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杉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属(Cathaya Chun et Kuang)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松柏类特有属。本文描述银杉从原胚到成熟胚的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学资料来看,银杉的胚胎发育与松属最接近:原胚由4层细胞组成,每层有4个细胞;裂生多胚现象是普遍的,一个受精卵在胚柄伸长并形成2个胚管细胞时分别形成4个幼胚;后期胚胎发育和成熟胚的结构基本上与松属一致。银杉的莲座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看到莲座胚的形成,而松属的莲座层细胞往往分裂形成莲座胚,因此,银杉幼胚的数目一般较松属的为少。此外,银杉的胚细胞分裂较松属的稍晚。根据我们对银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与Erdtman研究花粉的结论是一致的,银杉与松属最接近。但与Яценко-Хмелевский和Будкевич根据银杉木材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同,他们认为银杉与云杉或黄杉接近。我们认为胚胎学的资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松科系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PCR方法分别从松科8属、9种植物中扩增出一长约2550bp的cpDNA片段,这一片段包括rbcL、trnR、部分accD及基因间的非编码区(相对于黑松cpDNA中的同源片段而言)。运用1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这一cpDNA片段进行酶切分析,共获得86个酶切位点,其中54个为变异位点。运用PAUP(version 3.1.1)和Mega(version 1.0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Wagner简约树和Neighbor-Joining树反映出的松科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银杉属、松属、黄杉属和落叶松属形成一个单系群,且银杉属与松属的亲缘关系更近于与另外二属的关系,但这一结果未得到Bootstrap分析的较强支持;落叶松属近缘于黄杉属;冷杉属近缘于油杉属。此外,松科中的冷杉亚科和落叶松亚科均不是单系类群,将松科划分为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三个亚科的系统(郑万钧,傅立国,1978)是不自然的。  相似文献   

3.
冷杉属———球果独树一帜松科中还有一个冷杉亚科,包含6个属,中国均有分布,它们是冷杉属、油杉属、黄杉属、铁杉属、云杉属和银杉属。这一亚科植物的叶均为条形或四棱形。如果从球果上看,冷杉属又独树一帜,因为这个亚科中只有该属的球果种鳞是脱落性的。笔者50年...  相似文献   

4.
松科的核型和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通常主要依据长、短枝及叶等的形态特征分成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该科各属的核型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1)松型(24(22)m+0(2)sm);(2)冷杉型((22~14)m十(2~l0)sm(st));(3)落叶松型(12m+12sm(st));(4)花旗松型(10m+12sm+4t);(5)金钱松型(4sm+40t(4SC))。本文根据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各属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是:松属(松型核型)-银杉属、云杉属、铁杉属、(雪松属)、油杉属、冷杉属(冷杉型核型)→黄杉属、落叶松属(花旗松型核型和落叶松型核型)→金钱松属(金钱松型核型)。这个顺序和亲缘关系在以核型的平均臂比为纵坐标、染色体长度比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上得到清楚反映(不包括金钱松属)。核型为K(2n)=44=4sm+40t(4SC)的单型属金钱松属不仅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与其他各属差异明显,而且具有独特的习性和-系列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特征,如落叶乔木(仅同落叶松属),短枝之叶簇状密生而辐射平展呈圆盘状,叶枕在落叶后密集成环节状,雄球花多数簇生短枝顶端,种鳞卵状披针形,成熟时与基部贴生的苞鳞连同崩解的球果中轴一起脱落,叶中3个树脂道及其分布,维管束帽缺如以及传输组织铁杉型(仅同铁杉属)等。因此,本文将金钱松属提升为一个新亚科Pseudolaricoideae L.C.Li,并把原来的3个亚科降为相应的族而隶于松亚科。松科里唯一具K(2n)=24=12m+12sm(st)核型的黄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落叶松族,而雪松属按其核型与冷杉族更相近而置于该族。本文根据核型资料建立的松科新系统也得到形态、解剖、植化、免疫、生化、胚胎及占植物等学科有关资料的支持。本文还讨论了前人的松科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银杉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的体细胞具有24个染色体(2n=24),其中一 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从染色体数目看,银杉与松科多数属相同,但与黄杉属(Pseudotsuga)(2n=26)不同。  相似文献   

6.
从银杉树干分离到七种结晶性中性三萜成分,经鉴定其中六种是已知的锯齿烯族化合物,分别为银杉 B(3α-methoxy-21-keto-△~(14)-serratene)、银杉 C[serratenediol monoacetate(3β-acetyl-21α-hydroxy-△~(14)-serratene)]、银杉 D(serratenediol)、银杉 E(即国外发表的compound[D],结构未定)、银杉 F(3β-hydroxy-21-keto-△~(14)-serratene)和银杉 G(serratene-dione)。银杉 H 为一新的锯齿烯族成分,其分子结构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7.
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有10属,200多种。在大自然中,几乎走到哪里都能见到这一家族的成员。我们通常所说的松树,实际上是泛指松属(Pinus)内的某一个种,但如只从中文名称看,带“松”字的却又不一定是松属的成员。因此,弄清松科树种的分类地位,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松属──松科中的旺族松属有80多种,比松科内的其它属都大。该属植物的外表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常绿的针形叶。随不同的种,针叶可以是2针一束,也可以3或5针一束。为什么叫一束,这是由于针叶是至少2针同生于一个极短的短枝上,肉眼几乎看不清。这短…  相似文献   

8.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木材构造特征的进化趋势对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杉纲内各目、科的系统位置和等级 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1.南洋杉科可从松杉目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洋杉目。2.银杏更近于松杉目而与苏铁科有明显区别。3.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应置于南洋杉科之后,松科之前,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亲缘关系更接近。4.建立金松科是合理的。5.为侧柏从崖柏属中分出成立侧柏属补充了木材方面的证据。6.进一步探讨了松科中一些属的系统位置,并建议松属可区分为三个亚属。7.穗花杉属置于红豆杉科中更为合适。 8. 同意郑万钧在铁杉属内建立长苞铁杉组。合并黄山松和台湾松。  相似文献   

9.
在检索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松科具有完整C值和种子千粒重等数据信息的5个属108种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松科植物C值从9.5~36 pg呈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从1.2~1 269 g呈偏态分布,种间千粒重相差悬殊,高达1058倍。ANOVA分析表明,松属C值平均为25.79 pg,显著高于其它4个属;落叶松属C值最低(12.53 pg),显著低于云杉属(18.44 pg),而云杉属、冷杉属和雪松属C值间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从C值的角度分析,松科5属间的演化顺序为: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松科5属间种子千粒重均值差异显著,松属种子均值最大(123.7 g),其次为雪松属(84.5 g)和冷杉属(26.4 g),最后为落叶松属(5.5 g)和云杉属(3.9 g)。除松属外,其它4个属ANOVA分析,雪松属种子千粒重显著高于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P<0.01),而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种子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数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松科108种植物的C值和种子千粒重回归方程为:y=3.145x-7.248,决定系数(R2)为0.346,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0 1),线性相关系数(γ)高达58.8%,这说明松科植物随着C值增大,其种子千粒重呈明显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松科属间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且随着属间进化程度的提高,C值和种子千粒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具体机理尚有待于结合其它功能性状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裸子植物的生化系统学(一)——松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松科全部10属59种又A变种的过氧化物 酶。 尽管个别种在种内酶谱有变化,但每个种仍有足以与其他种区分的特征性 酶谱。我们定义“两分类群总带数除两分类群不相同带数”为“酶谱距离“,作为 属间和种间酶谱分歧的数量指标。松科各属内平均酶谱距离与Prager等(1976) 报道的抗原距离以及各属的化石历史基本一致。落叶松属、雪松属、金钱松属发 生最晚,云杉属等次之,松属最为古老。分子证据支持属和亚科的划分。对比杨 属的数据,说明过氧化物酶进化有稳定速率。 文章最后讨论了酶谱资料在研究 植物形态进化和分子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科4属植物茎初生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观察了松科云杉属的云杉(Picea asperata)、油杉属的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雪松属的雪松(Cedrus deodera)、松属的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和大明松(P.taiwanensis Hayata var.damingshanensis)5个种的幼茎初生结构。结果表明,皮下层的细胞层数、皮层细胞的组成,树脂道的分布,鞘细胞的排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  谭海明   《广西植物》1992,12(3):254-268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隶属红豆杉科Taxaceae。该属仅一种,即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之一。关于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白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红豆杉科各属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萜类、黄酮,木脂素、葸醌、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精油及其它类成分对照分析,发现除一些基本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等有些相似外,其他成分的差别很大,白豆杉属植物中未发现在红豆杉属各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紫杉烷和双共酮类化合物。又结合国外学者在植物的花粉形态、种子蛋白和针叶过氧化酶谱,以及一些特征成分,如双黄酮化合物在各属代表种中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对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将其从红豆杉族中分出,单独成立白豆杉族Pseudotaxeae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特产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的核型,K(2n)=24=20m+4sm,属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12M_2+SM_1+2S。云杉属植物(22种、变种)的核型全由臂比小于2的中部和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是较为原始的核型。根据松科各属核型的比较,作者讨论了云杉属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并得到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植化学、生化学及古植物学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特产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的核型,K(2n)=24=20m+4sm,属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12M2+8M1+2S。云杉属植物(22种、变种)的核型全由臂比小于2的中部和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是较为原始的核型。根据松科各属核型的比较,作者讨论了云杉属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并得到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植化学、生化学及古植物学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论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起源和扩散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李楠 《植物分类学报》1995,33(2):105-130
松科有10属,约235种,是现存球果类中最大的一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在北温带及亚热带山地针叶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统一的原理,在利用松科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尤其着重于对化石资料的分析,同时综合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区系资料,对松科的种系发生及地理分布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主要观点如下:a)松科在地质时期是一个很庞大的类群,有过很多属。中生代以后其中很多属都相继绝灭,现代松科只是其祖先中少部分喜温性分支的后裔;却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发展成现今北温带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兴旺与温带成分的出现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它与其它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原始裸子植物科属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温带成分主要是现以衍生科属为主,而现代松科即是这样一类衍生类群。b)松科的起源时间虽然可追溯到侏罗纪甚至三叠纪,但现代松科各属的出现却是在早白垩期纪至第三纪之间。c)松科各属可能并非是在同一阶段、同一地点起源的。松属可能是现存的分化最早的类群,于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期间起源于欧美古陆,其它属则到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早期(有1—2属至中期)才陆续从其祖先复合体中分化出来,分化地仍限于劳亚古陆,但有向太平洋植物区转移的倾向,该区至今仍是现代松科植物分布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d)现代松科的早期扩散可能存在以下三条主要的迁徙路线,即:欧美路线、欧亚路线和古白令路线。e)松科遍布北半球的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是以上述三条迁徒路线为基础的。此外,还受到自第三纪以来古地质、古气候、古区系的变迁,植物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将松科划分为6区、4亚区,并附有分区图、各区所分布种数的统计表以及各属目前的地理分布和化石分布图。  相似文献   

17.
针叶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一支。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针叶树不仅为工业提供建筑、造纸等重要原料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北半球的生态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分类地位、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备受重视。然而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阻碍了这一进程,截至2013年4月,尚无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针叶树种。随着第2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也从转录组过渡到全基因组测序,后者已在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和黄杉属(Pseudotsuga)部分树种中开展。该文首次归纳了针叶树基因组特征,回顾了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进程,并重点介绍了火炬松(Pinus taeda)、欧洲云杉(Picea abies)和白云杉(Picea glauca)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  相似文献   

18.
针叶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一支。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针叶树不仅为工业提供建筑、造纸等重要原料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北半球的生态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分类地位、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备受重视。然而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阻碍了这一进程,截至2013年4月,尚无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针叶树种。随着第2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也从转录组过渡到全基因组测序,后者己在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和黄杉属(Pseudotsuga)部分树种中开展。该文首次归纳了针叶树基因组特征.回顾了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进程,并重点介绍了火炬松(Pinustaeda)、欧洲云杉(Piceaabies)和白云杉(Piceaglauca)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松科云杉属植物。它具有两性孢子叶球到目前未见报道。1991年5月,我们发现生长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青海云杉,有部分植株上,除具有单性孢子叶球外,还有两性孢子叶球。两性孢子叶球在树体上的分布数量相差很大,有的仅有几个,有的占80%左右。其分布位置和白杆(Picea meyeri)的相似。  相似文献   

20.
球蚜科分类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球蚜科是蚜虫类的一个重要类群,包括多种林业害虫和检疫害虫,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植物、地理分布,进化起源等方面对世界及中国球蚜物种进行了综合论述.结果表明,球蚜科具有较多原始的特征,是蚜虫中较为古老的一类;球蚜具有包括异寄主全周期、异寄主不全周期、同寄主不全周期等复杂的生活周期,形成虫瘿是其主要的为害特征;球蚜科物种专性寄生在松科植物上,主要包括云杉属Picea、松属Pinus、落叶松属Larix、冷杉属Abies等属的植物,在蚜虫物种和寄主植物之间存在着平行演化的现象;球蚜的分布与寄主植物的分布相一致,主要是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高山.世界球蚜有8属59种,区系成分主要是新北区、古北区.中国球蚜科有6属20种,分布在黑龙江、云南、四川等地,主要是古北区成分.初步推测球蚜科可能首先在松属植物上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