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炳华  孟宪国 《遗传》1982,4(1):31-31
小麦花培单倍休育种,花粉愈伤组织和花粉植株 的诱导率目前还很低,我们从1976年以来,对小麦花 药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些探索和改进,获得一个D培 养基,并取得一定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善娜  刘玉兰 《遗传》2003,25(5):555-556
棉花雄性不育系洞A近二十年来一直彼认为受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最近黄观武等发现的临 时保持系MB及杂合不育系MA,其荃因型及遗传特征很难用原有假说解释。作者对此提出了两对核 基因互作的假说,可以较好地说明原假说难以说明的一些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筛选亚麻花药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花药培养工作与育种工作结合的关键在于筛选亚麻花药培养基,提高亚麻花药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的成苗率。为了确定培养基中主要因子水平,我们采用了多因子试验方差分析。材料和方法该试验采用品系为Fibra×λ-1120。由我所育种室单倍体组配制,其中Fibra引自荷兰,λ-1120引自苏联。F_1代用4万伦琴钴60照射,其第四代材料用于本试验。该品系为兰花,株  相似文献   

4.
5.
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是提高花药培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自1986年开始以 N_6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原的各个组分进行全面的变量分析和主次因子的研究。我们已报道1987、1988年二个试验周期的结果.本文报道1989、1990年第三、四周期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粳稻花药培养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是提高花药培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自1986年开始以 N_6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的各个组分进行全面的变量分析和主次因子的研究。我们已报道1987、1988年二个试验周期的结果。本文报道1989、1990年第三、四周期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玉米花药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我们在研究国内外优良培养基的各种成分配比的基础上,对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进行了筛选。采用了5种元素4种水平的正交设计法试验[L_(16)(4~5)]。经过两年来的6次重复,41个处理的多次试验,筛选出一种适于花药培养的优良培养基,定名为“正14”。 1978年在正交试验的16种培养基上,接种玉米品种海淀八趟白,其结果以“正14”培养基的诱导频率最高,在试验的所有培养基中占首位。 1979年用“正14”培养基对玉米单三91,九单1×京黄13等11份材料进行试验,其平均诱导率为15.4%,绿苗诱导率为2.1%,而对照培养基N_6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诱导率分别为5.4%和1.3%,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照射小麦花药进行组织培养,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紫外光对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有一定的作用,从多数试验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照射1秒的比照射2秒、6秒、8秒和未照射的对照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组织培养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郭丽娟  张浩 《遗传学报》1992,19(3):259-265
选用中抗赤霉病的春小麦品种和品系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以小麦赤霉病29号菌株产生的致病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结合物理诱变处理,进行抗病鉴定,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直接接种在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筛选抗病突变体。在83块愈伤中有53块抗病。在11株的再生植株中有9株均比未经培养滤液处理的对照提高了抗病性,从中选出4株抗病性接近或超过“苏麦3号”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最佳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莉  李绍鹏  袁玲 《菌物研究》2006,4(1):38-41
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母种培养基为PDYA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1.7%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2。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60%时,菌丝生长快而健壮,在生产上最适宜采用。  相似文献   

11.
猪苓液体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猪苓Polyporusumbellate(Pers.)Fries为材料 ,在 2 4 - 2 6℃ ,16 0r/min振荡培养条件下 ,进行了液体培养基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猪苓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 :玉米粉 30g,酵母膏 30g ,KH2 PO41.0g ,MgSO4·7H2 O 1.0g,CaCO3 1.0g ,VB10 .lg,pH5 .8。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3%、酵母粉1%、KH2PO40.1%、MgSO4.7H2O 0.05%。同时利用此配方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pH、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变化很小,培养末期略有上升;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氨基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巴西蘑菇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草、稻草、棉籽壳、玉米秸、木屑、麦粒、玉米粒和麦麸为原料 ,从 2 0种培养基中筛选出 2种适合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原种培养基。用这 2种培养基生产的菌种 ,菌丝粗壮、洁白、浓密 ,萌发快。  相似文献   

14.
灵芝栽培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之赤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韩芝(Ganoderma luci- dum H.G)为试验品种,培养基以棉壳98%、石膏1%、蔗糖1%为对照,另外以棉壳、麸皮、木屑、氨基酸不同含量配制4种培养基作比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2号培养基出菇产量高、菇形好,对赤芝、韩芝都适宜;赤芝、韩芝对培养基的要求略有差异,韩芝在含麸皮量高的基质上栽培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温敏核不育小麦百农不育系(Bainong sterility,BNS)的可育和不育花药结构进行对比观察。在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和小孢子晚期,可育花药与不育花药的结构相同。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可育花粉中随着大液泡的分解,细胞质内含物增加,其中出现一些颗粒状物质。不育花药中,小孢子也可分裂形成二胞花粉,但营养细胞的大液泡不分解,细胞质也不增加,最终花粉中的细胞质消失,花粉败育。该种温敏核不育小麦的花粉败育时间发生在二胞花粉早期,可能和其大液泡没有适时分解有关。花粉败育时间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种雄性不育小麦的败育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叶椿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因其为单性雄株,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而常规无性繁殖方式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组织培养才是其加快繁殖的有效方法。本试验就BA和NAA对红叶椿继代培养中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和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 BA1.0 mg/L NAA0.01 mg/L或1/2MS(大量元素) BA0.5 mg/L NAA0.001 mg/L。  相似文献   

19.
在大麦花药培养中,花药密度对花粉愈伤组织产量有明显影响。欲得大量的愈伤组织,每毫升液体培养基上需接种60枚甚至更多的花药。利用条件培养基,可提高单位体积培养基上花药有效密度,进而提高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产量。在水稻花药培养中,花粉愈伤组织产量也有随花药密度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 为出发菌株,针对该菌株筛选出含有关键生长因子的化学合成培养基,其关键因子为谷氨酸(Glu)、蛋氨酸(Met)和生物素(VH)和烟酸(VPP)。结合原发酵培养基中的磷酸缓冲盐成分,最终得到的化学合成培养基配方(g/L): CH3COONa 1.36,NaCl 1.0,MgCl2 0.2,CaCl2 0.2,Na2HPO4 0.31,NaH2PO4 1.6, KH2PO4 3,NH4HCO3 1.57,Glu 0.87,Met 0.11,VH 0.010,VPP 0.025。在3 L发酵罐上进行验证实验,50 g/L初始葡萄糖发酵70 h,丁二酸的质量浓度为45.2 g/L,丁二酸收率达到90.4%。与之前的半合成培养基发酵制备丁二酸相比,丁二酸的收率提高了25.2%,副产物也有很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