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两种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小鼠的血液流变学,建立具有异常血液流变学特点的HTG小鼠模型,以应用于进一步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采用ApoC3转基因与GPIHBP1基因敲除的HTG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所用小鼠均为C57BL/6J背景下8周龄雄性小鼠,通过生物物理法检测和比较其血浆粘度、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形性与电泳率。结果:与野生小鼠相比,ApoC3转基因与GPIHBP1基因敲除的HTG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增加(P0.05),变形指数与电泳率明显降低(P0.05),血浆粘度显著升高(P0.05),但血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Apo C3tg与GPIHBP1KO小鼠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改变,可能作为探讨HTG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许多人群研究表明 ,位于APOA1/C3/A4 /A5基因簇上的载脂蛋白C3基因 (APOC3)SstⅠ多态性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Hypertriglyceridaemia ,HTG)密切相关 ,高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探讨中国人群APOC3基因Sst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Ⅱ型糖尿病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患者的相关性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 ,分析了 2 6 7例CHD患者、2 4 6例NIDDM患者及 4 91例健康对照APOC3基因SstⅠ位点 (S1/S2 )多态性。CHD组、NIDDM组和对照组的APOC3基因SstⅠ多态位点S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30 1、0 30 7和 0 2 86 ,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TG >1 90mmol/L为标准将CHD组、NIDDM组分为正常甘油三酯组 (NTG)和高甘油三酯组(HTG)发现 ,在CHD患者 ,HTG亚组S1S2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TG亚组 (0 5 4 2 >0 35 7,χ2 =8 77,P =0 0 12 4 ) ;在NIDDM患者 ,HTG亚组S2S2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TG亚组 (0 2 0 0 >0 0 5 5 ,χ2 =2 0 2 1,P =0 0 0 0 0 ) ,两亚组间等位基因频  相似文献   

3.
Cui XY  Fang DZ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2):166-169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肝脏在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脏甘油三酯合成过剩或/和甘油三酯分解障碍,均能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形成HTG。肝脏甘油三酯合成过剩的因素包括一些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酶活性增加;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延缓的因素包括Angpt13和肝脏X受体(LXR)功能加强,肝脂酶活性受抑制,ApoE2和ApoCⅢ含量升高;既能使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也能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延缓的因素包括餐后,ApoAⅡ与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主要症状。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但就目前状况分析,被动型与主动型的ITP造模方法虽对研究ITP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系统回顾ITP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并给予适当评价,有助于发现、应用并完善现有的动物模型,也能更好的探索新的ITP动物模型来研究发病过程与药物治疗的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严重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只能减缓疾病的进程.动物模型是研究PAH的重要工具,在PAH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防治策略评估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经典PAH动物模型(缺氧和野百合碱模型)和PAH...  相似文献   

8.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艾滋病(AIDS)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和药物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重要连接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抗原递呈细胞,在AIDS发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非人灵长类AIDS动物模型中DC亚群数量、表型以及功能的变化,对揭示AIDS发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将重点总结近些年来DC亚群在AIDS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HC)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发病初期表现为轻度乏力、腹胀等症状,后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然而,目前研究尚未完全明确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因此,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探索肝硬化的防治手段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动物与人类种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若要完全模拟肝硬化的病理特点制备实验动物模型是非常困难的。为深入了解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特点,本文将对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stim spectrum disorder,ASD)近来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动物模型出发探索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必然趋势。国内对本病的认识及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滞后,国际上ASD动物模型可大概分为基因遗传模型、特发性动物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动物模型三大类,其中基因遗传模型较多,但研究针对性过强;特发性模型中的BTBR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模型中的丙戊酸诱导模型能够较好地呈现ASD典型临床症状及部分病理学特征,为当前主要应用模型。ASD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符合结构有效性、表面有效性、预测有效性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疾病动物模型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制备、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最早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分离和实验研究的动物是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后相继发现实验饲养的一些动物对HFRSV亦很敏感。目前有二种动物模型:一种为感染动物模型,供分离和培养病毒及感染试验用;另一种为致病模型,主要用于发病机理,疫苗制备及实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成功之后,大大简化了病毒的培养和扩增,然而体外细胞感染不可能代替完整的动物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性。因此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2.
MPTP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用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动物模型,无论在神经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特征,还是在运动行为表现方面都酷似人帕金森病(PD),是目前研究PD的理想模型。对MPTP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P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且治愈率低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损伤、肌肉筋膜炎症等。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和了解LBP的发病机制、探索预防及治疗方法。本文就可诱发腰痛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为特征的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公认的危险因素,而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与CHD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视角,综述最新与TRLs代谢相关的载脂蛋白、酶及调节因子等候选基因突变对CHD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CHD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是一类具有致死性、传染性和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朊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着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这很有可能在朊病毒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对朊病毒感染是否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选出两种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以一定浓度作用于朊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系,并观察细胞活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itoquinone(MitoQ)和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朊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上调ATP5β的表达水平,提示这两种药物对朊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朊病毒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CML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治疗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研究表明,CM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转基因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三种方法建立的CML小鼠模型均可用于CML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手段,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本文就近年来CML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MED1如何影响血浆脂质代谢,以MED1肝脏特异性敲除鼠 (MED1ΔLiv) 为动物模型,禁食0、24、48、72 h,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了MED1ΔLiv鼠肝脏的形态学变化,运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酶试剂盒及FPLC方法分析了MED1ΔLiv和对照鼠 (MED1fl/fl) 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以及脂蛋白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禁食72 h,与MED1fl/fl和PPARα?/?对照鼠相比,MED1ΔLiv鼠肝脏无脂肪沉积。禁食24、48、72 h,与MED1fl/fl鼠相比,MED1Δ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慢阻肺相关靶点及基因的不断发现,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慢阻肺的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已发表论文,分析了慢阻肺相关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及造模方法。然后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等方法,分析了主要的慢阻肺易感基因及在不同物种中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慢阻肺基因工程小鼠和大鼠模型的信息和研究进展,供科研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PPD疾病的复杂多变以及产妇分娩后所处的特殊时期,使得临床上研究该疾病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制备与建立临床接近PPD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常用的产后抑郁症动物模型以及行为学评价方法,为深入研究PPD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加深对SARS病原学的了解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加速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建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给该病一个更精确的定义。可以说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但是SARS研究的瓶颈问题,其应用更是贯穿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有4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食蟹猴、绒猴、非洲绿猴)和6种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豚鼠、田鼠、仓鼠、转基因鼠),以及雪貂、家猫等可以作为SARS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并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文就已报道的各类SA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动物模型和SARS患者的比对,提出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