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的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的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的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对不同类型新寄主的偏好选择与适应性。【方法】选择分别以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南瓜实蝇Z.tau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蛹为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比较研究其对上述3种寄主中其他2种非饲养寄主的选择行为、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结果】与家蝇蛹相比,以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南瓜实蝇蛹,且在南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以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瓜实蝇蛹,且在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而以家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对瓜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的选择数量以及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条件下的寄生率与子代数量上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以瓜实蝇和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分别更容易适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蛹。【结论】基于3种蝇的生态位关系,推测蝇蛹俑小蜂偏好选择和更容易适应与其饲养寄主有重叠生态位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3.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对压制下一代实蝇类害虫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其对不同实蝇害虫的寄生特性尚缺乏研究。【方法】采用"H"型装置和培养皿测定方法,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寄主选择偏好性。【结果】蝇蛹俑小蜂在橘小实蝇蛹和瓜实蝇蛹共存的情况下,偏好在橘小实蝇蛹上停留,且寄生率较高,最高寄生率达61.11%。【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合理利用蝇蛹俑小蜂控制实蝇类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重要的寄生蜂之一。有关植物果实和寄主挥发物在蝇蛹俑小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寄主和果实(健康果实和虫害诱导果实)对蝇蛹俑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虫伤1 d的番石榴和杨桃果实对蝇蛹佣小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寄主蛹——3日龄橘小实蝇蛹和4日龄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雌蜂也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蝇蛹俑小蜂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橘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对蝇蛹俑小蜂的搜索行为则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寄主蛹和幼虫危害1 d的果实能释放对蝇蛹俑小蜂有引诱作用的物质,这可为利用蝇蛹俑小蜂防治实蝇类害虫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蝇蛹俑小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的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的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的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测定温度对蝇蛹俑小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的影响。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的功能反应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_a=AN/(F+N)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下蝇蛹俑小蜂的寄生潜能(A)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在27℃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在瓜地盛发期的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小蜂的寄生。  相似文献   

6.
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Walker)是实蝇类害虫的蛹期单寄生蜂。本文在温度26℃±1℃、相对湿度(RH)为70%±5%、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日龄南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选择、发育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蝇蛹俑小蜂均偏好寄生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且随着南瓜实蝇蛹龄期的增加,蝇蛹俑小蜂对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蝇蛹俑小蜂能在1-7日龄南瓜实蝇蛹上产卵并可发育至成虫,在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上的发育历期显著较短,子代雌蜂寿命较长。综上所述,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是蝇蛹俑小蜂寄生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蝇蛹俑小蜂与蝇蛹金小蜂对瓜实蝇的控制潜能。[方法] 采用非选择性实验测定蝇蛹俑小蜂与蝇蛹金小蜂对瓜实蝇蛹的寄生效能、繁殖能力,并研究覆土厚度对2种寄生蜂寄生效能的影响。[结果] 2种寄生蜂对瓜实蝇的寄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蝇蛹金小蜂的平均单雌产后代数比蝇蛹俑小蜂的多,分别为30和23头。土壤厚度显著影响2种寄生蜂的寄生效能,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2种寄生蜂对瓜实蝇蛹的寄生率均显著下降,但蝇蛹金小蜂的寄生率下降更为迅速;蝇蛹俑小蜂最深可寄生8 cm土壤下的瓜实蝇蛹,而蝇蛹金小蜂在土壤厚度达到3 cm时就不能完成寄生。[结论] 蝇蛹俑小蜂较蝇蛹金小蜂更适合应用于瓜实蝇蛹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长柄俑小蜂寄生橘小实蝇蛹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柄俑小蜂寄生橘小实蝇蛹的功能反应符合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其方程为:Na=1.5324TrN0/(1 1.5324ThN0)。每只寄生蜂在24 h内最大寄生量为17.57只橘小实蝇蛹。寄生1只寄主蛹所需的时间为1.37 h;瞬时攻击率(功能系数)为0.6526;长柄俑小蜂自身密度对寄生产生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模型可表示为:α=0.1085P-0.1929。  相似文献   

9.
【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入侵中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蜂,能为椰子织蛾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蜂,观察记录寄生蜂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到的椰子织蛾寄生蜂有幼虫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蛹期寄生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在温度(26±2)℃、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 d;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蜂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将有助于椰子织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橘小实蝇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割潜蝇茧蜂[Psyttalia incisi(S ilvestri)]是福建疫区寄生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蛹期的重要本地寄生蜂。利用室内大量繁殖的橘小实蝇幼虫作为寄主,在室内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人工繁蜂的质量控制和工艺流程。旨在将来提供足够数量的寄生蜂来满足田间放蜂的需要,尽早实现对橘小实蝇的持续、有效地治理。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实蝇的竞争可能发生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但未见卵和蛹的种间竞争的相关报道。【方法】将橘小实蝇与番石榴实蝇的卵及蛹按照相应的比例或龄期分别进行混合培养,分析2种实蝇的卵或蛹混合后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是否受到彼此影响。【结果】橘小实蝇与番石榴实蝇的卵同龄等量混合,对彼此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影响。当橘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的蛹为新鲜蛹时,分别与比它们蛹龄大1 d的对方蛹混合,蛹的羽化率分别为(87.67±3.61)%和(84.33±2.56)%,显著小于对照,说明在此混合蛹处理中,后化蛹者的发育可能受到先化蛹者的抑制。【结论与意义】总体上,在卵和蛹期,橘小实蝇与番石榴实蝇未产生竞争作用;但不排除蛹期竞争的可能性,这种竞争可能存在于特定的蛹期。  相似文献   

12.
温度、光照强度对瓜实蝇成虫飞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瓜实蝇是我国南方瓜果的主要害虫。本试验分析了影响瓜实蝇成虫飞行行为及活跃度的原因,以便能更有效地控制瓜实蝇危害。【方法】在已知瓜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部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分别测定温度、光照对瓜实蝇的飞行行为的影响。【结果】瓜实蝇成虫在15℃下开始飞行,飞行活动的群体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适飞行活动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10℃明显对其飞行行为有抑制作用,高温(35℃以上)明显对其有刺激作用,促进其飞行行为的发生。瓜实蝇成虫的活跃度在25~40℃下较高,均大于50%,在10、15和45℃下则为0。瓜实蝇成虫在2400 lx光照条件下开始飞行活动,飞行活动的群体数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强,最适飞行活动的光照为9600 lx,但高强度光照12000 lx对其飞行行为有抑制作用。活跃成虫的数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与意义】温度、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对瓜实蝇的飞行行为都有抑制作用,适度的高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137Cs辐照前后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及其肠道菌群在不同分类阶元上的显著差异物种。【方法】本研究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辐照组和对照组共6个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以60.38%、24.33%的比例作为橘小实蝇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和次优势菌门,肠杆菌科和肠球菌科分别以60.38%和15.69%作为优势菌科和次优势菌科。米勒氏菌属(Moellerell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Cosenzaea属、链球菌科未知属和酸热菌属(Acidothermus)是组间显著差异的菌属。【结论】本研究发现橘小实蝇在辐照后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有显著性降低,并在目至属等3个分类阶元上找到辐照后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为后期利用差异菌群来改善辐照对橘小实蝇的消极影响及修复辐照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飞行磨系统对实验种群橘小实蝇的1、6、11、16、21、26、31日龄的7个雌雄个体分别进行22h连续吊飞试验,测定其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橘小实蝇原始种群采自湖南长沙,经室内连续饲养约30代,成为试验种群。试验环境条件为连续光照条件,温度25℃,RH 60%—80%,光照强度为990 lx。整个吊飞过程不补充食物和水份。共得到179组吊飞数据,其中雌虫86组,雄虫93组,每个日龄处理不少于9头。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橘小实蝇雌蝇和雄蝇的飞行能力均逐渐增加,到达16日龄后雌蝇飞行能力迅速下降,表现为单峰型;雄蝇的飞行能力在16—31日龄一般维持较高水平,但在26日龄有一定波动。16日龄雌蝇和雄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分别是(2485.6±2287.2)m和(2152.3±1773.3)m。其中1头21日龄雄性个体的累计飞行距离最大,完成了8795.80 m的飞行。雌蝇累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发生在16日龄,为8116.6 m。日龄对橘小实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前者,F=2.88,P0.05;后者,F=4.98,P0.01)。雌蝇和雄蝇的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4.10,P0.05)。日龄和性别的互作对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F=2.74,P0.05)。尽管实验种群不能完全代表野生种群,研究结果对研究橘小实蝇扩散规律及综合防治,特别是改进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明光  汪兴鉴  张艳  孙蕊芬  曾玲 《昆虫知识》2013,50(4):1115-1125
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70%28℃、相对湿度70%75%和光照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大量饲养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成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2重量比例混合的蔗糖和啤酒酵母是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最佳成虫人工饲料,用其饲养的单雌产卵量、产卵期和孵化率分别为424.1675%和光照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大量饲养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成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2重量比例混合的蔗糖和啤酒酵母是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最佳成虫人工饲料,用其饲养的单雌产卵量、产卵期和孵化率分别为424.16445.75粒,30.90445.75粒,30.9031.87 d,74.60%31.87 d,74.60%75.40%。同时,对18种由不同配方配制成的幼虫人工饲料饲养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B.tau(Walker)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和麦麸作为饲料的介质优于麦片和麦麸。橘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为:玉米+麦麸(125 g+25 g),蔗糖25 g,啤酒酵母25 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9 g,1 mol/L盐酸4 mL,纸巾4 g,自来水300 mL;用其幼虫人工饲料饲养该虫的生物学参数包括子代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蛹重分别为81.17%±0.05%,96.41%±0.02%,94.85%±0.01%与(19.40±0.08)mg。而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为:玉米+麦麸(100 g+50 g),蔗糖30 g,啤酒酵母25 g,以及一定量的其他组分(同上);用其饲料饲养这2种果实蝇的相关参数:子代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蛹重分别为78.50%±0.04%与76.96%±0.12%,95.73%±0.03%与94.69%±0.02%,94.57%±0.02%与95.82%±0.03%,(18.62±0.23)mg与(22.83±1.38)mg。试验证实,优化后的成、幼虫人工饲料具有饲养效果好、方法简便,配方材料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可用于室内人工大量饲养上述3种果实蝇属害虫。  相似文献   

16.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 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膜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 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 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瓜实蝇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被列入我国口岸常年监测计划中。本研究以检疫性有害生物瓜实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地理种群瓜实蝇的转录组发现特异性的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序列,分析我国口岸监测的瓜实蝇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瓜实蝇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了特异性的SSR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选用我国11个省市的49个瓜实蝇监测样本进行测试及验证,使用NTsys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筛选出15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UPGMA聚类分析显示,新疆、四川和广西种群归为一支,浙江、广东、江苏种群归为一支,上海、云南、海南、天津种群归为一支,北京种群单独聚为一支。[结论]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不同省市的瓜实蝇监测样本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6712,表明不同口岸的瓜实蝇监测样本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地,可为进一步开发监测样本溯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lighting and capture of wild olive fruit flies, Bactrocera oleae (Rossi) (Diptera, Tephritidae), on spheres of seven different colours was studied on Chios island, Greece. The 70-mm-diam plastic spheres, coated with adhesive, were suspended on olive trees. Yellow and orange spheres trapp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males while red and black spheres trapp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females. White and blue spheres were the least effective for both sexes. Peak captures occurred in the late afternoon and especially around sunset. Since mating takes place in the last hours of the photophase, the increased captures during that period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xual behaviour of the fly. When red spheres were assessed against glass McPhail traps baited with 2% ammonium sulphate, which consist a standard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olive fruit fly in Greec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le captures. However, spheres trapped almost three times as many females as McPhail trap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lour discrimination, the motivation of alighting flies and the possible use of red sphere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B. olea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实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研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柑橘大实蝇的灾变规律及防控措施的优化。[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收集该地区柑橘大实蝇历年的物候数据与同期温度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成虫羽化始期、羽化高峰期、羽化结束期、产卵始期、产卵高峰期和产卵结束期的年际变化情况和与温度升高的关系。[结果]1981—2020年,宜昌市年均温和四季均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春季均温升温最为显著。近20年间,柑橘大实蝇在宜昌市呈羽化发生提前且产卵为害延迟的态势,且羽化和产卵历期呈缩短的态势。若宜昌市年均温提升1 ℃,柑橘大实蝇羽化始期和高峰期分别延迟0.4746和1.026 d,羽化结束期提前0.0227 d,总体呈羽化延迟且缩短趋势;产卵始期提前4.286 d,高峰期和结束期分别延迟1.173和1.081 d,总体呈产卵提前且延长趋势。[结论]气候变暖对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的羽化和产卵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柑橘大实蝇的灾变规律及防控措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