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磷酸缓冲液浸提法提取羊蹄叶POD,对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浸提液p H、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用p H沉淀和丙酮沉淀对酶进行了纯化,并研究了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羊蹄叶POD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40,提取液p H为9,浸提温度是35℃,浸提时间为30 min。调节提取液的p H为5以及用1倍和0.8倍体积的丙酮沉淀提取液时蛋白相对沉淀量多和酶的比活性大。羊蹄叶POD以愈创木酚和H2O2为底物的Km分别是0.12 mmol/L和0.62×10-3mmol/L。Cu SO4对羊蹄叶POD活性有激活作用,而Zn SO4、Mg SO4、Ca Cl2、KCl和Na Cl对POD活性有抑制作用。研究证明羊蹄叶POD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简单有效,其酶学性质为理解羊蹄植物的生长特性和酶学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笋经加工成食品后,大量脚料被丢弃,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文中采用水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沉淀和CM-52离子交换层析三步法从竹笋脚料中快速提取并纯化该酶;同时对该酶部分的酶学性质(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后的过氧化物酶的Rz值达到2.5,纯化倍数为12倍,回收率为28%。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8,且其温度和pH的适用范围均较宽,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较高的中性同工酶。这些优越的酶学性质能为竹笋脚料过氧化物酶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竹笋经加工成食品后,大量脚料被丢弃,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文中采用水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沉淀和CM-52离子交换层析三步法从竹笋脚料中快速提取并纯化该酶;同时对该酶部分的醇学性质(温度、pH时酶促反应的影响、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后的过氧化物酶的Rz值达到2.5,纯化倍数为12倍,回收率为28%.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8,且其温度和pH的适用范围均较宽,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较高的中性同工酶.这些优越的酶学性质能为竹笋脚料过氧化物酶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甲醛降解菌宛氏拟青霉菌F1-23为实验菌株,分离纯化得到甲醛脱氢酶的酶液,并考察其酶学性质。[方法]从液体培养液中收集菌体,通过细胞粉碎,采用(NH4)2SO4沉淀、透析、DF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及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FADH。[结果]该酶的分子量约为112.81 k Da;亚基分子量分别为65k Da和42 k Da;纯酶液活力为336.10 U/mg,较纯化前提高了4.02倍。对该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25~45℃时稳定性很好;最适反应p H为8.0,在p H 6.5~8.0范围内酶活力较为稳定。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FADH最适底物为甲醛,相对偏好短链醛类。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Zn~(2+)、Mn~(2+)、Ag~+、Fe~(3+)和Hg~(2+)几乎完全抑制FADH酶活力;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纯酶液在4℃环境下,在24h内可保存78%的活性。[结论]FADH结构较为特殊,且活性较大,为后期表达和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厚朴为鄂西南道地药材,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皮和枝皮,在其漫长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叶片不能实现经济价值;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厚朴叶片具有较高过氧化物酶活性,而过氧化物酶在酚类物质生物降解途径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充分开发厚朴叶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我们对厚朴叶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纯化并初步研究了其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厚朴叶过氧化物酶在降解环境污染物双酚A上的特性。结果显示,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从厚朴叶中分离提纯过氧化物酶,纯化倍数为52.8倍,回收率为14%。该酶的比活力为184140 U/mg蛋白,最适p H为6.0,对H_2O_2的Km值为4.23mmol/L,对愈创木酚的Km值为57.86 mmol/L,最适温度为80℃,热稳定性较好,75℃以下不易失活。其活性受到硫酸亚铁明显抑制。厚朴叶POD对BPA具有良好清除能力,在p H 4~9,温度25~65℃,H_2O_2/BPA浓度之比为0.8条件下,经过3 h,4000 U/L POD对0.2 mmol/L BPA清除率可达95%以上,MLP在酚类物质生物降解途径中具有潜在的重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闪提技术,通过连续两次硫酸铵沉淀与柱层析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了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对提取条件和GST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GST的提取条件为:p H值7.0,闪提时间30 s,料液比1∶8,连续两次硫酸铵沉淀选取最佳饱和度分别为40%和80%。提取的GST比活力达到了1.236 U/mg Pr,纯化倍数达到了14倍,收率17.7%。利用SDS-PAGE电泳,得到GST亚基分子量约为25 k Da,GST分子量约为50 k Da。GST保持稳定的p H和温度的范围分别为p H 5.0~9.0和温度0~40℃。  相似文献   

7.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 JH-1胞外木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法、透析除盐、DEAE-Sepharose FF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 JH-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木聚糖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5×104,比活力为75 899.68 U/mg。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p H为6.0,在最适p H条件下保温2 h后仍能保持75%的活力,而p H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表明为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55℃,在50~60℃保温2 h后仍具有70%左右相对较高的活性,说明该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Fe2+、Mg2+、Ca2+、Zn2+、Ba2+和低浓度(5 mmol/L)的Fe3+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而Mn2+和高浓度(10mmol/L)的Fe3+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食源性溶栓酶的分离纯化与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以豆渣为原料,接种纳豆菌的发酵物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浸提、(NH4)2SO4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等纯化步骤,得到层析纯的食源性溶栓酶-纳豆激酶,结果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为二个组分。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以酪蛋白为底物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8.0,在pH7~9溶液中,37℃以下基本稳定。体外溶栓作用表明,纳豆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溶解,而不是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闪式提取与超声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纯化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GR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7.5,料液比1∶5,闪提时间45 s,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的GR比活力达到655.9 U/mg pr.,纯化了32.3倍,回收率为58.4%。利用SDS-PAGE电泳测得蚯蚓GR的分子量为110 k Da。GR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0℃。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闪式提取与超声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纯化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GR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7.5,料液比1∶5,闪提时间45 s,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的GR比活力达到655.9 U/mg pr.,纯化了32.3倍,回收率为58.4%。利用SDS-PAGE电泳测得蚯蚓GR的分子量为110 k Da。GR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提取透骨草中总黄酮,即先用纤维素酶酶解透骨草,再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透骨草中的总黄酮。分别固定提取剂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 g/m L,初步探究了纤维素酶浓度、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四个单因素对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酶辅助法提取透骨草中总黄酮的较佳条件:纤维素酶浓度为2 U/m L、酶解p H=4.5、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2 h,总黄酮提取率为1.27%。本文初步探究了透骨草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透骨草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要高于相同浓度的芦丁与二丁基羟基甲苯。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绿色木霉LH374固态发酵产物中提取植酸酶。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提纯倍数可达13.3,回收率为27.1%。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植酸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为6.0,米氏常数Km为0.15m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融合自组装双亲短肽策略对源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过氧化氢酶Kat A进行改性,以强化重组过氧化氢酶在工业中的应用适应性。【方法】将自组装双亲短肽S1vw通过连接肽PT-linker融合在Kat A的N端,构建重组质粒p HT254-S1vw-PT-kat A,将其与携带天然酶基因的p HT254-kat A分别转入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进行分泌表达,之后将分离纯化得到的纯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成功构建出工程菌并将胞外粗酶液通过乙醇沉淀、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4步纯化,最终获得电泳纯的重组酶蛋白。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融合酶S1vw-PT-Kat A和天然酶Kat A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C,最适反应p H值均为11.0。然而,融合酶在p H 12.0下孵育30 min的相对酶活为77.3%,是相同处理条件下天然酶相对酶活的14.9倍,在65°C和70°C下孵育30 min的相对酶活分别为19.8%和17.5%,是相同处理条件下天然酶相对酶活的1.8倍和1.7倍。此外,融合酶在4°C储存14 d后相对酶活为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过氧化氢酶的分子结构和酶学性质,提取海芋新鲜叶片、叶柄和块茎的粗酶进行活力比较和同工酶分析。用Sephadex G 200凝胶过滤层析法将粗酶分离纯化,以PAGE电泳对酶纯度鉴定。结果表明:海芋过氧化氢酶较单一,没有同工酶。经层析法进行分离获得电泳纯的过氧化氢酶,其活力回收率为40.83%,纯化倍数为8.88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发现:该酶由5条肽链组成,全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21 1×105。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 H为7.5。在25~45℃和p H 6.0~9.0下,该酶能保持较强的催化活力,稳定性较好。在最适条件下,该酶的Km值为16.43mmol/L,对底物的亲和力较好。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对此酶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丙酮粉法提取金银花多酚氧化酶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缓冲液p H、料液比、提取时间对PPO比活力影响显著。缓冲液p H与料液比交互作用极其显著,回归模型拟合性良好(R2=99.31%);影响显著顺序为:静置时间缓冲液p H值料液比;最优化工艺参数为:缓冲液p H7.5,料液比为1∶120,提取时间为14.5 min。在此条件下,酶比活力为137.389 U/mg。  相似文献   

16.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植物器官脱落过程中的重要水解酶,实验以20μL.L-1乙烯处理的离体番茄花柄为试材,建立了与脱落相关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提取与纯化体系:以50 mmol.L-1乙酸缓冲液(pH=5.5)为提取液,加入0.1 mol.L-1NaCl、1 mmol.L-1DTT提取效果较好;将酶的粗提液低温浓缩后,经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最佳流速为0.2 mL.min-1,适宜上样量为3.5 mL;再将凝胶层析分离的活性部分低温浓缩后,经CM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再次纯化,流速为0.3 mL.min-1、洗脱液pH值5.5纯化效果最好。经上述提取纯化过程,得到了分子质量为30.2 kD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该提取纯化体系为探讨与脱落相关酶的性质及其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对绿色木霉-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对绿色木霉GIM3.139进行摇瓶发酵,经离心超滤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得到纯化后的β-葡萄糖苷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组分经PAGE电泳检测达到电泳纯,研究发现,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80℃,热稳定性好,在70-95℃时能长时间保持较高活力,最适p H值为6.5,耐酸碱稳定性好。金属离子中,Fe3+、Mg2+、K+对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其中Fe3+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Fe2+、Mn2+对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起激活作用,其中Mn2+对β-葡萄糖苷酶的激活作用最为明显。有机溶剂中,甲醇、丙酮对该酶起到激活作用,其中甲醇的激活作用最明显,而乙酸乙酯对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β-葡萄糖苷酶,并掌握了其基本的酶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蒜粉中蒜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蒜粉以Na/K磷酸缓冲液抽提、25%~40%(NH4)2SO4分级沉淀后,用Sephadex G-200柱分离得到纯化200倍的电泳纯蒜氨酸酶.测定其性质的结果表明,此酶在25℃下对半胱氨酸亚砜的Km为0.87 mmol·L-1,Vmax为0.46μmol·min-1,最适反应温度为40℃,热稳定性的温度范围在45℃以下,最适pH为6.6.  相似文献   

19.
以楮实子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研究楮实子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实验(纤维素酶含量、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 H)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H等4因素,以楮实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楮实子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时间150 min、液料比35∶1 mL/g、浸提温度70℃、pH6.10,楮实子多酚提取率达到39.67 mg/g。并通过2种体外抗氧化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证明楮实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酶产生菌——曲霉为出发菌株进行固液态发酵,旨在比较其产物酶组分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态发酵产酶组分复杂,除具有壳聚糖降解活性外,还具有多种常见水解酶酶活如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液态发酵所得酶组分较简单,不仅具有较大壳聚糖降解活性,还表现出少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固液态发酵产物酶学性质不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和40℃,适宜温度分别为40-55℃和35-40℃,分别在40-50℃和30℃稳定性较高;最适反应p H分别为5.8和5.2,分别在p H4.6-6.4和p H4.6-5.8范围内具有较高活性,在p H4.6和p H5.2时稳定性最高。由此说明,固液态发酵产酶组分和相关酶学性质不同,在工业应用中有不同的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