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大伟  丛林  王宇  刘晓辉 《生态学报》2010,30(13):3562-3568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外引进的优良材用竹种Guadua amplexifolia在引种地福建省华安县的光合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测定该竹种不同季节的光合及相关特征参数,并对不同季节的光合生理参数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其光响应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光下暗呼吸速率(Rd)、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是7月最高,4月和10月次之,1月最低; 四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其中4月“午休”不明显; 日均净光合速率4月>7月>10月>1月; 除空气相对湿度(RH)外,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eaf)等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与净光合速率(Pn)显著相关; 不同季节Pn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有所差异,1月TleafPn最大的环境影响因子,而10月RH的影响则明显增大。综合分析整个生长季节,各测定环境因子对Pn的影响大小顺序为VPD>PAR>RH>Tleaf。  相似文献   

3.
柿树是柿树科落叶乔木,树干挺立,树皮裂纹深,呈方块状。叶子互生,椭圆形全缘,上面光滑,下面有绒毛。花冠钟状,淡黄白色。结浆果,果圆或方形,色红或黄。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五百多种,其中以柿树的经济价值最大。 柿在我国的栽培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齐民要术》就记载了黄河流域栽种柿树已很普遍,时至今日仍然如此。柿树较耐寒,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挖壕沟法与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内土壤呼吸包括根系呼吸、异养呼吸的干湿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内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均显著大于橡胶林(P<0.01),但根系呼吸差异不显著;土壤温湿度是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季节雨林和橡胶林内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均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但季节雨林内根系呼吸为雨季>雾凉季>干热季,而橡胶林内为雾凉季>雨季>干热季;季节雨林内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29%)小于橡胶林(42%,P<0.01),而季节雨林内异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71%、橡胶林为58%;当5 cm土壤温度在12 ℃~32 ℃范围内变化时,季节雨林内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异养呼吸的Q10值均大于橡胶林,且异养呼吸的Q10值最大而根系呼吸的Q10值最小.  相似文献   

5.
模拟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海洋中光合作用过程和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方程。运用垂直平均值的浮游生物模型研究了在一个固定站和扩展湾流体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夹卷过程将含营养盐丰富的中层水带入了混合层,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摸式较好地给出了扩展湾流体系中的水华季,基本上得到了浮游生物的生活周期。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进行了若干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论自然景观的季节节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国栋  陈效逑 《生态学报》1998,18(3):233-240
植物物候现象是景观季节节奏宏观,综合的表现,因此,研究物候季节的划分及其波动特点,并进行季节到来早晚的判断和预报,在实践上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景观的动态,在理论上则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于景观生态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短尾猴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阐述了短尾猴栖息地的季节变化。春季,主要利用海拔570-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夏季,限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落叶阔叶林。秋季的栖息地,在海拔650-1200米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冬季仅利用海拔600-900米的常绿阔叶林。此外还报道了短尾猴四季的食物组成。并对栖息地的变化原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与初始化并对模型的光合作用时段和 落叶机制进行了改进,以更好地模拟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千烟洲通量观测站自2002年底开始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生态系统进行通量观测,该站点2003年经历了一次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由高温与少雨综合作用造成),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5%,而2004年 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利用该站点2003和2004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用其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从模拟结果 的总体趋势来看,模型能较好地从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反映两年内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状况。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在一年中呈现单峰型变化,遇高温及干旱胁迫GPP值下降。由于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2.9%。模拟 结果显示,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1.2%。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均显示,水分胁迫期间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模拟值 与实测值的日变化均呈现一种“偏态",即一天中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某一时刻,之后逐渐降低。 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匮缺对 光合能力的影响比对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因而导致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匮缺期间,晴天正午之 前,深层土壤( >20 cm) 水分的匮缺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正午之后,高温与深层土壤水分匮缺共同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9.
十三陵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浮游植物是天然水域中食物鏈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魚类的食料,特別是一些植物性或杂食性的魚类如:白鰱、花鰱、草魚、鲤魚等,更与它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很多学者在魚类的食性分析工作中所指出的;浮游植物的多寡不仅对成魚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魚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大的作用。此外,自小球藻被广泛的利用以后,浮游植物这一数量甚多的水生羣体,便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视。但是如何了解它們在天然水域中的生活情况;过去虽然有人做过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水庫中的浮游植物种羣組成及每年产量的季节变化,国內还未曾有人做过深入研究。为此,我們在北京郊区十三陵水庫蓄水后第一年(1958年7月—1959年8月)調查的基础上,又连续做了两年的調查,以便为漁业及今后藻类培养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所用的定性、定量标本取于庫內的5个采水站。选站时根据庫水面积、深度、被淹沒的村庄遺址和库內原有河道等的不同环境而定,每站在垂直綫上按0,3,6,10,15,20米等水层分別采取水样。第一站位于拦洪坝前出水口附近,水深3—10米。第二站位于被淹沒的东山口村,水深6—13米。第三站位于庫中央的原河道上,水深7—15米。  相似文献   

10.
董长贵 《生命世界》2008,(12):52-55
现在正值冬春季节,像往年一样流感再次与我们不期而遇。也正是由于流感的爆发,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各大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11.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冬作季节土地管理对水稻土CH4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水稻土CH4排放的生节变化及冬作季节土地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作季节种植紫云英、淹水休闲及干燥休闲但泡水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30dCH4排放量分别高达133d观测期总排放量的675%、35.5%及33.3%,且在泡水后第13天及水稻移栽后第7、40、91天分别出现4个CH4排放高峰;而种植小麦和干燥休闲但冬作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55dCH4排放量才占观测期总排放量的6  相似文献   

13.
大蟾蜍脂肪体脂肪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不同季节细菌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加强对密云水库水体状况的全面了解,对2006年11月到2007年11月不同季节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LB固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水体中的细菌数目;利用PCR-DGGE技术对水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数目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但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每毫升水体细菌的数目基本上均为104数量级,而培养得到的细菌菌落数为102~103 CFU/ml,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源的卫生标准.细菌的多样性指数也表现出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冬季(2006-11和2007-11)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为3.0左右;春季(2007-04)开始增大,至夏季(2007-07)时可高达3.3068;秋季(2007-09)又减小到3.1246.另外,密云水库细菌的优势类群有β-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 (CFB) 类群和Cyanobacteria. 这些资料有望为以后进一步从微生物角度评价水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8,18(4):371-384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括若干群系。低丘雨林中面积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大药树、龙果林,而沟谷雨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番龙眼、千果榄仁林。二者相比,低丘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小一些,附生植物相对少一些,小、矮高位芽植物和小叶、落叶树种比例稍高,在生态上向季雨林和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过渡,有更强的地方代表性。沟谷雨林则更接近典型的湿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定位试验研究和组成森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对季节雨林的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林种子年产量高。残落物中、下层至表土2—4cm处是种子,特别优势种种子的贮存库。一年中,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是雨季>雾季>干季,死亡则是干季>雨季>雾季。1—2龄苗易死,多龄苗不易死,雨季腐烂,干季干旱缺水致死,雾季叶锈病是致死的主因。年复一年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抑制、死亡、残存、补充是该雨林更新的特征。如果除去残落物层或羽蕨层,保羽蕨层翻土,除蕨层、残落物层翻土可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减少死亡,由此可反映出蕨层,残落物层,表土层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借助乔木死亡形成林窗而繁衍的种和无须林窗繁衍的种,其幼苗经干旱后残存,可发育成顶极种及先锋种的更新苗和小树,其中顶极种更新苗在更新中起主要作用,是本雨林与典型雨林共有的特点。根据优势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罕见,而常见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相对地多来看,当优势顶极种消亡后,整个森林或森林片段将被那些相对多度小的常见顶极种替换,从而形成循环镶嵌更新。  相似文献   

17.
由Chailakhyan首先提出的假说,指出成花素是一种成花激素。一些试验支持了这一理论,但尚未在木本植物上获得验证。隔年开花在一些果树包括芒果在内是严重的问题,而非季节的芒果品种在一年内可多次开花。‘Royal Special’是最有希望利用的品种。该品种除了在11—12月开花外,又可在3—5月开花,结果期则延至9—10月。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把‘Royal Special’的非季节开花习性,嫁接传递给从没开过非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水稻土CH4 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冬作季节土地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冬作季节种植紫云英、淹水休闲及干燥休闲但泡水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3 0dCH4 排放量分别高达 13 3d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5 %、3 5 .5 %及 3 3 .3 % ,且在泡水后第 13天及水稻移栽后第 7、40、91天分别出现 4个CH4 排放高峰 ;而种植小麦和干燥休闲但冬作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5 5dCH4 排放量才占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4%和 0 .2 7% ,随后至水稻收获CH4 排放通量也不高 .冬作季节土地管理引起的水稻生长期土壤Eh季节变化的差异是造成CH4 排放通量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地温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温是森林气候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且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地温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对地温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正确把握森林碳通量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6年的地温数据,分析不同深度地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地层地温呈现正弦变化趋势;深层地温相对稳定,随深度增加地温日变幅减小;地温峰值出现时刻随深度增加而呈现滞后现象,相位变化明显;地温季节差异明显,平均地温在雨季(5-10月)较高,雾凉季(11月-翌年2月)较低,干热季(3-4月)居中,地温垂直变化季节差异显著;地温年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最低值在1月,最高值出现在7月;总体来看,热带季节雨林的地温变化强度为地温年较差>地温年间变幅>不同深度间地温变幅>地温日较差.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定位试验研究和组成森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对季节雨林的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林种子年产量高。残落物中,下层至表土2-4cm处是种子,特别优势种种子的贮存库。一年中,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是雨季>雾季>干季,死亡则是干季>雨季>雾季。1-2龄苗易死,多龄苗不易死,雨季腐烂,干季干旱缺水致死,雾季叶锈病是致死的主因。年复一年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抑制,死亡,残存,补充是该雨林更新的特征。如果除去残落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