶蛋白构象的改变,最终导致酶活力的降低.Mg2+则可能由于与ADM竞争与心磷脂的结合,而对ADM引起F1F0的变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溪河水库颗粒有机物及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加佳  刘辉  古滨河  刘正文 《生态学报》2012,32(5):1502-1509
为了解影响流溪河水库颗粒有机物(POM)碳和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与浮游动物δ13C和δ15N之间的关系,于2008年5月至12月份对POM及浮游动物的δ13C和δ15N进行了研究。颗粒有机物碳稳定同位素(δ13CPOM)和氮稳定同位素(δ15NPOM)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分别为5.1‰和2.2‰,5月和7月份δ13CPOM较高,而在10月和12月份降低,这主要与降雨将大量外源有机物带入水库而引起的外源及内源有机物在POM组成上发生变化有关。δ15NPOM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是由降雨引起的外源负荷、初级生产力、生物固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浮游动物的δ13C及δ15N总的变化趋势与POM的相似,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可能是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5月份,浮游动物的食物来源为POM中δ13C较高的部分,也就是外源有机物,而在10月及12月份,其食物则可能主要为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6.
皇竹草活性氧代谢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坤  李元  祖艳群  陈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2):2479-2485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4个浓度(5、10、20、40 mg·L-1)除草剂阿特拉津胁迫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叶片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原生质膜透性的变化,探讨皇竹草对阿特拉津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低浓度(5、10 mg·L-1)的阿特拉津胁迫使皇竹草叶片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CAT活性升高,却使H2O2含量及SOD和POD活性降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阿特拉津浓度的降低导致上述指标又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趋势;而高浓度(40 mg·L-1)的阿特拉津胁迫则使皇竹草叶片内H2O2含量、SOD、POD和CAT活性持续降低。(2)在各胁迫浓度下持续胁迫10 d后,皇竹草叶片内MDA含量开始逐渐升高,并且升高幅度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但各胁迫浓度下叶片原生质膜相对透性未见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皇竹草可能通过活性氧等信号分子调控自身保护酶系统的活性来缓解阿特拉津造成的伤害,从而对低浓度(5、10 mg·L-1)的阿特拉津胁迫表现出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7.
离体缺血再灌注鼠心肌钙离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离体再灌注鼠心肌肌质网(SR)和线粒体(Mit)内 45Ca2+放射性强度(cpm),比较能量制剂ATP-MgCl2,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和钙阻滞剂Verapamil对离体缺血再灌注鼠心肌细胞SR和Mit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R内ATp-MgCl2,SOD和Verapamil组 45Ca2+的cpm均高于对照组(P<0.0l或P<0.05),而Mit内均低于对照组(P<0.01).此三种药均能提高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SR 45Ca2+和降低Mit 45Ca2+积聚,从而保护了心肌细胞,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余普  罗蓝  何佳忆  李西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9):1791-1799
以一年生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hicksii)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密闭箱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甲醛(CH2O)浓度(0、5、10、20和40 mg·m-3)和熏气时间(1、3、5、7 d)对曼地亚红豆杉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1)在5~20 mg·m-3CH2O浓度下,曼地亚红豆杉叶片均无受害症状,在40 mg·m-3CH2O熏气1 d时,叶片开始出现受害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2)随着CH2O浓度的增加和熏气时间的延长,叶片MDA、Pro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皆呈增加趋势,SS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3)在5 mg·m-3CH2O处理下,叶片SOD、CAT、PPO和GR作为第一道防线共同作用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其中PPO最为敏感;在10、20 mg·m-3CH2O处理下,SOD、POD、CAT、PPO、APX和GR共同作用加快对活性氧的清理;在40 mg·m-3CH2O浓度下,各酶的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APX、PPO和GR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SOD、POD和CA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在中低CH2O浓度(5~20 mg·m-3)处理下,曼地亚红豆杉主要通过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自由基的酶促清除机制共同作用来适应逆境,在40 mg·m-3CH2O浓度下,APX、PPO、GR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细胞膜过氧化程度加剧,植物叶片受到伤害;在CH2O浓度低于20 mg·m-3时,曼地亚红豆杉通过自身的应激保护系统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CH2O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究重金属对淡水绿藻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水质检测具有明显指示作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材料,CdCl2·2H2O和CrCl3·7H2O提供重金属离子,探究不同浓度Cr3+和Cd2+在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对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Cr3+和Cd2+浓度不断增加,藻细胞浓度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现象,浓度为1 mg/L的单一和复合胁迫下有最大值,且毒性作用表现为Cr3+ < Cd2+ < Cr3++Cd2+;与藻细胞膜相关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长;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于10 mg/L时对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于10 mg/L时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复合重金属胁迫下,普通小球藻会充分调动与抗逆性相关的酶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无分子氧环境中,同时存在NH4+和NO2-时,NH4+作为反硝化的无机电子供体,NO2-作为电子受体,生成氮气,这一过程称为厌氧氨氧化。目前已经发现了3种厌氧氨氧化菌(Brocadia anamm oxidans,Kuenenia stuttgartiensis,Scalindua sorokinii);对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