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国内简讯     
生物柴油联产乳酸完善产业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组日前在生物柴油制备及副产物甘油高附加值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新工艺在获得生物柴油高转化率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副产物甘油,使生物柴油生产链更加完整。该生物能源组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生物柴油与乳酸联产的新工艺——以固体硅酸钠为催化剂,联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最高可得到约10%的副产物甘油,副产物甘油的去向将成为生物柴油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原料耦合生产1,3-丙二醇,不仅解决了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出路问题,同时降低了1,3-丙二醇的生产成本。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分别获得了来源于肺炎克雷伯氏茵的甘油脱水酶编码基因dhaB和来源于大肠杆菌的1,3-PD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编码基因yqhD,利用表达载体pEtac串联构建了重组质粒pEtac—dhaB—tac—yqhD,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得到产1,3-丙二醇重组大肠杆菌JM109(pEtac—dhaB-tac—yqhD),降低了代谢中间产物3-羟基丙醛的积累,提高了1,3-丙二醇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生物柴油副产物合成生物材料PHA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物柴油副产物必将给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利用新思路、新工艺、新技术加工处理副产物,将成为制约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聚羟基饱和脂肪酸酯(PHA)是当今生物材料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生产成本高,选择便宜的合成原料一直是从事PHA研究的科学家们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将生物柴油副产物用于PHA生产研究,有助于解决副产物过度积累和PHA合成原料成本过高的问题,有利于生物柴油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副产物用于PHA合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CN101608131 一种无副产甘油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副产甘油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将酯交换试剂与动植物油脂混合,在催化剂存在下,30~450℃反应2~18h,其中酯交换试剂与动植物油脂的质量比为1:1~30:1,催化剂添加量为动植物油脂质量的1%~30%,反应器内压力为0.05~30MPa;过滤除去催化剂并蒸馏除去过量的酯交换试剂,产品即为生物柴油;反应产物无副产物甘油。  相似文献   

5.
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近年来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研究的结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产脂肪酶菌株的选育、脂肪酶发酵工艺优化及放大、脂肪酶固定化方法、酶反应器放大、生物柴油分离精制及副产物甘油综合利用。该脂肪酶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在5 m3罐发酵活力不低于8 000 IU/mL,然后将该脂肪酶吸附固定在织物膜上并进行表面改性,用于搅拌罐式反应器生产每吨甲酯的需酶量仅为4.2 kg,产品经分离精制调质后,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生产标准。副产物甘油可用于1,3-丙二醇发酵,30 L发酵罐中1,3-丙二醇的产量可达到76.1 g/L。  相似文献   

6.
以来自餐饮废油的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作为廉价底物,对弗托氏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frateurii)CGMCC5397发酵转化生产二羟基丙酮(DHA)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粗甘油中的金属离子,尤其是Zn2+对微生物转化生产二羟基丙酮有明显抑制作用。粗甘油经过预处理后,利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在7 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48 h后DHA浓度达到89.5 g/L,生产强度为1.86 g/(L·h),甘油转化率为90.1%。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弗托氏葡糖杆菌能高效和经济地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DHA。  相似文献   

7.
《生物加工过程》2010,(1):10-10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成功打通了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一步加氢生产1,2-丙二醇(PG)的全线工艺。产品纯度为99.5%,达到优级纯标准;全流程总收率达到81%,高于国外的73%。目前中试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筹建500t/a的中试装置。该项目产业化后将有效解决生物柴油副产物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生物柴油废液作简单处理,利用红曲茵发酵生物柴油废液中副产物甘油生产红曲色素。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8.49g/L,蛋白胨3.12g/L,K2HPO4·3H202.01g/L,MgSO4 0.48g/L,ZnSO4·7H2O 0.04g/L,MnSO4·H2O 0.03g/L,玉米浆13mL/L,植物油10mL/L,起始pH为6。发酵结果表明:在接种量6%(v/v),转速140r/min,3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6d,红曲色素最高产量到达204U/mL。说明用生物柴油废液中的粗甘油为原料生产红曲色素是基本可行的。可望为生物柴油废液的资源化提供一条环境友好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途径,包括木本油料植物、转基因油料作物、废弃油脂、微生物油脂和微藻油脂等,综述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化学法、酶法、超临界法等生产技术及其进展,概括了当前生物柴油主要的品质问题与改性对策,分析了生物柴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策略,指出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面临的原料、技术和生物炼制方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物柴油的制造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可再生油脂原料制造绿色燃料生物柴油的技术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柴油的酯交换法制备技术,并对生物柴油及其副产品甘油等在国内外的开发应用作了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生物柴油的制造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可再生油脂原料制造绿色燃料生物柴油的技术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柴油的酯交换法制备技术,并对生物柴油及其副产品甘油等在国内外的开发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多粘类芽胞杆菌利用廉价底物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批次发酵生产乙偶姻,考察不同pH条件、不同转速下乙偶姻、2,3-丁二醇和乙酸3种主要产物的产量,根据发酵结果设计一种三阶段溶氧调节的方法,结果表明:经76h批次发酵,乙偶姻产量为14.62 g/L,副产物2,3-丁二醇和乙酸分别为1.24和2.93 g/L;副产物量低,且易于分离,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分离提取产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可再生能源是最有前景的石油替代品之一.生物能源的生产原料包括:植物、有机废弃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制备的主要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甲烷等.某些微生物如微藻和真菌可以生产大量油脂,这些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有些微生物如酵母可以将糖类、淀粉以及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添加乙醇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排放明显降低;还有些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甲烷,可用做家用燃气、车用燃气或发电.除此之外微生物还具有在生产能源的同时治理环境污染的优势.总之研究开发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水相超声波协同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过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声波协同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W、叔丁醇为反应介质、叔丁醇用量3%(v/v)、醇油比3:1且甲醇分三批加入、反应温度40℃、水含量为2%(v/v)。副产物甘油对固定化脂肪酶使用寿命影响最大,使用后的固定化脂肪酶用丙酮洗去表面的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酶的稳定性大为提高,可连续使用16批次。  相似文献   

15.
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摘要:生物柴油重要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本文阐述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及开发意义,对生物柴油的原料利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00年世博会上Rudolf Diesel首次将他的花生油引擎公之于众之后,用大麻油、牛油和玉米油做燃料就屡见不鲜。但到了上世纪40年代,化石燃料价格下跌,生物柴油这种通过从植物油里把甲酯和甘油分开得来的可再生能源逐渐退居二线,来自于石油的柴油开始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7.
油菜作为优势能源作物的发展潜力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生物能源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油菜生产、用途与发展潜力,应用油菜作为生物能源的现状、趋势与生物柴油加工技术,提出了我国加快优势能源作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能源藻类资源团队刘天中研究员针对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和能耗影响大的微藻油脂提取、微藻生物柴油转化等下游关键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Biore-sourceTechn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部分石化能源,有望缓解能源供给中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本期专刊结合第6届国际生物能源会议,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报道了我国生物能源专家学者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油脂、生物燃料标准、航空生物燃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日益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因此,能够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受到广泛的关注,生物柴油便是较为理想的新型能源之一[1]。虽然油料作物、废弃油脂等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部分原料,但其成本、规模及可持续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2]。目前,利用光合自养的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在减少CO_2排放、大规模培养、产油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显[3]。微藻生物柴油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