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     
一种抗寄生原虫,如球虫的口服疫苗,是将活的被包囊包着的原虫包埋人硬凝胶衬质中。宿主吞下后,原虫则被释放出来。凝胶衬质有助于保持原虫活力,以免原虫感染宿主  相似文献   

2.
寄生于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的原虫共10种,其中有3新种,分别属于4纲7科和7属。除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外,还研究了各种原虫的感染率与水温、宿主全长以及季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克隆植物通过克隆整合抵御逆境能力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克隆整合是否能抵御植物寄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匍匐茎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和1年生寄生植物菟丝子作为研究系统,检验假说"克隆整合有助于克隆植物抵抗寄生植物的寄生胁迫"。在实验中,相连分株分别经历了以下处理:M+-D-(分株对中母株被寄生,子株不被寄生),M--D+(母株不被寄生,子株被寄生),M+-D+(母株、子株均被寄生),M--D-(母株、子株均不被寄生)。研究发现,菟丝子寄生显著影响了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大光量子产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数、匍匐茎长度、分株数等生长指标,但不同处理间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本实验的结果没有支持实验假说。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本实验时间较短所引起的,表明克隆整合适应性的表达不是无条件的。进一步实验应该既能够检验短期效应也能够检验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各类生境中不同鸟巢的搜索和监测,记录到两例红翅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为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其中红翅凤头鹃对矛纹草鹛的寄生为首次报道。红翅凤头鹃将卵直接产在宿主巢内,每巢都产2枚寄生卵,卵重(7.49±0.14)g,卵长(26.82±0.73)mm,卵宽(22.50±0.69)mm,且卵重和卵宽上都明显大于两种宿主的卵。被寄生的两种宿主均接受了寄生卵,卵色反射光谱的分析发现,相对宿主矛纹草鹛,红翅凤头鹃的卵在亮度和色度上更接近宿主画眉的卵,这表明杜鹃卵对画眉卵的模拟程度高于矛纹草鹛。画眉可能为红翅凤头鹃的主要宿主,而矛纹草鹛为次生宿主,以往对矛纹草鹛卵识别能力的研究符合此推测。进一步确认两种宿主与红翅凤头鹃的关系需要用模拟寄生实验检验画眉的卵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郑福中  叶淑铭 《动物学报》1989,35(3):335-336
长爪沙鼠是近年来在实验室中应用颇广的一种啮齿动物,鉴于它可作为包括某些原虫在内的多种一寄生虫的实验宿主,我们自1 984年开始对算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实验感染和继代移种,现已传至第13代。  相似文献   

6.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是一类微小的鞭毛虫 ,寄生于人体的有 3种——杜氏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在其发现之前 ,临床上发现其致病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印加前期陶制人佣上所绘的鼻咽病灶 ,据鉴定就是美洲利什曼病。 1898年 ,一俄国军医已作过精确描述。这 3种原虫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危害最大。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脾、骨髓和淋巴腺等细胞之内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 ,只有 4 .2μm× 2 .8μm大小 ,它能引起黑热病 ,又名黑热病原虫。其生活史有 2个阶段 :一个阶段寄生于人体 (或狗 ) ,另一个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  相似文献   

7.
王红  苏敏  潘峰 《生态学报》2016,36(15):4809-4815
寄生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入侵动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探讨了寄生感染对宿主种群的间接作用(寄生对宿主的密度调节和特征调节效应)在外来种入侵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寄生对宿主的3种调节效应均对外来种的入侵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相对于密度调节效应,寄生的特征调节对捕食者种群入侵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而两者的耦合调节效应对入侵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单种效应的作用。综上,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入侵的理论,为生物入侵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虫卵、童虫和雌雄成虫膜蛋白的双向电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寄生生活复杂,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转换,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交替,由其感染引起的血吸虫病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陈贤义等,2002).研究表明,血吸虫不仅能利用宿主的免疫信号分子伪装自己获得宿主的免疫兼容(Salzet et al.,2000),而且还在血吸虫中克隆到宿主信号分子的受体(Ahmed et al.,2001).  相似文献   

9.
1989年,管立人等在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的体内发现了一种利什曼原虫,其大小及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均与苷肃及内蒙古地区大沙鼠体内寄生的沙鼠利什曼原虫有显著差别。为此,我们着重对其体内三种水解酶作了一些研究,并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进行了比较,希冀作为了解该虫生理学的部分资料,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与其体表寄生革螨(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及拟雷氏巨刺螨(M.pararadovskyi))之间的关系.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雌性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健康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rs=0.55,P<0.01,n=24),而在雄性扁颅蝠以及雌、雄褐扁颅蝠中则无相关性(P>0.05).室内原宿主感染实验发现,扁颅蝠和褐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均明显倾向于选择各自的雄性宿主,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42±12)%和(58±12)%(t=-3.6,df=31,P<0.01);褐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37±11)%和(63±11)%(t=-6.1,df=26,P<0.001).用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拟雷氏巨刺螨)对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交叉感染后发现,寄生革螨明显选择其原宿主扁颅蝠,扁颅蝠与褐扁颅蝠感染率分别为(71±13)%和(29±13)%(t=9.1,df=29,P<0.001).以上结果表明,扁颅蝠和褐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身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而对宿主性别表现不同偏好;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对宿主表现明显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猕猴的肠道原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间,我们对本校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只猕猴(Ma-caca mulatta)的肠道寄生原虫及其感染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方法取被检猕猴新鲜粪便,先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镜检有无原虫滋养体或包囊,再用卢戈氏碘液着色观察,尔后经铁苏木素染色油镜观察,鉴定虫种。调查结果被检的12只猕猴,均有肠道原虫感染,其阳性检出率为100%(12/12),计8种,即:一、梅氏唇鞭毛虫Chilomastrix mesnili阳性检出率为8.33%(1/12)。未检到滋养体。二、恰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cattonia阳性检出率为100%(12/12)。三、哈氏内阿米巴Entam…  相似文献   

12.
高志灵  苏敏  江正俊 《生态学报》2021,41(7):2886-2894
物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基于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通过构建多宿主种群的种内和种间高阶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宿主种群的间接竞争效应对寄生群落动态的影响机制。为有效地揭示高阶作用对种群动态的影响,通过对比宿主-寄生群落的现象模型以及机制模型,利用机制模型产生的合理数据集对现象模型中高阶项的参数进行拟合,进而探讨了高阶相互作用在群落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完整的高阶相互作用模型在描述多宿主-寄生系统的群落动态中表现最优,而直接相互作用模型对群落动态的描述相对较差,即同时考虑种间和种内的高阶相互作用模型更加符合机制模型所描述的群落动态。此外,种内高阶作用和种间高阶作用产生不对称效应,宿主间的种间高阶作用对群落产生的影响较种内高阶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宿主-寄生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研究,为理解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巢寄生行为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  相似文献   

14.
据文献报告,在寄生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中使用皮质类激素可提高宿主对原虫(How-ard,1984)与多种蠕虫(Rayetal,1975;Hashiguchietal,1977;杨超等,1982)的易感性,并能加速寄生虫生长发育过程。参照前人方法,作者观察泡球蚴(Alveolarechino-coccus)在长期肌注地塞米松的小鼠体内发育情况与宿主免疫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力受到明显抑制,虫囊增重快,原头蚴生成率提高。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以两种方式接种:取多房棘球绦虫孕卵节片35—40节直接灌鼠胃引起肝脏原发感染;切取小鼠泡球蚴组织块0.2…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区灵长类动物人芽囊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芽囊原虫是人兽共患的肠道寄生原虫。1989年3、4、11月份取广州市动物园21只灵长类动物粪便,1990年1-8月份9次取仲恺农业技术学院30只1-20不同年龄的猕猴粪便,经Giemsa's液染色和培养的方法确定有无人芽囊原虫寄生。结果表明,人芽囊原虫在广州地区灵长类动物中广泛流行,感染率高者达78.9%,最低者也达16.7%。人芽囊原虫的感染明显与宿主体况有关,低龄组和高龄组猕的率明显高于中龄  相似文献   

16.
许多杜鹃在产下寄生卵之前通常会先叼走或吃掉宿主的1~2枚卵,这说明杜鹃不仅是寄生性繁殖的鸟类,同时可能也是潜在的捕食者。关于杜鹃对其宿主巢捕食的动机,一般认为一是由于杜鹃发现宿主巢时,已不适合寄生,将其捕食或毁坏可迫使宿主重新筑巢,从而杜鹃会获得寄生机会;二则可能由于宿主识别并拒绝了寄生卵,一些杜鹃会通过捕食或破坏宿主的巢,作为对宿主的一种惩罚性报复。2015年6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通过录像首次记录到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捕食整巢比氏鹟莺(Seicercus latouchei)卵的行为,表明中杜鹃不仅是许多宿主鸟类的巢寄生者,同时也可能是其巢捕食者。  相似文献   

17.
胡缨  李艳文 《蛇志》2013,25(1):54-57
肠道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属于原生动物亚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寄生于人体肠道并引起疾病的常见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等,是引起人体腹泻、腹痛的主要病原体。国内外学者对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等相关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常  相似文献   

18.
巢寄生现象一直是鸟类学专家探讨的热点问题,对于协同进化的问题又有许多不同理论。从宿主的2种对待寄生卵的行为出发,对于巢寄生协同进化的各种理论做了简单的归纳。其中宿主的拒卵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这导致和寄生鸟的进化竞争。而对宿主接受卵的行为却有2种不同的观点,即进化滞后说和进化平衡说,这2种学说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解释宿主接受卵的行为。关于巢寄生的协同进化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例证明.  相似文献   

19.
白素芬 《生物学通报》2010,45(3):15-16,F0003
寄生蜂以其他昆虫为宿主营寄生生活,是昆虫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更是控制农林害虫的重要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寄生蜂产生了许多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如多分DNA病毒、毒液和畸形细胞等。这些寄生因子在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调节宿主的生长发育、保证寄生蜂成功寄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宿主的寄生防御压力下,鸟类巢寄生者通常会进化出一系列有效的寄生行为以提高其自身的繁殖适合度。以往研究发现,部分巢寄生者可能具有类似人类的"放牧"行为,即通过破坏或捕食不适合寄生的宿主巢,促使其重新筑巢以获取新的寄生机会。然而,对于其野外行为事件的报道并不多见。2018年5至8月,在贵州六枝地区,通过对宿主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的巢进行录像监控,首次记录到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正在孵卵的北红尾鸲的放牧行为。进一步查阅了大杜鹃寄生系统中已有的放牧案例,说明放牧行为很可能是大杜鹃普遍采用的一种寄生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