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分析了皇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皇菊叶、茎、根和花4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各检测出了45、32、29和39种成分,共检测出了90种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氧化物类及醛类化合物,其中烃类48种、醇类29种、酮类4种、酯类3种、氧化物类3种及醛类2种。他们共有成分仅有3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的成分,叶有18种、茎有7种、根有10种和花有20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独根草这一药赏两用植物,对独根草根、茎和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还原糖、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多糖、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独根草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及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10.11%、8.02% 、9.54%、9.91%和6.53%;Fe、Zn、Cu、Mn、K、Na、Ca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284、132.8、1.07、19.5μg/g、7.01 mg/g、169.38μg/g、221.9 μg/g和300.5 μg/g;还含有2.00%的绿原酸、6.98%的总黄酮,以及3.29%的粗多糖.叶中各成分含量多高于茎和根,证明其主要药用成分在叶;而茎和根均含有多种元素和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可以全株入药的药赏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叶、茎、果3个部位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叶、茎、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5、23和27种化合物,分别占总成分的90.625%、93.041%和89.866%。其中,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25.541%)和龙脑(12.133%),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62.85%),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γ-榄香烯(23.38%)、柠檬烯(14.18%)和吉玛烯B(16.279%)。以意大利苍耳入侵生境中常见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双子叶植物)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单子叶植物)作为受试植物,在密闭容器中(容积为1.4 L)放入不同质量的叶、茎、果部位(20 g、40 g和80 g),检测其在模拟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并采用培养皿法对不同浓度叶、茎、果挥发油(0.2μL/m L、0.5μL/m L、1μL/m L、3μL/m L和5μL/m L)的化感作用进行生测。结果显示:意大利苍耳各部位在自然挥发条件下以及其挥发油均表现出较强的化感作用,其叶挥发油在5μL/m L时可完全抑制两种受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六月霜不同产地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60余种化合物,鉴定出32种,其主要成分为樟脑、7-二甲氨基-4-甲基-2H.1-苯骈吡喃-2-酮和3-亚甲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甲基-环戊烷甲酸酯.不同产地六月霜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微温 ,味辛、苦。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 [1,2 ] ,药材因产地分布、性状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商品独活。浙独活为野生的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商品主产地为浙江天目山等地 ;资丘独活主产区分布于湖北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等县 ;四川达县地区和万县地区所产的独活称为川独活。独活挥发油的成分已有报道 (样品为湖北恩施地区出产的独活 ) [3 ] 。我们运用 GC- MS- DS检测分析 3种商品独活的主要成分 ,比较其差异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提取的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荷叶挥发油,利用GC-MS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提取荷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皆有很大差别。超临界CO2萃取的荷叶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荷叶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蒡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醚抽提牛蒡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6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63个组分,占总挥发油量的87.67%。牛蒡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亚油酸、三甲基-8-亚甲基-十氢化-2-萘甲醇、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11.
乌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首次对乌榄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19个峰,确认了19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主要成分是石竹烯(33.47)、α-蒎烯(18.03%)、d-柠檬烯(16.82%)、α-侧柏烯(11.74%)和α-水芹烯(6.51%)。  相似文献   

12.
分析道地南药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测定指标成分1,8-桉油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良姜不同部位挥发油中的化学组成以及1,8-桉油精含量差异都很大,其一至四年生的地下根茎中1,8-桉油精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及总皂苷、总黄酮含量,采用MTT法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钠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鳢肠根和叶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5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增值率分别为7.7%和16.9%,茎提取物没有明显的作用;鳢肠根、茎、叶提取物对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分别促进18.9%、20.1%和17.0%;鳢肠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3.6%、4.0%和2.2%,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1.4%和3.4%。这些结果表明;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骨质疏松活性,其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岷山毛建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 1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六烷酸乙酯、3 ,5 双烯 豆甾烷、N ,N 二苯基 [1,1 联苯 ] 4,4′肼、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二烷、十八烷酸乙酯、二十二烷酸乙酯等 ,其中十六烷酸和十六烷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 14 2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 6 3 3%。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通过测定,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0余种化合物,共鉴定出52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1.47%,其中绝大多数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萜烯醇含量高达20.03%,桉油精为5.57%,胡椒酮为4.6%。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红花花瓣和雄蕊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二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花瓣中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二十六烷(11.60%)、正十五烷(11.31%)、棕榈酸甲酯(10.82%)、油酸甲酯(10.35%)、2,4-二叔丁基苯酚(9.63%)、亚油酸甲酯(7.18%)、藏红花醛(5.66%);雄蕊中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油酸甲酯(30.83%)、亚油酸甲酯(24.12%)、环已醇(16.80%)、硬脂酸甲酯(12.88%)、棕榈酸甲酯(8.97%)、花生酸甲酯(1.18%)、苯并噻唑(1.01%).  相似文献   

17.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7%)、斯巴醇(5.73%)等为主;苦楝树皮中以饱和烷烃3,8-二甲基十一烷(9.25%)、4,6-二甲基十二烷(9.13%)、十七烷(6.88%)和3-乙基-3-甲基庚烷(5.94%)等为主;果皮中以棕榈酸(27.65%)、己酸(6.94%)、油酸甲酯(5.47%)、肉豆蔻酸(5.00%)和醇类化合物3,7,11,15-四甲基-2-十六烷醇(11.28%)、叶绿醇(4.78%)等为主.这一结果说明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在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加以提取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型滇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首次对中型滇丁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等,为今后对中型滇丁香生理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药翁布嫩枝叶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翁布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24种(30.11%)、酯类11种(16.6%)、芳香烃15种(17.31%)、脂肪醇类4种(4.26%)、醚类2种(0.5%)、酮类3种(0.28%)、醛类6种(0.96%)、芳香醇3种(2%)、噻唑类3种(1.75%)、酚类5种(1.55%)、脂肪酸8种(2.06%)、醇类2种(1.25%)、萜类1种(0.15%)、酰胺类3种(1%)。  相似文献   

20.
桂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汝梅  李耀华   《广西植物》2006,26(4):456-458
采用GC-MS法建立桂产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21%。桂产罗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对烯丙基茴香醚、(+)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7,11-三甲基-(Z,E)-1,3,6,10-十二碳四烯,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产地的罗勒油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