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19世纪末期,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表明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因,并且针对细菌的治疗提高了许多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因此那时有人推测细菌与所有疾病包括癌症有关。这个推测伴随着肿瘤遗传学和感染学的发展一直存在争论。肿瘤的部位存在细菌并不能说明细菌就是肿瘤的直接病因,因为感染有可能是在肿瘤发生以后继发的。另外,假设有一些肿瘤是由细菌启动的,经过许多年出现肿瘤的临床表现后,细菌有可能早被清除,此时,即使肿瘤部位不存在细菌也不能否认细菌的致瘤作用。乙肝病毒(HB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致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大兴地区细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0年度门诊及病房患者的尿液910例和痰液5471例,样本手工接种后,选取优势菌或高致病性菌使用细菌鉴定和药敏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全自动分析。结果细菌检出率排在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73%)、大肠埃希菌(14.18%)、肺炎克雷伯菌(10.1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最为突出。结论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取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科学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在人类同疾病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它作用于微生物的某一代谢环节。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不断出现,细菌某些基因突变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本文还介绍了生物武器防御问题,重点效应在利用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成果上。  相似文献   

4.
李倩  朱奎 《微生物学报》2022,62(5):1688-1697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耐药病原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交互敏感性、附带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y)是指耐药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对一类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另一类或几类抗菌药物更加敏感的现象。利用交互敏感策略限制甚至逆转细菌耐药性以恢复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细菌耐药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细菌交互敏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交互敏感性的概念、表型及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和治疗耐药病原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医院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2年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结果 共检出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9株,均来自ICU,阴沟肠杆菌5株,占55.6%,肺炎克雷伯菌3株,占33.3%,大肠埃希菌1株,占11.1%。药敏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7%、11.1%、11.1%,患者病情凶险,临床预后较差。结论 为某医院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363株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63株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武汉市第十三医院武汉430100刘华银,刘健医院内感染是医护人员都感到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亦是当前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已取代了原来是主要病原菌的革...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结合蛋白及其介导细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位。在细菌合成细胞壁肽聚糖的过程中,PBPs主要发挥糖基转移酶、肽基转移酶和D-丙氨酰-D-丙氨酸羧肽酶(D,D-羧肽酶)活性,是细菌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的酶。不同种类细菌所含PBPs各不相同,其结构的改变、数量的增多、与抗生素亲和力的下降以及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直接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随着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全球围绕PBPs开展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本文对PBPs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及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细菌耐药的历史来看,几乎在抗生素诞生之始就有细菌耐药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由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医院内暴发流行和继发感染逐年增多,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逐年增加。本文就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如8-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在医疗、食品、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细菌生物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结合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生物膜发生装置及检测量化技术,并对其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血液病房近7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1年间南京市鼓楼医院血液病房临床分离的细菌及药敏试验资料.鉴定菌种采用VITE-ATB系统并以Kirby-Bauer 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7年间共送检标本5802例次,分离出细菌89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3.9%,革兰氏阳性菌占36.1%.革兰氏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48.8%,非发酵菌占38.8%;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70.9%及l9.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1%及27.3%;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9.5%及85.3%.我科病房检出了替考拉宁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及万古霉素耐药人葡萄球菌.结论:血液病房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总体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并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万古霉素耐药及替考拉宁不敏感的葡萄球菌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感染的分离至临床标本的首位革兰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应用美国德灵公司WalkAway-40细菌鉴定仪对2000年至2004年我院细菌室分离至临床标本的首位革兰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共2854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0年至2004年检出的首位革兰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年至2004年前5位革兰阴性菌5777株,革兰阳性菌156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0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64株,分别占36.2%和48.8%;5年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总耐药率分别为80.9%、37.5%、15.4%、54.0%、0.8%、34.0%、46.6%、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总耐药率分别为95.6%、63.4%、5.8%、0%、11.0%。结论通过细菌耐药监测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变化不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指细菌与消毒剂多次接触后,使该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升高的现象。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普遍存在,多种细菌可对一种消毒剂耐药,一种细菌可对多种消毒剂耐药。消毒剂选择件压力是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产生的机制包括生化结构、遗传学途径和酶学途径。消毒剂耐药与抗生素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加强研究,制定统一标准,加强监测,并制定合理应用消毒荆规范,以减少消毒剂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感染性疾病,往往是单病因的,即某一种细菌可引起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大部分外科感染是多细菌混合性的。据Anderson报道[1]:外科感染中,约85%属多细菌感染,而其中又有60%左右是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和协同性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一个感染灶中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菌即可称为混合感染;协同性感染则是指一个感染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使毒力增强,在参与菌株单独存在时不能引发同样症状。Melenery协同性坏疽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由微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敏感性进行回顾分析,检查出各种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本文以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的代表菌种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为例。结果:通过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例进行回顾分析,它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具体情况如文中表格所示。结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治疗时要根据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抗菌药物的耐药寿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青霉素等抗生素的问世,人类因细菌感染所致疾病的死亡率大为降低;但在抗生素广泛应用至今,我们又面临着细菌耐药日趋严重、耐药菌感染难以控制、新抗生素研发脚步迟滞的严峻局势。如何应对这一全球性的难题,研究者们殚精竭虑,力求在抗生素以外寻求新的突破,有着比抗生素更悠久历史、同样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素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但抗菌谱、产量等问题使细菌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打破瓶颈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细菌素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异源表达做了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致病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给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美国BD公司的Sceptor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或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临床分离 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9.6%,革兰阴性杆菌占60.4%,前5位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88株(17.0%),大肠埃希菌143株(13.0%),表皮葡萄球菌140株(12.7%),肠球菌115株(10.7%),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9.9%),药敏结果显示,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109株(9.9%),药敏结果显示,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球菌中未分离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肠球菌中检测出有对万古霉素中介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亦较低。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药蓄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临床危重患者常见感染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性相关因素,以便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为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病例中检测出的215株细菌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的检测手段分析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的检测后得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85株、55株和75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54株,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3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5株,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4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且在产与非产ESBLs菌株耐药上比较有差异性(P0.05);产与非产ESBLs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情况,且耐药与喹诺酮耐药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I0004-I0005
physorg网站2007年8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对于对抗肿瘤、病毒和细菌感染等很重要的人类免疫蛋白属于古老且致命的毒素种类,科学家过去一直认为它们只存在于细菌中。这种被称为穿孔素(perforins)的蛋白和造成炭瘴热、猩红热等的细菌毒素类似。得到以上发现的是Monash大学生物医学系的James Whisstock教授和Michelle Dunstone博士领导的小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NSE)的耐药机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A、B、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和esbls基因,并用核酸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2008-2011年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4154株,四年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并未显著升高(P>0.05).对于CNSE而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别是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在90%以上.从338株CNSE中随机挑选出182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esbls基因tem、ctx-M、shy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的阳性率分别为36.8%、31.9%、19.8%、2.2%和3.3%.kpc和imp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包括ndm-1基因.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CNSE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ndm-1不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