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水灵芝(Swertia davidii Franch)、双斑獐牙菜(S.bimaculata(S.et Z.)HK.f.Thoms)、江浙獐牙菜(S.hickinii Burk)、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 Franch)、大籽獐牙菜(S.macrosperma C.B.Clarke)、翼梗獐牙菜(S.nervosa Wall)、紫红獐牙菜(S.punicea Hemsl.)等7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根茎叶的显微构造和解离组织及粉末特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了鉴别依据,也为獐牙菜属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3种獐牙菜属植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春迎  刘建全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1):112-116,T003,T004
獐牙菜属的红直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3种植物花蜜腺都属花被蜜腺,其结构相似,均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为结构蜜腺,是花冠其部薄壁组织恢复分和能力形成的,分泌表皮无气孔器,原蜜汁由蜜腺周围的维管束提供,经产蜜组织加工后,由分泌表皮外薄的角质层泌出。四数獐牙菜花蜜腺裸露,凸起,而另2化蜜腺凹限为囊状、;红直獐牙菜为脱落蜜腺、而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为宿存蜜腺,其花蜜腺的性状基本印证了3种獐牙菜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3.
獐牙菜属生药形态组织学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国产獐牙菜属生药和形态组织学特征。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检索表、比较表以及组织特征图。首次测量了叶的栅表比、气孔指数与气孔数。研究结果为该类生药的准确鉴定、质量评价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本文首先报告其中的5种,即: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西南獐牙菜S. cmcta;狭叶獐牙菜S. angustifolia;紫红獐牙菜S.punicea;以及显脉獐牙菜S. neruosa。  相似文献   

4.
详细比较藏药"藏茵陈"基原植物川西獐牙菜及其混淆品(代用品)抱茎獐牙菜、紫红獐牙菜、四数獐牙菜、红直獐牙菜、大籽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澄清了这一类群在分类上的混乱,发现川西獐牙菜与紫红獐牙菜在习性,花部特征,种子形态和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相似性最高,印证了核基因ITS序列的结果。同时分析"藏茵陈"混淆的原因是多种来源和形态相似性造成的,讨论了"藏茵陈"鉴定的方法。通过对獐牙菜属系统关系的分析,提出紫红獐牙菜作为川西獐牙菜替代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DNA序列对四数獐牙菜系统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蕾属植物为外类群,基于trnL-trnF序列、rpl16序列以及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对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ITS系统发育树、trnL-trnF系统发育树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所用的种和数量有所不同,所得到的3种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也不一致,但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在3种系统发育树中的结果基本一致.在trnL-trnF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花锚属的H.elliptica、H.brevicornis和H.weddelliana形成了一个单系群;而在ITS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歧散獐牙菜先聚在一起,再与花锚属的植物聚为一支支持率较高的单系支.研究表明,四数獐牙菜与Anagalidium属的歧散獐牙菜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花锚属的植物,而与獐牙菜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本实验系统发育的结果支持将四数獐牙菜从獐牙菜属中分出而归入Anagalidium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7种獐牙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 L.)7种植物(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et z.)HK.f.Thoms.、水灵芝S.davidii Franch.、江浙獐牙菜S.hickinii Burkill.、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Franch.、大籽獐牙菜S.macrosperma C.B.Clarke.、翼梗獐牙菜S.nervosa Wall.、紫红獐牙菜S.punicea Hemsl.)的花粉形态作了比较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阐明了獐牙菜属植物花粉的外壁外层表面纹饰的三种类型为条纹—网状、网状和瘤状雕纹。  相似文献   

7.
獐牙菜属是龙胆科中的一个大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本文报道獐牙菜属下的两个新组(sect.Montana和sect.Echinulata)和七个新系(ser.Repentes,ser.Kilimandscharicae,ser.Coombosae,ser.Japonicae,ser.Swertopsis,ser.Pumilae和ser.Abyssinicae).同时对獐牙菜属中的一些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本分类纲要将被獐牙菜属世界专著采用.  相似文献   

8.
獐牙菜亚族(subtribe Swertiinae)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分类处理较困难的一个亚族。为探讨该亚族各属之间和属内的系统关系,选取了该亚族86种及变种,采用ML和BI方法对样本的叶绿体基因mat K和rbc L片段进行分析,构建了该亚族的系统发育树,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MCMC)的分子序列贝叶斯分析推算了该亚族的关键演化时间点。结果显示:①龙胆亚族和獐牙菜亚族各自为单系,且互为姐妹类群;②獐牙菜属、假龙胆属、肋柱花属和喉毛花属均不是单系群,各属的种在系统发育树上互有交叉,特别是獐牙菜属的多个种分别聚到不同的支上,与其它属是并系关系;③獐牙菜亚族49个种在约4 Ma开始形成;④分子数据支持何廷农分类系统对于獐牙菜亚属和多枝亚属的属间划分,部分支持多枝亚属下多枝组和宽丝组的划分;⑤异型花属、獐牙菜属、假龙胆属、喉毛花和肋柱花属的属间分类以及獐牙菜属肉根亚属密花组的系统位置仍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川东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东獐牙菜是我国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湖南湘西地区是其分布区之一。针对川獐 菜野生资源受到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栽培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自然状态下结实率高,但萌发率不高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休眠期,人工栽培状态下结实率与萌发率均高,而且种子休眠期较短。小苗引种情况与所选择的栽培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泥培,沙培和水培中,以沙培效果最好;高,中,低湿度培养中,以中湿度培养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川东獐牙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獐牙菜亚族(subtribe Swertiinae)各属之间和一些属内的系统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亚族14属68种1变种,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对样品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matK的两个片段进行独立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Bartonia位于亚族的最基部;喉毛花属(Comastom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和假龙胆属(Gentianella)都非单系,处于同一个较为进化的分支中;獐牙菜属折皱组(Swertia sect. Rugosa)和獐牙菜组(S. sect. Swertia)亲缘关系最近,宽丝组(S. sect. Platynema)和藏獐牙菜组(S. sect. Kingdon Wardia)亲缘关系最近;口药花属(Jaeschkea)与獐牙菜属多枝组(S. sect. Ophelia)的大籽獐牙菜(Smacrosperma)亲缘关系最近。同时讨论了獐牙菜亚族形态分类与分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2种国产獐牙菜属和花锚属花用植物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并比较对照了光镜下的微形态特征。研究表明:叶片的表面纹饰以及栅表比、气孔指数等显微特征对鉴定该类药用植物有一定的价值。文中并附电镜照片、绘图和比较表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肝炎发病率高,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因此被大量采挖,野生青叶胆资源逐年减少。为发掘新药源,我们对云南产狭叶獐牙菜(S.angustifolia)和显脉獐牙菜(S.nerva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从中分离鉴定的4个单萜环烯醚甙Ⅰ—Ⅳ。Ⅰ、Ⅲ、Ⅳ分别为维哥罗甙(vegelo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和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Ⅱ是Ⅰ的同分异构体,命名为显脉獐牙菜甙(nervoside)。显脉獐牙菜甙(Ⅱ)白色无定形粉末,味极苦。UVλ-_(max)~(EtOH):243nm(log ε-3.89)。IR v_(max)~(KBr) cm~(-1):3400、1700和1610,显示单萜环烯醚的特征吸收峰显脉獐牙菜;显脉獐牙菜甙;单萜环烯醚甙  相似文献   

13.
人工栽培与野生种抱茎獐牙菜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抱茎獐牙菜又称藏茵陈,是藏药中常用草药,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发展了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研究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抱茎獐牙菜之间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替代野生抱茎獐牙菜用药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工栽培及野生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及氨基酸进行测定比较发现,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绝大多数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氨基酸大多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  相似文献   

14.
几种化学药剂对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属龙胆科(Gentian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为高寒藏药,藏名蒂达,产于青海海拔3 600~3 800 m的高寒地区.植物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之功效,专治黄疸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目前,川西獐牙菜仍处于野生状态,其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生产和外贸出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四数獐牙菜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数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 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3-细胞。子房2心皮,2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4列胚珠。薄 珠心,单珠被,直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蓼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酸浆I变型。反足细胞 在胚囊成熟时期宿存。果实成熟时,种子只发育至球型胚阶段。承珠盘存在。与已研究的獐牙菜种类 的胚胎特征相比较,该种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直生胚珠,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承珠盘存在。这三个特 征目前仅在龙胆族中的花锚属中发现。经过性状分析,它们均是演征,此三个共有演征表明四数獐牙菜 与花锚属是一单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Yun &; Kupfer(1995)的分子证据部分吻合,因为分 子系统树上的花锚单系支包括花锚、四数獐牙菜和北美的密花属(广义獐牙菜属中的密花组),而后者的 胚胎学特征未有任何报道。胚胎学研究暗示四数獐牙菜的分类学等级有待重新评价,广义的獐牙菜属 有可能不是一单系发生群。  相似文献   

16.
獐牙菜属植物花蜜腺形态及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獐牙菜属Swertia L.10组30种植物花蜜腺的数目,位置,形态和附属物等特征;同时还利用光镜对各组代表种的蜜腺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獐牙菜属花蜜腺外部形态多种多,但在组与组之间无明显间断,演化序列呈梯度变化;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为不具维管束的结构蜜腺,且均为淀粉型蜜腺。因此,从花蜜腺的角度不支持将獐牙菜属划分为小属的观点,同时,还结合其它证据讨论了花蜜腺特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鸣  高光跃 《植物研究》1994,14(3):263-266
本文对国产獐牙菜属和花锚属药用植物的花瓣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研究.发现实验样品花瓣的表面纹饰(包括初级雕纹与次级雕纹)具各种类型,在属间、种间以及种与变种间都存在稳定区别,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研究结果为近缘植物分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建议.文中并附检索表与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8.
藏药獐牙菜属植物是传统高寒藏药,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采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分离提取出许多新的有效成分,经研究证明,其具有保肝、消炎、抗病毒、保护中枢神经、保护消化道、降血糖之功效。着重从藏药獐牙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出发,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獐牙菜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中国5种獐芽菜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它们染色体中期核和相对长度组分分别是:四数獐牙菜为2n=14=4m+8sm+2st=2L+6M2+4M1+2S;华北獐牙菜2n=28=12m+14sm+2st=6L+8M1++6S;二叶獐牙菜为2n=28=14m+4sm+10st=2L+14M2+101+sS;抱茎獐 菜为2n=6m+12sm+2st=8M2+12M;浙江獐牙菜为2n=20=8m+  相似文献   

20.
青叶胆植物中的红白金花内酯和青叶胆内酯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o et W.L.Shih)中分到的两个微量内酯成分Ⅰ和Ⅱ。经UV.~1H NMR.~(13)C NMR.MS.证明Ⅰ是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Ⅱ是一新化合物,命名为青叶胆内酯(swermirin)。探讨了青叶胆内酯和獐牙菜甙(sweroside)以及红白金花内酯之间的关系。认为青叶胆内酯是獐牙菜甙,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的酶解分子重排游离甙元。此外还讨论了青叶胆内酯部分结构C_7、C_8、C_(10)碳核及与其相连氢核和甲基偏向高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