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李株和陈株血凝素(HAN)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杂交瘤生长孔率为97.5%和60%,阳性率各为2.5%和22%,克隆化培养阳性率达到100%。通过筛选得2株杂交瘤细胞、一株为2B_7、另一株为1H_8。其腹水单克隆抗体(McAb)滴度均达1∶16×10~4—32×10~4。1H_8的血凝抑制滴度达1∶5120。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杂交细胞染色体2B_7为80—97条,1H_8为85—105条,每个细胞均含一条中着丝点标记染色体。McAb的Ig类别和IgG亚类检测结果2B_7为IgM,1H_8为IgG_(2b)。两者对19株不同来源的EHFV具有不同的反应,1H_8McAb与19株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荧光反应,滴度都较高,且对5株不同来源的EHFV-HAN具有血凝抑制活性,滴度在1∶1280—5120,故1H_8为血凝抑制抗体;2B_7只对12株EHFV起反应,对7株不起反应,且没有血凝抑制活性。这说明1H_8与2B_7具有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两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休(McAb)的性质是不同的,1Hg是血凝抑制抗体,2B_7则不然。前者对14株不同来源EHFV抗原部有免疫荧光反应,后者只对9株起反应,对5株不起反应。这意味着14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HAN)的抗原决定簇,但是1H_8对它呈现不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用单克隆抗体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核蛋白抗原位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梁米芳  宋干 《病毒学报》1989,5(1):24-30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7.
双单克隆抗体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双单克隆抗体(McAb)ELISA同接夹心法,用本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相比较,IFAT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而ELISA检测感染上清中病毒抗原的高峰在第14天,两方法检测179份人工感染EHF病毒的乳鼠脑和肺组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和68.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敏感,简便,不仅可用于EHF病原学研究,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大量鼠肺标本。  相似文献   

8.
<正> 杂交瘤技术现已达到可制备抗大多数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程度。可是,某些免疫原在小鼠体内免疫应答较差,并且通常很难得到具有确定表位特异性的高亲和力鼠单克隆抗体。这些问题通过曾报道的为数不多的分泌抗A群链霉菌(GAS)特异单克隆抗体的鼠杂交瘤而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9.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是杂交瘤单克隆抗体(MCAb)研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融合得不到成功,而且得到有价值的杂交瘤也会丧失掉.一、细胞的冻存在液氮中冷冻是保存杂交瘤细胞(或骨髓瘤细胞)最好的方法.在MCAb的研制中,一旦测得较有价值的阳性孔,就要一面进行克隆化,一面扩大培养,并冻存起来,以防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做反向被动血凝和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查出血热病毒抗原和抗体,不仅敏感,性能稳定,而且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1.
12.
广谱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A35的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中和及血凝抑制活性的、能和世界各地分离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发生反应的、广谱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HFRSV的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比较了HFRSV McAbA5、A19、A25-1、A25-7和A35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了对感染动物的实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马铃薯x病毒(Pvx)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3次克隆化后,筛选出3类分泌抗PVx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经传代20代以上,并经液氮冻存一年以后仍表现稳定。3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目集中在92—102条之间,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3,用ELlsA间接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滴度为1:320—1:640,小鼠腹水抗体滴度为1:102400—1:204800,后者比兔抗血清滴度(1:320)高300倍以上。McAb对抗原具有中和作用,中和滴度为1:102。经反复冻融、硫铵沉淀和冻干后,抗体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八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及阻断酶联免疫试验等,对两种方法(TE、SA)制备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分析。根据A35、2A6McA5试验的结果,证实血凝素抗原中的核蛋白上存在有非构象依赖性的血凝结合位点;而另外5株McAb在血凝抑制活性方面,虽具有明显的株间交叉,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则均为阴性,故认为其血凝结合位点位于病毒的膜蛋白,可能与G_2糖蛋白有关,为构象依赖性位点。有关4G6McAb,在阻断酶联免疫试验时,虽与A35、2A6一样具有较高的阻断率,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明显有别于后二者,对其属性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5.
用大鼠的骨髓瘤细胞系(1R983)与经马铃薯Y病毒(PVY)免疫的大鼠(LOU/c)脾细胞融合,建立了3类分泌抗该病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降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一对 PVYn具有特异性反应,其二对PVYo。具有特异性反应;其三对PVY n和PVYn。均产生反应。经用ELIAA双抗体夹心法和ELlsA间接法检测,上述(McAb)同TMv、CMV、TEV,AMV、 TuMV、PLRV,PVX七种植物病毒均不产生交叉反应。对上述杂交瘸纲胞系和McAb的生 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告流行性出血热R22和A9株病毒培养,同位素标记及核酸提取的初步研究,並获得了该病毒核酸的3个片段即L、M、S、分子量分别约为:3.8、1.9和0.86×10~5道尔顿,不论用20~7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病毒,或用30%蔗糖垫层离心的粗制病毒,均获同样结果,但多数情况下,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时,除病毒峰外,还发现主要由细胞组份(即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组成的另一峰,并经常影响病毒RNA的提取,对如何获得纯净病毒及其核酸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实验结果揭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酸性条件下可导致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和细胞连在一起,形成多核的巨细胞体,姬姆薩染色比未融合细胞浅。融合液(Eagle’s基础培养液,含0.2%BSA,20mmol/L HEPES),用1.0NNaOH调pH至5.0—6.0时,细胞融合最甚,几乎所有的感染细胞都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应用15株分别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 Ⅱ G2),核蛋白(Nuclcocapsid,NP)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19例HFRS尸检病例的16种组织中的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分布的研究及抗原分析。结果表明,死于早期HFRS人体组织内病毒抗原量大,分布广泛,主要以可溶性和颗粒性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呈G2,NP及HA抗原阳性,是参与形成免疫复合物的主要抗原形式;后者是以单纯病毒NP或HA抗原阳性的病毒包涵体(IB)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是病毒直接作用所致细胞病变的标志,IB的广泛分布但只有极个别阳性细胞发生坏死,说明该病毒具有泛嗜性感染和弱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特性。抗原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细胞中病毒抗原的表达及其抗原量受宿主细胞的种属,组织结构特点及病期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因感染病毒株或血清型不同产生差异的可能性。病毒抗原染色形态学证实,NP上具有HA抗原位点,其抗原决定簇有三类,其中的某些抗原决定簇可因病毒宿主动物或细胞的种属不同,表达也不同。HA抗原在人体组织细胞中的高表达和广泛分布也说明HFRSV对人体有很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