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建立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LSM)观察约氏疟原虫卵囊、子孢子胞内游离Ca2 的分布和实验检测方法。以荧光染料Fluo 3作胞内Ca2 指示剂 ,结果显示 3μ、 4μmol/LFluo 3/Am同时加入 1μl/ml 2 5 %PluronicF 12 7在 37℃恒温下 ,分别孵育分离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卵囊 6 0min即可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Fluo 3/Am浓度的提高和孵育时间延长只能增加背景染色 ,若降低孵育浓度和缩短孵育时间则难于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子孢子胞内游离Ca2 分布均匀 ;而卵囊内游离Ca2 分布不均匀 ,成块状分布 ,囊壁无荧光。研究表明应用Fluo 3/AM和PluronicF 12 7结合CLSM技术是研究疟原虫卵囊、子孢子胞浆内游离Ca2 的准确、灵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和研究了水霉(Saprolegnia ferax)生长菌丝顶端胞内Fluo-3游离Ca~(2 )和CTC膜结合Ca~(2 )的荧光分布影像。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可见:Fluo-3荧光有房室化现象,Fluo-3荧光反映的是细胞质游离Ca~(2 )与细胞器游离Ca~(2 )总的分布状况,Fluo-3游离Ca~(2 )的最大荧光强度出现在菌丝顶端2—10μm区域,10μm以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约40μm以后荧光降到很低,值得注意的是菌丝顶端2μm以前存在一个低荧光强度区。CTC膜结合Ca~(2 )的荧光影像显示:pH6.8或8.0的条件下菌丝最顶端2μm以前的区域都不能被染色,但pH8.0条件下的荧光较pH6.8弥散而强烈,代表线粒体的蠕虫状荧光斑点不再能够清晰辨认,说明其它细胞器也被染色,但菌丝顶端仍然不能被着色。结合菌丝顶端DIC和超微结构分析说明,菌丝顶端泡囊不是一个Ca~(2 )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是菌丝胞内重要的Ca~(2 )库。本文结果还澄清了有关菌丝内细胞质游离Ca~(2 )分布的矛盾报道。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鸡疟原虫在白纹伊蚊体内发育的成孢子细胞和子孢子形成过程的形态特征。扫描电镜观察,成孢子细胞形状多样,呈长形、圆形、椭圆形,常为不规则形。子孢子较其他疟原虫短粗、稍弯曲。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在成孢子细胞形成初期,首先在卵囊被膜下层出现许多液泡,这些液泡逐渐增大且伸入卵囊的胞质内,而形成许多裂缝;继之,裂缝互相连接,而将卵囊胞质割裂为许多团块状成孢子细胞。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体表面长出,逐渐发育成长形子孢子,此时可见其前端内部出现棒状体和微线体等细胞器。  相似文献   

4.
陈佩惠  胡昌仁 《动物学报》1990,36(4):330-334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间日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卵囊内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形成过程形态变化。疟原虫采自带有配子体的间日疟自愿者。蚊虫在感染后8天作解剖。本研究观察结果与前人所描述的柏氏疟原虫和鸣疟原虫的成孢子细胞与子孢子形成过程相似,即成孢子细胞形成开始于卵囊被膜下的周围出现液泡,而随着膜下液泡增大,逐渐向胞质延伸并联接成裂缝,使胞质再分裂而形成。子孢子周围的膜下微管分布不对称,其数目和排列型式,多数为:7+4、7+5、8+4和8+5,少数为10+1,与前人报告不同(10+1)。  相似文献   

5.
测定吞豆保卫细胞胞质中游离Ca^2+的荧光染料孵育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孵育法将Ca2 荧光探针Fluo-3 AM引入蚕豆保卫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测定了胞质游离Ca^2 及外源刺激引起的Ca^2 的动态变化,测得的蚕豆保卫细胞胞质游离Ca^2 的浓度为几十至上百nmol.L^-1之间,与胞质游离Ca^2 的水平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后心肌细胞核钙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对STDBT和Fluo-3Ca^2+荧光试剂负载的急性分离的有氧运动大鼠心肌活细胞内游离Ca^2+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以胞核特异性Ca^2+荧光探针STDBT-AM标记的心室肌细胞胞体四周荧光微弱,横纹、横小管隐约可见,但在胞体核的部位荧光分布最强,出现强绿色区域,核膜边界清晰,表明STDBT通过胞浆而特异性聚集在胞核区域,具有靶向性导入胞核区域的特征。有氧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Ca^2+]n的基值和峰值变化特征与Fluo-3相同。有氧训练组加入异丙肾上腺素后,[Ca^2+]n显著性增加,其变化率为33.3412%(P〈0.01〉。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前、后大鼠心肌细胞[Ca^2+]n发生较明显的变化。[Ca^2+]n有氧运动组加药后较加药前显著性增加,其变化率为33.224%。结论:本文首次研究了有氧运动训练条件下心肌活细胞核Ca^2+的变化,证实了有氧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Ca^2+]n变化水平,并首次初步探讨了有氧运动训练条件下心肌细胞核Ca^2+的转运功能,异丙肾上腺素可显著升高[Ca^2+]n而降低[Ca^2+]i。心肌细胞核也是心肌细胞内钙库之一,有氧训练可影响心肌细胞[Ca^2+]n调控。  相似文献   

7.
梨自花与异花授粉后花粉胞内游离Ca2+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低温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砂梨自花与异花授粉后至花粉萌发期间花粉胞内游离Ca^2 分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亲和授粉后花粉萌发孔附近的Ca^2 浓度没有降低,但是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萌发孔附近的Ca^2 梯度因花粉胞内游离Ca^2 浓度整体增大而消失,并又随后胞内游离Ca^2 浓度又不均匀下降,至萌发前在萌发孔附近的Ca^2 梯度又重新建立,而不亲和花粉则没有这种特征性的变化。研究还表明Ca^2 参与梨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花粉与柱头识别的初始反应和梨花粉的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Fluo-3负载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细胞,荧光强度反映胞质游离Ca^2 浓度,结果表明,在无钙培养基中生长的S.Pombe沈胞内游离Ca^2 浓度低于在含10μmol/L外钙培养基中的S.pombe细胞,而一定浓度三氟拉嗪(TFP)处理过的S.pombe胞内游离钙浓度则有明显增加;用与TFP在对酵母质膜ATPase活性有拮抗效应的无机硫酸盐处理S.pombe细胞,发现可抑制其增殖,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胞内游离钙含量降低。因此认为TFP通过作用于质膜、促进Ca^2 内流刺激裂殖酵母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菌胞质游离钙离子动态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质游离钙离子变化与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本研究以侵染小麦叶片的条锈菌31号生理小种(CYR31)为材料,以孵育法将Ca2+荧光探针Fluo-3-AM载入到小麦条锈菌细胞中,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建立了测定侵染过程中条锈菌胞质游离Ca2+分布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0μmol/L Fluo-3-AM装载顺次进行低温4℃孵育1h,25℃孵育1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条锈菌胞质游离Ca2+染色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不同侵染阶段的小麦条锈菌细胞质游离钙离子的分布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锈菌胞内钙离子动态与侵染寄主的关联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Ca2+参与水杨酸诱导蚕豆气孔运动时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定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可以诱导蚕豆(Vicia faba L.)气孔关闭,阻止气孔张开。以Fluo-3—AM作为Ca^2 的荧光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对水杨酸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 的变化趋势及Ca^2 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可引起胞质Ca^2 增加,这种变化发生在气孔开度改变之前。Ca^2 螯合剂BAPTA(1,2-bis(2-amino phenox-y)ethane-N,N,N′,N′-tetraacetic acid,1mmol/L)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水杨酸诱导气孔开度减小的作用;胞外Ca^2 螯合剂EGTA(2mmol/L)、质膜Ca^2 通道抑制剂尼群地平(nifedipine,NIF,1μmol/L)和LaCl3(1mmol/L)可不同程度地减弱水杨酸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BAPTA(1mmol/L)预处理后,水杨酸不再引起胞质Ca^2 含量改变;尼群地平能够降低水杨酸引起的胞质Ca^2 增加的幅度。说明Ca^2 可能参与水杨酸诱导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水杨酸引起胞内升高的Ca^2 可能既来自胞外又来自胞内,胞内Ca^2 库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