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江南星蕨和庐山石韦两种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分株繁殖主要在春季进行,并注意日常管理。两种蕨类的孢子繁殖采用5种基质对照,经试验,江南星蕨孢子繁殖的基质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2:1:1为最佳,而庐山石韦则以基质泥炭土:蛭石=2:1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除虫菊是一种重要的农药植物。历来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插条繁殖。但种子繁殖法不易保持种性,遗传性不稳定的低世代材料更是如此;分株或插条繁殖速度又太慢。国内未见到有关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报道。因此,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除虫菊腋芽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本工作的目的是为除虫菊的优良品种的引种提供快速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甜菜制糖公司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的木下俊郎教授合作,成功地开发了通过茎尖培养大量繁殖甜菜苗的技术。甜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即使费大力气发现一个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但要繁殖就必须进行杂交。杂交的优良性状分散地传给下一代。所以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优良母本。如果利用这次研究成功的茎尖培养方法,一株可在三个月内育成遗传上性状相同的100株幼苗。为进一步提高繁殖率,以后还需要改进。如果能大量繁殖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幼苗,今后必将给甜菜的育种事业带来很大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白鹤芋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芋(Spathiphylumfloribundum),别名白掌,为天南星科,苞叶芋属植物,起源于热带美洲。需要高温高湿环境。通常以分株法繁殖,繁殖系数低。组织培养法是快速繁殖白鹤芋的有效途径。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白鹤芋茎段。1.2培养条件以MS...  相似文献   

5.
浇灌黄腐酸对肾蕨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腐酸浇灌对以污泥为肥料的盆栽肾蕨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腐酸浇灌次数的增多,肾蕨叶长、叶宽、羽片对数以及每盆肾蕨的干重增加显著;同时肾蕨对各种重金属离子吸收总量也显著提高。因此,在利用污泥作为土壤肥料的同时,使用黄腐酸强化植物修复以移除其中的重金属,可减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6.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进行了孢子繁殖研究,详细观察并记录了繁殖过程中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出现的特征和时间。其中以水蕨的发育周期最短,从播种到形成幼孢子体约33天;假鞭叶铁线蕨发育周期最长,约73天;乌毛蕨和荚果蕨的发育周期介于二者之间。结合过去已发表的相关观察资料,对4种蕨类的孢子萌发、原叶体、性器官以及幼孢子体形成等四个生长关键点所出现时间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光照时间越长,孢子萌发天数越短;(2)光照强度越大,原叶体发育天数越长;(3)配子体发育速率在20~25℃范围内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蕨类植物适宜的繁殖技术体系和开发蕨类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是, 目前对其繁殖过程还缺乏了解, 限制了剑叶凤尾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成功地采用混合土培养剑叶凤尾蕨的孢子, 并系统地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呈褐色, 赤道面观豆形, 极面观三角形, 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播种3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 成熟原叶体裸露, 无毛状体, 呈心脏形。播种5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 精子器由3细胞组成, 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 4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该研究为园艺学研究提供了用孢子人工繁殖剑叶凤尾蕨的方法, 也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蕨类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液体培养基条件下对中国产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L.)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豆形,周壁具脊状褶皱;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经比较分析,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时采用混合土培养较适宜;液体培养基和混合土在研究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时同样具有可行性。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是蕨类植物中较进化的种类;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学通报》2005,22(5):566-571
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对其繁殖过程还缺乏了解,限制了剑叶凤尾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成功地采用混合土培养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并系统地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呈褐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三角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播种3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呈心脏形.播种5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该研究为园艺学研究提供了用孢子人工繁殖剑叶凤尾蕨的方法,也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蕨类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荒漠区优良的防风固沙克隆灌木沙拐枣为对象,研究了长期风蚀、沙埋环境下沙拐枣母株和克隆分株的同化枝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结果发现:(1)风蚀母株、风蚀分株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只有沙埋分株的一半左右,导致同化枝的长度、数量、簇数也仅是沙埋分株的一半,而且风蚀母株的果实宽和果实长也都最小,但浅沙埋有利于沙拐枣的生长和繁殖,表明严峻的风蚀对母株和分株的生长与繁殖都产生了胁迫,但浅沙埋有利于沙拐枣的生长和繁殖。(2)风蚀母株倒伏后同化枝的形态特征是基部优于中部优于顶部,表明严峻风蚀下母株的死亡是从顶部-中部-底部逐渐舍弃的过程。(3)母株的全部根系以及风蚀水平根全部裸露在外但依然能够存活,间接证明沙拐枣克隆整合的方向性——不仅可在分株间进行传递,分株-母株间也可进行传递,否则遭受严峻风蚀胁迫的母株和克隆分株会直接死亡。本研究结果为沙拐枣克隆生长对风沙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也是对植物克隆生态学在自然异质环境中研究缺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Ch ing〕是一种食药兼用型植物,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临江市境内,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的5个典型群落,并测量株高、冠幅、密度和含水率。结果表明:猴腿蹄盖蕨的生态适宜性较广,不同群落条件下株高、冠幅、密度差异较大,水分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当的强光照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猴腿蹄盖蕨的有性繁殖和生长发育,针阔混交林林缘和白桦次生林林窗群落条件最适宜猴腿蹄盖蕨种群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通过探讨适合种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蕨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建武  刘宁  孙成华 《广西植物》2003,23(2):155-159
介绍了成精子囊素、赤霉素、培养密度等环境因素对水蕨性别决定的影响以及和水蕨性别决定有关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了以水蕨为材料研究植物性别决定的优势及研究意义,明确了水蕨作为研究植物性别决定的模式植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花色鲜艳,花形独特的蝴蝶兰,井然有序的朵朵小花,宛如数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停立在细长的花梗上,十分惹人喜爱,并为世界各国广为栽培。蝴蝶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室内盆栽花卉,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切花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应用分株的方法很难实现大量繁殖。如采取种子直接繁殖的方  相似文献   

14.
快速大量繁殖技术,最初只是作为兰的繁殖技术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应用于各种植物,现在大部分农作物都能用这种技术进行繁殖。(见附表) 这种技术繁殖效率很高。例如一株大丁草一生就能繁殖100株,比常用的分株繁殖法提高一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白花败酱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试验对白花败酱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种方式的繁殖效果均表现良好 ,其中分株繁殖苗长势量好 ,见效最快 ;白花败酱适应性强 ,适于人工繁育栽培。  相似文献   

16.
采用4种培养基质对中国蕨(Sinopteris grevilleoides)孢子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基质上中国蕨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尤其是心形原叶体的形态差别明显;腐叶土基质上的心形原叶体上未见颈卵器的发生,因而其有性繁殖过程不能完成;原生境土和腐叶土1∶1混合土基质最适合中国蕨配子体生长发育及有性繁殖;改良Knop′s琼脂培养基上要保证幼孢子体正常生长需追加培养液。  相似文献   

17.
从皱叶肾蕨卷曲叶尖的离体培养中所诱导的绿色球状物(GGB)为中间继代物,建立了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并发现,在一定量 NAA配合下,BA有利于GGB的诱导,2iP促进丛生苗的再生,IBA可能对丛生苗上匍匐茎的诱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4种培养基质对中国蕨(Sinopteris grevilleoides)孢子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基质上中国蕨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尤其是心形原叶体的形态差别明显;腐叶土基质上的心形原叶体上未见颈卵器的发生,因而其有性繁殖过程不能完成;原生境土和腐叶土1:1混合土基质最适合中国蕨配子体生长发育及有性繁殖;改良Knop's琼脂培养基上要保证幼孢子体正常生长需追加培养液.  相似文献   

19.
阔叶鳞盖蕨和粗毛鳞盖蕨(碗蕨科)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腐殖土为基质,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atyphylla(D.Don)J.Sm.和粗毛鳞盖蕨M.strigosa(Thunb.)Presl进行了孢子繁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孢子同型,三裂缝,萌发慢;孢子萌发需要光,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生长慢,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原叶体心形或其他形状,无毛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性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它们既具有大量的原始性状,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与阔叶鳞盖蕨相比,粗毛鳞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更为原始。说明粗己鳞盖蕨的系统位置更加低下。首次观察到阔叶鳞盖蕨中细胞自然死亡时的叶绿体聚集现象。粗毛鳞盖蕨原叶体老化时叶绿体呈现规则的、相互镶嵌的多边形的形状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粗毛鳞盖蕨某些细胞中的部分叶绿体成链珠状排列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瘤蕨的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瘤蕨的成熟孢子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瘤蕨的原叶体在1/2MS + 1.0 mg/L 6-BA + 0.5 mg/L NAA培养基上增殖速度较快,但增殖过程中不能形成孢子体;在培养基1/2MS +1.0 m/L AgNO3 + 0.05 mg/L NAA上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在培养基1/2MS + 0.5 mg/L IAA上可进行分株扩增,最终获得大量孢子无菌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