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铝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可以引起动物和人认知及行为的损伤。应用在位电生理技术发现慢性0,2%氯化铝暴露(从出生到成年)损伤了大鼠海马齿状回归一化群峰电位(Ps)的长时程增强(L1]P),明显降低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LTP的去长时程增强(DP)和归一化PS LTP的DP幅度,而对fEPSP的LTP影响不大。铅是人们公认的神经毒,能造成中毒者智力、认知和行为的损伤。铅、铝作为常见的环境毒,在我们周围并存。探讨了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和单独铝暴露所造成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差异。结果表明,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明显比单独铝暴露引起的归一化PS LTP和PS LTP的DP的损伤要严重,并引起了fEPSP的LTP损伤。  相似文献   

2.
曾琳  蒋政  谢明  游咏 《生物磁学》2013,(25):4840-4842,488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STZ)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0.1U/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mL/kg)。通过Morris’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模型组大鼠连续4天水迷宫的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而治疗组大鼠第2、3、4天水迷宫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其下调AD大鼠血浆PAF水平以及保护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改变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4.06±13.79)g)随机分为5组,短期癫痫实验组(SE)及其对照组(SC),长期癫痫实验组(LE)及其对照组(LC),健康对照组(Sham).匹鲁卡品皮下注射(25 mg/kg)建立癫痫模型,建模14天后SE和LE组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射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7.5 nmol,lμ1),SC和LC组注射相同剂量的人工脑脊液.注射药物2 h后,SE和SC组检测脑电图(EEG):药物注射后2周,LJ巳和LC组检测内嗅区前穿通纤维-海马齿状回(PP-DG)长时程增强(LTP)和EEG.电生理学检测后动物灌流取脑做Fluoro-Jade-B染色.结果表明:脑电功率谱分析,SE组theta波段能量较sc组明显下降(P<0.05),LE组与其对照Lc组相比,EEG的也theta波段能量无明显差异(P>0.05);LTP检测显示.LE组与对照LC组相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升高(P<0.01);Fluoro-Jade-B染色显示,LE组与对照LC组相比,给予TBOA 2周后细胞变性明显增加.结果提示,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TBOA导致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障碍,加重癫痫所至神经元损伤,对海马区突触可塑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电击引起大鼠脑内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云 《动物学杂志》2000,35(1):21-24
运用电镜,对一次性电击引起大鼠脑内Gray Ⅰ型突触界面某些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观察。在海马CA3区,突触后膜致密物质显著增厚(P〈0.05),突触间隙宽度极显著增宽(P〈0.01);在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突触界面曲率显著变大(P〈0.05)。突触界面弯曲类型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一次性电击可以引起大鼠脑内突触界面结构发生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突触后致密结构的可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触后致密结构(PSD) 约由30 多种蛋白质组成, 大多数是与突触传递有紧密联系的蛋白质, 它的形态结构, 生化组分及生理功能都具很大的可塑性。PSD是LTP发生的结构基础之一, PSD的可塑性易受突触前传入信息及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PSD是实现突触传递功能的重要形态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研究了锂对铅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potentiation,LTP)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LTP幅度为194.42±14.05%(n=10);铅处理组LTP的幅度为147.06±9.55%(n=13);而锂加铅处理组LTP的幅度为193.45±14.91%(n=15)。与对照组相比,铅处理组LTP的幅度降低了47.36%,而锂几乎完全修复了铅对大鼠海马CA1区LTP幅度的损伤。锂和铅处理后对大鼠海马CA1区的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facilica-tion,PPF)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脉冲间隔为50ms时,这种抑制效应最大:对照组为155.58±6.35%(n=7);铅暴露组为150.26±13.74%(n=8);锂加铅处理组为140.59±15.42%(n=8)。结果表明:锂对铅引起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EGb76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生理学方法在体记录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各亚组大鼠的EL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1),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P〈0.05)。模型组各亚组大鼠长时程增强(LTP)诱导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药物组(P〈0.01)。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群发峰电位(PS)的相对幅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药物组(P〈0.01,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时间点的PS潜伏期无显著差别。结论:VD模型大鼠长时间存在空间学习记忆障碍,EGb761能促进VD模型大鼠海马病理性突触可塑性的恢复,这可能是其促智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Liu N  Xing H  Jiang SX 《生理学报》2011,63(2):138-142
本文旨在研究应激对海马新环境空间学习记忆的损伤作用机制.在大鼠海马CA1区埋植电极,刺激schaffer侧枝记录CA1区树突层的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探索应激对火鼠新环境空间学习的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再次新环境空间学习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分析铅对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 μg/ml醋酸铅 (PbAc)方法染毒 3个月后 ,用Y迷宫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齿状回中nNOS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染铅组大鼠血液铅含量较对照组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染铅组大鼠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铅暴露导致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可能是铅损害齿状回LTP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探讨脑发育不同阶段慢性铅暴露对在体海马LTP的影响。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观察母体期、断乳后及出生前后持续性慢性铅暴露大鼠于高频刺激(HFS)前后的PS幅值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HFS前,基线记录的各铅暴露组PS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FS后,各铅暴露组LTP发生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铅暴露组的LTP增幅减小,并出现了短时增强转为抑制及LTD型反应。统计显示各铅暴露组HFS后PS振幅的平均增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增强至基线值的138.2%,母体期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8.8%,断乳后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7.8%,持续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4.4%。结论:脑发育任一阶段的慢性铅暴露均可损害海马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且以维持过程受损为主;与发育成熟海马相比,未成熟期海马对铅的神经毒性更为敏感,突触可塑性更易受损。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p75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铅对海马 p7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半定量分析铅对大鼠海马组织NGFmRNA表达的变化。以地高辛标记的p75cDNA为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铅对大鼠海马 p7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以 1%醋酸铅经口染毒 8周 ,海马组织 p75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铅可影响海马 p75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后不同时间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 Gz重复暴露后1h、6h、12h、24h和48h组,每组10只.采用动物离心机,建立 Gz引发急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Gz重复暴露后不同时间,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状况.结果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在 Gz暴露后1h即显著增加,于12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Gz重复暴露导致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上调,可能对神经元的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察大鼠静卧状态下,相同强度刺激信号作用于前穿质通道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诱发电场电位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群峰电位PS之间的一种负相关变化关系,即EPSP斜率减小时,PS幅值增加。采用同时记录齿状回诱发电位和大脑皮层ECoG电位的方法,分析诱发电位各成份和ECoG功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见ECoG出现低频高幅慢波时,与ECoG出现高频低幅快波时比较,齿状回诱发响应的PS幅值较大,而EPSP斜率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励系统通过丘脑-皮层回路使ECoG去同步化(出现低幅快波ECoG)时,同时也通过另一途径,即隔-海马连接,激活了作用于齿状回颗粒细胞胞体的抑制性神经通路,使得颗粒细胞兴奋性降低,从而使反应动作电位总和的PS幅值减小。在麻醉剂乌拉坦作用下,EPSP和PS的负相关变化减小或消失。这种负相关现象对于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本实验将地塞米松注入大白鼠侧脑室,2h 后经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了海马谷氨酸免疫反应性(GluIR)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GABAIR)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1)CA1、CA3 和SG区的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特别是CA1 区。经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1 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CA3区有显著性差异(001< P< 005),SG处无明显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GABAIR神经元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有增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作用。尽管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并不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铅致大鼠记忆受损及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反应和穿梭箱条件性回避反应测定, 探讨了铅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铅致大鼠海马的结构改变。行为测定显示, 大鼠饮10% 醋酸铅水液之前和之后, 其进洞潜伏期 (stopthrough latency, ST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饮醋酸铅水液后, 其条件性回避反应率(conditioned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CARR)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d4- d14, P< 005), 表明大鼠饮醋酸铅水液后长时记忆不受影响, 而短时记忆受到损伤。组织化学反应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腔隙分子层内AChE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且纤维变细, 膨体减少。推测铅致大鼠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可能与海马内胆碱能纤维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动态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间DG神经细胞增殖及其分化,同时观察增殖细胞表达VEGF及其受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DG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d开始增加,7d达高峰,28d接近正常水平;BrdU/TuJ1、BrdU/MAP-2阳性双标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4d开始增加,28d达高峰;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数则无明显变化;增殖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FLK-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激活DG自体NPCs原位增殖、分化,增殖的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可能是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增强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微波照射对大鼠在体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 term potentiatio,LTP),常被用来研究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微波照射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采用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幅度(the amplitude of population spikes ,PS amplitude)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始终上升斜率(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population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EPSP slope)两个观察指标。观察10mW/cm^2,15mW/cm^2和25mW/cm^2三个强度,2450MHz微波照射对乌拦坦麻醉在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和LTP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1小时,连续7天的慢性连续型2450MHz微波照射阻碍麻醉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LTP的产生,并使LTP的幅度减小。提示 微波照射造成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是通过阻碍海马LTP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给大白鼠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175×10- 2m ol/L2μl)后可诱发癫痫,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 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 至2h 达高峰,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 随着CL作用时间延长NOS反应由弱变强;海马区NOS阳性神经元2h 时才出现染色明显加深。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用CL (25×10- 5m ol/L) 作用1/2h、1h、2h、4h 后NOS阳性神经元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