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Friendmurineleukemiavirus:Fr.MuLV)属同种嗜性白血病病毒(ecotropicMuLV),只感染小鼠或大鼠,分别引起小鼠发生白血病和大鼠发生呆小病;但对小鼠或大鼠以外的动物(包括人等)无感染性。为进一步探讨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本文进行了该病毒对金地鼠的感染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可在新生金地鼠体内增殖,引起新生金地鼠出现体重减轻、脾萎缩、并发早死等呆小病样症状,病理学检查发现接种该病毒后新生金地鼠的脾脏、胸腺呈明显的病理变化。提示Fr.MuLV对新生金地鼠具有感染作用,并产生病毒增殖和引起呆小病样症状,为阐明Fr.MuLV的感染范围和致病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由黄瓜花叶病毒Fny株系RNA1、RNA3与M株系RNA2组合得到的假重组体病毒FMF,并用其侵染烟草幼苗,接种5 d后烟草幼叶上出现坏死环斑,接种5-30 d新生叶上没有呈现任何明显症状;30 d后新生叶上突然出现轻微绿斑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监测不同时期展开的幼叶中病毒粒子含量和病毒基因组R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5-25 d新生叶中病毒粒子含量保持较低水平,30 d时含量突然大幅度增长;接种后5-30 d新生叶中病毒基因组RNA1、RNA3和RNA4含量均经历骤减期和增长期;RNA2含量变化情况平缓,没有明显先减后增的趋势。病毒粒子、病毒基因组RNA含量及病症严重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将为研究FMF侵染机制、病毒与寄主互作及病毒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生血管生成包括血管发生和微血管生成。微血管生成也称血管新生,在胚胎发育、正常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而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策略。建立新生血管生成模型对研究该类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研发相关的治疗药物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简要综述近年来新生血管生成模型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Ⅱ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新生霉素对多瘤病毒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发现新生霉素对细胞和病毒DNA的体外合成具有不同的抑制曲线。新生霉素在复制过程中抑制复制中间物转变成成熟的病毒DNA分子的过程,同时影响病毒DNA分子的负超螺旋密度。本文结果提示Ⅱ型拓扑异构酶是病毒DNA复制末期所必须的酶。  相似文献   

6.
蒋文明  姜平  李玉峰 《病毒学报》2005,21(6):478-48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近年来引起世界养猪业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繁殖母猪流产和新生仔猪呼吸道疾病.该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有美洲型和欧洲型两种血清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15kb左右,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ORF).由ORF5、6和7编码的GP5、M和N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7.
陈飚  余克服 《生态学报》2022,42(21):8531-8543
病毒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珊瑚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影响。随着珊瑚礁的全球性退化,病毒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危害日益显现。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病毒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1)珊瑚礁病毒的多样性与分布特征(水体、宿主、核心病毒组);(2)珊瑚礁病毒的生态功能(感染方式、促进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珊瑚礁病毒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热压力、珊瑚疾病)。总体而言,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病毒多样性,所发现的60个科占已知所有病毒科数量的58%。珊瑚的核心病毒组主要由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链逆转录病毒所组成,珊瑚黏液层对病毒具有富集作用。"Piggyback-the-Winner"(依附-胜利)是病毒在珊瑚礁中主要的生物动力学模式,其可通过水平基因迁移的方式促进礁区生物进化。病毒可通过裂解细菌与浮游藻类的途径参与珊瑚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与氮循环过程。此外,病毒还具有介导珊瑚热白化与直接引发珊瑚疾病的能力,这会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恢复力。基于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综述,结合南海珊瑚礁生态现状提出以下研究方向,以期促进我国珊瑚礁病毒学的发展:(1)开展南海珊瑚礁中病毒多样性的识别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2)探索病毒对南海珊瑚热白化、珊瑚疾病的介导作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揭示病毒对南海珊瑚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新生牛血清中的抗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以四个厂家共16批新生牛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法(PRNT)对其中的乙脑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出部分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中含有抗乙脑病毒抗体,且乙脑抗体阳性牛血清可将乙脑病毒抗原中和,对蚀斑数有较明显影响。证明作为检测牛血清中乙脑抗体的有效方法,PRNT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以上检测说明新生牛血清中存在乙脑抗体,能将乙脑病毒中和。用于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的新生牛血清除按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外,还应进行乙脑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禽类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研究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之一,而且病毒与micro RNA的调控关系和机制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总结禽源疱疹病毒编码micro RNA的概况,以及禽源疱疹病毒的致瘤性与micro RNA的表达调控关系,同时探讨了利用micro RNA靶向调控机制在病毒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防治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形成引起的眼病是眼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常导致视功能严重障碍,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有限,长期以来临床处理非常棘手,预后颇差.随着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了重大发现,特别对某些促新生血管因子的研究,随之对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也有了一些发展.目前,认为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并且已有多种疗法问世.研究发现,白介素-18对新生血管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从白介素-18的结构、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机制及其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时静  张险峰  郑永辉 《病毒学报》2018,34(1):113-120
Nef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及其他灵长类动物慢病毒编码的一种附属蛋白,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疾病进程和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附属蛋白活性的策略可以改善传统抗逆转录病毒方案的疗效,因此深入理解这一附属蛋白的功能和其分子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Nef蛋白通过三个主要活性调节宿主细胞环境,增强病毒复制。下调细胞表面分子如CD4,MHC-Ⅰ,MHC-Ⅱ等的表达,使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应答;通过调节T细胞的信号通路降低T细胞的活化,从而营造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环境;直接增强新生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这一功能的分子机制直到最近宿主限制性因子丝氨酸转运蛋白(SERINC5)的发现才得以明晰。本文总结了Nef的功能及其增强病毒感染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归纳了SERINC5蛋白与Nef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为深入了解病毒复制机理,改善HIV-1防治方案提供新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华东地区分离株RT-PCR-R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性疾病病原,已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期母猪的早产、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肺炎、生长迟缓.PRRSV为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病毒有囊膜、呈球形,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5kb,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1(包括ORF1a和ORF1b)编码病毒RNA复制酶;ORF2-7分别编码病毒结构蛋白:GP2、GP3、GP4、GP5、M和N蛋白.  相似文献   

15.
动物疾病模型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中介,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免疫学和生理学相似性,使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病毒发病机理、免疫力、疫苗和药物抗感染功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新型病毒如SARS-CoV-2的治疗和预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6.
束缚蛋白(tetherin)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它可抑制包膜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研究发现,人的束缚蛋白可将新生的HIV-1病毒颗粒固定在细胞表面,同时,它还可以减小HIV-1子代病毒的传染性。本文将主要从分子结构、抗HIV-1病毒的作用机制和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三方面来阐述束缚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趋化因子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化因子是近年发现的一大类结构相似、功能多样的新型分子。其不仅与淋巴细胞迁移、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造血、肿瘤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趋化因子在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导致组成性和诱导性趋化因子表达谱的改变,这些表达水平改变了趋化因子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了病毒的致病过程;同时某些病毒可编码趋化因子样或趋化因子受体样分子,从而干扰趋化因子网络功能。研究趋化因子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将有利于阐明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抗病毒感染所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星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回顾了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型别、所致疾病特征、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文献,指出人星状病毒目前存在多种型别,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了多种新型的星状病毒,主要的流行型别是血清型1型,不仅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疾病特征和其他腹泻相关病毒相似,但是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对于几种新发现的星状病毒,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未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与感染》2014,(1):60-60
<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能在儿童出生后1年内感染大多数儿童,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新生儿初级感染产生的抗体亦不能有效地保护再次感染,甚至是抗原同源病毒株的感染。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小鼠中的免疫学相关实验,发现与成年小鼠较强的CD4依赖性抗体反应相比,新生小鼠的抗体反应较低且不受CD4敲除影响。自然杀伤细胞敲除或CD4+和CD8+T细胞共敲除在新生儿  相似文献   

20.
机体天然免疫系统拥有一系列可以探测和抵制微生物侵袭的机制.目前,关于病原RNA的细胞内识别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相关报道,但细胞内病原DNA的识别和相应的天然免疫应答机制仍未完全被揭示.阐明上述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治疗一系列微生物感染相关的疾病,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类疾病、病毒相关的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近年来,细胞内多个充当"DNA传感器"的分子和干扰素调节分子被认为在细胞质DNA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综述了对细胞内病原DNA的主要识别分子、信号通路以及相关的天然免疫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