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树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枝生树瘤——树奶 银杏树奶是在主干上部的侧枝下面形成并向下生长的一种变态枝。美国的福斯特等将树奶称为树瘤、日本的伏介称之为垂乳或乳头状突起,而李正理则称之为钟乳枝或钟乳石状物。最近,美国阿诺德树木园的特里迪西称之为枝生(气生)树瘤或叫气生根。通常群众称之为撩。树奶在树体上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几个聚生。从形态上看,  相似文献   

2.
核基质与瘤基因,抑瘤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基质与瘤基因、抑瘤基因钟叔平(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汕头515031)核基质是真核细胞经高盐和DNaseⅠ处理后的一种残留的核网络结构,基因组中DNA与核基质结合区为MAR(matrixatachregion).核基质的功能十分复杂,它与D...  相似文献   

3.
4.
<正>Shope于1933年首先证明了形成肿瘤的棉尾兔乳头状瘤病毒(CRPV),以后相继发现了牛、马、犬、鹿等各自特有的乳头状瘤病毒。所有的乳头状瘤病毒,如其名所示,都能形成乳头状瘤。具有致癌性者,已知有CRPV和BPV(牛乳头状瘤病毒),为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癌变的珍贵模型。本文以HPV为重点论述。 一、HPV的特性 1、病毒颗粒 HPV颗粒的外壳是表面具有72个衣壳蛋白亚单位(壳微粒)的正二十面体,外壳至少由2个结构蛋白(分子量53000~59000及70000)所组成。由于外壳缺乏脂质,故对醚有抗性。其它的蛋白质为组蛋白(H2、H3、H4),在中空颗粒中不存在。核酸为8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鸟嘌呤  相似文献   

5.
四合瘤     
把杂交瘤加倍,即可得到四合瘤(guadroma),这是一种颇具潜力的诊断治疗剂,将引起一场专利的论战和商业的复兴。欧洲专利局在一月份披露了它的应用。C.L.Reading博士透露了他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致瘤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重要的DNA肿瘤病毒。本文就近几年来HPV致瘤的免疫机制从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光  何之恒  蓝柯 《生命科学》2008,20(6):843-84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在部分个体中建立潜伏感染。高危HPV编码的蛋白在持续感染的过程中,操控了细胞多种重要功能,如凋亡、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等,使得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遗传物质、表观遗传学等都发生重要改变。部分感染人群的宫颈上皮细胞因此会被转化,并在协同因子相互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宫颈癌。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HPV感染致宫颈癌机制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段海潇  程奕宁  汪洋  胡翰  刘滨磊 《生命科学》2023,(11):1462-1474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疗法属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范畴。该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优异,但在实体瘤治疗中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s)在针对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等实体瘤适应证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溶瘤病毒一方面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溶瘤病毒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等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也在广泛开展。目前研究表明,溶瘤病毒不仅能够增加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而且通过传递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异性抗原来增强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同时溶瘤病毒还可以帮助CAR-T细胞克服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两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解决CAR-T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瓶颈,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就溶瘤病毒与CAR-T细胞联合治疗实体瘤的药效及相关机制研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鳗鲡肾胚胎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作者在少数养鳗场断续发现一些后肾明显膨大的病鳗鲡,引起了注意。1990年4月在某养鳗场清池的一养鳗池中又获得数尾。经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为肾胚胎瘤。鱼类肿瘤的研究已有一百来年的历史,国外报道较多,已有数百例,其中肾胚胎瘤仅几例,如Helmboldt和Wyand以及Ashley等。国内也曾报道过一些鱼的肿瘤的个别病例,但迄今还未见鱼类肾胚胎瘤的报道。这次发现的鳗鲡肾胚胎瘤发病率较高,个别池达万分之一以上,为鱼类中罕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瘤果茶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灌木,3~5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光滑,淡黄棕色,嫩枝无毛,褐色。叶革质,微倒卵形至椭圆形,长9~13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略圆,边缘具疏的细锯齿,齿距2~4毫米;上面干后橄榄绿色,略有光泽,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融合RGD肽的NF-κB抑制肽,获取新型抗瘤融合肽,研究其抗肿瘤效果。构建人造抗瘤活性肽p EGFP-C1-ARP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获取人造抗瘤活性肽,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3M细胞A20、Bcl2、CCND1;通过观察ARP对荷人前列腺癌PC-3M裸鼠肿瘤抑制实验,研究人造抗瘤活性肽的抗肿瘤效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与DNA测序证实合成人造抗瘤活性肽真核载体寡核苷酸链插入正确。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PC-3M细胞A20蛋白表达增加。并抑制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动物实验证实人造抗瘤活性肽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成功构建人造抗瘤活性肽,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消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肿瘤瘤苗研究进展刘雪丰,张连峰,蔡有余(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肿瘤瘤苗(tumorvaccines)是指能引起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虽然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很弱,但从本质上说肿瘤细胞属于异质细胞,其表面确实存在着特有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瘤茎形状有较大差异的4个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自交系作为亲本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并以瘤茎形状指数作为度量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和F2瘤茎形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杂交组合y203×b145的瘤茎形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9.89%、26.18%和54.14%;而瘤茎形状在杂交组合y92×b146中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B1、B2和F2家系群体中,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58.06%和63.1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2%、4.36%和1.26%。这些结果表明,对瘤茎形状改良时要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且宜在中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瘤蝽是捕食性昆虫之一,多栖息在小乔木及灌丛中,尤喜隐匿于植物的开花部位,以伏击停歇在此的其它弱小昆虫为生。近来,作者在鉴定云南森林昆虫标本时,发现瘤蝽科中两个新种,现记述于后。其中萧螳瘤蝽,奉献给萧采瑜教授,纪念他为发展我国昆虫学事业,特别在半翅目昆虫区系分类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文内全部模式标本,均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萧螳瘤蝽Cnizocoris hsiaoi sp.nov.(图1∶a-b.c.) 雄虫,体窄长,腹部两侧几平行。黄褐至棕褐色,局部有黑色斑纹。长7.64毫米,前胸背板宽2.38毫米,腹部宽2.32毫米。头背面中央及其侧面基半部,触角第1节背面,第2节背面中央,前胸背板前域(除其侧缘中央和胝区4个纵斑)及侧角前方,小  相似文献   

18.
致瘤农杆菌对荔枝的致瘤及T-DNA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致瘤农杆菌的四个菌系C58、B3/73、T37和ACH5对木本植物荔枝进行致瘤试验,诱导出冠瘿瘤,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从瘤组织中分化出愈伤组织。生化测定表明,其瘤组织的愈伤组织中均含有胭脂碱基因。证明Ti质粒上的T-DNA已转移到荔枝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 a(6)、androsin(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9为这两种植物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听神经瘤常用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RSC)、经颅中窝入路(MFC)、经迷路入路(TLC)三种手术入路.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以及动态影像学观察.术中面神经监测应用为解决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留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使听神经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大降低.本文就听神经瘤外科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