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动态     
艾滋病毒制成疫苗可预防流感伦敦大学免疫学教授玛丽.科林斯进行的试验表明:艾滋病毒也是可以用来治病的。机制是将艾滋病毒输送到人体的T细胞中,从而激发T细胞抵抗侵入人体的病毒病菌。研究人员曾经使用一种改良的艾滋  相似文献   

2.
日发现杀死艾滋病毒新物质日本明治乳业公司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能杀死艾滋病毒的新物质。该物质是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和血清白蛋白中提取的,能直接作用于受艾滋病毒感染的细胞,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在试验中,将重为100g的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3.
许多证据表明 ,击败艾滋病毒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科学家已鉴定了一个人类的基因 ,其产生的蛋白质能天然地阻挠细胞内HIV的复制 .然而 ,HIV的大多数拷贝含有它们自身的一个分子 ,称为Vif,其会暗中破坏上述的人体防线 .某些研究者也提示该项研究使人重新开始考虑Vif可作为艾滋病药物的靶子 .艾滋病毒选择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 ,作为天然的靶子 .Vif作为病毒传染因子 ,当HIV感染T细胞时 ,似乎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病毒缺乏Vif,从受感染的T细胞产生出来的新病毒是不能感染其它细胞的 .然而奇怪的是 ,Vif缺乏的HIV…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2,(25):I0003-I0003
胸腺在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人体一种主要的免疫防御细胞-T淋巴细胞就是在胸腺中分化成熟。祖细胞从骨髓迁移到胸腺形成各种类型的T细胞,每种T细胞各自执行着特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毒(HIV)这种小东西在抗病毒药品的发展上激发起科学工作者不小的创造力。这种病毒虽然小,但它在侵袭人的免疫系统方面却异常复杂,而免疫系统一般是抗击这些病原体的堡垒。不过,这种病毒也呈现出许多可成为药攻目标的分子与活动。这类活动目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该病毒进入免疫系统T细胞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1981年首先在中美洲发现的一种人类传染病。1984年确定其致病因子是艾滋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主要侵害免疫系统。游离HIV存在于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其主要靶细胞为T4淋巴细胞(或称辅助性T细胞)。在HIV复制的第一个高峰中有发热、出疹和流感样症状,神经系统疾病也时有发生;随  相似文献   

7.
名刊封面     
《植物杂志》2010,(4):46-47
《病毒学》2010.3 HIV的T细胞突触间传播 众所周知,人类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能够感染并杀伤CD4阳性T细胞以达到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研究者通过电子断层扫描显微镜及3D重建技术,描述了HIV在T细胞之间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一种能直接杀伤病毒及抗细胞内感染的效应细胞,大多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CD8细胞,其反应是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反应,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与病毒在体内的高度变异及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洪贤慷  邱信芳 《遗传》1990,12(1):45-48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主要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由许多来自不同克隆的淋巴细胞所组成。淋巴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B细胞和T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制造抗体。抗体是在外来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所产生的,它可以专一性地识别相应的特定抗原。T细胞是由胸腺产生的,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细胞介导的作用。T细胞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产生T细胞受体。丁细胞受体是一类蛋白质,它能为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提供直接的模板。  相似文献   

10.
使艾滋病毒进入细胞的第二种蛋白质已知艾滋病毒(HIV)进入细胞与其结合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密切相关。现在,Berger及其同事在今年5月10日出版的Science上提出,HIV与DC4的结合还不足以使它进入细胞,至少某些品系HIV还需要有称作fusi...  相似文献   

11.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10,(4):46-47
<正>《病毒学》2010.3HIV的T细胞突触间传播众所周知,人类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能够感染并杀伤CD4阳性T细胞以达到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研究者通过电子断层扫描显微镜及3D重建技术,描述了HIV在T细胞之间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2.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可有效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细胞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病毒普遍存在的艾滋病毒表面蛋白质的一小个区域CBD1。CBD1可结合T-淋巴免疫细胞的蛋白质,使艾滋病毒停泊并侵入。研究人员先人工合成此蛋白质,然后向获得此蛋白质免疫的兔子的血液中注入人类的T-细胞及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3.
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可溶性重组CD_4受体已由Genentech生物技术公司生产并开始在美国的3个中心进行临床试验,人类可溶性CD_4是试用于抗艾滋病的第一种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 CD_4是血液中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艾滋病毒(HIV)的受体,Genentech公司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编码哺乳类细胞的CD_4受体的胞外部分的DNA表达而得到可溶性CD_4的。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Epstein-Barr vius,EBV)是一种最广泛的对人类感染的γ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有关。其致病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够在人体B细胞中长期潜伏,并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被激活并增殖,这表明EB病毒存在逃逸宿主细胞免疫的机制。从潜伏期EB病毒基因表达的下调、干扰抗原加工和提呈、调节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干扰细胞因子的作用、干扰CTL的活动及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抑制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免疫应答等方面,对EB病毒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CD28与B7结合形成的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肿瘤患者CD8^+T细胞上CD28分子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抗肿瘤免疫主要由CD8^+T细胞介导,根据CD28的表达与否可将CD8^+T细胞分为细胞毒T细胞(CD8^+CD28^+,CTL)和抑制性T细胞(CD8^+C28^-,Ts)。CTL是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功能性细胞之一,当该细胞与肿瘤接触时,通过共刺激信号而被激活,发挥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Ts在机体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现就肿瘤患者CD8^+T细胞上CD28的表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旧金山VA医疗中心(SFVAMC)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有关艾滋病的新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增强可以帮助病人剔除HIV病毒感染细胞,这项研究对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这项研究定位了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病人潜在的艾滋病毒储存池位置。潜在的HIV储存池建立在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最早阶段,此时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不会生产病毒。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艾滋病毒降低至微量(医疗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但HIV病  相似文献   

17.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免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近期研究表明,皮肤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免疫器官,它具有主动的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功能,为皮肤免疫系统。皮肤共生微生物数量以万亿计,皮肤中T淋巴细胞数量是人体循环T细胞总量的2倍,皮肤相关疾病有1 000种以上,而皮肤中细胞成分与体液成分的互作机制十分复杂。现针对皮肤免疫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成果的概述与待解问题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记忆T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抗独特型抗体制备诱导产生记忆T细胞的疫苗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抗独特型抗体Fab段具有与特异性抗原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其作为抗原替代物制备的疫苗所激发机体产生的记忆T细胞具有特异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疫苗.就抗独特型抗体与T细胞记忆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效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Bristol-Myers(纽约)的一个子公司—Oncogen 公司(华盛顿州西雅图)已经宣布了它的计划:准备在1987年4月1日为它的重组 DNA(rDNA)艾滋病疫苗提出调查过的新药(IND)申请。该疫苗(在牛痘病毒上表达得到的艾滋病毒 GP-110和 GP-41表面蛋白)能激活灵长类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也许特别重要,因为被感染的细胞能在体内融合未被感染的细胞,从而使艾滋病毒在没有暴露给其抗体的情况下在血液中转移。细胞免疫也许还能帮助机体对付艾滋病毒中的各种不同的株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T淋巴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内的特种兵。但由于免疫逃逸机制的存在,癌细胞通常会伪装自己,让T细胞无法被识别出,以此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那么到底要如何唤醒体内的T细胞来歼灭癌细胞,成为当下肿瘤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诞生了多种基于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新型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以及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治疗。该文简要综述了这三种T细胞免疫治疗的机制、技术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