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了不同生长时期蜜楝叶、花及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积累动态。芦丁标准品在7.76~77.6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087X+0.0268(R2=0.996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2%,RSD为2.25%(n=6)。随着植物发育阶段的推移,蜜楝叶、花、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花蕾和幼果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蜜楝花及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RP-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49∶51);流速:1 mL/min;柱温:常温;检测波长:225 nm。结果: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8月底即果实呈黄绿色未开裂前最高。结论:疏毛吴茱萸的最佳采收期为果实呈黄绿色未开裂前。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比较简单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以测定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方法制备样品。以乙腈-水-乙酸(51:48:0.1)为流动相,在波长225 nm处检测。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得到最优化的分离效果,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6.0%,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牛油果的最佳采收期,阐明牛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变化规律。该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灼烧法、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流提取法和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HASS''‘V3''和‘V4'' 3个品种牛油果果实中粗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以及灰分在6—12月间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3个品种牛油果中油脂的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其中‘HASS''和‘V4''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在12月达到峰值,而‘V3''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则在10月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2)3个品种牛油果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以及8种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其中‘HASS''和‘V3''果实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在11月达到峰值,而V4的则在10月达到峰值。(3)3个品种牛油果中均含有磷(P)、钾(K)、钙(Ca)、镁(Mg)、锌(Zn)、铁(Fe)、锰(Mn)、铜(Cu)、钠(Na)9种矿质元素,其中P、K、Zn、Fe、Na含量在10—12月累积至最大,其余4种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不明显。(4)灰分含量变化规律与粗脂肪相似。综上认为,3个品种牛油果的营养物质均在10月达到最佳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采收。该研究结果为确定牛油果的最佳采收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棘刺,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果为肉质花被管包围,浆果核果状,近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种子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10月。研究方法(一)采样:定位、定株、定期。由于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用定株,按不同成熟时期,分近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三个时期采样。另外,为了探讨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果实的颜色深浅与维生素 C 含量的关系,另在不同地区采样。(二)测定维生素 C 的方法:主要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个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6.
正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和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均为中药材吴茱萸的原植物,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其天然成分对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也有一定功效[1]171,[2-3]。吴茱萸果实主要含生物碱、苦味素和挥发油等[4],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是吴茱萸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1]172。近年来,对吴茱萸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药用成分研究[5-6]。同属的臭辣吴萸(E.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张碧玉  覃良  周良才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85,(3):304-306
本文报道罗汉果不同品种、类型、产区、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成熟度等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为提高罗汉果产品质量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果实中分泌囊的发生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胡正海  景汝勤   《广西植物》1992,(2):172-176+197
吴茱萸果皮内分布有许多分泌囊。我们作了发育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在花蕾期,雌蕊的子房中分泌囊原始细胞即开始发生,它起源于单个表皮细胞和其内的1—4层薄壁细胞。分泌囊最初为裂生,后期由于上皮细胞的破毁,其腔隙逐渐扩大,因此,腔隙发生方式应属裂溶生型。成熟分泌囊是由多层鞘细胞和上皮细胞包围圆形腔隙构成。  相似文献   

9.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以下简称龟井)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橘(以下简称鄂柑1号)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IAA、ZR和GA3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皮IA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均于果实增大期间出现明显高峰,但鄂柑1号的IAA高峰值显著较高;二者果皮ZR含量动态却相反,增大期间龟井果皮ZR的含量相对较高且趋上升,而鄂柑1号却趋下降;二者果皮GA3含量均于增大期间出现类似的上升过程,之后均趋下降。(2)龟井果肉IAA、ZR和GA3含量前期均较高,此后均明显下降并居较低水平;而鄂柑1号果肉IAA和GA3均于增大期间出现明显的上升且含量明显高于龟井,而ZR含量与龟井一样呈下降趋势,但ZR的含量更低。(3)鄂柑1号种子的IAA、ZR和GA3在花后72d均相对较高,之后急剧回落至相对较低的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后香蕉果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巴西香蕉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主要多胺类型,以及随贮期延长,果皮和果肉中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多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巴西香蕉果实中含有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类型。随着贮期延长,精胺,亚精胺含量有所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而腐胺则有所增加,这种变化在果皮,果肉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果实中糖的运输、代谢与积累及其调控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的主要形态是蔗糖,但在木本蔷薇科果树中,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态为山梨醇.糖从质外体空间跨膜运入共质体的过程由糖运输蛋白介导,而糖运输蛋白的基因表达伴随着果实糖的积累而增强.蔗糖代谢酶参与了细胞内外4个与糖运输有关的无效循环.己糖代谢抑制是果实糖快速积累的前提.在木本蔷薇科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力仍非常活跃,表明蔗糖可能与山梨醇在果实生长发育中都起重要的作用.糖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了承担糖运输与代谢的基因的表达.自然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能有效调控糖运输、代谢与积累.反义抑制Ivr基因表达能提高番茄果实含糖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遗传工程调控糖积累的潜力.阐明糖信号与其它信号互作对糖运输与代谢的调控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以‘鲍威尔’脐橙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果皮和果肉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皮中总抗坏血酸(T-AsA)和AsA含量显著高于果肉, 且在发育期间T-AsA和AsA的变化趋势一致; 果皮中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LLDH)活性与T-AsA和AsA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在果肉中的变化趋势却不明显; 在发育过程各阶段中果皮的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均高于果肉; 相关性分析显示, 果皮中AsA含量积累主要取决于g·LLDH活性, 而果肉中AsA含量水平可能取决于AsA的再生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3.
小茴香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小茴香果实中的总黄酮含量,以利于后续的提取操作。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样品,测定小茴香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871。结论:试验结果可能为以后小茴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肖家欣  彭抒昂 《广西植物》2007,27(5):775-779
以单性结实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庆1号果皮IAA、GA1/3和ZR含量在幼果阶段均相对较高,随后果皮和果肉IAA含量均趋下降,而在果实膨大期内果肉ABA和果皮、果肉GA1/3、ZR含量均出现上升峰值,果实成熟采收时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明显回升。(2)华农本地早种子、果皮和果肉IAA及其种子ABA含量均在果实膨大期内出现明显峰值,在幼果阶段至果实膨大初期内种子GA1/3和ZR含量均居较高并出现明显上升,对应的果皮、果肉4种内源激素水平均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还就两结实类型柑橘果实生长发育与其内源IAA、ABA、GA1/3和ZR含量动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以下简称龟井)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橘(以下简称鄂柑1号)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IAA、ZR和GA3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皮IA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均于果实增大期间出现明显高峰,但鄂柑1号的IAA高峰值显著较高;二者果皮ZR含量动态却相反,增大期间龟井果皮ZR的含量相对较高且趋上升,而鄂柑1号却趋下降;二者果皮GA3含量均于增大期间出现类似的上升过程,之后均趋下降。(2)龟井果肉IAA、ZR和GA3含量前期均较高,此后均明显下降并居较低水平;而鄂柑1号果肉IAA和GA3均于增大期间出现明显的上升且含量明显高于龟井,而ZR含量与龟井一样呈下降趋势,但ZR的含量更低。(3)鄂柑1号种子的IAA、ZR和GA3在花后72d均相对较高,之后急剧回落至相对较低的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槟榔果实性状及其槟榔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性状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形态学与生物化学两个水平研究了海南5个常见槟榔栽培种之间果实性状变化及其槟榔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南槟榔5个品种间果实性状都不同,其中以品种A、B、D的果实品质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一级标准,品种C、E达到二级标准;(2)品种E的叶面积、产量(座果数×单果重)最大,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植株的产量与叶面积呈正相关;(3)5个品种中以品种B的槟榔碱含量最大(0.4451%),其次为品种E、C、D、A。其中品种A与B、A与E、B与D、B与E之间差异显著;(4)长、短蒂花品种之间槟榔碱含量差异不显著;(5)槟榔碱含量与其果实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6)槟榔碱含量与营养成分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柑桔果实中柚皮苷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柑桔果汁中苦味成分柚皮苷的浓度差异悬殊(在182~1050ppm之间),中果皮内柚皮苷浓度是果汁的26~40多倍,外果皮、内果皮和种子等组织中柚皮苷浓度亦远高于果汁。果实生长过程中,果汁和果皮内柚皮苷浓度呈下降趋势。果汁中所含柚皮苷可应用国产吸附树脂将其脱除。  相似文献   

18.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果实中多胺含量以亚精胺(Spd)最高,腐胺(Put)其次,精胺(Spm)最低,三者分别于花后7 d和28 d各出现1个高峰.果皮、假种皮和种子中总多胺含量以各自发育初期为最高,随后急速下降,快速膨大期间的变化则不大.花后0~21 d,单果中Put、Spd和Spm含量最低;花后28 d,出现第1个小高峰;果实快速膨大期Spd含量急剧升高,Put和Spm升高较慢.  相似文献   

19.
脐橙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朋那脐橙、纽荷尔脐橙和红肉脐橙果实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d前略有上升,10d后的变化各品种间有差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显著上升;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上述各指标在贮藏各时期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优选荔波野生梅单株‘荔波-3’和‘荔波-11’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果梅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荔波-3’和‘荔波-11’果梅果实中柠檬酸和苹果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花后140d两品种的柠檬酸积累量达到最大,且果实中总酸的积累量也相应的达到最大值。(2)柠檬酸积累量与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荔波-11’因CS活性高于‘荔波-3’,使得其果实成熟时的柠檬酸含量高于后者。(3)苹果酸积累量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呈负相关关系;在花后45~100d内,果梅果实中PEPC和NAD-MDH活性迅速升高,而NADP-ME活性相对较低,使苹果酸积累量迅速增加;在花后120~140d,‘荔波-3’果实中PEPC、NADP-MDH活性显著高于‘荔波-11’,而其NADP-ME活性低于‘荔波-11’,导致成熟时‘荔波-11’的苹果酸含量高于‘荔波-3’。可见,果梅果实的有机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有机酸积累差异受多个酶协同调控;苹果酸的积累差异主要由NAD-MDH、PEPC和NADP-ME活性协同变化引起,柠檬酸积累差异主要受CS活性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