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笃斯越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6(3):29-29,23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笃斯越桔张欣(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哈尔滨150069)笃斯越桔(VaciniumuliginosumL.)别名:甸果、地果、笃斯、都柿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L.)亚灌木野生植物。分布于中... 相似文献
3.
4.
以笃斯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建立了EMS诱变体系,采用EMS诱变与NaHCO3共同胁迫处理的方法,筛选耐弱碱候选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生理指标的鉴定,以明确其突变体株系的耐弱碱能力。结果显示:(1)0.4%EMS浸泡笃斯越桔茎段4h为较适宜的诱变剂量,存活率达46.7%;在含0.1%EMS的培养基中处理3d,存活率达50.0%;EMS浸泡处理后,NaHCO3适宜剂量为8mmol·L-1,经3次交替培养后,筛选出2株候选耐弱碱突变体。(2)相关生理指标鉴定表明,2株候选突变体的SOD和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该研究获得的笃斯越桔候选突变体具有一定的耐弱碱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山区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群落的地上、地下各部分的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上部枝条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0cm高度以下,基径3~5mm粗枝的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各级别中所占比重最大。笃斯越桔地下部生物量较大,占总生物量的75.2%~92.6%;地下部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死苔藓层内,占总根量的66.3%~85.0%,而其中<1mm细根所占比重最大,为该层总根量的42.6%~82.7%。在泥炭层内笃斯越桔根系占总根量的12.3~29.7%,比重较小。笃斯越桔的根系生物量占所有植物根系生物量的8.8%~60.7%,笃斯越桔以细根为主。本研究结果为笃斯越桔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制备野生越橘花青素的粗提物,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得到花青素样品,其得率为0.72%.用香草醛法测得其总黄烷醇含量为95%.采用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2 %甲酸水溶液(A)和2 %甲酸/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对花青素组分进行洗脱,将其主要洗脱峰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M+H](m/z)检测其聚合度.结果表明,我国野生越橘花青素的提取物被展开成8个主要的洗脱峰,以峰面积计算,主要洗脱峰总含量达85%.经质谱分析,判断为2个单体,3个二聚体,1个三聚体,2个四聚体.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低聚体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组成情况,对于开展其后续的结构、功能、质量检测以及生产开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土壤的主要矿质养分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下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群落为对象,调查了构成群落土壤各层次的主要矿质养分N、P、K、Ca、Mg、S含量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区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桔群落的根系主要生长在由苔藓、落叶松和笃斯越桔凋落物等积累形成的上层基质内,而在由火山灰构成的下层矿质土壤层内几乎没有根系生长.主要构成成分苔藓(泥炭藓Sphagnum spp.和金发藓Plytrichum spp.)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明显大于落叶松针叶,全Ca含量略小于落叶松针叶,全Mg和全S含量与落叶松针叶相近,说明苔藓枯死体是群落N、P、K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笃斯越桔枯落叶在凋落物内的构成比例虽较少,但N、P、Ca、S含量均较高,也是群落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土壤层次,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活苔藓层L、死苔藓层F、半分解层A1、泥炭层A2和火山灰层C.全N含量呈F>L>A1>A2>C的趋势,除F层略高一点外,基本上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全P含量为L≈F≈A1>A2>C;全K含量为L≈F<A1<A2<C;全S含量为L≈F≈A1>A2>C;全Ca含量为L≈F>A1;全Mg含量为L<F<A1.在具有矿质土壤的A2层和C层,除有效S以外,C层的N、P、K、Ca、Mg等可利用矿质营养均明显低于A2层,加之C层pH值较高,限制了笃斯越桔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笃斯越橘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了解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野生笃斯越橘的菌根真菌多样性状况。【方法】采用形态学和r 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笃斯越橘根样中分离得到的真菌分为6个类群:膜盘菌属(Hymenoscyphus)、Phialocephala、粒毛盘菌属(Lachnum)、Cadophora、担子菌小皮伞属(Marasmius)和担子菌小菇属(Mycena)。子囊菌Ascomycotina占87.10%,担子菌Basidiomycotina占12.90%。【结论】与笃斯越橘根共生的真菌类群较丰富,且是一个异源的群体,这些共生真菌在笃斯越橘的整个生长期的侵染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笃斯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及其系统动态模型王永吉,吴德成,周德本(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所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蕴藏着丰富野果资源,初步统计有浆果、核果、仁果和坚果,总计45种以上。它们既美味可口,又含有大量维生素,有的还成为名贵的中药材和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野生越桔果资源及其速冻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智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6(3):26-28
我国野生越桔果资源及其速冻开发研究朱智明(黑龙江省远达进出口公司,哈尔滨150001)越桔(Vacciniumvitis-idaeaL.),俗名“牙疙瘩”、“亚格达”、“红豆果”,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是一种常绿耐阴性匍匐小灌木。植株高10-20cm,... 相似文献
11.
以大兴安岭地区3种主要立地类型的笃斯越橘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由灌丛基部萌生的1~2年生(S1)、3年生(S2)、4年生(S3)、5年生(S4)、趋于衰老的多年生(S5)枝条叶片和茎部,以及衰老枝条(S6)的N、P、K、Ca、Mg、Mn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明确矿质元素在笃斯越橘不同年龄基生枝上叶片及茎部的分布特性,探索矿质营养与笃斯越橘树体生长发育及衰老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元素在不同年龄枝条分布呈现不同的规律,其中,N、P、K随基生枝条年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叶片和茎部分别在S5、S6时期降到最小值;Ca在衰老枝条上含量最高,Mg元素在S1时期叶片上分布较高;Mn在不同年龄基生枝中波动较小,水湿地、山地类型叶片Mn元素随枝龄增加而提高,茎部则先增后减,在S5时期分布最高;N、P、K、Ca、Mg含量表现为叶片明显高于茎部,而塔头草甸类型茎部Mn略高于叶片,且茎部Mn含量高达2 000mg·kg~(-1)。(2)笃斯越橘的新梢生长量与叶片K、Mg以及茎部N、K、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Ca、Mn以及茎部C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笃斯越橘新梢生长量的矿质元素因子因基生枝条年龄而异;S1时期主要与叶片Mg含量有关,S2~S4阶段受茎部K、Ca、Mg影响最大,S5时期主要受叶片Ca含量影响。(4)笃斯越橘的衰老可能与Ca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的定殖及地理分布情况,揭示共生真菌在栽培笃斯越橘生长中的地位,本研究在贵州省笃斯越橘主栽区麻江县、凤岗县和高坡乡分别选取主栽品种圆蓝、粉蓝、奥尼尔和莱格西的根样及根围土样,观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根样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结构和定殖率,并测定土样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4个笃斯越橘品种均有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定殖,栽培笃斯越橘能与3类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平均定殖率分别为61.11%、25.55%和22.50%。DSE真菌定殖率:高坡(62.50%)>麻江(61.66%)>凤岗(59.16%);AM真菌定殖率:凤岗(34.14%)>麻江(25.83%)>高坡(16.66%);ERM真菌定殖率:高坡(35.00%)>凤岗(20.00%)>麻江(12.5%)。相关性分析表明,DSE真菌中的菌丝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负相关,AM真菌的总定殖率及定殖强度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呈负相关。ERM真菌总定殖率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DSE真菌和ERM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M真菌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与DSE真菌中微菌核结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R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与DSE定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ERM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分析比较贵州省3个笃斯越橘种植基地不同品种栽培笃斯越橘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为明确桃果实发育后期外源生长素对果实成熟的影响及更深入的认识生长素调控果实发育与成熟的机制,本研究以桃品种‘小白凤’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IAA(200,10,0.1μmol/L)喷施第2次快速膨大期的桃果实,在处理后10,20,30 d分别取样,分析桃果实的硬度,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果胶,纤维素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并对200μmol/LIAA处理后30 d及对照组的果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深入认识生长素调控桃果实成熟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1)IAA处理后30 d时,200μmol/L处理组桃果实果肉硬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成熟期平均延迟5 d,而10,0.1μmol/LIAA处理组与同期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2)果肉蔗糖含量在0.1,200μmol/LIAA处理后30 d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在10μmol/LIAA处理后30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在各浓度IAA处理后30 d时多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3)在处理30 d时,果肉中可溶性果胶含量在0.1μmol/L IAA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10,200μmol/LIAA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时不同浓度IAA处理桃果肉中不可溶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4)在IAA处理后10,20,30 d时,果实乙烯释放量均表现为0.1,10μmol/L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00μmol/L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转录组数据显示,200μmol/L IAA处理与对照组中共存在86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发现其中有6个与果实发育成熟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中多个基因的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与已测定的生理指标数据吻合。综合分析表明200μmol/L的外源IAA处理第2次快速膨大期的桃果实能够延缓果实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材质果袋春夏季节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冬冠3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于春夏生长季节(4—7月份)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白膜袋、鲜膜袋、白纸袋和黄纸袋4种套袋处理对黄瓜果实微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晴天还是阴天,所有套袋处理的袋内光照强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温度提高;白纸袋增温效果最好,鲜膜袋内相对湿度最高,黄纸袋内光照最弱。单株单瓜套袋和单株果实连续套袋试验均表明,套袋后果实鲜重增长加快,瓜长度增加,瓜皮色显著变浅。连续套袋后,单瓜重普遍提高,大头瓜率降低,但化瓜率、弯瓜率和尖头瓜率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普遍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白纸袋和鲜膜袋的提高,黄纸袋和白膜袋的降低,但与CK间的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中氧化乐果的残留量,其中黄纸袋效果最好,其次为鲜膜袋、白膜袋和白纸袋。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春夏季节黄瓜果实套袋栽培应优先选用白纸袋,鲜膜袋和白膜袋不适宜在该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18.
黑水虻幼虫和预蛹的饲料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资源昆虫,幼虫在自然界以动物粪便、腐烂的有机物,如腐肉、腐烂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为食,能够被用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黑水虻幼虫在将粪便转化成昆虫生物量的同时,减少了粪便的污染。利用畜禽粪便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干重达到42%~43%,其中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42%~44%,脂肪含量占干重的31%~35%,灰份占干重的11%~15%,钙质占干重的4.8%~5.1%,磷占干重的0.60%~0.63%。使用粪便饲养的幼虫和预蛹,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是家禽、家畜和鱼类养殖的良好饲料来源。文章综述利用不同动物粪便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和预蛹的饲料价值及其幼虫和预蛹用于鸡、猪和鱼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果袋颜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以JYK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均具有降低光强、提高温度、增加湿度的作用,并均可促进番茄果实膨大,增加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其中,以黑色果袋增温促长效果最好,其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0 d,单果质量增加27.2%;无色、蓝色及红色果袋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早8、3和2 d,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1.8%、6.4%和4.8%.此外,套袋还可促进果实着色,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但所有处理的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番茄套袋虽增加了产量,但降低了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果袋颜色对番茄果实微环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果袋颜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以JYK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均具有降低光强、提高温度、增加湿度的作用,并均可促进番茄果实膨大,增加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其中,以黑色果袋增温促长效果最好,其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0 d,单果质量增加27.2%;无色、蓝色及红色果袋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早8、3和2 d,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1.8%、6.4%和4.8%.此外,套袋还可促进果实着色,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但所有处理的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番茄套袋虽增加了产量,但降低了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