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甘薯叶亲脂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巴西甘薯叶[Ipomoea batatas Lam.(cv.Simon)]的氯仿成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乙酰-β香树醇(1)、木栓酮(2)、表木栓醇(3)、三十烷醇(4)、β-谷甾醇(5)、咖啡酸乙酯(6)、东莨菪素(7)和胡萝卜苷(8)。其中3、4、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蒲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3)、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5)、香蒲新苷(6)、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7)、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8)、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9)、stigmastan-3,6-dione(10)、胡萝卜苷-6'-棕榈酸酯(11)、胡萝卜苷-6'-二十烷酸酯(12)、尿囊素(13)、6-氨基嘌呤(14)、次黄嘌呤(15)、尿嘧啶(16)、硬脂酸(17)、十二烷酸(18)、香草酸(19)、二十九烷二醇-6,8(20)、二十九烷二醇-6,10(21)、二十九烷二醇-6,21(22)、二十六烷醇-1(23)、十六烷醇-1(24)、二十五烷(25)、单棕榈酸甘油酯(26)。其中,化合物11、12、13、18、23、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木棉叶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原儿茶酸(4)、七叶内酯(5)、柠檬油素(6)、龙胆酸(7)、东莨菪苷(8)、七叶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和木犀草素-4’-葡萄糖苷(12)。除化合物1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桂林乌桕中的香豆素和鞣花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桂林乌桕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6,7,8-三甲氧基香豆素(1)、5,6,7,8-四甲氧基香豆素(2)、8-羟基-5,6,7-三甲氧基香豆素(3)、东莨菪内酯(4)、3,3’-二甲氧基鞣花酸(5)、4,4’-二甲氧基鞣花酸(6)、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木吡喃苷(7)、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吡喃苷(8);其中化合物2,3,6,7,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疏花卫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ex Benth.)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 (1)、木栓酮 (2)、羽扇豆酮 (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4)、东莨菪内酯 (5)、(+)-松脂醇 (6)、(-)-Isoyatein (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 (8)、京尼平苷酸 (9)、胆甾醇 (10)、(8R,8′R,9R)-cubebin (11)、(8R,8′R,9S)-cubebin (12)、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醛 (13)、二十六碳酸 (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原儿茶酸甲酯(2),槲皮素(3),无梗五加苷B(4),金丝桃苷(5),(-)-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6),chiisanoside(7),22a.hydroxyehiisanoside(8),niduloic acid(9),胡萝卜苷(10),东莨菪苷(11)和无梗五加苷D(12).其中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6和11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银中杨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银中杨Populus alba X P.berolinensis L.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水杨醇(3),东莨菪素(4),咖啡酸(5),水杨酸(6),2’-苯甲酰水杨苷(7),水杨苷(8),丁二酸(9),特里杨苷(10),3’-苯甲酰水杨苷(11)和6’-苯甲酰水杨苷(12),其中化合物3,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是对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2),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3),lactucin(4)、莴苣苷B(lactuside B,5)、lactucopicrin(6)、齐墩果酸(7)、十六烷酸(8)、槲皮素(9)、木栓酮(10)、熊果酸(11)、辛二酸(12),化合物1、2、4、6~1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ODS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2)、槲皮素(quercetin)(3)、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4)、克利米可辛A(cleomiscosin A)(5)、克利米可辛C(cleomiscosin C)(6)、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7)、叶绿醇(phytol)(8)、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glycerol-1-linoleate)(9)、亚油酸甘油三酯(trilinolein)(10)、熊果酸(ursolicacid)(11)、蕨内酰胺(pterolactam)(12)、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3)。其中化合物4~12均为首次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采自甘肃漳县的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1H NM R、13C NM 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分别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3-醇(1),羽扇豆烷-20(29)-烯-3,28-二醇(2),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3),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醇(4),乌苏烷-12-烯-28-酸-3,β24醇(5),豆甾-3-酮(6),β-谷甾醇-3-O-葡萄糖基(6→1)-十六烷酸苷(7),β-谷甾醇(8),齐墩果酸(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12.
马肾果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马肾果(Aglaia testicularis C.Y.Wu)枝条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火焰花内酯B(1)、火焰花内酯苷A(2)、(E)-aglawone(3)、eichlerianic acid(4)、shoreic acid(5)、3β-羟基-5α,8α-表-二氧麦角-6,22-二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东莨菪内酯(10)、碳二十六酸(11)。化合物1~3,8~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松香烷二萜内酯类衍生物1和2则是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GZY 83-a表现出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0.5μg mL-1。这为国产米仔兰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北美盐角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杜松脑(2),金丝桃苷(3),槲皮素(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和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和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毛叶飞蛾藤(Porana racemosa Roxb.)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一新的C30甾体化合物鉴定为(22E,24ξ)-24-正丙基胆甾-7,22-二烯-3β-醇(飞蛾藤素,1).其余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2)、东莨菪苷(3)、伞形华内酯(4)、β-D-甲基吡喃果糖苷(5)、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斛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斛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异泽兰黄素(9)、山奈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E)-N-2-(2,3-二羟基苯基)乙基肉桂酰胺(11).  相似文献   

15.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等多种分离材料从牛皮消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5R,3E)-5-methoxy-6-hydroxy-6-methyl-3-hepten-2-one(1)、咖啡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甲酯(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4)、丹皮酚(5)、香草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2-dione(8),(R)-2-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propan-1-one(9)、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6.
从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的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并与已知样品对照段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翅果定碱(3)、乌苏酸(4)、丁香色原酮甙Ⅰ(5)、美商陆甙A(6)、东莨菪素(7)和乌苏醛(8).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短尾越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短尾越橘酒精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依次经氯仿、丙酮、甲醇回流提取,用薄层层析,反复硅胶柱层析,从中分离并鉴定了八个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Ⅰ),木栓酮(friedelin,Ⅱ),木栓醇(friedelinol,Ⅲ),羽扇豆醇(lupen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胡萝卜苷(dauosterol,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trans-p-hydroxy cinamic acid,Ⅶ),莽草酸甲酯(methyl shiki mate,Ⅷ)。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石山巴豆( 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巴豆属( 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 jatrophoidin (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 lyratol F (13),罗布麻酚A (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荚蒾属植物密花荚蒾(Viburnum congestum)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密花荚蒾甲素(1)、密花荚蒾乙素(2)、adoxoside(3)、2'-(E)-p-coumaroyldihydropenstemide(4)、3β,23-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5)、ilelatifol A(6)、11-oxoerythrodiol(7)、花旗松素(8)、儿茶素(9)、表儿茶素(10)、表儿茶素-[7,8-bc]-4β-(4-羟基苯)-二氢-2(3H)-吡喃酮(11)、东莨菪素(1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3)、(E)-对香豆酸乙酯(14)、(E)-对香豆酸(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6、11、12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