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1957年以来的八倍体小黑麦育种工作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可杂交基因的应用 小麦和黑麦之间的可杂交遗传分析表明s,s~S,s~A,s~N和s~Q是属于一个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根据可杂交的程度,这些基因可以排成如下的次序,即s>s~S>s~A>s~N>s~Q。根据显性的程度,则其次序就要倒过来成为:s~Q>S~N>s~S>s~A>s。这个发现已被适当地应用于小麦与黑麦的日常杂交工作中。 2.染色体数加倍 小麦-黑麦杂种分蘖苗于处理前在基部用刀片切一浅伤口,而后浸在0.04—0.05%的秋水仙精溶液中4天,室温保持在15℃以下。在10℃以下的温室中,90%以上的处理苗能恢复生长。恢复苗中约有40.8%的F_1不育杂种植株能转变成部分可育的,并以这些成功株上将获得数目不等的种子。用这个方法,曾经制造了4,700个小黑麦原始品系。在1961年,发现了一个新的多倍体诱变剂。药品的名字是富民隆,或称对甲苯磺硫苯胺基苯汞,它是一个杀菌剂,加倍染色体数的效果和秋水仙精一样。 3.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通过杂交的基因重组和加重分离世代的选择压力是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的有效方法。从小黑麦原始品系中选用各种亲本大约已经做了两千个杂交组合,近年来更多的是用杂种选系和分离世代中好的植株来进行杂交。由此而选育出来的,结实率正常,  相似文献   

2.
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油菜非整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获得了纯合黑籽甘蓝型油菜品系NJ230(Brassica napus)的染色体加倍材料(2n=76).对加倍材料连续自交3代,观察加倍材料后代染色体数目及性状变异,结果表明:(1)加倍材料当代(D1)植株矮化;(2)加倍材料自交1代群体(D2)呈现雄性不育、种子颜色等性状变异;(3)加倍材料自交2代后(D3、D4),多数植株染色体数为2n≤38;(4)获得了1个2n=32的黄籽非整倍体系.本实验为油菜非整倍体创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产苔藓植物的核型研究,目前尚未见到任何报道。本文对中国产绢藓属4种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观察了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异染色体。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1。钝叶绢藓(E.obtusatus),密叶绢藓(E.compressus),东亚绢藓(E.okamurae),的核型公式为K(n)=11=2V(H)+2J+6(4v+2i)+m(h),陕西绢藓(E.giraldii)为K(n)=11=2V(H)+V+2J+5(3v+2i)+m(h).4种植物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黑麦(Secale cereale L., RR)是改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AABBDD)的重要基因资源,将黑麦优异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是小麦品种改良的有效途经之一。文章将四川地方品种蓬安白麦子(T. aestivum L., AABBDD) 与秦岭黑麦(S. cereale cv. Qinling, RR)杂交,染色体自动加倍获得八倍体小黑麦CD-13(AABBDDRR);通过顺序FISH和GISH分析,发现该八倍体小黑麦1RS端部与7DS的端部发生相互易位,是一个携带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染色体的八倍体小黑麦。利用八倍体小黑麦CD-13与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川麦42杂交、连续自交,获得包含60个株系的F5群体;对F5群体的58个株系进行GISH和FISH分析发现,其中13个株系含有1RS-7DS.7DL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在这13个株系中,株系811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是稳定的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并且1RS特异分子标记和醇溶蛋白分析表明,1RS-7DS.7DL易位染色体1RS小片段的断裂点位于分子标记IB267-IAG95之间,不包含编码黑麦碱蛋白的Sec-1位点;同时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的千粒重与川麦42相当,远远高于八倍体小黑麦CD-13,对千粒重无负作用。因此,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1RS小片段上的优异基因及其遗传效应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孙仲平  王占斌  徐香玲  李集临 《遗传学报》2004,31(11):1268-1274
将中国春-黑麦(1R-7R)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2C(Aegilops cylindrica)二体附加系杂交,获得F1,对F1体细胞染色体进行C分带鉴定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减数分裂行为异常。对自交获得的430株F2进行单株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分子杂交鉴定,检测到易位、缺失、等臂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等染色体畸变类型。此外还检测到2C与小麦2A、2B、2D染色体的二体或单体自发代换系。杂交F。染色体畸变的规律与频率如下:研究共得到含黑麦染色体的变异22株,变异频率为5,1%。其中含黑麦染色体的易位系为10株,占2,3%;缺失12株,占2.79%;黑麦的等臂染色体3株,占O.7%。易位染色体既有含小麦着丝点的(大部分),也含有黑麦着丝点的(仅1例)。黑麦的染色体畸变中,发生于不同同祖群的频率不同,1R为5个,2R为3个;3R为1个;4R为3个;5R为6个;6R为4个。易位多为端部易位。共鉴定出小麦的缺失系54株,其中A基因组有27个,占6.27%;B基因组有20个,占4,65%;D基因组有7个,占1.66%。对杀配子染色体对小麦及黑麦不同同祖群染色体作用的差异性及作用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变小黑麦细胞质有可能增加减数分裂的稳定性,提高小黑麦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作者以不同细胞质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F_1幼苗用秋水仙素加倍获得双二倍体、或以八倍体小黑麦为父本与F_1杂交,获得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8x)8个品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质不同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结实率差异显著,出苗率亦不同,F_1株型多为两亲的中间型,花药不开裂,个别组合出现雄蕊雌化现象,有的组合表现生长弱性,减数分裂中期Ⅰ常出现1至数个末端交叉的棒状二价体,其数量在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异细胞质对染色体配对有影响。D类细胞质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黑麦附加系选育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黑麦附加系“82—4030”暂名“品加系1号”,目前己获第六代种子,性状稳定,表现穗大、粒多、早熟、籽粒大而饱满。凡2n=44者,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染色体数稳定(约90%在2n=44),经核型,带型(Giemsa-C带)及酯酶同功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肯定附加上的一对染色体为黑麦染色体,得到的是麦类新资源小黑麦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国华  李滨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遗传学报》2002,29(3):255-259,T001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Host)Beauv,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5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蓝-58(2n=42)是一个具有2条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4E/4D)。LW00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3-3-4为4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t4E)以及组型为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体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禹  罗明锡 《人与生物圈》1998,(1):27-39,44
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转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是在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Wikinson G.G.and P.E Fisher,1987)。但是它已在地学、资源与环境等领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国际上,GIS在动物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报导(EngM.A.,1991;Kangas J.et al,1993;Kauz R.S.,1992;Michael E.Hodgson,1988;Norton T.W.,1991;Shaw D.M.and S.F.Atkinson,1988;Tappan G.G.,1991;Yonzon P.and R.Jones,1991),在国内,这方面的报道不多(欧阳志云等,1995)。本文介绍运用GIS评价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栖息地适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刘彤  韩志全  刘华峰  陈正霞  罗宁 《生态学报》2014,34(23):6797-6806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70个固定样地中采集了87种植物种子,通过测量种子百粒重,分析了种子大小在不同分类群中的变异规律,并调查了样地中不同类型种子总数目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子大小可分为:A(0.1—1 mg)、B(1—10 mg)、C(10—100 mg)、D(100—1000 mg)、E(1000—5000 mg)5种类型。拥有不同类型物种数量差异较大,其中D型种子物种最多,含41种占总物种数目的 47.1%,其次C型种子30种占总物种数目的 34.5%,E型种子占总物种数的13.8%,B型种子总物种数的3.5%,A型种子占总物种数的1.1%。沙漠植物中中等种子大小物种占多数,与以色列特拉维夫以北的Poleg自然保护区地中海沿岸沙漠地区相似。由于本地属、种为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所以认为本沙漠种子大小主要受系统演化影响。2)科间种子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最大科是蓼科(29315 mg)、最小的是列当科(0.3 mg)。藜科,菊科,紫草科的属间种子大小差异显著。3)生活型间种子大小差异显著,种子大小从大到小排序为:灌木类短命植物多年生草本短命植物半灌木1年生草本。4)种子大小与物种相对分布频度相关性不显著,但将相对分布频度小于1.4%的环境特化物种去除后,种子大小与物种相对分布频度呈指数型极显著负相关。5)B型、C型、D型三类种子在样地中的总数目随海拔、经度和降水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随纬度的增加而极显著降低,E型种子则与之相反。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未来随着降水的增加,B型、C型、D型种子的植物优势性逐渐增加,而E型种子的灌木类等物种优势性逐渐减少,注意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在宁夏六盘山和贺兰山发现的3个地衣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亚洲黄烛衣(Candelaria asiatica D.Liu&J.-SHur),黄厚膜衣[Placolecis loekoesiana(S.Y. Kondr., Farkas, J.J. Woo&Hur) An. C. Yin]和粉橙衣(Caloplaca lenae S?chting&Figueras)。对3个种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结构照片。凭证标本保存在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大米草对有机汞的耐性、吸收及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米草对营养液中氯化甲基汞(MeHgCl)毒性的临界浓度为15 uml/L,是烟草的3倍.氯化甲基汞处理后,植株体内有机汞总量在增加,而营养液中有机汞总量在减少,无机汞总量则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米草可以吸收有机汞,将有机汞部分地转化为无机汞,并且无机汞较多地积累在植株的地下部,同时有一部分通过扩散或分泌进入营养液中.大米草对汞的积累作用和把有机汞转化为无机汞的转化作用在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伟华  王同昌  何聪芬  徐香玲  李集临 《植物研究》2001,21(2):222-226,T001
本文利用17种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黑麦,小黑麦杂交,回交,研究其性状与减数分裂行为的表现。首次观察到D2型Ae.crassa.4x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有抑制作用,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有促进作用,SV型Ae.kotschyi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部分同源配对均有抑制作用,S1型Ae.sharonesis细胞质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有促进,还观察到G型细胞质T.timopheevi,T.zhukovskyi,D2型细胞质,Ae.crassa 可提高产生有功能雌配子数,首次合成G型,SV型,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八倍体小黑麦,D2型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是光敏性雄性不育,在15小时以上的长光照条件下表现不育,这对进一步了解异细胞质的作用,小黑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小黑麦的改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930735能使含汞污染物解毒的细■菌株的开发[会,英]/Horn,J.M.…I Abstr.Pap.Am.Chem.Soc.-1992,203Meet,Pt.1.-GEDCl31[译自DBA,1992,11(15),92-08900] 广谱汞抗性(Hgr)取决于有机汞裂解酶的活性,此酶能裂解碳-汞键,通过汞·还原酶把Hg‘。转化成弱毒性和挥发性元素。本研究把编码广谱Hgr(merAPTB)的小型Tn 5转座子随机插入恶臭假单胞菌。F 1(一种能降解苯的天然细菌)的染色体里。筛选出恶臭假单胞菌F】ttMer’衍生物。检测到能在高浓度IIgCl。和苯基汞乙酸盐下生长、并显示组成性汞还原酶活性的分离菌。此汞还原酶活性是含有…  相似文献   

15.
两种泥鳅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付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结果。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00,臂数(NF)128;大鳞付泥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49),臂数64(65)。因此,初步推断我们所研究的泥鳅是一种四倍体类型的鱼,它的核型曾有一个2n(50)→4n(100)的自然加倍演变;其较原始类型的核型可能是2n=50(NF=64)。大鳞付泥鳅与泥鳅属较原始类型鱼的进化分歧,在核型演化关系上可能主要表现为由两对端着丝点染色体发生着丝点融合(罗伯逊易位),成为一对具有明显双臂的染色体。我们还发现某些大鳞付泥鳅中可能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2份巨穗小麦种质材料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份材料染色体数均为42,其中5份材料均具有一对小麦-黑麦(Triticum aestivum-Secalecereal)1BL/1RS易位染色体和一对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 Garten)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有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一对1BL/1RS染色体、1份材料无1BL/1RS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一步细胞学分析表明,此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代换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的2D染色体,因其良好的同源补偿性,表示为2Ai.同时对2Ai在巨穗小麦种质中存在的遗传学意义及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921日00植物甚因标签技术的进展〔英〕/Yoder,J.1.一1 Genet.Eng.(N.Y.)一1991,13一265~275[译自DBA,1991,10(17),91一oosse〕 讨论了以下内容:(A)染色体外重组;(B)基因标签,(C)人为构建位点专一性重组系统, (D)植物中同源重组的生物化学。提高植物中有效同源重组率的2条常规途径是:提高同源插入数、降低非同源擂入数。因多数串联擂人片段可被重复筛选,因此可用正一负交替筛选选择重组体。灵敏的物理检测法,如聚合酶链反应,可提高鉴别特殊擂人片段的有效性。(朱遐)92190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会,英〕/K ing,G.…2…  相似文献   

18.
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CCC),又称氯化氯胆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文献指出:CCC 与赤霉素的作用相反,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的伸长,缩短植株高度,加粗茎节,并能促进侧  相似文献   

19.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62-162
1.外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斜体)→发表年份→卷(期)→页码.例如:[19]HAMMOND E T,ANDEREWS TJ,MOTT K A.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ationin antisense plants of tobaccocontaining reduced levels of Rubisco activase[J].Plant J.,1998,4(2):101-110.2.中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括号中注明姓名的中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英文亦可用拉丁文,斜体并在括号中注明中文期刊名)→发表年份→卷(期)→页码(in Chinese).例如:[47]YAO C P(姚彩萍),WANG Z Y(王宗阳),CAI X L…  相似文献   

20.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797-1797
1.外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斜体)→发表年→卷(期)→页码.例如:[1]HAMMOND E T,ANDEREWS T J,MOTT K A.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ation in antisense plants of tobac-co containing reduced levels of Rubisco activase[J].Plant J.,1998,4(2):101-110.2.中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应有中、英文对照两种形式,包括: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斜体)→发表年→卷(期)→页码,例如:[2]SHENG X Y(盛先勇),HU ZHH(胡正海).Roles of Ca2+and pHin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r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