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将莱茵衣藻回复合成叶绿素b能力的14种回复突变株和野生型杂文并对其后代进行四分子分析与随机分析,发现导致回复突变的抑制基因sub位于第一染色体,并根据其连锁程度的不同初步鉴定出5个同功能的非等位sub基因。杂交分析表明sub基因不具有等位专一性,以及在促使cbnI基因重新获得合成叶绿素b的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单一基因决定性状的特点,不同的sub基因具有其独立的表型效应。sub/Sub杂合二倍体的表型分析证明sub基因是显性突变基因。多个非等位sub基因的存在及其上述特点,都显示出叶绿素b的生物合成,可能存在多种途径或多种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花斑眼品系W^aR84h89b10的表型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位置效应所特有的染色体重排,温度反应、基因表达与异染色断裂位置有关等基本特征。此外,还发现89b10为W基因的调控基因,定名为R,它位于W基因下游4-5间,该品系花斑眼表型的形成是由于In4D,5B断裂处异染色质专一蛋白扩增,使其附近的R基因部分失活,不能正常表达而影  相似文献   

3.
ACC合酶基因(ACSG)可能是黄瓜雌性系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实验室根据已知序列分离得到的ACC合酶基因(ACSG)为探针对不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初步分析了该基因与黄瓜性别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所检测的10个不同品系中,ACSG与雌性系表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实验中具有良好的重复怀。ACSG基因可能是鉴定黄瓜雌性系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杂交水稻青优159和广优四号及其亲本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及诱导荧光动力学特性.这二个杂交水稻的光合速率分别高于其亲本,其超亲优势分别为18.72%和18.2%,平均优势分别为29.6%和26.2%.杂交水稻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在650nm和675nm处光密度扫描峰面积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与光合速率之间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特征参数Fv/Fm和Fv/Fo比值超过其高值亲本,具有杂种优势;杂交水稻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杂交水稻功能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均低于其亲本,并且叶绿素a/b比值与光合速率呈较为密切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粟(Setcriaitailica,俗称:谷子)叶绿体基因psbA上22kb的EciRI片段进行了克隆。该基因5’-未端非编码区就位于这个片段上。序列分析显示这个编码区存在着与原核生物基因类似的启动子结构:其“-10”区序列为TATACT,与原核生物的仅相差一个核苷酸;“-35”区序列为TTGACA,与原核生物的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在“-10”和“-35”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类似真核生物核基因启动子结构的“TATATA”保守序列。这表明粟psbA基因的启动子既具有原核基因的特征、又具有真核基因的特征。粟psbA基因的mRNA前导序多列长87bp,与高粱的完全一致。可以推测:禾本科C3和C4植物中,psbA基因mRNA前导序列区的差异可能具有某种普遍性。计算机分析结果显示,6种植物的psbA基因mRNA前导序列区内均能形成小的茎环结构,而且这段“CTATTTT”额外序列恰好位于茎环结构中,造成了6种植物间茎环大小的差异。可能,这个小的二级结构对psbA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作物积累生物量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依赖于多种光合色素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而玉米叶色突变体对于研究叶绿体发育、提高玉米光合作用能力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玉米自交系郑58(Z58)和B73为对照,对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处理后的不同玉米诱变群体中筛选到的2株黄叶突变体yl-1(yellow leaf-1,Z58背景)、yl-2(yellow leaf-2,B73背景)以及从玉米自交系Z58中发现的1株自然黄叶突变体yl-3(yellow leaf-3)等3个表型相似的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突变体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叶表型、不复绿、植株矮小、发育迟缓;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显著升高(P<0.05);不同突变体的各类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突变体的黄叶表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相关四吡咯化合物合成异常引起的。研究结果为定位...  相似文献   

7.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杂交群体中验证GGP基因对于后代果实Vc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当高Vc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时,杂交子代Vc含量在早期(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当中低Vc含量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其后代果实Vc含量一直较低且发育规律与母本相似。Vc合成相关基因中,仅有GGP基因在高Vc杂交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Vc杂交群体。在GGP的3个同源基因中,GGP1和GGP3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亲、疏水性高度相似;但GGP2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3个杂交群体后代果实中采用关联分析验证GGP1和GGP3的功能发现,GGP3基因对杂交后代果实的Vc合成可能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杂交群体Vc含量的合成规律存在差异,GGP3基因可能对不同杂交群体后代果实的Vc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60Co辐射诱变籼稻品种"Ⅱ-32B",筛选得到一个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该突变体在水稻五叶期前表现出明显的条纹叶表型;色素分析表明yss1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五叶期后突变体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利用转录组分析水稻三叶期野生型和突变体yss1中的基因表达,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ss1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432个,其中274个表达上调,158个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多数基因表达上调,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受到不同程度地调控。因此,推测YSS1基因通过调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技术,从豌豆(Pisum sativum L.)幼叶中克隆了1个约800bp的Lhcb2 cDNA。以特异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Lhcb2基因以单拷贝形成存在于豌豆基因组中。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对豌豆幼苗进行处理的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Lhcb2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光照的控制,且明显表现出对光照时间的依赖性。光照0 ̄1.5hLh  相似文献   

11.
信息库     
1.绿茶中非多酚部分的脱镁叶绿素a和b的作用绿茶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过去的报道认为,茶叶中多酚部分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而非多酚部分的药理性质则研究很少。作者最近发现绿茶(Cameliasinensis)中的非多酚部分能抑制测试细菌中各种基因毒素诱导...  相似文献   

12.
序列比较说明、重复DNA顺序pRRD9^*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编码QB蛋白的psbA基因存在高度的同源。用pRBD9亚克隆片段pRRD9R和片段pRRD9L对水稻的叶绿体和核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揭示了psbA基因同源片段在某个进化时期由叶绿体基因组转移到水稻核基因组,而且两者在水稻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抗潮霉素和 G U S 基因的双元载体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cry I A( b) 和cry I A(c) 导入到籼、粳稻幼穗愈伤组织中,然后经过在含有不同浓度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数次筛选,获得一批 Bt 转基因株。经 P C R、 Southern 杂交及 Western 印迹分析证实此二基因已整合进水稻中,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具有100 % 杀虫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孕穗期的杂交粳稻花优14及其母本申9A和父本繁14的剑叶为材料,利用Affymetrix水稻基因组芯片检测了3个样品中的基因表达谱,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亲本相比,杂交粳稻花优14中共有20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了2倍(变化倍数≥2或≤0.5)以上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光合系统Ⅰ、叶绿体膜和叶绿体被膜等与叶绿体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显著富集;同时差异表达基因还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光合作用效率的改变可能和花优14杂种优势的形成相关。与已报道结果不同,本文在代谢途径分析结果中并没有发现花优14中差异表达基因在碳固定和光合作用等途径中显著的富集,但是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以及淀粉和蔗糖的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该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杂交组合中,参与杂种优势形成的基因或者代谢途径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抗潮霉素和GUS基因的双元载体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cryIA(b)和cryIA(c)导入到籼,粳稻幼穗愈伤组织中,然后经过在含有不同浓度潮霉素的2在上进行数次筛选,获得一批Bt转基因株。经PCR,Southern杂交及S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此二基因已整合进水稻中,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具有100%杀虫率。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属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TBT-1520菌株含有两个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其5’=末端所在HindⅢ片段分别为6.8kb和4.6kb,它们对应的基因分别命名为cry218和cry4.6。经PCR鉴定,该菌含有cry1Aa、cry1Ab和cry1Ac基因,以及cry2基因,其中cry218属于cry1Ac。分析了cry1Ac基因  相似文献   

17.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Castellani )Berkhout和麦芽糖假丝酵母C. maltosaKomagata, Nakase & Katsuya是两种可利用烃类作为碳和能量来源的酵母菌,前者还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系统感染。这两种假丝酵母菌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上非常相似,用常规分类方法不易准确地鉴别。本研究对C. Tropicalis和C maltosa的模式菌株以及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保藏的归于这两个种名下的其它菌株进行了脉冲电泳核型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表型相似的种具有明显不同的染色体DNA分子带型,而同一种内的不同菌株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分子核型。C.Tropicalis的特异染色体DNA分子带谱为2条8.5—1.2 Mb的带, 4条2.3-3.4 Mb的带。 C maltosa的特异带谱为: 3~4条分子量在1.1-1.3Mb范围内的带, 1条约为2.2Mb的带以及2-3条大小为3.2-3.5Mb的带。 C tropicalis与C maltosa在染色体DNA分子带型上的差异与二者在可溶性淀粉的同化能力和40℃下的生长能力上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保持系‘T98B’获得一份兼具黄叶和少分蘖表型的突变体yllt1(yellow leaf and less tillering 1),利用色素含量测定、构建显隐性混池和基因表达量测定等方法从表型和遗传层面对其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llt1苗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为野生型水稻品种‘T98B’的77.78%和60.00%,叶绿体发育异常,缺乏功能性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其分蘖盛期的单株分蘖数为野生型的21.43%。遗传分析发现,在突变体yllt1与‘T98B’的杂交F2群体中,黄叶与少分蘖性状的重组率为0.00%,表明yllt1同时控制叶色与分蘖表型;yllt1呈隐性遗传,受一个细胞核基因独立控制。该研究进一步采用连锁分析法将yllt1精细定位到第11染色体上,经测序分析推断发生了突变的登录号为LOC_Os11g05552的基因是yllt1的目的基因;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信号识别颗粒54 kD(cpSRP54)蛋白,其第1外显子的第29位碱基C发生了缺失,将造成其蛋白产物从N-端至C-端氨基酸组成的严重破坏。RT-qPCR分析结果显示,yllt1叶中叶绿素合成基因OsCAO1、OsCAO2与OsNOL等的表达量明显下调;茎中分蘖正向调控基因OsTAC1受到显著抑制,而负调控基因OsTB1与OsDLT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cpSRP54同时参与了水稻叶色和分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保持系‘T98B’获得一份兼具黄叶和少分蘖表型的突变体yllt1(yellow leaf and less tillering 1),利用色素含量测定、构建显隐性混池和基因表达量测定等方法从表型和遗传层面对其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llt1苗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为野生型水稻品种‘T98B’的77.78%和60.00%,叶绿体发育异常,缺乏功能性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其分蘖盛期的单株分蘖数为野生型的21.43%。遗传分析发现,在突变体yllt1与‘T98B’的杂交F_2群体中,黄叶与少分蘖性状的重组率为0.00%,表明yllt1同时控制叶色与分蘖表型; yllt1呈隐性遗传,受一个细胞核基因独立控制。该研究进一步采用连锁分析法将yllt1精细定位到第11染色体上,经测序分析推断发生了突变的登录号为LOC_Os11g05552的基因是yllt1的目的基因;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信号识别颗粒54 kD(cpSRP54)蛋白,其第1外显子的第29位碱基C发生了缺失,将造成其蛋白产物从N-端至C-端氨基酸组成的严重破坏。RT-qPCR分析结果显示,yllt1叶中叶绿素合成基因OsCAO1、OsCAO2与OsNOL等的表达量明显下调;茎中分蘖正向调控基因OsTAC1受到显著抑制,而负调控基因OsTB1与OsDLT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cpSRP54同时参与了水稻叶色和分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个瞬时表达系统以研究豌豆种传花叶病毒(PSbMV,一种马铃薯Y类病毒)不同基因对豌豆(Pisum sativum L.)Hsp70基因启动子激少能力的差划。构建了豌豆Hsp70基因启动子指导下的GUS基因的表达载体,同时还制备了35S启动子指导下的PSbMV P1和P3基因的表达载体。以表达载体DNA包被才金焰做子弹,利用基因枪对豌豆离体叶片进行共轰击实验,结果表明,PSBMV P1和P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