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AsA、DTT和NADPH溶液处理离体玉米叶片,对其叶黄素循环和非辐射能量耗散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20mmol/L AsA可促进紫黄质(V)向单珏氧玉米黄质(A)至玉米黄质(Z)的转化,NPQ值和Fv/Fm均相应增加,但是生成的Z在强光下(〉650μmol m^-2s^-1)很容易达到饱和,5mmol/L DTT可明显抑制Z的增加,但对A的影响很小,同时玉米叶片的NPQ值和Fv/Fm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大豆与玉米中叶片光破坏的防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Pr)降低的幅度小于Pn使Pr/Pn经率升高。在轻度及中度干旱下,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能在暗置后较快地恢复。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升高。干旱使叶片β-胡萝卜素及紫黄质含量下降,而玉米黄质含量(Z)与叶黄素库增加。与大豆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Z含量的较大的叶黄素库。  相似文献   

3.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原及上海平原地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便携式ADC光合气体分析系统和便携式CF-1000荧光仪对青海和上海的同一植物和不同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地在晴天强光下,中午植物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的日变化比早晨低;上海测定PSⅡ的Fv/Fm和AQY的日变化比青海的下降幅度大。AQY的日变化曲线比PSⅡ的Fv/Fm低,AQY降低的幅度比PSⅡ的Fv/Fm大。两地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光合作用光抑制,且上海比青海的大  相似文献   

5.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伴随D1蛋白的净降解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测定田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叶片D1蛋白的含量、光合放氧和叶绿素a 荧光,探讨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D1蛋白净降解的关系。田间的小麦叶片受到晴天中午光照约3 h 以后,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 )和初始荧光(F0)明显下降;若将叶片转入弱光下,这3个指标可在1 h 内基本恢复;强光照射过程中D1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D1蛋白合成抑制剂SM 使强光下叶片的慢驰豫的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E-slow )明显增加;在弱光下恢复时引入链霉素(SM)不影响叶片光合功能的恢复;用二硫苏糖醇(DTT)抑制叶黄素循环使中午强光照射后的叶片中D1蛋白的含量降低30% 左右。这些结果都表明,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是由于D1蛋白的净降解,而是由于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强光及活性氧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强光及活性氧对大豆( Glycine max L.) 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在强光(2000 μmol·m - 2·s- 1) 下照射2 h 后,净光合放氧速率下降。随着处理光强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m/Fo、Fv/ Fm 、ΦPSⅡ、qP 和qN 均呈下降趋势。在强光处理大豆叶片时,加入外源活性氧H2O2 、O-·2 、·OH 和1O2 后,大豆叶片受到伤害。其中1O2 和·OH 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表现为Fv/ Fm 和ΦPSⅡ的明显降低。抗氧化剂DABCO、甘露醇、抗坏血酸和组氨酸对强光下的大豆叶片有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不强。在暗处理叶片时,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抑制剂DDC对Fm/ Fo 和Fv/Fm 的影响不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的抑制剂NaN3 使Fv/Fo、Fv/ Fm和ΦPSⅡ下降明显。强光处理大豆叶片时,DDC明显降低Fm/ Fo、Fv/ Fm 和ΦPSⅡ,NaN3 降低Fm/ Fo、Fv/ Fm 和ΦPSⅡ的作用则更大。据此推测,在强光下大豆发生了光抑制,光抑制的发生与活性氧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多地了解超氧在叶绿体中产生的部位,在测定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针叶离体叶绿体的Fv/Fm比值的同时,以Tiron为探针,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平行检测其氧自由基的产生。当光强达到足以引起光抑制并v/Fm比值下降时,指示超氧产生的TH^.半醌自由基的信号强度也随之增加。这一信号的强度也可被二氯苯基二甲基脲(DCMU)所增强,但被外源的自由基清除剂或二氯酚靛酚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的降低约在暗置这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不可逆下降,Fo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田间棉花叶片在受到中午强光或模拟的中午强光照射约3h以后,光合效率和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光呼吸速率增加,并且普通空气条件下测定的光合效率的降低幅度总是大于Fv/Fm的降低幅度。然而,若抑制叶片的光呼吸,强光引起的叶片光合效率的降低幅度与Fv/Fm的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光呼吸的增强是棉花叶片光合效率中午降低的两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转BADH基因烟草的光系统Ⅱ和呼吸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导入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 基因烟草( Nicotianatabacum L.) 植株的叶绿素荧光诱导瞬变特性、呼吸酶和光呼吸酶的活性,并与亲本植株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Fv/Fo 、Fv/Fm 和Fd/Fs 没有明显的变化;三羧酸循环中的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略有增加;末端氧化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光呼吸途径中的羟基丙酮酸还原酶、乙醇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提高。对这些变化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