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烷化剂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3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显示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Log-rank检验)。结论:MGMT及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烷化剂化疗耐药性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9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及32例预处理的脑胶质瘤血清样本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肿瘤组织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64.1%(25/39);在脑胶质瘤患者外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了相关基因甲基化系列,并且与组织中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血清中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为脑胶质瘤诊断和个体化化疗提供一种稳定的无创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MLH1、hMSH2、hMSH6和hPMS2四种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癌患者标本1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LH1、hMSH2、hMSH6和h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间关系。结果:17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6.2%(11/177),hMSH2蛋白的缺失率为4.0%(7/177),h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1.7%(3/177),h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8.0%(14/177),四者之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19.8%(35/177)。四种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均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P0.05),另外,hMLH1及h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hMSH6蛋白的表达缺失还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缺失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在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出现缺失现象,且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hMLH1、hMSH2、hMSH6和hPMS2四种基因的突变,为临床判断预后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学璐  李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58-959,961
通过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hMLH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探讨癌症发病的机制.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而hMLH1的表达失活则可导致MSI的产生,促进癌症的发生.根据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在肿瘤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有显著相关性,并在癌症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临床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成为癌症鉴别诊断、评价预后、指导化疗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RASSFlA和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二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57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ASSFlA和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lA和Runx3甲基化在正常组未见表达。胃癌组RASSFlA基因甲基化率为64.9%(37/57),明显高于癌旁组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Runx3基因甲基化率为49.1%(28/57),明显高于癌旁组5.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胃癌组RASSFlA和Runx3基因甲基化率为68.4%(39/57),明显高于癌旁组的8.8%(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SSFlA和Runx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望为胃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1NG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阴性或弱阳性;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阳性;在64例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1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 the 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salivary glan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重点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与目标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共计47例典型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37例SMEC、10例正常组织涎腺中hMSH2、hMLH1的表达水平,结合计算机辅助高清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做出综合评价。结果:hMLH1的表达与SMEC分化呈负相关(P0.05);hMLH1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低分化的SMEC中较普遍,在中分化和高分化中表达逐步增强;hMSH2的表达与SMEC分化不相关(P0.05)。结论:hMSH2、hMLH1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的发生、演进存在相关性,以hMLH1、hMSH2为切入点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快速筛检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的技术平台。方法:自行设计PCR扩增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的引物,应用DHPLC检测26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的先证者hMLH1和hMSH2种系微小突变,并与先前进行的DNA直接测序结果相比较。结果:hMLH1与hMSH2各外显子的PCR扩增引物,均能很好地扩增出相应的外显子及剪接区;DHPLC检出了所有已知突变,突变阳性筛检与阴性筛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hMLH1的扩增子12A和hMSH2的扩增子2、3、7、5中相应外显子的剪接区跨越2个温度,而且相差较大(2.2-8.5℃):与DNA直接测序相比较,DHPLC具有快速、高效、低劳动强度、费用低、人为误差小、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结论:基于DH- PLC的突变筛检平台,能够有效地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并具有较高的费用效率比。  相似文献   

9.
张渊智  盛剑秋  张宏  陈彪  李世荣 《生物磁学》2009,(15):2854-2857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最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原继荣  傅松滨  傅红  李璞 《遗传学报》2004,31(5):454-459
肿瘤抑制基因p16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编码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p16基因失活将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研究证实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转录水平上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化及PCR方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癌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相应年龄正常子宫内膜中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态、p16蛋白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E,和E: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表明癌旁及正常子宫内膜p16基因无甲基化,且无p16蛋白、外显子1和2的表达异常。62例子宫内膜癌中,15例甲基化,占24、2%;33例p16蛋白表达下降或无表达,占54.8%;p16基因外显子1缺失率16.1%(10/62),外显子2缺失率为30.6%(19/62),两者均缺失9.68%(6/62),至少其中1种缺失46、6%(29/62)。提示P16基因失活在子宫内膜癌中多见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D16基因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MSP法测定基因甲基化状态准确且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甲基化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探索适用于预测临床化疗多药耐药性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MassARRYEpiTYPERDNA甲基化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宫颈鳞癌(n=40)新辅助化疗前后、正常对照组(n=30)中的mdr1基因启动子区15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新辅助化疗敏感组(n=31)CpG2、3、4位点甲基化率高于行新辅助化疗耐药组(n=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辅助化疗前组相比,化疗后组CpG_7、CpG_8、CpG_12、13、CpG_18、CpG_19、20、CpG_23、CpG_24位点甲基化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织(n=30)相比,宫颈癌(n=80)CpG_2、3、4、CpG_5、CpG6、CpG_7、CpG_8、CpG_9、10、CpG-12、13、CpG_18、CpQ_19、20、CpG_22、CpG_23、CpG_24位点甲基化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mdr1基因甲基化水平高低与宫颈癌NACT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rs7362509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ASA-PCR方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及200例正常女性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A/G)、rs73625095(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析,并将其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位点的A/G基因型频率为75%,显著高于正常人的40%;A/A基因型频率为7%,G/G基因型频率为18%,分别低于正常人的30%、30%。此位点的A或G等位基因在乳腺癌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无差别(x2=2.427,P=0.119);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频率为68%,显著高于正常人的15%;G/G基因型频率为32%,低于正常人的84%;乳腺癌病例组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21,P=0.026、x2=4.782,P=0.029)。结论:BRCA1基因rs11655505位点、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可能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而且与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s73625095位点A和G等位基因可能为散发性乳腺癌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