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隆和动物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Wilmut和Campbel领导的研究小组,用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成功克隆绵羊的消息在英国《Nature》杂志发表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由于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人的克隆已出现成功的可能,因此已引起...  相似文献   

2.
克隆的概念,意义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克隆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定义,强调了克隆是一个“群体”概念。然后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分子克隆(DNA克隆)和通过细胞核移植进行动态(小鼠)克隆的基本,意义,目前进展和有等回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线法和点样法对鄂尔多斯风蚀沙化梁地上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梁地上克隆植物的分布、克隆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梁顶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梁底的滩地盐生植物群落中克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而在梁坡的沙生植物群落中较少,非克隆植物物种在梁顶出现频率较高,在梁坡和梁底较少;密集型克隆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与非克隆植物相同,游击型克隆植物在梁顶植物群落中没有出现,在梁坡群落中也很少,而在梁底的滩地中较多。2)梁底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顶和梁坡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梁顶与梁坡群落中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底群落中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在梁坡与梁底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都高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在梁顶群落中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之间无差异;梁顶与梁坡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底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在梁底群落中较高;在梁顶与梁坡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分别高于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在梁底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低于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3)梁顶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随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的变化趋势相同,都为抛物线型。梁坡的沙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正相关,而分别与克隆植物和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负相关。梁底的滩地盐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正相关,而与克隆植物和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功能克隆,定位克隆,表型克隆等9种克隆植物基因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每项克隆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功能克隆,定位克隆,表型克隆等9种克隆植物基因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每项克隆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后生遗传修饰及其对动物克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被成功克隆,但这并不能掩盖克隆效率过低和克隆动物异常的现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对克隆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核在去核的卵质中去分化和再程序化不完全是导致动物克隆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去分化和再程序化不完全主要是由于基因组去甲基化不充分和过早再甲基化引起克隆胚中甲基化水平比正常胚中偏高所至,这可引起一些重要基因的异常表达,尤其是印记基因。这些机制的研究对提高克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克隆动物与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 技术将有望成为下一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重叠克隆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叠克隆群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并被进一步运用到基因组测序,基因精确定位,基因图位克隆以及基因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构建重叠克隆群的策略,一般过程,同时也对构建重叠克隆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林下和林窗内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 sericophylla)林窗和林下种群间的行为差异是完全由表型可塑性引起,还是局部分化的结果,将生长在北京东灵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窗和林下的绢毛匍匐委陵菜,进行生境间的交互移植-重植野外生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植物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和匍匐茎节间长度等克隆形态特征在两生境间无差异。两个来源的植株,其基株生物量、基株分株数和基株匍匐茎总长度等克隆生长特征在林下生境中都比在林窗生境中小,表现出显著的可塑性。所研究的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不同生境来源的实验植物间没有差异。绢毛匍匐委陵菜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林下和林窗生境间没有发生局部分化,林窗为其较适生境,克隆生长特征的可塑性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利用生境异质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隆动物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转基因动物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技术有望成为21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珠芽蓼种群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是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分布的克隆植物,具有有性和无性(根状茎和珠芽)两种生殖方式。该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分布于不同海拔的珠芽蓼7个自然种群进行了克隆结构和克隆多样性(是单克隆种群还是多克隆种群)以及克隆多样性与海拔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了解高山克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策略及揭示克隆植物的繁殖和分布特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3条RAPD引物对珠芽蓼7个种群共140个样本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到11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到71.79%,检测到43个基因型,且全部为局限型基因型;2)与Ellstrand和Roose(1987)总结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多样性平均值相比(PD=0.17,D=0.62),珠芽蓼种群克隆多样性水平稍高,Simpson指数平均为0.639,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307;3)克隆结构分析表明,珠芽蓼种群内克隆之间的镶嵌明显,这可能与珠芽蓼过渡型的克隆构型有关。研究中珠芽蓼种群的构型有游击型、密集型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4)采用SPSS软件对珠芽蓼种群的克隆多样性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马青青  刘建军  余鸽  刘伟  马亦生 《生态学报》2016,36(20):6496-650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以探讨小尺度范围内秦岭箭竹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对该种开花特性、高山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和大熊猫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47%。秦岭箭竹的142个分株共形成107个克隆,最大克隆可达5 m。克隆多样性略高于其他克隆植物的平均值(D=0.62,G/N=0.17,E=0.68),基因型比率(G/N)、Simpson指数(D)、平均克隆大小(N/G)和Fager均匀性指数(E)分别为0.7535、0.9680、1.3271和0.5109。克隆空间结构分析表明秦岭箭竹的克隆构型为密集型,各克隆呈镶嵌性分布,同一克隆的分株排列紧密。克隆聚类分析表明各克隆之间聚类不明显,总体上来自同一样地的克隆被聚为一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空间距离为36 m范围内,分株比基株有更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空间自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084—0.626和0.024—0.288,说明克隆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遗传结构的范围。样地内秦岭箭竹个体在空间距离小于44 m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结构,特别是在4 m处表现出最大的空间自相关系数(r=0.626),表明空间距离相距4 m内的个体最有可能属于同一克隆,4 m比5 m更能表现出清晰的克隆结构,X-轴截距为52.280,代表了秦岭箭竹不规则克隆的平均最小长度。秦岭箭竹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与初始苗补充、花粉散播方式和微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叠克隆群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并被进一步运用到基因组测序、基因精确定位、基因图位克隆以及基因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构建重叠克隆群的策略、一般过程,同时也对构建重叠克隆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生境异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的必需资源和环境胁迫因子均存在着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克隆特性的植物,即可通过与母株相连的芽、根茎、分蘖或枝条等繁殖体产生无性繁殖的植物,这些繁殖体一旦定居便可成为潜在的独立个体。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如形态可塑性、克隆整合、克隆分工、觅食行为、风险分摊等),面对异质性的生境条件,它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和形态结构来适应异质生境。目前,对于克隆植物在异质生境适应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尚有欠缺。综述了克隆植物在不同资源异质生境(光照、养分、水分)和不同胁迫生境(盐碱胁迫、风沙胁迫、重金属胁迫)下独特的适应对策。最后,针对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间异质性尺度上的考量;(2)异质性生境中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3)克隆植物入侵机制;(4)克隆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04,39(6):51-51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康涅狄格大学教授杨向中5月23日宣布,他和日本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克隆牛再克隆实验,即二代克隆牛实验已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大动物再克隆实验的首个成功案例,标志着克隆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谓二代克隆牛指的是用从第1代克隆牛身上取得的体细胞再次进行克隆。虽然再克隆实验早在6年前已在小鼠身上获得成功,但是在其他动物中的尝试,包括多莉羊的再克隆却一直没有成功。杨向中和日本鹿儿岛良种牛育种中心洼田力研究员继1998年使用一头日本著名种公牛的耳皮肤细胞克隆出4头第1代克隆牛后,又采集其中一头克隆牛的体细…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克隆动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克隆动物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克隆动物与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技术将有望成为下一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层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余鸽  龙凤来  刘建军  马青青  康永祥  黄建  曹庆 《生态学报》2017,37(14):4743-4753
很多竹类植物是典型的克隆植物,也是大熊猫的食物。研究典型竹子种群克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对竹林的生产和抚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为预测该竹林群落的演替趋势和大熊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SSR标记研究不同年龄A(7龄)、B(30龄)和C(60龄)巴山木竹种群的克隆结构和多样性,探讨小尺度范围内不同年龄巴山木竹种群的克隆结构及斑块的建立和发展。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了118个位点,3个种群样地的256个样本共检测到了49个克隆(基因型),A、B和C种群分别检测出31、10个和8个克隆。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巴山木竹克隆面积增加,克隆数量减少;A和B样地各克隆分布格局为团块状,而C样地克隆既有团块状又有离散状。这一结果显示出在幼苗定居的初期,基株可能以短距离的克隆延伸为主从而呈现出团块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克隆面积不断扩大,当复轴混生型的巴山木竹克隆受到强大的压迫时,基株可能会进行较多的单轴和长距离克隆延伸,呈现出离散状。Mantel检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都支持3个样地在小尺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克隆空间遗传结构。3个样地在10 m等级下显著的正相关空间遗传结构距离为3.1、28、48 m,X-轴截距为9.051、30.698和50.536,空间自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1—0.167、0.008—0.703和0.006—0.735。由此可推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巴山木竹克隆斑块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同一克隆的分株数量增加,在均匀取样情况下,正相关空间遗传结构距离范围内取到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可能性越大。A、B和C 3样地的基因型比率(G/N)为1、0.14和0.055,Simpson多样性指数(D)分别为1、0.876和0.744。这说明巴山木竹幼苗期基因型比例远远高于成年的竹林,随着年龄的增长巴山木竹克隆多样性虽有所降低,但由于有性繁殖的作用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多样性。聚类和主坐标分析均表明总体上各样地的克隆被聚为一类,但不同样地少数克隆的基因型有重叠和聚集,可推断出不同巴山木竹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着基因流动和近似的克隆起源。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粘性末端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直接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粘性末端先用T4洲A聚合酶处理,变为平末端,然后用Taq^TM DNA聚合酶在其3′末端加上A腺苷,即可利用T/A克隆载体进行直接克隆测序。利用这种简单而快速的方法,对2个RFLP探针Psr680的限制性酶切片段(1.65kb和0.65kb)进行了测序,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替代利用相应载体进行相应酶切等处理的粘性末端连接克隆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北样带上的克隆植物及其重要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宋明华  董鸣  蒋高明  李凌浩 《生态学报》2001,21(7):1095-1103
1997年野外调查资料,对中国东北样带克隆植物沿样带的分布,克隆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相对种数(C/Pt)和克隆植物相对重要值(IV)随样带上环境梯度变化呈增加的趋势,群落中克隆植物相对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相关不显著;克隆植物相对重要值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相关不显著,研究还发现,群落中克隆植物种数与非克隆植物种数随样带上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梯度变化相关性较差,而克隆植物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不显著,非克隆植物物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不显著,根茎型、分蘖型及鳞茎球茎型克隆植物在土壤湿度较差的生境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匍匐茎型、根茎鳞茎及根茎球茎型克隆植物在土壤湿度较好的生境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艾纳香野生种群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纳香是具有克隆生长习性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广布于中国南部,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艾纳香资源,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野生艾纳香种群进行了克隆结构和克隆多样性(单克隆种群或多克隆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10对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70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60条,占85.71%,检测到64个基因型,且全部为局限基因型;(2)与Ellstrand Roose(1987)总结的克隆多样性平均值(PD=0.17,D=0.62)相比艾纳香的种群克隆多样性水平稍高,Simpson指数平均为0.973,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800;(3)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4个艾纳香野生种群被分成两组,一组是海南的所有种群,另外一组是云南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