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京椴花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后续采用多组学手段探究椴树花中重要药用化合物的代谢通路及调控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同时为椴树花的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南京椴为试验材料,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南京椴花中代谢物组分及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1)南京椴花中共鉴定得到46种化合物,其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13种、香豆素及其衍生物4种、酯1种、类黄酮28种。(2)盛花期是南京椴花中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的分界点,与蕾期相比,开花期间代谢物变化更明显。(3)多重比较分析显示:2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时期花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阿福豆苷、山奈苷、槲皮苷、橙皮苷、花旗松素和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在盛花期相对含量较高,原花青素A2和3种原花青素三聚体在末蕾期含量较高。【结论】发育状态可作为判断南京椴花中次级代谢物含量的重要因素,末蕾期的标志性化合物是原花青素A2,盛花期的标志性化合物是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末蕾期和盛花期均具有采收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放线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放线菌在PDA、高氏1号和淀粉3种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59株灯盏花内生放线菌中,8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成阳性,能够产生黄酮。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这8株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种培养基中,在PDA培养基上灯盏花产黄酮内生放线菌的菌丝体生物量、黄酮含量和产量较高。8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放线菌中,菌株RA′1-7生长较好,菌株ELA′3-2和RA2-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LA′3-2菌丝体黄酮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亳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了进一步揭示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安徽亳州亳菊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毫菊经醇提、萃取、硅胶柱层析与纯化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解析鉴定了其中3个化舍物的结构,分别为:芹菜素-7-甲醚(Apigenin-7-methyl ether)(Ⅰ)、芹菜素(Apigenin)(Ⅱ)和未犀草素(Luteolin)(Ⅲ),另外1个化合物的结构尚在鉴定中.上述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已知合物.  相似文献   

4.
从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为erigeside Ⅰ (1)、γ-吡喃酮-3-O-β-D-[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eriges ide D, 2)、erigeside A (3)、erigeside B (4)、erigesi de Ⅱ (5)、 7-O-β-D-吡喃葡萄糖-6-甲氧基香豆素(6)、 icariside B2 (7)、 blumenol C 葡萄糖苷(8)、 (+) -丁香树酯醇 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野黄芩苷甲酯(10).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7的绝对构型.2是一个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6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张筱英  黄锦源  谭洁英  蒋三元  黄莉婷 《蛇志》2010,22(1):15-16,2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粉针剂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将5%、10%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调整为3.3、3.6、3.9、4.2后,再分别加入灯盏花素粉针剂,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6 h内的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含量。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在溶液pH值为3.3时,含量下降很快;pH值为3.6、3.9时,含量下降变缓;pH值为4.2时,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结论影响灯盏花素粉针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稀释溶媒的pH值。当pH值在3.3~3.6时,灯盏花素易产生浑浊沉淀现象,故建议临床不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灯盏花素粉针剂的稀释溶媒为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菊花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的头状花序,具有清热解毒和疏风散热等功效.黄酮类化合物为野菊花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最早从野菊花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木犀黄酮苷,此后相继得到刺槐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蒙花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蒙花苷和木犀草素含量最高,其中蒙花苷含量是野菊花药材的主要质量检测指标[1].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中的糖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为erigeside I(1)、γ-吡喃酮-3-O-β-D-[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erigeside D,2)、erigeside A(3)、erigeside B(4)、erigeside Ⅱ(5)、7-O-β-D-吡喃葡萄糖-6-甲氧基香豆素(6)、icariside B2(7)、blumenol C葡萄糖苷(8)、(+)-丁香树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野黄芩苷甲酯(10)。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7的绝对构型。2是一个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6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ine(vant)Hand MaSS]是产于云南等地的一种具有良好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的植物。从70年代开始,灯盏花中一系列化学成分被分离鉴定出来。其中,灯盏花素在治疗脑血栓、脑缺血、脑血管后遗症及对抗血小板凝聚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药理、临床应用及灯盏花乙素的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组,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以25例早期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灯盏花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液中SOD、LDH的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SOD活性降低,而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升高。采用灯盏花素治疗后,实验组SOD显著升高,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呼吸爆发,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可应用于治疗早期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黄花菜新品种的应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冷冻干燥制得的两个新黄花菜品种(好运来、心心相印)的花部位(花瓣、花蕊、开花、晒干花苞、水煮花苞)的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通过NIST.17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好运来品种花部位中共鉴定了59个化合物,心心相印品种花部位共鉴定了60个化合物,其中3-呋喃甲醇(3-furanmethanol)和壬醛(nonanal)均为两个黄花菜品种花部位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3-呋喃甲醇(3-furanmethanol)在水煮花苞中含量最高,而壬醛(nonanal)在晒干花苞中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合理开发黄花菜新品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云南兔耳草 (LagotisyunnanesisW .W .Smi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 :柯伊利素 (chrysoeriol 1) ,芹菜素 (apigenin 2 ) ,茴香酸 (anisicacid 3)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4) ,肉桂酸 (cinnamicacid 5 ) 3,4 二甲氧基肉桂酸 (3 ,4 dimethoxycinnamicacid 6 ) ,香草醛(vanillin 7)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楮叶中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叶中的香豆素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层析、重结晶、色谱技术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七叶内酯(2)、芹菜素(3)、木犀草素(4)、山柰酚(5)、牡荆素(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7)、芫花素(8)、槲皮素(9)、二氢槲皮素(10).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正炎性caspase-11感知并被细胞内脂多糖(LPS)激活,导致细胞焦亡,在防御细菌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而其在致病环境下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各种炎症性疾病。然而,很少有已知的药物可以控制caspase-11的激活。来自暨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欧阳东云团队报道了灯盏花乙素的抗巨噬细胞活性,灯盏花乙素是灯盏细辛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巨噬细胞中作为caspase-11激活的抑制剂。灯盏花乙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caspase-11p26的释放(提示caspase-11的激活)和gasdermin D(GSDMD-NT)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灯盏花素滴注过程中产生混浊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三元  黄锦源  莫明秀  张健民  张筱英 《蛇志》2009,21(3):187-188,196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索在滴注过程中产生混浊沉淀现象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合理配伍使用依据。方法取不同批次与厂家的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不同输液品种、不同pH值输液及不同注射用灯盏花素浓度等条件下,观察产生的混浊现象。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在溶液pH值〈3.6,发生混浊的现象加快;pH值在3.6以上.发生混浊现象延迟;pH值在4.0以上,观察360min未发生混浊现象。结论引起混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溶液的pH值.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规定范围为3.2~5.5,一般pH值在4.0以下,可在滴注过程中产生混浊现象,因此,葡萄糖注射液不宜用作灯盏花素溶解稀释溶煤,而氯化钠注射液适用于灯盏花素溶解稀释溶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鼠尾再植辅助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30只为一组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再植,术后分别予灯盏花素注、肝素、丹参注射液注射,术后观察再植鼠尾的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组28条再植尾成活,伤口1期愈合,术后2周内,28条再植尾色泽红润,毛细血管返流时间正常,皮肤弹性正常,皮温状况良好.超声Dopple及血管造影显示尾动脉血循通畅,而高于丹参注射液组和肝素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在促进断尾血液循环方面相对丹参注射液、肝素而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聚花过路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estiflora)全草提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槲皮素(Quercetin,2),3’-甲基杨梅黄酮(Larycitrin,3),牡荆甙(Vitexin,4),芹菜素-6-C-木糖甙(Cerarvensin,5)。其中化合物3,4,5为首次由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牛奶菜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奶菜(Marsdenia sinensis Hemsl)根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芹菜素(1),(2S)-柚皮素(2),木犀草素(3),异牡荆素(4),8-C-β-D-Glucopyranosyl apigeninidin(5),5,7-二羟基色原酮(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化合物1~5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欧阳相  吴晓莲 《蛇志》2004,16(4):21-22
目的 观察降纤酶加灯盏花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随机将 85例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 45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及灯盏花素治疗。 6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基本治愈率是治疗组为 46.7% ,对照组为 2 5 % ,两组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降纤酶加灯盏花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好 ,疗程短。降纤酶溶栓治疗以早期 (6h内 )应用效果好 ,但超过 6h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对益智茎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并结合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益智茎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良姜素(izalpinin)(1)、杨芽黄素(tectochrysin)(2)、白杨素(chrysin)(3)、芹菜素(apigenin)(4)、刺槐素(acacetin)(5)、5-羟基-4',7-二甲氧黄酮(5-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6)、山奈酚-4'-O-甲醚(kaempferol-4'-O-methylether)(7)、5,7,4'-三甲氧基黄酮(5,7,4'-trimethoxyflavone)(8)和3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乔松素(pinocembrin)(9)、球松素(pinostrobin)(10)和二氢山萘酚(dihydrokaempferol)(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茎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8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查尔酮异构酶(CHI)是调控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分离和克隆这一酶的功能基因,对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灯盏花黄酮生物合成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chi 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208823.1,序列全长996 bp,开放阅读框为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3-Race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应用软件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约为21.6 kD,理论等电点为4.78。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的主要构件为α-螺旋和随机卷曲。对其三级结构进行了建模,表明其结构与苜蓿chi的三级结构相似。同时根据灯盏花chi N端序列变化的特征,提出了灯盏乙素的合成可能与chi在细胞亚结构的定位及其与合成代谢相关酶形成复合酶的特异性有关。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定向改变灯盏花黄酮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