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4,(3):7-7
正据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云南省罗平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辐鳍鱼亚纲中一种新的全骨鱼类化石,命名为罗平强壮鱼(Robustichthys luopingensis)。该发现为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的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全骨鱼类是真骨鱼类(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的姐妹群,在研究辐鳍鱼亚纲新鳍鱼  相似文献   

2.
蜘蛛的物种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蜘蛛种类被描述。世界上已描述的蜘蛛种类已超过40000种,隶属于110个科。在我们居住的小范围内,可能至少有30个科的数百种蜘蛛。就中国而言,估计可能有40000种以上的蜘蛛种类,但目前也只有大约4000种被命名。本检索表首次列出了中国现有67个蜘蛛科的答定特征.以及不同科之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云南曲靖西山村组两个不同产地发现的新材料,对最大的真盔甲鱼类漫游憨鱼(Nochelaspis maeandrine)进行了再描述。憨鱼属(Nochelaspis)与同一层位产出的云南盔甲鱼属(Yunnanogaleaspis)最为相似,但与后者明显不同的是,憨鱼属具有裂隙形的中背孔(长与宽之比大于6),更强壮的内角,粗大的星状纹饰,以及具锯齿的中背孔和头甲边缘。漫游憨鱼的新材料提供了头甲腹面的关键形态学信息:口鳃窗被一个大的外骨骼腹片覆盖,该腹片上装饰着致密细小的瘤点,边缘排列有6对独立的圆形大鳃孔,这些鳃孔由腹片和腹环共同形成。盔甲鱼类的这种情况明显不同于骨甲鱼类,后者的口鳃窗被许多小嵌片或大一些的膜质小骨片覆盖,鳃孔呈裂隙状,并被小皮瓣覆盖,类似于现生的板鳃类。盔甲鱼类和骨甲鱼类的鳃孔与现生的鳐类一样,都开口于腹面,指示它们均为底栖鱼类,生活在具泥沙质基底的安静滨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正>铰齿鱼类包括拱鱼目、半椎鱼目和鳞骨鱼目。生活在中北美和古巴淡水环境的雀鳝是铰齿鱼类鳞骨鱼目的现生代表,被称为活化石,为新鳍鱼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新鳍鱼类是辐鳍鱼亚纲最大的演化支系,几乎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环境。除了多鳍鱼和鲟鱼,其他所有的现生辐鳍鱼类都属于新鳍鱼类。《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优美玉带鱼。优美玉带鱼,可归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记述了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发现的食肉类化石。堆积物的上部主要为颗粒细小的砂质黏土, 而下部主要为直径较大的角砾。2007年出土的食肉目化石有: 似浣熊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赤狐(Vulpes vulpes)、狗獾(Meles meles)、黄鼬(Mustela sibirica)、中华猫(Felis chinensis)和疑似虎(Panthera tigris)?。其中前5个种在形态上与现生种类非常接近; 而最后一个种除与现生虎比较接近外, 与现生狮子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7,(3)
<正>金龙鱼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属于骨舌鱼超目骨舌鱼目骨舌鱼科。骨舌鱼类是真骨鱼中较古老的类群,现生骨舌鱼类除北美的舌齿鱼(Hiodon)以外,均分布于南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水域中,如南美的巨骨舌鱼(Arapaima)和骨舌鱼(银龙鱼,Osteoglossum),澳洲和东南亚的金龙鱼(Scleropages),非洲的异耳鱼(Heterotis)。化石骨舌鱼类基本上发现于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  相似文献   

7.
睡鼠科主要分布于古北界,现已发现的现在种7属14种(Corbet 1980)。Daams(1981)系统的研究了本科,并建议下隶5亚科,28属,现生种仅隶4亚科。即道睡鼠亚科Gliravinae(2化石属),普通睡鼠亚科 Glirinae(6属,现生2属2种),林睡鼠亚科Dryominae(7属,现生3属4种),鼠睡鼠亚科Myomiminae(9属,现生1属2种)及非洲睡鼠亚科Graphiurinae(4属,现生1属1种)。  相似文献   

8.
(鱼匽)(鱼兆)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鱼兆)科鱼类. 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鱼匽)(鱼兆)鱼类标本(隶属(鱼兆)属、(鱼匽)属和异齿(鱼匽)属), 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鱼匽)、藏(鱼匽)和扁头(鱼兆)的分布直方图, 结果显示, 藏(鱼匽)(E. 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 更适应急流生境. 同时研究了这3种(鱼匽)(鱼兆)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 均为异速生长;藏(鱼匽)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化石》2016,(2):80-81
正据《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研究员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命名为多饰维纳斯鱼(Venusichthys comptus)。多饰维纳斯鱼代表了新鳍鱼类第二性征的最早化石记录。据介绍,第二性征是动物在性成熟后所表现的、可以用来分辨物种性别的特征。第二性征比较容易在现生生物中观察到,但它们很难在化石中识别。根据采集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的30余块鱼化石,研究人员发现维纳斯鱼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洄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生鱼类中除一部分属于定居性之外,多数鱼类在一年或一生中,常进行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洄游。鱼类洄游的距离长的可达几千公里,短的只有几公里。洄游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的结果,其意义是在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以及能更好地繁衍后代。研究鱼类的洄游,对于捕鱼业、渔业管理以及渔业资源的预报、繁殖保护和增殖等都有实践意义。鱼类的洄游早在我国古代即有记载。例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公元100—121年)中对刀鲚就不仅作了形态的描述,而且还说明了  相似文献   

11.
何长才 《四川动物》1996,15(3):116-117
两种海拔最高的鱼类及其分布何长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昌430072地球上现生鱼类有21723种[7],几乎占脊椎动物全部总数的一半。从赤道两侧到南、北两极,从最深的贝加尔湖(至少1000m)及大洋表面7000m以下水深到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  相似文献   

12.
1986年4月中、下旬,我们调查了丹江口水库鱼类寄生虫。经研究鉴定,发现寄生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歺又鱼)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黑鳍(鱼泉)(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长蛇(鱼句)(saurogobio dumerili)的粘孢子虫中有4种是新种,现描述于后。文中所用量度的单位为微米(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三室。  相似文献   

13.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鱼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鱼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反映人类作用及环境变化对鱼类群落影响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除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和食蚊鱼(Gambusiaaffinis)3种为外来物种外,其余71种均为土著鱼类。主要以鲤形目(77.5%)、鲇形目(9.9%)和鲈形目(8.4%)为主。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占14.87%,其次为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9.93%)和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9.36%)。本研究还以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评估了东江源头区域的鱼类多样性;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源头这种鱼类群落组成结构与东江下游鱼类具有相同趋势,但相似性指数仅为0.39。拦河建坝是导致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水体污染、河道取沙、过度捕捞及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仍是源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历史表明,导致四足动物亲缘关系的假说发生变化是现生或化石种类的发现,而不是新学说的出现。目前,四足动物与希望螈类(elpistostegids),以及这两个类群与骨鳞鱼类的姊妹群关系已被接受。通过比较肉鳍鱼类相互关系的最新假说,可以看出其中三种假说可能性最大,概率几乎相同,即肺鱼不是四足动物的近亲而与不同的肉鳍鱼类可能有亲缘关系。具新性状的基位肉鳍鱼类的发现或者性状状态极向的重新解释会有助于解决肺鱼类在支序图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鮡科鱼类属中印山区复合体,栖息于山区的湍急河流中,在我国共分布有11属20余种(亚种)。由于采集等研究中的具体困难,关于鮡科鱼类的核型报道极少,国内外共计仅5种,而NOR研究则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报道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原(鱼兆)(鱼兆)属(Glyptosternum McClelland)的高原鱼类—黑斑原跳(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染色体组型、硝酸银染色及GC碱基特异性荧光染料(CMA)染色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台湾和日本处在不同的地理纬度上,同属岛屿海洋性气候,前者地域面积远小于后者,拟步甲的物种多样性却大于后者。为弄清楚这些科学问题,作者采用G-F指数对从台湾到日本不同纬度梯度上的拟步甲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 G-F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台湾(21°N-25°N)(0.826)>日本(24°N-45°N)(0.824)>日本Ⅱ纬度区(30°N-35°N)(0.792)>日本Ⅰ纬度区(24°N-30°N)(0.765)>日本Ⅲ纬度区(35°N-40°N)(0.761)>日本Ⅳ纬度区(40°N-45°N)(0.603);(2)台湾拟步甲属的多样性(DG)、族的多样性(DF)和G-F指数(DG-F)均最高,分别是4.263、24.464和0.826;(3)各纬度上拟步甲的物种分布情况:台湾(21°N-25°N)(541种)>日本(24°N-45°N)(489种)>日本Ⅰ纬度区(24°N-30°N)(257种)>日本Ⅱ纬度区(30° N-35° N)(231种)>日本Ⅲ纬度区(35° N-40° N)(172种)>日本Ⅳ纬度区(40° N-45° N)(60种)。研究数据显示, G-F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台湾和日本各地拟步甲族、属的多样性。其物种多样性在纬度上的分布表现为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并对其基本原因进行分析。作者首次基于台湾和日本两个岛屿拟步甲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对现有岛屿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理论提出个人看法,认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面积关系理论”中的“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量就越多”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种类众多的现生岛屿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花(鱼骨)的繁殖生物学及其金鸡湖苗种放流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目的与结果 花(鱼骨)(Hemibarbus maccelatus Bleeker)俗称“季郎鱼”、“季骨郎”,隶属于鲤科、(鱼句)亚科,是太湖流域湖泊、河流中习见的一种中小型野生经济鱼类。肉嫩、味美、刺少、规格适中,深受群众欢迎。其渔获量视不同水域生态环境或增养殖状况而异。金鸡湖为人工养殖湖泊,五、六十年代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具有花(鱼骨)等鱼类繁殖、生长适宜的生态条件,年产量可达6,000—10,000千克,约占野生经济鱼类总渔获量的  相似文献   

19.
鸟,无疑是迄今为止征服空间最成功的动物,堪称天之骄子。鸟类征服天空凭借的是自身的力量和速度,鸟先人类而生,与人类为伴,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华丽的羽毛、优美的歌喉是人类享不尽的天然美色,优良的品行不仅在维护自然平衡方面表现突出,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心理的健康也不无益处,所以,鸟更无愧为人之益友。鸟之最鸟是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中最大的家族。现在鸟类有8808种,是现生哺乳动物的两倍半,爬行动物的一倍半,两栖动物的四倍。据一位英国鸟类学家的估计,全世界现生鸟大约有1000亿只,是世界人口的20倍。鸟是世界上视力最敏锐的动物,一只金鹰在光线良好的时候能在1966米的高空看清地面上一只兔子。康多兀鹫在飞翔时能看清方圆十五公里以内的景物。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产于广东三水盆地华涌组的金龙鱼化石新材料,定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三水金龙鱼(Scleropages sanshuiensis sp. nov.)。新种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与中华金龙鱼(S. sinensis)和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在金龙鱼属的4个现生种和中华金龙鱼之中,三水金龙鱼和中华金龙鱼更为接近。但是,三水金龙鱼在下列特征上明显不同于中华金龙鱼:鼻骨上有纹饰,第三眶下骨略小于第四眶下骨,鳃盖骨后腹缘的内凹浅,胸鳍往后延伸到腹鳍起点,躯椎上的神经棘不愈合,椎体横突长。三水金龙鱼与现生的金龙鱼也有相似之处,如鼻骨有纹饰、椎体横突长。同样,中华金龙鱼也有与现生金龙鱼相似的地方,如第三眶下骨略大于第四眶下骨、大多数躯椎上的神经棘愈合。尚不清楚三水金龙鱼和中华金龙鱼中哪一个与现生种更接近,这两个化石种可能处于相同的进化水平。中生代骨舌鱼类主要发现于中国,始新世骨舌鱼类化石在中国的发现也在逐渐增多,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的共同祖先在始新世以前可能生存于东亚,并随后扩散到澳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华涌组的骨舌鱼类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的可以直接比较,因此,本项研究支持华涌组的时代为早始新世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