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人参多肽基因的设计及用固相亚磷酰胺法的合成。再以质粒pUC19作为克隆载体,以大肠杆菌JM101为受体菌,克隆了人参多肽基因,并成功地获得了克隆菌株。  相似文献   

2.
人参多肽基因的酶法体外随机—定位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基因全长为216bp,分为10个寡聚核苷酸片段分别合成,然后经T4 DNA连接酶按设计顺序连接成完整的杂合抗原基因,重组到噬茵体M13 mp 18 RF DNA内,转染大肠杆菌JM109。用分子杂交和酶切分析筛选出重组克隆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合成的人恶性疟杂合多肽抗原基因与所设计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5.
小鼠白细胞介素4基因的化学合成,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温敏类弹性蛋白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s, ELPs)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和简并性,将高度连续重复氨基酸的多种遗传密码引入基因序列中,利用依次插入单体基因和递归定向连接技术,成功构建了以缬氨酸为客座氨基酸的ELPs基因的表达质粒库,即p ET28-ELP-V_5~pET28-ELP-V50。将pET28-V50转化至表达宿主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经重组菌的培养和IPTG诱导,SDS-PAGE结果显示ELP-V50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可溶性表达,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不同分子量的ELPs基因库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重组表达获得特定相变特性的多肽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人参多肽基因的酶法体外随机——定位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酶法体外随机——定位诱变人参多肽基因的原理和方法。该法把传统的随机诱变和现代的定位诱变融合起来,可灵活控制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和定位性。我们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三个突变株的结果证实了该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天蚕抗菌肽B基因的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化学合成法,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个以植物偏爱的遗传密码子编码的天蚕抗菌肽B基因。通过把该基因与M13mpl9噬菌体载体重组、克隆,转化大肠杆菌JMl03,杂交检测和序列测定,得到二个与设计一致的克隆。  相似文献   

14.
 选用HTLV-Ⅲ前病毒核酸序列中的6333—6410作为合成HIV-env26肽结构基因,加上必要序列及接头共104bp,分成8个寡核苷酸片段,使结构基因能自身连接成多重串联体。用DNA合成仪合成。组装后与高效表达质粒pRC23重组,转化TAP106。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得到一株含有HIV-env26肽基因4重串联体的重组菌,命名为pXY104。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参根组织中分离总RNA,使用RT—PCR扩增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GBR6开放阅读框(ORF)cDNA片断,并将其定向克隆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QE30,阳性克隆经BamHⅠ和PstⅠ双酶切鉴定、测序验证与已知的GBR6ORF序列完全一致.因而成功构建了pQE30-GBR60RF融合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进行GBR6功能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5对寡核苷酸片段,分别连接在两种恶性疟原虫杂合多肽(45肽和58肽)抗原基因片段(HPFGA和HPFGB)的头部和尾部,将这两种片段分别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末端融合。两种杂合多肽抗原分别含有数个红内期和红外期有代表性的、并能被T或B淋巴细胞识别的保护性抗原表位,CT-B基因前端具有促使分泌的信号肽序列,将这两种融合基因的不同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对转化菌的培养上清检测表明融  相似文献   

17.
生长抑制激素基因的化学合成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酯法化学合成生长抑制激素基因的两个DNA片段As2,A23,退火聚合成平端双链后,插入到经Smal酶切的pUCl2质粒DNA中。通过抗性筛选,正性标记筛选以及酶切位点分析,分子杂交,序列分析,证实化学合成的生长抑制激素基因已在大肠杆菌JM83中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8.
克隆与克隆动物基因相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著名生物学家,1912年生于中国河北省。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1936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由北大派出去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1946年获博士学位。自此,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后改名为洛克菲勒大学和坦普尔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获得坦普尔大学终身教授,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从1953年起,他潜心于“核糖核酸在发育中独特功能”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他创立了“外基因学说”,开创了人工培育新物种的新思路。获得“利利学术”及“古根海姆”奖。1970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牛教授身居海外,对祖国科学教育事业极为关注,1978年,首先接收中科院派去美国的访问学者,打破中美学术交流的禁令,1980年中科院授予他科学顾问,中国各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授予他名誉教授、顾问头衔者30多个。近来,为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主持下在北京成立了“牛满江基金会”,将为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作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参培养细胞的单细胞克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培养基组成成分能影响人参培养细胞单细胞克隆的植板率。Ms培养基中2,4-D和KT需要一个适合的浓度比才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克隆的形成,其最佳浓度组合是2,4-D1.5mg/L和KT O.5mg/L。适合人参细胞克隆形成的NH4N03浓度是400mg/L,CaCl2.2H2O浓度是750mg/L。向培养基中补加适量的琥珀酸、精氨酸和维生素等都能明显提高植板率。通过优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细胞克隆的植板率可增加到2.34倍。悬浮培养两周左右的细胞平板培养最有利克隆形成,当细胞植板密度低于4×103个细胞/ml时,几乎没有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人参愈伤悬浮细胞为材料,在其生长的第28天添加1x10-3 mg/L水杨酸,测定水杨酸添加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3种酶在72 h内的变化及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添加后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影响最大,分别在24 h和48 h达到最大峰值,在18 h开始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培养物生长的第28天添加水杨酸可以明显提高人参愈伤组织中皂苷的合成.确定添加水杨酸后24 h提取总RNA,进行cDNA-RDA分析,筛选差异片段.确定差异基因并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FE900130.为探讨水杨酸作为诱导子对人参次生代谢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