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排风藤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茄属植物排风藤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4个皂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5R-螺甾-3-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1),5α,25R-螺甾-3-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2),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3),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排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展毛野牡丹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Diaion HP20SS、MCI gel、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展毛野牡丹根和茎的醇提物分别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和鉴定。它们分别是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乙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O-没食子酰基黑樱苷(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葡萄糖苷酶催化三七提取物的水解产物中主要皂苷成分。采用色谱法从三七提取物水解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皂苷成分。利用波谱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以及10个已知的皂苷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compound K(2)、3β,12β,20(S),25-四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20(S)-二羟基达玛-24-烯-12β,23β-环氧-20-O-β-D-吡喃葡萄糖苷(4)、3β,12β,20(S)-三羟基-25-过氧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5)、人参皂苷F1(6)、人参皂苷Rg1(7)、人参皂苷Rg2(8)、人参皂苷Mc(9)、20(S)-原人参二醇-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人参皂苷Re(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和10为首次从三七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水乙醇提取、三氯甲烷脱色、正丁醇萃取和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新疆产菊科植物火绒草(Lentopodium lenotopodioides)全草中获得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葡萄糖苷(1)、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2)、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3)、去氢二松柏醇9′-甲醚-4-O-β-D-葡萄糖苷(4)、(-)-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5)、(-)-杜仲树脂酚4-O-β-D-葡萄糖苷(6)、枸橼苦素C(7)和咖啡酸(8)。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在500μmol L~(-1)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仙茅中两个新的环阿尔廷醇型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环阿尔廷醉型三萜皂苷,通过波诺分析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即3β,11α,16β—三羟基环阿尔廷烷-24-酮-3-O-[β-D-吡喃葡糖(1→3)-β-D-吡喃葡糖(1→2)-β-吡喃葡糖]-16-O-α-L-阿拉伯糖苷(1)和(24S)-3β,11α,16β,24-四经基环阿尔廷烷-3-O-[β-D-吡喃葡糖(1→3)-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24-O-β-D-吡喃葡糖苷(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的药理活性化学基础,从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S,8R)-蛇菰脂醛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2)、原儿茶酸(3)、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7)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幌伞枫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有毒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奈酚(Ⅱ)、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Ⅲ)、山奈-7-O-α-L-鼠李吡喃糖甙(Ⅳ)、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甙(Ⅴ)、山奈酚--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Ⅵ)、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7-O-β-D-葡萄吡喃糖甙(Ⅶ)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Ⅷ)、杨梅树皮甙(Ⅺ)和3-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Ⅹ)。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Ⅹ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首次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并运用UV、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依次鉴定为伞形花内酯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1,3’-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落叶松树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树脂醇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丁香树脂醇-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樟树叶的化学成分。主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聚酰胺等柱层析方法对樟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樟树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4)、黑色五味子单体苷(5)、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7)、新芝麻脂素(8)和maculatin(9)。化合物1为首次从樟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为首次从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油菜蜂花粉煮沸灭酶,减压蒸干,用80%乙醇提取,经AB-8大孔树脂、MCI柱和ODS反相柱层析柱分离,得到4个皂苷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1H NMR、13C NMR等手段鉴定他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3,22-二羟基,3-O-β-D-葡萄糖-齐墩果烷(1)、3,22-二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1→6)]-齐墩果烷(2)、3,22-二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1→6)]-齐墩果酸(3)和3-O-β-D-葡萄糖-谷甾醇苷(4)。其中,皂苷1~3在油菜蜂花粉中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5.
从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根部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山奈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奈素-3-O-β-D-(2-O-β-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没食子儿茶素(5),(-)-表没食子儿茶素(6),(E)-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7)和2,3,5,4′-tetrahydroxystilbene-3-O-β-D-glucopyranoside(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分离分析手段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学成分,分别是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4)、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种中获得。化合物5具有一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无柄新乌檀乙醇浸膏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已知配糖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为:喹诺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28→1)-β-D-葡萄吡喃糖酯(1),齐墩果酸-(28→1)-β-D-葡萄吡喃糖酯(2),熊果酸-(28→1)-β-D-葡萄吡喃糖酯(3),喹诺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6-去氧-β-葡萄吡喃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28-O-β-D-葡萄吡喃糖酯(5),番木鳖甙(6),7-甲氧基-龙胆苦甙(7)。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化学成分,从鸡血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5个酚酸类单体成分,经波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tachioside(2)、isotachioside(3)、canthoside D(4)、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吡喃糖苷(9)、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1)、松香(12)、顺式紫丁香苷(13)、(–)-(7R,8S)-guaiacylglycerol 8-O-β-Dglucopyranoside(14)和l-threo-guaiacylglycerol-8-O-β-glucopyranoside(15)。其中,化合物2~8和10~15为首次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