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刺五加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刘林德  张洪军  祝宁  申家恒 《植物研究》2001,21(3):375-379,T001
用TTC法测定了刺五加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开花后套袋法测定了其柱头可授期,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刺五加柱头的亚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刺五加长花丝植株的花粉活力比中花丝植株的高;花粉活力及其下降快慢随生境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花粉寿命约4天。刺五加长花丝植株的柱头一直不具有可授性;中花丝植株和短花丝植株的柱头,因所处生镜不同,在开花后5-7、6-8、或7-9天具可授性;生境越郁闭,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越晚。具可授性的柱头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即:柱头外翻、5或4裂、湿性、乳突细胞呈猫耳朵状。  相似文献   

2.
芍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红雨  刘强  韩岚 《广西植物》2003,23(1):90-92
用TTC法测定了芍药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期。结果表明,栽培芍药单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和重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初期(1~2d)无明显差别,但重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比单瓣花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快;通常情况下,花粉寿命约为7d。栽培品种的柱头有个体差异,单瓣花植株有的开花后2h即可分泌粘液,而重瓣花植株的柱头在开花后,有的一直不分泌粘液,有的在开花后两天才分泌粘液;单瓣花植株的柱头可授性比重瓣花植株的强,一般分别在开花后6d和3d之内具可授性。移栽的野生芍药植株的花粉活力比栽培品种下降的慢,其寿命也较长,一般为15d;柱头的可授性和粘液分泌比栽培植株强。  相似文献   

3.
七叶树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莺  陈鹏涛  樊静静 《广西植物》2012,32(6):816-821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和不同温度对七叶树花粉萌发的影响及花粉活力测定,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七叶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12%蔗糖+30 mg/L硼酸,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雄花在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达75.69%,并在开花当天的上午10:00时,花粉活力最强,10:00~16:00花粉活力保持较高活力,是最佳授粉时段.两性花的柱头可授期持续时间较长,为8~9 d,开花3d达到最强,开花1~4 d柱头可授性保持较高水平,为授粉的最佳时间段.因此,从七叶树的花部特征、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花粉萌发的条件看,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七叶树在花部结构和开花生理上都是相配合的,以保障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雨  方海涛  那仁   《广西植物》2006,26(6):589-591
用过氧化氢酶法测定蒙古扁桃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蒙古扁桃花粉活力在散粉后第2天最高,3d后活力迅速下降,三种类型的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存在差异,其活力可持续30d左右。短柱头植株柱头在开花后1d可分泌黏液,长柱头和中柱头花植株的柱头在开花后2d才分泌黏液,短柱头分泌黏液的持续时间较后者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同种之间也存在差异,长柱头和中柱头植株可达6d,而短柱头花植株可持续10d左右。  相似文献   

5.
膏桐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TC法测定了膏桐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期,以套袋结果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以研究柱头颜色变化与柱头可授性的关系以及开花式样对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1)膏桐雄花单花花期一般为2 d,花后0~9 h内花粉活力相对较高,24~33 h后花粉活力较低,48 h后花粉基本无活力.(2)膏桐雌花单花期为5~12 d,柱头可授性在花后1~4 d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逐渐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膏桐柱头表面无明显的渗出物,柱头的可授性与柱头颜色的变化相关,柱头绿色越多,柱头可授性越强;遇降雨时,少量雌花的花瓣展开而柱头仍呈球状,或者花瓣不展开而柱头先伸出,此时柱头可授性较差.(4)膏桐常表现为雄性先熟,尽管雌花数目较少,但开放速率较快,且集中在第3~5天开放,雌花开放完毕也仍有雄花未开放,为展开后的柱头留有较长时间等候昆虫传送花粉,为保障生殖成功提供了机会,但少数花序先开雌花,后开雄花,有支持异交而降低自交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野菊与菊花杂交中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石蜡制片、活体压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四倍体河南云台山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与栽培菊花'钟山金山'(D.grandiflorum 'Zhongshanjinshan')种间杂交中父本花粉活力、花粉在柱头萌发、花粉管生长及胚胎发育情况等.结果发现,父本云台山野菊的花粉活力在授粉时为12%左右.人工授粉后的不同时间,在柱头上都观察到正常萌发的花粉粒,且花粉管都能进入柱头,其中,在授粉后0.5 h时,平均每柱头有5.9粒花粉萌发;12 h时,为59.9粒;而24和48 h时,则分别降为47.1和35.7粒.此外,在授粉后8、10、12和15 d时,分别在49.1%、40.8%、39.7%和38.5%子房内观察到正常发育的胚胎,最终杂交结实率为44.8%,而母本自然开放结实率为52.3%.研究表明,授粉前其多数母本雌蕊发育良好、授粉后多数花粉能在柱头正常萌发和花粉管正常生长,在受精后大部分胚胎发育正常是野菊与栽培菊种间杂交较高结实率的重要保证,而授粉前父本较低的花粉活力对杂交结实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锦带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传粉者的观察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1  
在野外实地观测锦带花(Weigela florida(Bunge)A.DC.)的开花动态和访花者,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和花粉的形态及花粉-胚珠比,用TTC法测定锦带花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锦带花的花粉活力在开花时达70%以上,且能维持3d,之后明显下降。锦带花的柱头在开花3h后多数呈白色、二裂、具可授性,柱头的可授期持续2~3d。柱头与花药之间有5.3士0.9mm的空间距离,自然条件下难于自花授粉.开花当天7.00~10.00之间访花者最丰富,开花第2天访花者减少,开花第3天时访花者更少。在锦带花上记录到的访花者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其中,熊蜂和蜜蜂是主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8.
滇重楼和毛重楼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TTC法测定了滇重楼和毛重楼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滇重楼的花粉活力在散粉后第1天活力较高以后则逐渐下降,在第2天和第19天花粉活力则急剧下降,但能维持20~23d,在整个花期中基本都具有活力。毛重楼的花粉寿命约为4d,第2天花粉活力达到最大值,第3天后花粉活力急剧下降,总体活力较低。滇重楼和毛重楼的柱头在整个花期中几乎都具可授性,但滇重楼在11~13d时柱头可授性最强,毛重楼在第5天可授性最强。两种重楼植物花粉活力较高的时期与柱头可授性较强的时期不一致,但柱头可授性较强的时间与分泌黏液较多的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特早熟枇杷新品系‘川早枇杷’头花坐果率低的原因,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方法观察了‘川早枇杷’头花的开花期,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验了柱头可授性、TTC法测定了花粉活力、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了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川早枇杷’头花7月中旬进入初花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8月中旬至下旬为终花期,头花花期的果园气温最高、最低和平均分别为34.9℃、18.9℃和26.03℃。(2)开花当天及花后1~4d柱头具有可授性,且花后1d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最高,以后花粉活力逐渐迅速降低。(3)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在授粉后48h抵达花柱基部、96h到达胚珠,但数量极少。研究表明,‘川早枇杷’头花具有最佳可授性的时间较短,花粉活力降低迅速,花粉管能够抵达花柱基部和进入胚珠的数量极少,花期高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造成其头花坐果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甘草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花粉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荧光显微镜确定乌拉尔甘草的授粉方式、花粉生活力和柱头活性以及授粉后受精时间.结果表明,花粉超微结构为甘草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甘草的授粉方式属于闭花受精;花粉生活力在每天12:00时最强,去雄后超过4d的柱头已经不具备接受花粉的能力;对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进行研究得出授粉后6h花粉管进入胚珠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11.
3种生殖方式蒲公英花粉活力和柱头形态及可授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嘉  宁伟  马铭  赵鑫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8):1565-1569
利用离体萌发法、电镜扫描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有性生殖的东北蒲公英、专性无融合生殖的丹东蒲公英和兼性无融合生殖的蒙古蒲公英花粉活力、柱头表面形态及可授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1)3种蒲公英柱头均为干柱头,单细胞乳突,属于原始进化类型,都存在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花部特征;东北蒲公英乳突饱满、紧密,蒙古蒲公英次之,丹东蒲公英干瘪、稀少。(2)东北蒲公英和丹东蒲公英柱头呈Y状时期花粉萌发率最高,分别为67.3%和19.8%,蒙古蒲公英柱头呈棒状时期萌发率最高,为23.3%。(3)3种蒲公英随着开花进行,柱头可授性增加,并且柱头在大Y状时期3种蒲公英为最佳授粉期,可授性柱头占样本柱头的比率分别是98.7%(东北蒲公英)、84.0%(蒙古蒲公英)、21.3%(丹东蒲公英)。研究表明,有性生殖蒲公英与无融合生殖蒲公英在花粉萌发力、柱头可授性和乳突上产生明显差别,为蒲公英在长期进化中性器官能量再分配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2.
烟台甜樱桃柱头的可授性、形态特征与坐果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码照相、电镜扫描、联苯胺-过氧化氢测试及去雄套袋等技术手段, 对烟台甜樱桃(Cerasus avium)花期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形态特征和坐果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烟台甜樱桃在套袋状态下, 柱头可授期从开花前1天开始可持续5–7天。从杯状花期到花瓣平展期, 柱头逐渐有乳突细胞破裂并呈现分泌液, 出现渐强的可授性; 从花瓣平展期到花瓣脱落期, 柱头由暗黄渐变至暗黑, 逐渐萎缩并丧失可授性。去雄套袋及人工授粉实验结果显示, 在大蕾期、杯状花期、花瓣展放期、花瓣平展期和花瓣脱落期进行人工授粉, 烟台甜樱桃的坐果率分别为60.50%、58.33%、62.08%、57.14%和39.13%。在自然条件下烟台甜樱桃的坐果率一般为30%–42%, 传粉成功的最佳期主要发生在杯状花期至花瓣平展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码照相、电镜扫描、联苯胺-过氧化氢测试及去雄套袋等技术手段,对烟台甜樱桃(Cerasus avium)花期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形态特征和坐果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烟台甜樱桃在套袋状态下,柱头可授期从开花前1天开始可持续5–7天。从杯状花期到花瓣平展期,柱头逐渐有乳突细胞破裂并呈现分泌液,出现渐强的可授性;从花瓣平展期到花瓣脱落期,柱头由暗黄渐变至暗黑,逐渐萎缩并丧失可授性。去雄套袋及人工授粉实验结果显示,在大蕾期、杯状花期、花瓣展放期、花瓣平展期和花瓣脱落期进行人工授粉,烟台甜樱桃的坐果率分别为60.50%、58.33%、62.08%、57.14%和39.13%。在自然条件下烟台甜樱桃的坐果率一般为30%–42%,传粉成功的最佳期主要发生在杯状花期至花瓣平展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的繁育生物学特性,对其开花习性、花粉活力、柱头分泌特性、人工授粉结实率、自然结实种子育性和贮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束花石斛花芽萌动期为19d,现蕾期为23 d,群体花期为28 d,单花寿命10~15 d;(2)开花1~3 d花粉活力保持在90%左右,开花至第9天时花粉活力仅为23.7%,初始3 d开花的花粉活力与其他时间取样的活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延长呈由强到弱的趋势;(3)束花石斛的柱头腔从开花第2天开始有分泌物,第6 d时分泌物最多,柱头过氧化氢染色结果表明在开花5~6 d时柱头可授性最强,柱头可授性随开花时间延长呈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趋势;(4)选取花朵开放4 d的花粉和柱头人工授粉,同株异花和同花授粉未见结实。野外结实果质量2.02~4.83 g,种子长0.628~0.845 mm,宽0.082~0.110 mm,长宽比为7.798,成胚率达97.35%,种子活力为90.80%,室温条件保存6个月的种子活力维持在73.20%。上述结果说明,束花石斛单花花期不长,开花初...  相似文献   

15.
白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腺杨、毛新杨和银毛杨为材料,采用定期授粉观察以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等方法,对白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水培条件下,白杨树种雌蕊柱头的可授期一般在1~3 d内,其中毛新杨雌蕊柱头可授期比银腺杨和银毛杨相对短些.但3个树种进入最佳授粉时期时的柱头开裂角度约为180°,此时柱头发亮且表面有大量分泌物存在;在适宜授粉时期内,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后柱头变蓝,并有气泡产生。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柱头形态以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染色后柱头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及时判别有关白杨派树种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of pollen viability and longevity as well as the various tests of its assessment. We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nd suggest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s revealed by the extensive data. We recognize eight main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ec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pollen longevity and critically evaluated them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hypotheses are grouped as follows: (1) Desiccation risk-carbohydrate content; (2) Pollen packaging; (3) Pollen competitive ability; (4) Pollinator activity-stigma receptivity duration; (5) Self-pollination chance; (6) Pollen exposure schedule; (7) Pollen travel distance, and (8) Pollen removal ch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