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氧化氮、内皮素-1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NO/ET-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LI/R损伤模型上,应用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ETA受体阻断剂BQl23进行干预,观察血浆 NO、ET-1、MDA、XOD、SOD、LDH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1、MDA、XOD、MPO、 SO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浆MDA、XOD、LDH及脑组织MDA、XOD、MPO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脑组织tNOS和iNOS明显升高,而cNOS明显降低(P<0.01),I/R组血浆及脑组织NO、ET-1增加,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加重.应用L-Arg及BQ123后,血浆及脑组织NO/ET-1比值较I/R组升高,脑损伤减轻,应用AG后,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与内皮素-l的比值降低时脑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内源性一氧化氮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肝移植的开展及肝门阻断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在肝移植或肝门阻断再开放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缺血 /再灌注损伤 ,而且是导致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实验证实 ,氧自由基 (oxygenfreeradicals,OFR)在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hepatic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 ,HIRI)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而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在HIRI中起何作用 ,目前国外尚无一致的意见 :国内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家兔HIRI模型 ,检测血浆、肝组织中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缺血预适应组(IPC)和L-NAME组。各组大鼠均于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处死,分别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及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计算血浆NO/ET比值;以及肺湿干比(W/D)、肺系数(L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LI/R后4h,PaO2明显降低;W/D、LI、血浆及肺组织的MDA、NO、ET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增加,而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与LI/R组比较,IPC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NO水平升高,血浆NO/ET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IPC组比较,L-NAME处理组,各项损伤指标数值明显增加,NO水平降低;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PaCO2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小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湿干比(W/D)及小肠组织DAO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ROS、MDA、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低于I/R组,PaO2较I/R组明显升高。IPC+I/R组肺湿干比(W/D),骨骼肌、肺、小肠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而小肠DAO活性升高。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缺血预适应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损伤、改善TXB2/6-keto-PGF1α的平衡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自由基及钙含量改变与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缺血预适应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小肠组织的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小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肢体I/R后血浆和小肠粘膜SOD减少而XOD和MDA增加;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增多;Bel-2蛋白表迭和Bax表达增多,但Bel-2/Bax比值降低;凋亡细胞增多。IPC减轻了I/R后引起的XOD、MDA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的含量;减轻了组织和线粒体钙超载;Bel-2的表达则明显升高而Bax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Bel-2/Bax比值升高;凋亡细胞减少。结论:肢体IR引起小肠粘膜自由基的增多,钙超栽,凋亡细胞增多;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而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功能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心肌细胞缺血预适应(IPC)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C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PC组)、ZnPP(HO-1抑制剂)+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ZP组)和Hemin(HO-1诱导剂)+缺血/再灌注组(HE组)。测定HO-1mRNA表达、心肌细胞存活率、胞内[Ca2+]i和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等。结果:PC组和HE组HO-1mRNA表达量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I/R组,而MDA含量和胞内[Ca2+]i则皆显著低于I/R组,PC组各指标与ZP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与HE组66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IPC可以诱导HO-1mRNA表达,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观察给予HO-1诱导剂和抑制剂对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探讨HO-1在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N)、缺血/再灌损伤组(I/R)、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损伤组(PC)、HO-1诱导剂 缺血/再灌损伤组(HM)、HO-1抑制剂 缺血预适应组(ZP).心肌缺血/再灌损伤采用相对缺血/再灌损伤模型,缺血预适应则为相对缺血5min恢复5min,反复2次.测定心功能、MDA及HO-1活性变化.结果:HM组HO-1活性升高,心功能恢复率均显著高于IR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IR组(P<0.05).ZP组活性降低,心功能恢复率显著低于PC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PC组(P<0 05).结论:HO-1是缺血预适应释放的内源性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预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清洁健康成年小鼠72只,随机分为脑缺血预适应组(brain ischemic precondition,BIP),脑缺血再灌注组(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和假手术组(sham group),每组均24只,采用zealonga线栓法栓塞小鼠大脑中动脉建立BIP模型和MCAO/R模型,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测干-湿重法以及伊文氏蓝(Evans blue,EB)示踪结合脑组织EB定量法评价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BIP组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m NSS评分,缩小了梗死面积并减轻脑水肿,有效的保护BBB功能,BIP组再灌注24 h时脑梗死灶周围皮质区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BB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HIF-1α及VE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黄鼠和大鼠离体心脏比较了两种预缺血处理方案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秋季未入眠的达乌尔黄鼠和Wistar大鼠离体心脏,以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恢复等为指标,检验不同预缺血处理时间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标本平衡10min后对照组的两种动物经受缺灌15min再灌15min预缺血处理,接着进行两次缺灌10min再灌10min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和NO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性变化及NO的保护效应。方法:制备LI/R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C(control)组、I/R组、L-Arg组和L-NAME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血浆CK、CK-MB及NO水平,测定心肌组织XOD、SOD、MDA含量。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MAP、LVSP、±dp/dtmax等。结果:LI/R后,血浆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XOD含量增加(P<0.01或P<0.05);MAP、LVSP、dp/dtmax、-dp/dtmax均降低(P<0.01或P<0.05);血浆NO水平在L-Arg组明显升高(P<0.01),在L-NAM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LI/R可引起心肌损伤,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提高体内N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LI/R后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于后肢根部阻断血流后松解(4h/4h),分别给予L-Arg和氨基胍(AG)预先干预,分为control、IR、L-Arg和AG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和eNOS的表达,同时检测肺组织中MDA、MPO、W/D和NO2^-/NO3^-值,肺组织形态学观察以评价肺损伤的程度。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eNOS表达降低,iNOS表达增强,MDA、MPO、W/D和NO2^-/NO3^-值增加。肺组织充血、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渗液;与I/R组比较,L-Arg组eNOS、iNOS表达无明显变化,NO2^-/NO3^-增加。MDA、MPO、W/D降低,肺组织损伤有减轻趋势,AG组eNOS表达无明显变化,iNOS活性降低,NO2^-/NO3^-减少,MDA、MPO、W/D增加,肺组织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iNOS表达增加,NO生成增多,在肺损伤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LIR)、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Tau LIR),各组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活性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LIR后肺组织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细胞损伤,光镜下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泡腔中有大量蛋白渗出物,电镜下可见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松解;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升高;肺组织活性氧及MDA含量增加.提前给予外源性牛磺酸可使肺组织损伤变化减轻.结论:牛磺酸对大鼠LIR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抗氧化,保护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预处理与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通过停灌40 min/复灌30 min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肌线粒体功能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11,12-EET顸处理和后处理对IR大鼠心肌的作用及其机制.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EET预处理组(Pre-EET)、EET后处理组(Post-EET),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全心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监测左心室内压差(ALVP)和左心室内压升降的最大变化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测定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Ca"ATPase、Na - K -ATPase活性以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显示:(1)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Na -K -ATPase和SDH活性均增强,Ca2 -ATPase活性均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心功能明显改善,LDH漏出显著减少,心肌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通过上调心肌线粒体Na -K -ATPase、SDH活性以及下调Ca2 -ATPase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拮抗心肌IR损伤;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还可通过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IR心肌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